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3-医碥-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由虚寒,气不化, 
溺急胞胀,重坠翻转。)肾气丸。(即八味丸,见虚损。) 

卷之三·杂症

属性:一滴不出名闭,即小便不通。点滴而出名癃,即淋。二证皆由气闭涩,其理已 
见上编。淋证大概肾虚膀胱热。(五脏六腑所受内外诸邪热,皆得入膀胱。)肾虚则火动,常欲泄 
而不能藏,(火动欲泄则属之肝,故上编言肝火疏泄为癃。)故数。膀胱热则水道枯涩,故渗出涩滞, 
数而且涩,茎中痛,淋沥不宣,故谓之淋。(肾虚膀胱热,则水液少。子和治一人,令顿食咸鱼,少 
顷大渴,令恣意饮水,然后以药治之,立通。曰∶淋者无水,故涩也。)脉实大, 
宜分理之。脉虚细涩, 
精血败坏,难治。治法∶行滞气,解邪热,通水道,其大纲又在平心火。此证最忌 
发汗,(淋证属热耗津液,发汗则愈涸,无水可出则动血矣。)汗之则尿血《准绳》 
谓暑月多此证,以 
汗多,小便常赤涩也,治用五苓散,(见伤湿。)敛其外发之汗,(意谓内有白术、桂 
枝能敛汗也, 
恐未必。不如去桂,合生脉散佳。)使液聚于内,又从而导下之。然有虚劳汗出而赤涩者,乃 
津液枯燥,又不宜渗利矣,敛汗清热滋液可也。失血亡精者,同此论之。淋证茎中 
必痛,若先痛后痒,则火退矣,或者实证转虚。 
气淋。初起为气淋,以气滞而涩痛也,白茯苓、甘草稍、白芷、山栀、木通、 
猪苓、泽泻、车前、地肤子、葱白。生料五苓散(见伤湿)加阿胶,或五苓、益元(见伤暑)各 
半服。火府丹佐以导赤散、(见发热。)石韦散。或四苓(见伤湿)加木通、滑石、瞿麦、灯心。 
肺热,清肃之气不下降,加味八正散。气虚,八物汤(见虚损)加杜牛膝、黄芩。 
膏淋。久为膏淋及砂石淋。膏淋湿热伤气分,水液混浊如膏,如涕,如米泔。 
实热八正散加苍术,虚热鹿角霜丸。精尿俱出,(精塞尿道,欲出不能而痛。)海金砂 
散、菟丝子丸、鹿茸丸、(见血。)土牛膝、地肤叶汁、白茯苓、泽泻、山栀、甘草梢、 
琥珀、郁金、萆 。 
砂淋。尿为热所煎熬成砂石,如煮海水成盐。八正散、神效琥珀散、如圣散、 
石燕丸、独圣散。石首鱼脑中石十个 ,滑石二钱,琥珀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 
木通汤下。蝼蛄七个,盐一两,新瓦上铺盖,焙干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下。冬 
葵子、滑石、瞿麦、琥珀、土牛膝、车前、泽泻、山栀、地肤叶汁。必断盐乃效, 
一则淡食能渗利,一则无盐不作石也。 
血淋。热伤血分,茎中必痛,(不痛为尿血,见血门。)归尾、土牛膝、赤芍、玄胡、车 
前、泽泻、郁金、山栀、刘寄奴主之。血瘀则小腹硬痛,加红花、五灵脂。血热则 
色鲜红,脉数有力,加生地。血虚,六味(见虚损)加车前、牛膝。血冷则色黯,面枯, 
尺脉沉迟,肾气丸(见劳损。)死血,牛膝膏。牛膝根茎叶酒煮服,治小便不利,茎中痛 
欲死,及妇人血结坚痛,如神。但虚人不宜用,当同补药用之,免损胃。侧柏叶、 
生藕节、车前草等分,捣汁调益元散(见伤暑)、发灰散、小苏子饮、(并见血。)立效散、瞿 
麦散。 
痰淋。痰郁气成热所致,七气汤(见气)、青州白丸子(见中风)。 
劳淋。劳则动火,热流膀胱所致,脾劳,(劳倦所伤。)补中益气(见气)合五苓(见伤湿)。肾 
劳,(色伤。)阳虚肾气汤,阴虚知柏地黄汤。(并见虚损。)心劳,(思虑所伤。)清 
心莲子饮(见赤白浊)。 
热淋。火府丹、益元散、(见伤暑。)导赤散(见发热)、五淋散、榆白皮散。 
冷淋。由冷气客于下焦,满于脬中,水道为寒所凝,不得宣通,故先寒战,而 
后便数成淋,(邪正相争,正气怯邪气之冷,故寒战。又为冷气相激,则郁热而成淋。) 
进冷剂愈甚者是 
也。宜地髓汤下八味丸(见虚损),或用生料鹿茸丸(见血)、肉苁蓉丸、泽泻散、沉香散。若 
下元虚冷,水寒冰凝,小便不通,或淋沥,证见转筋,喘急欲死,不问男女胎产, 
急用八味丸料煎服,缓则不救。盖寒得热则流通,非附、桂何能直达膀胱,使雪消 
春水来耶。 
又有似淋非淋者。老人阴萎而思色,则精不出而内败,(火虽动而气已衰,不能送精使出 
也。)小便涩如淋,(败精流入茎窍。)二便牵痛,(精伤血枯燥,故大便亦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 
痛,(精伤血败,气亦下陷,大便红白似痢,小便白浊如淋,因其痛而欲便以求通,因便多 
而气愈坠,故痛更甚。) 
大菟丝子丸(见咳嗽)、鹿茸丸(见血)、肾气丸(见虚损)。 
又有胞痹一证。小腹按之痛,(水闭故按之痛。)若沃以汤,(水闭气蒸成热。)小便不利,上 
为清涕,由风寒湿三气客于胞中,痹而不通,故气不化。风寒由足太阳入,太阳经 
络脑下鼻,故流清涕。治以肾着汤(见伤湿)、茯苓丸(见小便不禁)、巴戟丸。此本痹证 
而兼淋者也。 

