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3-医碥-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暴烈,所出必不若是之多也。凡血色初吐鲜红而散,少停一、二时再吐,则略紫 
而凝,久而又吐,则黑而结块。若吐血不停,则初吐者为上焦近血,色鲜红。后出 
者为中下焦远血,其色深红。吐后未尽余血,色淡或糖色,或粉红色。 

卷之一·杂症血
咳嗽血
属性:火刑金而肺叶干皱则痒,痒则咳,此不必有痰,故名干咳。咳多则肺络伤,而 
血出矣。嗽则兼有痰,痰中带有血线,亦肺络之血也。其证有轻重,但热壅于肺者 
轻,清火自愈。久嗽肺损者重,保肺为主,阿胶为君,白芨、苡仁、生地、甘草、 
枳梗、橘红、贝母为丸,噙化。又须看痰色如玛瑙成块者,出胃口,易治。若 
一丝一点,从肺脏中来,肺少血,为火所逼,虽少亦出,渐至肺枯成痨,难治。咳出 
白血必死。(血色浅红,似肉似肺者是。)脉弦气喘,声嘶咽痛,不治。 

卷之一·杂症血
咯唾血
属性:咯与嗽为一类,皆因有痰而欲出之,或费力,或不费力,总以出痰为主,非欲 
出其血也。因值其失血,故血随痰出耳。唾与吐为一类,此则因血而然。缘血为火 
所涌,上升出至咽喉,多则吐,少则唾,并不费力,皆系纯血,无痰涎夹杂。 
吐唾既为一类,吐不定属胃,唾独必属肾乎?古谓唾血属肾者,因《经》论五液, 
谓肾主唾(水泛于上也。)故耳,不可泥。咯既与嗽为一类,旧分嗽属肺,咯属肾,亦非。 
肾脉上入肺中,病则俱病,肾亦有嗽,肺亦有咯也。然则何以别之?曰∶血证由于 
火,惊则火起于心,怒则火起于肝,悲伤火起于肺,思虑火起于脾,房劳火起于肾, 
审察病因自见,言不能尽也。张景岳谓失血证,凡见喘满咳嗽,及胸膈左右皆隐隐 
胀痛者,此病在肺也。若胸膈、膻中间觉有牵痛,如缕如丝,或懊 嘈杂不可名状 
者,此病在心包络也。若胸腹膨胀,不知饥饱,食饮无味,多涎沫者,此 
病在脾也。若雨胁肋牵痛,或多怒郁,往来寒热者,此病在肝也。若气短似喘, 
声哑不出,骨蒸盗汗,咽干喉痛,动气上冲者,此病在肾也。若大呕大吐,烦渴头 
痛,大热不卧者,此病在胃也。若有兼证,则病不止在一脏。肺病宜清降,不宜升 
浮。心主病宜养营,不宜耗散。脾病宜温中,不宜酸寒。肝病或宜疏利,或宜甘缓, 
不宜秘滞。肾病宜壮水,宜滋阴,不宜香燥克伐。胃病或宜大泻,或宜大补,当察虚实。 

卷之一·杂症血
鼻衄
属性:衄行清道,经藏之血也,多由督脉而上出。经藏之气通于鼻,故其血之溢者, 
亦出于鼻。张景岳曰凡鼻衄,必自山根以上,睛明之次而来。而睛明一穴,乃小肠、 
膀胱、胃、阴跷、阳跷五经之会,皆能为衄。又冲脉为十二经之血海,其上俞出膀 
胱经之大杼,下俞出胃经之气街,膀胱、胃二经血至,则冲脉之血亦至,而十二经 
之血无不至矣。所以血衄之微者,不过一经之近,甚者通身之血尽出。旧谓衄出于 
肺,岂其然哉?《准绳》云鼻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所以从鼻而出,宜茅花汤调止 
衄散。嵩 云∶不甚者,以水纸搭鼻衡,或以凉水拊项后即止。甚者犀角地黄汤, 
对症之药。又黄芩、白芨各二两,水丸,治久衄,神效。(犀角下入肾,由肾脉上通鼻脑故也。 
胃衄者亦可用,以胃脉亦上入鼻也。故火郁阳明致衄者,无犀角以升麻代之,以升麻阳明药也。) 

卷之一·杂症血
齿衄
属性:此胃、大肠、肾三经之病。盖大肠脉入下齿中,胃脉入上齿中,而肾主骨,齿 
为骨之余也。胃火盛则血出如涌,而齿不动摇,或见口臭,牙龈腐烂肿痛,此浓酒 
浓味所致,宜清胃火,便结可下之。若口不臭,牙不痛,但齿动不坚,或微痛不甚, 
而牙缝时多出血者,此肾阴虚,火动而然,宜滋肾水,六味丸(见虚损)主之。若肾火虚 
而上浮者,八味丸(见虚损)主之。《医旨绪余》述所治三人齿衄,出血甚多,皆以三制大 
黄末二钱,枳壳汤少加童便调下,去黑粪而愈。缘阳明热盛,冲任二脉皆附阳明, 
故血如潮涌。若肾虚,血必点滴而出,齿亦悠悠而疼,必不如此暴且甚也。 

