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衍义〕此亦出伤寒论。其注曰。风则伤卫。湿流关节。风湿相搏。而邪乱经。故骨节
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也。风胜则卫气不固。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
衣为在表。湿胜则水气不行。小便不利。或身微肿。为湿外薄也。此汤散湿温经
固卫。观夫此方与前意同。但此不用姜枣。为汗出更不发之。白术以去湿取汗。益短气也。
〔补注〕此条方是风行于皮毛关节之间。湿流于腠理筋骨之际。阻遏正气。不令
宣通。遂致痛不可近。不得屈伸。此其征也。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邪风袭入
而中卫之正气俱虚也。小便不利。身微肿者。中外为湿所持。而膀胱之化不行
也。安得不以甘术和中。桂附去邪耶。然此症较前条更重。且里已受伤。曷为反
减去附子耶。前条风湿尚在外。在外者利其速去。此条风湿半入里。入里者妙
在缓攻。仲景正恐附子多则性猛且急。骨节之窍未必骤开。风湿之邪岂能托
出。徒使汗大出而邪不尽尔。君甘草者。欲其缓也。和中之力短。恋药之用长也。
此仲景所以前条用附子三枚者。分三服。此条只二枚者。初服五合。恐一升为
多。宜服六七合。全是不欲尽剂之意。学人于仲景书有未解。即于本文中求之。自得矣。
太阳中 。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
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衍义〕按是症亦出伤寒论。其注曰。病有在表。有在里。有表里俱病者。发热恶寒
身重疼痛者。表中 也。脉弦细芤迟者。中暑脉虚也。小便已。洒洒毛耸。手足逆
冷者。太阳经气不足也。小有劳。身即热者。谓劳其阳气而 即发也。口开前板
齿燥者。里有湿也。口开为喘喝也。以喘喝不止。故前板齿干燥。若发汗以去表
邪。则外虚阳气。故恶寒甚。若以温针助阳。则火热内攻。故发热甚。若下之以除
里热。则内虚而膀胱燥。故淋甚。注虽已解过治之失。于当救之道则未明。予尝
思之。此症属阴阳俱虚。脉弦细者。阳虚也。芤迟者。阴虚也。所以温针复损其阴
汗之复伤其阳。此症惟宜甘药补正。以解其热尔。即灵枢所谓阴阳俱不足。补
阳则阴竭。补阴则阳脱。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刚剂。
太阳中热者。 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x白虎加人参汤方x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一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衍义〕此症亦出伤寒论。其注云。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寒而
渴者。中 也。然而未有明其至理者。盖此但言中风初得表症。与自汗出身热
恶寒相似。独以渴不渴为辨尔。吁岂谓中风终无渴者耶。若伤寒中风。则皆有
背微寒。与时时恶风而渴者矣。亦以白虎人参汤治之乎。夫此症汗出恶寒。身
热而渴。岂不与彼证所同者哉。盖此证为令火之气酷其金。肺主气者也。肺伤
则卫气虚。然太阳膀胱。属水主表。肺金之子也。母虚而子亦不足。卫虚表不足。
由是汗出身热恶寒。内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膈消则渴也。皆相火伤脉之所
致。此可知其要在救肺也。石膏虽能除三焦火热。然仲景名白虎者。为石
膏功独多于清肺。退肺中之火。是用为君。知母亦就肺中泻心火。滋水之源。人
参生津。益所伤之气而为臣。粳米、甘草补土。以资金为佐也。
太阳中 。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x一物瓜蒂汤方x
瓜蒂(二十个)
上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衍义〕此证尝见伤寒注云。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身热脉微弱者。 也。身体疼痛者。
水也。夏得暑热。以水灌洗而得之。一物瓜蒂散服之。尝观仲景 病。惟出三
证。岂偶然哉。举其端。将为后世准绳。一者明其表里俱虚。一者言其 中表之
热。而此言外邪郁令火而成中 也。若是邪郁令火。比类而推其因。殆有不可
胜言者焉。如取风凉者。感雾湿者。食生冷者。素有积热者。阴血素虚不胜夫热
者。宿邪感动者。处阴地者。凡是之因。皆足以郁其令火。为中 之病。或轻或重。
或表或里。或虚或实。随证发现若论其治邪退热。较量权衡。又可一言尽哉。诸
集类方论。徒多其证。聚其方。未有明言其脉证属于何因。害于何经用何药为
君以治之。苟不潜心于仲景书者。吾未信其泛然从方论者。果切于病情乎。瓜
蒂本草谓其主胸腹邪气。皆吐下之。此以夏伤冷水。水行皮中。而皮中者。岂非
属表。何乃用是药去胸中之水乎。盖内经有形寒饮冷则伤肺。况皮乃肺之所
合。内外相应。且瓜蒂又治四肢浮肿下水。而冷水之在皮中者。不惟灌洗得散。
而饮冷停水者。亦得散于皮中。故两者皆得而用之。嘉言合论治 。用白虎加人参汤瓜蒂汤二方。
〔补注〕金匮治 病。只出二方。一者白虎加人参汤。专治其热。以夏月之热淫。必
僭而犯上。伤其肺金。耗其津液。用之以救肺金。存津液也。孙思邈之生脉散。李
东垣之清暑益气汤。亦既祖之矣。一者瓜蒂散。专治其湿。以夏月之湿淫。上甚
为热。亦先伤其肺金。故外渍之水。得以聚于皮间。皮者。肺之合也。用以搐其胸
中之水。或吐或泻而出。则肺气得以不壅。而皮间之水。得以下趋也。何后人但
宗仲景五苓散为例。如河间之通苓散。子和之桂苓甘露汤。非不得导湿消暑
之意。求其引伸瓜蒂汤之制。以治上焦湿热而清肺金。则绝无一方矣。抑知无
形之热。伤其肺金。则用白虎加人参汤救之。有形之湿。伤其肺金。则用瓜蒂汤救之。各有所主也。
卷三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属性:(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