卷之三·杂症
小便数
属性:频数无度,似淋而茎中不痛,故另分一篇。(数而少且涩,则似淋,以不痛故异。多且不 
涩,又似不禁,然可忍为异。)证由肾虚有火,火动欲出,水不得藏,(肾虚六味丸,有火五苓散。)数 
而少者,茯苓琥珀汤利之,免致涩痛成淋。数而多者,薯蓣、莲肉、益智仁之属收 
之。然此证固属有火,亦有下元虚冷,肾不摄水者,菟丝子丸、八味丸。(见虚损)、鹿 
茸丸(见血)。中气不足,数而多,补中益气汤(见气)。夜多小便、益智仁二十个为末,盐 
五分,水一碗煎,临卧温服,或苁蓉丸。小便毕,少顷,谓已尽,忽再出些少,或 
尿后又急者,多由忍尿行房所致,(忍尿则水不下行,行房则火炎,气升而不降,水不 
下而气不降,后虽 
便亦不畅,其去未尽,故情状如此。)宜生料五苓散(见伤湿)加阿胶,吞加减八味丸(见虚损)。心 
移热于小肠,致小便数,(大喜动心火多有之。)厘清散(见赤白浊)、四七汤(见气), 
仍以辰砂妙 
香散(见心痛)煎吞小菟丝子丸(见赤白浊)。大便硬,小便数者,名脾约,麻仁丸。(见大便不通。 
说详《伤寒·阳明篇》。)天暖衣浓,则气上升而外泄,故多汗。天寒衣薄,则气内敛而下降, 
故多尿,不在病论。 

卷之三·杂症
遗尿、小便不禁
属性:不知而出为遗,知而不能忍为不禁,比小便数为甚,故另为一篇。多由肺肾 
虚寒,气不能摄,补中益气汤(见气)送肾气丸。(见虚损。)大抵上虚补气,下虚固脱。睡着 
遗尿,大菟丝子丸(见咳嗽),猪脬炙碎煎汤下。韭子丸、六味丸(见虚损)去泽泻,加故纸四 
两,益智仁、人参各三两、肉桂一两。老人尿不节,山茱萸一味最妙。产后不禁, 
血气兼虚,八珍汤(见虚损)。以上皆言虚寒之证,亦有热甚神昏,尿出不知者,即 
《伤寒论》所谓直视失溲也,此为死证。热甚,阳邪盛也,失溲,阴失守也,故 
死。河间谓热甚客于肾部,干于肝经,廷孔郁结之极,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 
故遗尿不禁。(肝主疏泄,郁极则泄愈甚。)后人又推展之,谓各脏腑之热,皆能令小便不禁, 
皆热证也。实热者,神芎导水丸,(见肿胀。)每服百丸,空心白汤下,一服利,即止后 
服。 
薛立斋治因劳发热作渴,小便自遗,(肝火疏泄。)或时闭涩,(肝血虚故涩,气郁故闭也。)作 
肝火血虚,阴挺不能约制,午前服补中益气汤,(见气。升散其郁。)加山茱、山药,午后 
服六味丸。(见虚损。滋阴养血。)月余悉退,此虚热也。有洗手足,尿即急,不能忍者,岂 
房劳伤肾,尿为火持不下,得水则阳得阴化,故尿出乎?又岂肾冷不摄,得水则益 
其冷,而即出乎?然阴性迟,火性急,似当以前说为是。(大抵内水与外水相感应之理。) 