卷之一·杂症血
舌衄
属性:舌上无故忽出血线,此心、脾、肾诸经之火所致,(三经脉皆及舌。)槐花炒研末糁之。 
(或浦黄炒为末。)《准绳》云∶文蛤散治热壅舌出血如泉,五 子、白胶香、牡蛎粉等分为 
末,每月少许糁患处。又云∶肝壅则舌血上涌,服清肝之药。(按肝脉络于舌本。) 

卷之一·杂症血
耳衄
属性:耳中出血也。小肠、三焦、胆各脉俱入耳中。又耳属肾,诸经皆足为病。龙骨 
末吹入即止。若左关脉弦洪,柴胡清肝散。尺脉或躁或弱,六味地黄丸。(见虚损) 

卷之一·杂症血
肌衄
属性:血自毛孔中出,曰血汗,又名脉益。心主血脉,极虚有火则见。脉益汤∶人 
参、黄 、当归、伏神、麦冬、石莲、朱砂、姜汁、生地。(益疑溢。) 

卷之一·杂症血
九窍出血
属性:耳、目、口、鼻一齐出血,药不及煎,死在须臾。先将水当面喷几口,急分开 
头发,用粗纸数层蘸醋令透,搭在囟门,血即止。次用当归一两煎好,磨沉、降香 
各五钱,加童便服。或瞿麦饮∶瞿麦、生姜、栀子、灯心、炙草、枣。再用发灰二 
钱,茅根、车前草煎汤下之,血自归经。然后以四物加人参五味丸服,可收万全之 
功。九窍出血,兼身热不能卧者死。惟妇人产后瘀血妄行,九窍出血,有用逐瘀之 
药而生者。若无故卒然暴厥,九窍出血者死。久病之人,忽然上下出血,亦死。 

卷之一·杂症血
搔痒出血
属性:搔痒血出不止,粪桶箍烧灰敷之。吕元膺治一僧,搔 中疥,出血如涌泉,竟 
日不止,营气暴衰,止余尺脉如丝,与四神汤加荆芥穗、防风,晨夜并进,明日脉 
渐出,服十全大补(见虚损)而愈。 

卷之一·杂症血
便血
属性:分肠风、脏毒二证。(三因诸邪,皆致便血,二者特其大端耳。)肠风者,或风邪外感,或肝 
风内生,风热相合,侵犯经络,血脉被阻,漏出经络之外,渗入肠胃之中,从 
大便出,随感随见,血清色鲜者是。槐花汤加羌、防、秦艽。(即非外风,亦可升阳燥湿。按 
内风即气也,气不顺亦可用羌、防辈升发之,但不温服取汗耳。故古方不分内外风,统用之也。)脏毒者,湿与 
热合,蕴积日久,伤损阴络,血渗肠胃,积久乃下,其色黯浊者是。槐花汤加炒苦 
楝、炒苍术。下血腹中痛,血色鲜红,为热毒,芍药黄连汤主之。不痛,血色不鲜, 
或紫黑如豆汁,为湿毒,黄连汤主之。先血而后粪,近血也,出于大肠,槐花、条 
芩、乌药。先粪而后血,远血也,出胃与小肠,石膏、山栀、乌药。又结阴便血, 
(《内经》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所下纯是血,《经》不言何邪所结。景岳谓风寒 
之邪,留结血分所致,宜灸中脘、气海、三里,以散风邪,服平胃地榆汤以温 
散之。亦举隅之论也。下血太甚,人参、升麻、牡蛎、粟壳。瘀血不可止,待色鲜红, 
略加涩药,椿皮、乌梅最妙。用寒凉药须酒煮或炒,恐血凝。便血日久,服凉药不 
应,宜升补,升阳除湿和血汤。有热略加黄连,以吴萸泡水炒用,虚加人参。 
此病多食干柿或生柿最效。肠风、脏毒、结阴,并血出肠中,与五痔之血出于漏孔 
者不同,亦与赤痢有异。 

卷之一·杂症血
溲血
属性:痛者为血淋,见淋症门。不痛者为溺血。不论何脏之血,但损伤妄行,皆得渗 
入膀胱,与尿同出。盖不上行则下趋,可以渗入肠胃,亦可以渗入尿胞。此《准绳》 
谓∶溲血、淋血、便血,三者虽前后阴不同,而受病则一。其散血、止血等药,无 
越数十品之间,惟向导少异,其说固甚允也。若不与尿同出,乃从精窍出也。盖清 
道之血,上可从鼻出,下亦可从精窍出,多因色欲而成,牛膝四物汤。服诸药不效 
者,所溺之血成块、不得出而痛甚者,珀珠散甚效。 

