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愚人贪利。不晓于治乱存亡。危身灭族。彼此俱丧。亡国破家。亦医之道也。凡用针之
法
以补泻为先。呼吸应江汉。补泻较升斗。经纬有法则。阴阳不相干。震为阳气始(火生于
寅)。兑为阴气终(戌为上墓)。坎为太玄华(冬至之日。夜半一阳爻生)。离为太阳精(为中女
之象)。欲补从 阳(补不至巽。足地户为地虚)。欲泻从西北(向寅至午)。针出从月光(从申
为日月向午之光位)。如此思五行气。以调荣用卫。以将息之。是曰随身宝用锋针。针者。
除疾速也。先补五呼。刺入五分。留十呼。刺入一寸。留二十呼。随时而将息之。刺急者。
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刺大者微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浅而内则久留之
刺涩者。必得其脉。随其逆顺。久留之。疾出之。压其穴。勿出其血。诸小弱者。勿用大
针。然气不足。宜调以百药。余三针者。正中破痈坚瘤结息肉也。亦治人疾也。火针亦用锋
针。以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即于人有损也。隔日一报。三报之后。当脓水大出为佳
巨阙太仓上下脘此一行。有六穴。忌火针也。大症块。当停针转动更为佳。每针。常须看
脉。脉好乃下针。脉恶勿乱下针也。一宿发热恶寒。此为中病。勿轻视之。
卷三针灸门
灸例
属性:凡孔穴其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通流。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当审详。
人有
老小。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须精思。商量准而析之。无得一概。致有差失。其尺寸之法
古者八寸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
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其言一夫者。以四肢为一夫。又以肌肉文理节
解缝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经曰。横三
间寸者则是三灸。两间一寸有三灸。灸有三分三壮之处。即为一寸。黄帝曰。灸不三分。是
谓徒冤炷务大也。小弱炷乃小作之。以意商量。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体。无使其倾侧。灸
时。孔穴不正无益。于是徒破好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立点则立灸之。反
此
亦不得其穴矣。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多倍于其数。其人老少微弱者。可
复减半。根据扁鹊灸法。有至五百壮千壮。皆临时消息之。明堂本经多云。针入六分灸三壮。
更无余论。曹氏灸法有百壮者。有五十壮者。短剧诸方亦皆有此。仍须准病轻重以行之。不
可胶柱守株。凡新生儿七日以上。周年以还。不过七壮。炷如雀屎。大凡灸当先阳后阴。言
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后下。皆以日正午以后乃可下火灸之。时谓阴气
未至。灸无不着。午前平旦。谷气虚冷癫眩。不可灸也。慎之。其大法如此。卒急者。不可
用此例。灸之生熟法。腰以上为上部。腰以下为下部。外为阳部为荣。内为阴部为卫。故脏
腑周流。名曰经络。是故丈夫四十以上。气在腰。老妪四十以上。气在乳。以丈夫先衰于下
妇人先衰于上。灸之生熟亦宜樽而节之。法当随病迁变。大法外气务生。内气务熟。其余
随宜耳。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法。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为阳之会
也。故头病必宜审之。灸其穴。不得乱灸。过多伤神。或使阳精圆熟令阴魄再足。是以灸头
不得满百。脊背者。是体之横梁。五脏之所系着太阳之会合。阴阳动发。冷热成疾。灸太阳
热大。害人也。脚臂手足者。人之枝干。其神系于五脏六腑。随血脉出。能远近采物。临深
履薄。养于诸经。其地狭浅。故灸宜少。灸过多。即内神不得入。精神闭塞。痞滞不仁。
即臂不举。故四肢之灸。不宜太熟也。然若腹脏之内。为性贪于五味。无厌成疾。风寒结痼
水谷不消。宜当熟之。然大杼脊中肾 膀胱八 可至二百壮。
