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3-医碥-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危证不受补,大便泄泻,筋骨痛极,偏睡,失音,脉弦数,皆危证也。 

卷之二·杂症

属性:凡病多属火。丹溪谓气有余便是火,此一火也,治宜清凉。气不足亦郁而 
成火,东垣所谓阳虚发热也,又一火也,治宜甘温以补其气,少加甘寒以泻其火。 
外感暑热燥气,增助内气成热,此一火也,治宜辛润清凉。外感风寒湿气,闭郁表 
气成热,亦一火也,治宜辛温发散。内伤饮食辛热之物,致火得热益炽,此一火也, 
宜以苦寒之剂消导之。内伤饮食生冷之物,致火被遏愈怒,又一火也,治宜辛热之 
剂消导之。肾水虚,致令下焦之火上炎,此一火也,治宜六味,(见虚损。)壮水以制阳 
光。肾阴盛,逼其浮游之火上升,又一火也,治宜八味(见虚损),益火以消阴翳。又 
凡动皆属火,醉饱火起于胃,大怒火起于肝,悲哀火起于肺,房劳火起于肾,五脏 
火炽,心火自焚。种种已散见于各篇中,而发热篇更详,细阅自见。夫人非寒则热, 
非实则虚耳。今寒热虚实皆能生火,然则凡病多属火,河间、丹溪之言,岂不信哉? 
而张景岳辈不达其旨,极力谰诋,亦已过矣。或曰∶虚火既不可用寒凉,是有火之 
名,无火之实,故景岳诸公直谓之非火,子何訾之乎?曰∶虚火不可用寒凉, 
谓苦寒之味耳,若甘寒之品,何可废乎?盖虚火有二∶其一可用温热,如内寒外热, 
下寒上热等证是也,目为非火犹可也。其一宜用甘寒,水虚火炎者是也,目为非实 
火则可,竟目为非火,可乎?至于滞下、消渴、吞酸、虫疳等证,明明属热者,亦 
概目为非火,且反谓之为寒,真菽麦不辨者矣。彼意以为必目之为非火,而后人不 
敢用寒凉,不知立论失实,徒起后人之疑也。今夫驽马之驾而败,尽人而知之矣。 
直言此为驽马不可驾,未有不信者也。必谓之非马也,鹿也,谁则信之乎?不信则 
有驾之而败者矣。是非火之说,固将使人不信而用寒凉也。熟若仍其虚火之名, 
而明夫不可用寒凉之故、之为,实而可信哉。 
或谓上世人所禀浓实,可任攻伐;晚近人所禀薄弱,止宜温补,谬也。丹溪去 
景岳不过二百余年,如果禀赋强弱相悬如是,将数千百年而后,人皆变为阴鬼乎。 
惟古人谓劳扰之人多火,与安静者不同;黑瘦之人多火,与肥白者不同,其说深为 
得理。 
桂、附引火归元,此为下寒上热者言之,若水涸火炎之证,上下皆热,不知用 
此引火引归何处。今日医者动用桂、附,动云引火归元,杀人如麻,可叹也。(说详八 
味丸方注。) 
凡病有形者是痰,无形者是火。如红肿结块,或痛或不痛,皆形也,痰也。(按 
结块肿而不痛、不红者,纯痰也;红肿而痛者,兼火也。)但痛不肿者,无形也,火也。(又谓湿火肿而不 
痛,燥火痛而不肿,亦此意也。)又谓胀痛是湿火,筋缩痛是燥火。(又谓平时筋不缩,偶直足一曲即缩 
是火。盖火性欲舒伸,一屈则激而暴发,陡然抽击。观蛇之动而击曲,是其象也。)又谓火证、睡觉忽 
腰背重滞,转觉不便,(睡则火敛于内,蒸其血液滞于腰背也。腰背着席,故滞。)隆冬薄衣不冷,非 
壮盛,食时有涕无痰,(痰为食压暂下,故无痰。火气得谷气助之上升,故化涕以出。)不食时有 
痰无涕。弱证,左侧睡则心左坠一响,右侧睡则心右坠一响,(弱证人,心血少,易于 
动,故转侧则倾坠。与火气相搏击,故响。)心中滴滴当当响,(火气搏击心血作响。)头眩耳鸣。心火, 
黄连、生地、木通。小肠火,木通。肝火,柴胡,片芩佐之。胆火,龙胆草。脾火, 
白芍。胃火,石膏。肺火,黄芩,桑皮佐之。大肠火,子芩。肾、膀胱火,知母、 
黄柏。凡用知、柏、芩、连等寒药,少加枳壳行之,否则凝滞。又寒凉药不可久服, 
致伤脾胃,不救。三焦火,山栀。上中二焦火,连翘。虚火,姜皮、竹叶、麦冬、 
童便、生甘草、生姜缓之散之,或参、 等补之。实火热甚,黄芩、黄连、山栀、 
黄柏。宜下者,芒硝、大黄。血虚发热,当归、生熟地。无根之火,游行作热,(肾 
水干涸,相火上炎也。阳以阴为根,肾阴虚,故曰无根。)六味丸(见虚损)加元参,作汤服。气如火从脚 
下起入腹,(肾阳虚极欲脱。)十不救一,六味加肉桂五钱作汤。外用附子末,津调涂涌泉 
穴,引火下行。燥火,归、地、麦冬。湿火,苍术、茯苓、猪苓、木通。郁火,重 
按烙手,轻按不觉,取汗则愈。过食生冷,遏少阳之火于脾部者,升、柴、葛根、 
羌活、细辛、香附、葱白。肝火郁,青黛。 