卷之一·杂症血
蓄血
属性:蓄血症,多嗽水不咽,(言即烦热欲饮水,但嗽不咽也,以热止在经,不在腑之故。热在经则经 
血动,不衄则蓄。)小便利,(此膀胱外蓄血,以血只在小腹,未入膀胱也。)大便黑。(此肠胃蓄血。)跌打闪 
撞,奔走努力,恼怒,皆能致之,伤寒等热证尤多。蓄于上,令人善忘,(血蓄则气不 
通,心窍闭故善忘。)时时鼻血,犀角、生地、赤芍、丹皮。蓄于中,则心下手不可近,桃 
仁、桂枝、芒硝、甘草、大黄、丹皮、枳壳。蓄于下,则脐腹肿痛,或如狂谵语, 
发黄,(详《伤寒·太阳篇》。)生地四钱,犀角一钱,大黄三钱,桃仁一钱,水酒煎, 
入生漆一钱再煎,服半日血不下,再一服,下即止,名生漆汤。一切瘀血,大黄四 
钱,芒硝一钱,桃仁泥六个,归尾、生地、山甲各一钱,桂五分,为丸,名代抵当 
丸。在上血,丸如芥子大,去枕仰卧,以津咽,令停留喉下。中、下血,丸如桐子 
大,百沸水下。若血积久,此药不能下,去归、地,加莪术醋炒一钱,肉桂七分。 
又破血方,(女子通经亦用之。)大黄醋煮,桃仁、益元散各一两,干漆炒,烟尽为度、 
生牛膝各五钱,醋糊丸,每服七十丸。大凡跌扑损折,蓄血肿痛发热,先服折 
锐汤,大黄、桃仁、红花、当归、寄奴、川芎、赤芍,大下数次;再服行血破瘀汤, 
三七、当归、玄胡、乳香、没药、血竭、苏木、灵脂、赤芍、红花;然后服百和汤 
收功,首乌、地黄、当归、骨碎补、白芨、鹿胶、续断、甘草、薄荷。凡血妄行瘀 
蓄,必用桃仁、大黄行血破瘀之剂。盖瘀败之血,势无复反于经之理,不去则 
留蓄为患,故不问人之虚实强弱,必去无疑。虚弱者加入补药可也。好酒者多阳明 
蓄血,但牙齿蚀,数年不愈者是,桃仁承气汤料为丸服,屡效。 

卷之一·杂症血
脉法
属性:涩为血少,滑为血充。失血脉应微细,而反见浮大无力,即为虚芤。盖阴既亏, 
阳无所根据,浮散于外,故见此象。凡失血证,脉虚小沉弱,安静身凉者生;实大急 
数,躁动身热,喘咳气逆,不得卧者死。瘀血胁痛,肝脉弦紧,此为常,勿以必 
死论。 

卷之一·杂症血
治法
属性:吐血治法。凡血逆上行,宜降气,降气火自降。若徒以寒凉降火,往往伤脾作 
泻。脾寒不能行血,血愈不归经,宜行血,血行归经自止。(归经非已离经之血,复能返于经 
也,但未离经者得不脱,即为归耳。)若徒事止血,必有瘀蓄之患。宜补肝,不宜伐肝。肝火 
动,由肝血之虚,滋阴则火自降。用寒凉伐肝,火被郁,则怒发而愈烈矣。凡吐血 
属火者,饮童便立止。或捣侧柏叶汁,以童便二分,酒一分,和而温饮之,大能止 
血。或白汤化阿胶二钱,发灰二钱,入童便、生藕汁、生地黄汁、刺蓟汁各一杯, 
仍浓磨好墨汁,顿温服。或急用加味四生饮,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 
等分,入降香,童便煎服。元气虚弱,即将童便浸前药,水丸,独参汤送下。或苏 
子降气汤,加人参、阿胶各一钱,下养正丹。(并见气。气降则血自下矣。)凡上膈壅滞吐血, 
脉有力,精神不倦,觉胸中满痛,或血是紫黑块者,用生地黄、赤芍、当归、丹皮、 
荆芥、阿胶、滑石、大黄醋制、元明粉、桃仁泥之属,从大便夺之,此釜底抽薪法 
也。(盖血从下出为顺,上出为逆,用大黄等引血下行,转逆为顺也。观仲景谓蓄血证,下血则愈。又谓∶无病忽 
恶利血,为病进;若血上行后,忽恶利血,为邪欲愈,可见矣。)血下行后,用苡仁、百合、麦冬、地 
骨皮,(鲜者更佳。)嗽渴加枇杷叶、五味子、桑白皮,有痰加贝母。(皆气薄味淡,肺经之本药也。) 
因其衰而减之,于虚劳证尤宜。吐血在暑天,病患口渴、面垢、头晕、干呕,煎茅 
花、灯心、麦门冬汤,仍入藕节汁、侧柏汁、茅根汁、生姜汁少许,生蜜亦少许, 
调五苓散。(见伤湿。)血止,用生地黄、当归、牡丹皮、赤芍药、百草霜末煎服一二帖, 
却用黄 六一汤调理。暑气通心,火毒刑肺,虽致吐衄,然大热伤气,其人必 
脉虚气怯体倦息微,此惟生脉散、(见中暑。)人参汤之属为宜,不得滥用寒凉。若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