心主手足太阴可至六七十壮。三里太溪太冲阴阳一陵泉。上下二廉。可至百壮。腹上下脘
中脘病。莫若灸之宜熟。若治诸阴阳风热者。脉大者。以锋针刺之。间日以报之。若治诸邪
风鬼注痛处少气。以毫针去之。随病轻重用之。表针内药。随时用之。消息将之。与天同心
百年永安。终无横病。此要略说之。非贤勿传。秘之。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伤血脉。
焦筋骨。凡汗以后勿灸。此为大逆。浮脉热甚勿灸。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
欲须少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少主大体。皆须以意商量。临
时迁改。应机千变万化。难以一准耳。其温病随所着而灸之。可百壮余。少至九十壮。大杼
胃脘可五十壮。手心主手足太阳可五十壮。三里曲池太冲可百壮。皆三报之。乃可愈耳。风
劳沉重九部尽病。及毒瓦斯为疾者。不过五十壮。亦宜三报之。若攻脏腑。或心腹疼者。亦宜
百壮。若卒报百病鬼魅所着者。灸头面四肢宜多。灸腹背宜少。其多不过五十壮。少不减三
五
七九壮。凡阴阳濡风口 僻者。不过三十壮。三日一报。报如前微者三报。重者九报。此风
气濡微细入故宜缓火温气推排。渐抽以除耳。若卒报摧迫。则流行细入成痼疾。不可愈也
故宜缓火。凡诸虚疾水谷沉结流离者。当灸腹背宜多。而不可过百壮。大凡人有卒暴得风
或中时气。凡百所苦。皆须急灸疗。慎勿任其停滞也。若旺相者。可得无他。不尔渐久,后
皆难愈。深宜知此一条。
卷三针灸门
补泻法
属性:夫行针者。当刺之时。口温针暖。先以左手揣按其所针荣 之处。弹而弩之。爪而下之
扪
而循之。通而取之。随病咳嗽一声。右手持针而刺之。春夏二十四息。秋冬三十六息。徐出
徐入。气来如动脉之状。补者。随经脉推而内之。左手闭针空。徐出针。而疾按之。泻者。
迎经脉动而伸之。左手开针空。疾出针而徐按之。随而济之。是谓补。迎而夺之是谓泻。刺
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一十二经之
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卷三针灸门
灸用火善恶补泻法
属性:凡四肢者。身之支干也。其气系于五脏六腑。其身度浅薄。灸之不欲过多。须根据经数也
过
谓余病。则宜根据之。若香港脚。不拘此例。风毒灸之。务欲多也。根据此经数。则卒难愈疾。小
品论灸有八木火。明堂论灸之补泻法。若能根据之。应有道理。八木之火。凡灸用松木火则难
愈。柏木火则疮多汁。橘木火则伤皮。桑木火则肉枯。枣木火则
体消。竹木火则伤筋。多壮则筋纵。枳木火则陷脉溃。榆木火则
伤骨。多壮则骨枯。凡八木
之火。皆不可用也。火用阳燧之火。其次用KT 石之火。天阴则用槐木之火。阳燧是以火珠向
日下
以艾于下承之。便得火也。KT 石似玉坚。以此石击镔铁。即火出。仍以极烂榆木承之即得
亦用艾取之。此是匈奴火法。今北人犹尔。灸有补泻者。甲乙经云。用灸补者。无吹其火
须自灭也。以灸泻者。疾吹其火。付其艾。须其火灭也。此言以口吹艾炷令疾灭。即是泻
也。不吹听其自灭者。即补也。短剧又云。黄帝曰。灸不过三分。是谓从穴。此言作艾炷欲
令根下阔三分也。若减此。则不履孔穴。不中经脉。火气不行。不能除病也。若江南岭南寒
气既少。当二分为准。燧小不得减一分半也。婴儿以意减之。凡灸疮得脓增坏。其病乃出。
疮不坏则病不除已。甲乙经云。灸不发者。用故履底灸热熨之。三日即发也。甚宜解此。又
近
有苏恭。善医此疾。驰名于上京。显誉于下邑。撰香港脚方卷论。则信为指南。叙灸亦未成胶
柱。乃云。毒瓦斯如贼。何必要在大门出。腹背手足。皆须灸也。愚谓灸痛风毒所攻腹。则引
贼入室。如何令贼出门。特宜知之。不可轻脱。若手指疾闷。灸无妨也。若病患患热病者。
觉针气至病所。即退针三二分。令病患口吸气。鼻出气。根据经生成数数之。觉针下阴气隆至
根据前法出针。若病患患寒病者。觉针气至病所。即进针至二三分。令病患鼻吸口呼。根据本
经生成数数之。觉针下阳气隆至。根据前法出针。假令补冷。先令病患咳嗽一声。得入腠理。
复
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吹下针。至六七分。渐进肾肝之部。停针。徐徐良久。复退针一豆许。
乃捻针。问病患觉热否。然后针至三四分。及心肺之部。又令病患吸气内针。捻针。使气下
行至病所。却外捻针。使气上行。直过所针穴一二寸。乃吸而外捻针出。以手速按其穴。此
为补。夫病后热者。治之以寒也何如。须其寒者。先刺入阳之分。后得气推内至阴之分。复
令
病患地气入而天气出。谨按生成之息数足。其病患自觉清凉矣。夫病恶寒者。治之以热也何