卷之三·杂症
小便黄赤
属性:小便白则无火,是黄赤乃有火也,黄柏、知母主之。然有实火虚火之分。如天 
热多汗,或阴分枯涸,则小便短少,短少则必黄,此为虚火,不得专用寒凉。 

卷之三·杂症
交肠
属性:大小便易位而出也,(粪出前窍,尿出后窍。)乃藏气乖乱所致。或因醉饱,或因大怒, 
气乱于中,肠胃失职,不循输化之常道故也。法当宣吐以开提其气,(如走错路者,仍令 
回至原处,则不再误也。)使阑门清利,得复司泌别之职,则愈矣。吐后宜 
五苓散(见伤湿)、木 
香调气散(见中气)各一钱,加阿胶末一钱,汤调服。或研黄连阿胶丸为末,加木香 
少许,汤送下。此皆除湿热之剂。盖气乱由于郁,(不郁则顺道而行,何乱之有?惟郁极暴伸, 
势必肆行横决,不循常道。)气郁则为湿热也。嗜酒者血必瘀,湿热所伤也,四物(见血)加海金 
砂、木香、槟榔、木通、桃仁。姜宜人二便俱从前阴出,以为交肠,用五苓。喻嘉 
言曰∶非也。交肠乃暴病,骤然而气乱于中。此证乃久病,以渐而血枯于内,先由 
脾不摄血,下行有若崩漏,胞门子户之血渐亡,转吸大肠之血亦尽,又转吸胃中之 
血亦尽,下脱之血始无源而止。血尽则气孤而无偶,为拳为块,奔迫散乱,水谷舍 
故趋新,水道辟为谷道,江汉两渠,并归一路,与交肠易位而出不同,安可用五 
苓再劫其阴。其说甚辨,录之。夏子益奇疾方,治妇人因产病交肠,用旧 头, 
烧灰酒服,仍间服五苓散分利之。如无 头,旧纱帽可代,以受头气日久,取阳气 
上冲之义,(即用吐升提意,故又治血崩。)取漆能行败血也。 

卷之三·杂症
关格
属性:关格之说不一,而各有理。经谓寸口(即手寸关尺之总名)主中,(寸口本肺脉,属脏,以候内。) 
人迎(在结喉旁,乃胃脉,属腑,以候外)主外,两者相应,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 
口微大,曰平人。(说见四诊。)人迎一盛,(大于气口一倍也。下仿此。)病在 
足少阳,一盛而躁, 
病在手少阳。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三盛,病在足阳明,三 
盛而躁,病在手阳明。四盛,且大且数,(数即躁也。)名曰溢阳,(阳盛而溢。)为外格。 
(拒饮食 
不得入。)寸口脉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病在手厥阴。二盛,病在足少阴,二 
盛而躁,病在手少阴。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阴。四盛,且大且 
数,名曰溢阴,为内关,(溲溺不通。)皆死不治。人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 
与之短期。(按此皆以躁数为言,是主热立论,乃举隅之词。观其又一条云∶必审按寒热, 
以验脏腑之病,可知 
此证有寒有热矣。)又谓五脏不和,则七窍(耳目口鼻)不通,(气不通矣。)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不和则气留而阳盛矣。气太盛,则阴脉不利,(此二句,当根据《难 
经》云∶邪在脏,则阴脉不利,接下不利则血留而阴盛,与上文邪在腑对讲。今云阳太盛则阴 
不利者,以见阴阳相 
关,彼此脉络传注之理,古人文本往往如此。)不利则血留而阴气盛矣。阴气太盛,阳气不能 
荣也,(气血相和则荣茂,今血不行,而邪聚于阴经,则阳气不能与通。)故曰关阳。(言闭关不使阳 
入也。)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能荣也,故曰格阴。(拒格其阴不得入也。)阴阳俱盛,不得相 
荣,故曰关格,不得尽期而死。按经言阴阳之邪,偏盛或俱盛,则其经脉不和, 
而见于人迎、寸口如此。后世独诊寸口,故秦越人以上鱼为溢,(阳被阴格,脉从寸 
溢上鱼际也。)为外关内格;(外阳为内阴所拒格,不得下通,如被关闭然。)入尺为覆,( 
阴被阳格,脉从尺覆, 
向臂上。覆,退却之义。)为内关外格。(阴被格不上通,如被关闭也。)仲景则谓,寸口脉 
浮而大,浮 
为虚,(正气内虚,故外浮越。)大为实。(邪气实也。)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 
则吐逆。(此与越人同意。越人以脉之长而有余言,仲景以脉之大而有余言,皆邪盛也。)又谓 
下微本大者。 
(下谓沉分,本谓尺言。沉分脉微小,惟尺略大也。)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沉而微小,阴 
虚,尺大寒邪盛。 
虚寒无阳则不化,故小便不能出,不言格食者,省文也。)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阳脱也。)又 
谓趺阳脉伏而涩,(伏则气不行,涩则血不流,无以出纳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