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穴秘密解析(整理)-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三焦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水湿稀少,有名而无实,外传的实质物质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三焦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吸湿冷降后循经传于三阳络穴。
  【功能作用】吸湿降浊。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8三阳络
  手三阳经之会。
  【别名】通门,通间。
  【穴义】手三阳经的阳气在此交会。
  【名解】
  1)三阳络。三阳,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络,联络之意。穴三阳络名意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在此交会。本穴由于会宗穴传来的气血为由阳变阴的寒湿之气,穴内温压呈下降之状,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本穴有联络手三阳经气血的作用,故名三阳络。
  2)通门。通,通道也。门,门户也。通门名意指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由此汇入穴内。理同三阳络名解。通间名意与通门同,间指间隙。
  3)手三阳经之会。本穴为手三阳经的阳气交会之所,故为手三阳经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的天部层次汇入穴内。
  【功能作用】收引寒湿。
  【治法】不可刺,寒则用补灸之法,热则用灸泻之法或循经推按引而导之、散之。
  【注】本穴经书列为不可刺,乃因穴内气血为天之上部的湿热之气,热则可化为纯阳之气,有补益阳气之功,寒则除湿降浊之功,刺之则会乱气,唯其热盛方可刺泻。古之圣贤恐后人之不解,故将本穴列为不可刺。
  9四渎
  【穴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
  【名解】四,数量词。渎,小沟渠也。四渎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三阳络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本穴的变化为部分水湿冷降归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数条小沟渠之状,故名四渎。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分流四散于脾土各部。
  【功能作用】去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浅泻之。
  10天井
  合穴,属土。
  【穴义】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此聚集。
  【名解】
  1)天井。天,天部也。井,孔隙通道也。天井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浊之气在此聚集。
  本穴物质为四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其变化为散热冷缩并从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气血的运行变化如从天井的上部落下一般,故名天井。
  2)三焦经合穴。本穴为三焦经天部之气的会合之处,故为三焦经合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不断地气化散热并从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提插通泻。
  11清冷渊
  【别名】青灵,清冷泉,清昊。
  【穴义】三焦经经气散热冷降后在此位于天之下部。
  【名解】
  1)清冷渊。清,清静也。冷,寒冷也。渊,深渊也。清冷渊名意指三焦经经气散热冷降后在此位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天井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进一步散热冷降,冷降后的水湿云气位于天之下部,如固定不变的寒冷深渊一般,故名清冷渊。清冷泉名意与清冷渊同。
  2)青灵。青,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动为风行之状。灵,灵巧也。青灵名意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横向的风行之状。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由于其热能的吸收与扩散处于平衡状态,向外输出为横向的风行之状,运行极为灵巧,故名青灵。
  3)清昊。清,清静也。昊,大也。清昊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巨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大范围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循三焦经横向传于消泺穴。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扑之。
  12消泺
  【别名】臑窌,臑交,臑俞。
  【穴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
  【名解】
  1)消泺。消,溶解、消耗也。泺,水名,湖泊之意。消泺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清冷渊穴传来的滞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消解并化雨降地,降地之雨在地之表部形成湖泊,故名消泺。
  2)臑窌。臑,动物的前肢,前为阳、后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在此化为地部经水。理同消泺名解。
  3)臑交。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交,交会也。臑交名意指穴外臂部的天部阳气交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寒湿,其变化为冷降,穴内气血对穴外天部的阳气有收引作用,臂部外散的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故名臑交。臑俞名意与臑交同,俞指穴外阳气向本穴输入。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及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散热冷降,外散之热上行臑会穴,冷降之雨归于地部,地部经水则循三焦经下行。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3臑会
  手阳明少阳之络会。
  【别名】臑窌,臑交。
  【穴义】手阳明、手少阳的天部阳气同会于本穴。
  【名解】
  1)臑会。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阳气。会,会合也。臑会名意指手少阳、手阳明的天部阳气同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消泺穴传来的天部阳气,性干燥,量弱小,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缩。由于穴内气血的变化是冷降收引,多气多血的手阳明经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而本穴又位于手臂,故名臑会。臑交名意与臑会同。
  2)臑窌。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阳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汇入穴天部阳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理同臑会名解。
  3)手阳明少阳之络会。理同臑会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4肩髎
  【穴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
  【名解】肩,指穴在肩部也。髎,孔隙也。肩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肩髎。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稀少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三焦经下行,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5天髎
  手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
  【名解】
  1)天髎。天,指穴内物质所在为天部。髎,孔隙也。天髎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为肩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散热而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天髎。
  2)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因其位处肩胛,穴内气血所在的层次为天部,但其气血的变化为收引冷降,气血冷降后天部层次就为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则随之汇入本穴,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维脉传入的阳气及冷降后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阳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
  【功能作用】收引天部湿浊。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6天牖
  【别名】天听。
  【穴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
  【名解】
  1)天牖。天,天部也,阳气也。牖,窗户也。天牖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
  本穴物质一为肩髎穴吸热上行的少许水气,二为穴外天部汇入的少许水气,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上行天部的窗户,故名天牖。
  2)天听。天,天部也,阳气也。听,闻声也。天听名意指穴内上行天部的阳气为强劲的风气。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阳气势强速快,如风之声响,故名天听。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三焦经快速上传。
  【功能作用】补阳化湿。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17翳风
  手足少阳之会。
  【穴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
  【名解】
  1)翳风。翳,用羽毛做的华盖也,为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翳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翳风。
  2)手足少阳之会。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其性同于足少阳胆经气血,故为手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向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18瘈脉
  【别名】资脉,体脉,资生。
  【穴义】三焦经冷缩收引的下行水气在此急速胀散。
  【名解】
  1)瘈脉。瘈,指犬的发狂之状,此指穴内气血为急速运行之状。脉,脉气也,经脉中的气血也。瘈脉名意指三焦经冷缩收引的下行水气在此急速胀散。本穴物质为颅息穴下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和翳风穴上传的阳热风气,二者相会后,水湿之气吸热并急速胀散冲出穴外,气之外冲如犬发狂时的狂奔之状,故名瘈脉。
  2)资脉。资,供给、资助也。脉,脉气也,经脉中的气血也。资脉名意指三焦经有名无实的经气在此得到资助。本穴物质本应由翳风穴提供,而翳风穴传来的为阳热风气,气性干燥,有名而无实,但因有颅息穴下行的水气本穴的气血才得到充实,如同被资助一般,故名资脉。资生名意与资脉同。
  3)体脉。体身体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体脉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得到充实,身体的经脉气血才得以连贯畅通。理同资脉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热胀的湿热风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胀散于经穴之外的天部,小部分则循经传输于颅息穴。
  【功能作用】燥湿化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19颅息
  【别名】颅骢。
  【穴义】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
  【名解】
  1)颅息。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颅息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故名颅息。
  2)颅骢。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骢,同囟,囟为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亦即间隙也。颅骢名意指天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理同颅息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下传瘈脉穴。
  【功能作用】清热降浊。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0角孙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穴义】足少阳足太阳的天部冷缩水气由此汇入手少阳经。
  【名解】
  1)角孙。角,耳也,肾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收引之气。孙,火也,角为之水,则孙为之火也(肾之子为肝,肝之子为火),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气态物。角孙名意指天之天部的收引冷降之气由此汇入三焦经。本穴为三焦经经脉中的最高点,三焦经无气血传至本穴,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