如。须其热者。先刺入阴之分。后得气徐引针。至阳之分。复令病患天气入而地气出。亦谨
按生成之息数足。其病患自觉和暖矣。
卷三针灸门
迎随补泻法
属性:经云。东方实而西方虚。泻南方而补北方。何谓也。此实母泻子之法。非只刺一经而已
假令肝木之病实。泻心火之子。补肾水之母。其肝经自得其平矣。五脏皆根据此而行之。
卷三针灸门
真言补泻手法
属性:左手掏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针入透于腠理。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吹
针至
分寸。待针头沉紧。时转针头。以手循扪。觉气至却回。针头向下。觉针头沉紧。令病患吸
气一口。随吸出针。乃闭其穴(谓一手急捻孔是也)。虚羸气弱痒麻者。补之。
卷三针灸门
真言补泻手法
属性:左手掏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患咳嗽一声。针入腠理。复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气入
针至
分寸。觉针沉紧。转针头向病所。觉气至病。若觉病退。便转针头下以手循扪。觉针沉闷。
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吹气一口而徐出其针。则不闭其穴。命之曰泻。丰肥坚硬疼痛者。泻之
卷三针灸门
素问泻必用方补必用圆法
属性:夫泻必用方。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
及复
候其方吸而转。及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夫补必用圆。圆者行也。行者移也。谓行
不宜之气。移未复之脉。故刺必中其荣。又复候吸而推针至血。故圆与方非针也。余不知圣
人之意。请后之明达之士详究焉。
卷三针灸门
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法
属性:内经曰。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正其理。无反其道。然春夏为阳。其气在外。人气亦
浮。
凡刺者。故浅取之。秋冬为阴。其气在内。人气在脏。凡刺者。故当深取之。又言。春夏各
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谓春夏为阳。谓阴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阴。秋冬为阴。谓阳所养
故刺之各致一阳。春夏温必致一阴者。谓下针深刺至肾肝之部。得其气针便出之。是以引
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谓下针浅刺至心肺之部。得其气推而内之良久出针。是推内
之阳也。故素问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
卷三针灸门
生成数法
属性:冷补之时。使气至病。更用生成之息数。令病患鼻中吸气出。自觉热矣。当热泻之时。
使
气至病。更用生成之息数。令病患鼻中出气。口中吸气。按所病脏腑之数。自觉清凉矣。
卷三针灸门
手指补泻法
属性:经云。凡补泻。非必呼吸出内。而在乎手指何谓也。故摇、动、进、退、搓、盘、弹、
捻、循、扪、摄、按、爪切是也。略备于后。
x动x 动者。如足不能行。将针伸提而已。
x退x 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方可出之。此为退
也。
x搓x 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治寒而里卧针。根据前转法
以为搓也。
x进x 进者。凡不得气。男外女内者。及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此之为进也。
x盘x 盘者。为如针腹部。于穴内轻盘摇而已。为盘之也。
x摇x 摇者。凡泻时。欲出针。必须动摇而出者也。
x弹x 弹者。凡用补时。可用大指甲。轻弹针。使气疾行也。如泻。不可用也。
x捻x 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手左右也。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
x循x 循者。凡下针于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