卷之二·杂症

属性:郁者,滞而不通之义。百病皆生于郁,人若气血流通,病安从作?一有拂郁, 
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或郁于气,或郁于血,病斯作矣。凡脉见沉、伏、 
结、促、弦、涩,气色青滞,意思不舒,胸胁胀痛,呕吐酸苦者是也。治法,《经》 
言∶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解者以吐训达,以汗 
训发,以下训夺,以解表、利小便训泄,以制其冲逆训折,大概如此,不必泥定。 
何则?木郁者,肝气不舒也。达取通畅之义,但可以致其通畅,不特升提以上达之。 
发汗以外达之,甚而泻夺以下达之,无非达也,安在其泥于吐哉?余仿此。(尝见有病 
热发汗不出者,以承气汤下之,里气一通,余邪自化汗以出,岂非火郁以夺为发之义哉?)丹溪分六郁,气、 
血、湿、火、食、痰也。故制越鞠丸,以香附理气,抚芎行血,苍术开湿,栀子治 
火,神曲消食,痰郁加贝母。而大要以理气为主,盖气滞则血亦滞,而饮食不行, 
痰湿停积,郁而成火。气行则数者皆行,故所重在气,不易之理也。赵献可则以加 
味逍遥为主,(逍遥之归、芍即越鞠之川芎,逍遥之白术即越鞠之苍术,逍遥之陈皮即越鞠之神曲,逍遥之柴胡 
即越鞠之香附,逍遥之加味即越鞠之栀子也。)谓肝胆少阳木气,象草穿地而出,此时被寒风一 
郁,即萎软遏抑而不能上伸。惟温风一吹即畅达,盖木喜风,风摇即舒畅,寒风则 
畏,温风则喜。柴胡、薄荷辛而温者,辛故能发散,温故入少阳。其郁甚而热者加 
左金丸,(见发热。)热非寒品不除,故用黄连治火,实则泻其子也。郁非辛热不开,吴 
萸辛热且气臊,肝之气亦臊,同气相求,故用为反佐,引以入肝。服后木郁已舒, 
继用六味地黄汤(见虚损)加柴胡、芍药以滋肾水。逍遥,风以散之也;六味,雨以润之 
也。木有不得其天者乎?按赵氏此论甚精,但谓此方可以通治诸郁,则主张太过, 
举一废百,乌乎可也?六淫七情,皆足以致郁。如外伤于风寒湿三气,皆足以闭遏 
阳气,郁而成热固也。暑热燥三气,亦足令气郁。《准绳》谓∶燥金收涩,收涩则伤 
其分布之政,不惟生气不得升,即收气亦不得降。(不升属肝郁,不降属肺郁。) 
《经》曰∶逆 
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又谓∶诸气怫郁,皆属于肺。是燥气之致郁也。 
又燥为火化,《易》曰∶燥万物者,莫 于火。是燥之致郁,无非火热之气所为 
也。至于七情,除喜则气舒畅外,其忧思悲怒,皆能令气郁结。而痰食之遏闭,水 
湿之停阻,又可知矣。《准绳》谓郁多在中焦,盖不论何脏腑郁结,皆关中土也。 
又谓用药兼升降,盖欲升必先降之而后得升也;欲降之,必先升之而后得降也。 
越HT 之苍术,足阳明药也,气味雄壮辛烈,开发水谷气,上升之力多;香附阴血中 
快气药也,下气之功多。一升一降,互用也。按上升下降,则中焦之郁开矣。气郁, 
胸胁痛,脉沉而涩,宜香附、苍术、抚芎。湿郁,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 
发,其脉沉细,宜苍术、川芎、白芷、茯苓。热郁,目瞀,小便赤,其脉沉数;宜 
山栀、青黛、香附、苍术、抚芎。痰郁,动则喘,寸口脉沉滑,宜海石、香附、南 
星、栝蒌仁。血郁,四肢无力,能食便红,其脉芤涩,宜桃仁、红花、青黛、川芎、 
香附。食郁,嗳酸,腹满不能食,右寸脉紧盛,宜香附、苍术、山楂、神曲、针砂。 
上诸郁药,春加防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苍术、抚芎,总治诸郁。 
按百病皆生于郁,与凡病皆属火,及风为百病之长,三句总只一理。盖郁未有 
不为火者也,火未有不由郁者也,(浓酒浓味,房劳损阴,以致火炎,似无关于郁, 
然亦必由不能运散乃然耳。)而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卷之二·杂症