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
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
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
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x百合知母汤方x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钱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
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x滑石代赭汤方x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
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
x百合鸡子汤方x
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
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x百合地黄汤方x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
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常如漆。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x百合洗方x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x栝蒌牡蛎散方x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x百合滑石散方x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衍义〕所谓百脉一宗。悉致其病者。然则经脉十二。络脉十五。此云百脉。果何脉
欤。盖脉者血之府。即是血行于脉。灌溉表里。联系俞会。遍布形体。言其百者。举
夫数之众多也。犹言百骸尔。且又脉之循行。与天地合度。应水漏百刻。是故脉
之流行者。各有定位。因之而为百脉亦宜矣。又何其一宗而悉致病耶。盖尽归
于手心主也。手心主者。主血主脉。而心又为火之主。心君也。君不用事而手心
主代之。由是手心主得专行一身阴血之生化。因号之为母气。百脉皆宗之。若
火淫则热。热蓄不散则积。积则毒生而伤其血。热毒之血流于脉。本因母气之
淫邪。是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考之内经。有解 证。与此百合证无少异。解
既属之热中无血。百合岂非亦是热中无血者乎。请试逐病论之。血属阴。阴
者肾水之所主。内经曰。肾虚则饥不欲食。故欲食复不能食也。阴虚者恶烦。所
以常默默也。卫气者。夜行阴则寐。今卫气因阴虚不得降。故欲卧而不得卧也。
足得血则能步。血既病。于是欲行不能行也。饮食者。由血气运化而后安。脾属
血而喜香。血时和则食美。时不和则闻食臭也。气阳而血阴。若气盛则热。气衰
则寒。今病在血。不干于气。所以虽如寒而无寒。虽如热而无热也。血气和合则
流通。不和则塞。塞则热。上热为口苦。下热为便赤也。药虽治病。然必藉胃气以
行之。若毒血在脾胃经络。而闭塞之。药虽入。亦莫行也。胃弱不安于药者。得药
则反剧吐利。有如鬼神之为祟也。病不在皮肉筋骨。则身如和。惟热在于血而
血虚。故脉微数也。脉之微数。阴之虚也。阴虚则肾虚。肾与膀胱为表里。肾虚则
膀胱不得引精于肾而亦虚。膀胱之使下入会阴。上至巅。为诸阳主气。今溺而
膀胱之脉。为气下泄。轻则不能举之于上而上虚。上虚则淅然。头眩重虚。气逆
上于巅。而为头痛。以此之轻重。则可知愈日之远近也。夫病有定所。则可言定
期。今以百脉之痛。流转无定处。故其证之发现。亦无定期。或未病而见。或数日
一月而见。用是以察其病之表里浅深。出见形状。如下文之阴阳见者。随证而
救之。故以所列方观之。日华子谓百合安心定胆。益志五脏。为能补阴也。治产
后血眩晕。为能去血中热也。除痞满。利大小便。为能导涤血之瘀塞也。而是证
用之为主。盖可见瘀积者矣。若汗之而失者。是涸其上焦津液。而上焦阳也。阳
宜体轻之药。故用知母佐以救之。知母泻火。生津液。润心肺。若下之而失者。则
损其阴。瘀血下积。而下焦阴也。阴宜镇重之剂。故用滑石、代赭佐以救之。滑石
开结利窍。代赭除脉中风痹瘀血。若吐而失者。则损上中二焦之血。用鸡子黄
补血。佐以救之。若不经吐下发汗。未有所治之失。病形得如初者。但佐之生地
黄汁。补血凉血。凉则热毒消。补则新血生。蕴积者行。而自大便出。如黑漆矣。其
一月不解。百脉壅塞。津液不化而成渴者。故用百合洗。则一身之脉。皆得通畅
而津液行。其渴自止。勿食盐豉。以味咸而凝血。且走之也。若渴不瘥。是中无津
液。则以栝蒌牡蛎主之。若变发热者。乃因脉塞郁而成热。以硝石通利。佐之滑
石性凉。又可治热血之积塞者。自微利而出。故热除矣。夫百合病。自见金匮要
略。后诸方书。皆不收。独朱奉议收之。谓伤寒变成斯疾。此乃病由之一端尔。窃
尝思之。是病多从心主。或因情欲不遂。或因离绝菀结。或忧惶煎迫。致二火郁
之所成。百脉既病。故百体皆不安。所以见不一之病状。自今观之。诸方书不收
百合病。乃有劳瘵之名。殆将以百合病与劳瘵同形状。或瘀血积于脉亦同。因
而不收。但并其方而弃之。深为可惜。于脉病救之二法遂不明于世矣。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
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衍义〕伤寒治法。有谓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
则死。今百合病。所云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与伤寒之
语意。大同而小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