属性:(饮) 
痰本吾身之津液,随气营运。气若和平,津流液布,百骸受其润泽,何致成痰 
为病?苟气失其清肃而过于热,则津液受火煎熬转为稠浊;或气失温和而过于寒, 
则津液因寒积滞,渐致凝结,斯痰成矣。故痰一也,而因寒因热其源不同,可概治 
欤?辨别之法,古以黄稠者为热,稀白者为寒,此特言其大概而不可泥也。试以外 
感言之,余尝自验。伤风咳嗽,痰随嗽出,频数而多。色皆稀白。误作寒治,遂致 
困顿,后悟其理,方知为热极所致。盖火盛壅逼,频咳频出,停留不久,故未至于 
黄稠耳。迨火衰气平,咳嗽渐息,痰之出者,半日一口,反黄而稠,则火不上壅, 
痰得久留,受其煎炼所致,而病亦遂愈。方知黄稠之痰,火气尚缓而微;稀白之痰, 
火势反急而盛也。此皆当用辛凉解散,而不宜于温热者也。又以内伤言之,肾火虚, 
水泛为痰,其痰清稀,当用温热,固也。即肾火盛,水沸为痰,其痰亦清稀。盖龙 
雷动而雨水随之,卒然上涌,虽略带浊沫,终非黄稠可比,亦宜用甘寒壮水,而不 
宜于温热者也。孰谓稀白之痰,必属于寒哉?大抵稀白而吐 者,必属寒。(予尝吐痰, 
出喉冰冷,虽咳嗽频并,而不咳之时多,仍是 非数,用温胃敛肺之药而愈。然又有 
痰出喉甚冷,而证仍属热者,盖痰本水属,积久而多,则火不能温也。故张子和谓∶新痰热,旧痰寒。) 
吐数而因伤风郁热者,及内伤雷龙火动者,必属热。因于脾气虚寒不能摄涎,频吐遍地者,必属寒。(其人安 
静无他,既非伤风咳嗽,又非雷龙火动,可辨。)此等须细为辨别,更当参之以脉, 
可见也。有气化之津液,有饮食之津液,胃者津液之海也,故痰聚焉。积久聚多,随脾胃之气以 
四讫,则流溢于肠胃之外,躯壳之中。经络为之壅塞,皮肉为之麻木,甚至结 
成窠囊牢不可破,其患固不一矣。法在平调其气,热者使复清肃之常,凉风生而湿 
土燥;寒者使回阳和之令,旭日出而坚冰消。气得其平,痰源以绝,而后其停蓄于 
肠胃之内、肌肤之中者,乃可徐图。否则根株不拔,旋去旋生,无奏效之日矣。更 
有一妙义,痰随气行,既随气以出于肠胃之外,亦随气以入于肠胃之内,若潮之往 
返。然人身之气,日则行于外,夜则返于内者也,故遇夜安卧。晨兴盥嗽则吐痰独 
多,岂非痰随夜气内返于胃之故乎?然则往者必令复返,外者必令复内,乃有出路。 
否则迷留经络之中,难于消导矣。喻嘉言发明此理,谓人不宜夜食,恐脾胃之气因 
食运动,外达而不内收,痰难返胃,诚为笃论。然遇夜而劳扰不息,更属大戒。举一 
返三,喻氏之说,所当推展也。 
风痰属肝,脉弦面青,肢体痛闷、麻痹,便溺秘涩,(详二便及中风门。)心多郁怒, 
或成瘫痪,搐搦眩晕,水煮金花丸、川芎丸、防风丸、祛风丸、导痰丸。星、半、 
天麻、牙皂、僵蚕、秦艽,皆治风痰,可用吐法。或因痰闷绝,乌药、枳壳、明星、 
姜汁,灌之即醒。 
热痰属心,脉洪面赤,烦热燥渴,多笑,眩晕嘈杂,头风烂眼,或背心一点冰 
冷,痰多稠浊,小黄丸、黄芩利膈丸(见痞)、滚痰丸。当下者,控涎丹加盆硝等分,每 
服三两丸。栝蒌仁、芩、连、青黛、山栀、二冬、竹沥、童便可用。因暑得者,消 
暑丸。(见伤暑。) 
湿痰属脾,脉缓面黄,肢体重,倦弱嗜卧,腹胀食不消,泄泻,关节不利,或 
作肿块,麻木不仁,白术丸。二术、星、半、茯苓、泽泻可用。肿块加乳、没;臂 
痛加薄、桂、姜黄;肋胀加柴胡、白芥、青皮,滚痰丸最利;饮盛者小胃丹。湿痰, 
多而易出。痰之动湿也,主于脾,或由脾气壅滞不行,或由脾气虚寒不运而生。 
气痰属肺,脉涩面白,气上喘促,洒淅寒热,悲愁不乐,攻注走刺不定,两肋 
胀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