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 
遗沥。比之遗精稍少。小便有数点稠粘。茎头微痛。或小便已停。原时方有一二滴沾 。 
其病不出前所因。宜审用前药。 
梦遗。俗谓之夜梦鬼交。宜温胆汤。去竹茹加人参。远志。莲肉。酸枣仁炒。茯神各半 
钱。吞玉华白丹。固阳丸。梦遗亦备前肆证。宜审其所惑。用前药。 
治小便注杆甘疮。用脑子二钱半。雁爪黄莲一钱半。炉甘石一钱。葱头七个。陈荷叶一 
片。 
花椒一撮。先以葱头荷叶花椒煎汤二碗。待温时留瓶内。浸洗。小便干净。将前炉甘石。用 
火红。于煎至黄莲水内。浸湿又烧又浸。烧烊为度。安于冷地上。以碗盖之。候冷。研末 
入脑子和匀。将前汤洗净。用药末之。妙不过二三度。即愈。 

卷之八·大小腑门
三消
属性: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也。久久不治。气尽虚则无能为力矣。有一僧专用黄 饮加减。 
其 
论盖详之。益血为主。三消。小便去多上消消心。心火炎上。大渴而小便多。中消消脾。脾 
气热燥。饮食倍常。皆消为小便。下消消肾。肾衰不能摄水。故小便虽多而渴。然小便既 
多。津液必竭。久而未有不渴者。谓之全不渴。未有的论。诸消不宜用燥烈峻补之剂。惟当 
滋养。除消脾外。心肾二消。宜用黄 饮。吞八味丸。或玄兔丹。或小菟丝子丸。又竹龙散 
皆可。又用六神饮亦治肾消。惟脾消则加当归。去黄 。三消小便既多。大便必秘宜常服 
四物汤。润其大肠。如加人参木瓜花粉在人。仍煮四皓粥食之。糯米泔。折二。亦可冷进。 
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气。在溺桶中滚涌。其病为重。更有浮在溺面如猪脂。溅在 
桶边如 烛泪。此精不禁。真元竭矣。 
上消中消。心脾既如此热。小便涩少而反无禁。盖燥热在上。虚冷在下。阴阳不交。所 
以成消渴。 
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然此证消肾得之为多。消心 
之病 
往往因欲饮食过多。及食啖辛热。饮引既多。小便亦多。当抑心火使之下降。自然不渴。 
宜半夏泻心汤。去干姜。加栝蒌干葛如其数。吞猪肚丸。或酒连丸。仍佐独味黄连汤。多煎 
候冷。遇渴恣饮。久而自愈。或自糯米煮稀粥。然同颖汤。梅花汤二药。于三消有渴者。皆 
可用。若因用心过度。致心火炎上。渴而消者。宜黄 饮。加莲肉远志各半钱。吞玄兔丹。 
仍以大麦煎汤。间下灵砂丹。 
消脾。缘脾经燥热。食物易化。皆为小便。转食转饥。然脾消又自有三。曰消中。曰寒 
中。曰热中。宜用莲茗饮加生地黄干葛各半钱。或乌金散。或止用莲茗饮。 
若因色欲过度。水火不受。肾水下泄。心火自炎。以致渴浊。不宜备用凉心冷剂 
宜坚肾水以济心火。当用黄 饮加苁蓉五味各半钱。吞八味丸及小菟丝子丸。玄兔丹。鹿 
茸丸。加减安肾丸。皆可选用。或灵砂丹。消肾为病。比诸为重。古方谓之强中。又谓之内 
消。多因恣意色欲。或饵金石。肾气既衰。石气独在精水无取养。故常发虚阳。不交精出。 
小便无度。唇口干焦。黄 饮、吞玄兔丹。八味丸。鹿茸丸。加减肾气丸。小菟丝子丸。灵 
砂丹皆可选用。或未效。黄 饮加苁蓉北五味山茱萸各四分。荠笼丸。苁蓉丸。 
又有果木渴。因多食果子所致。宜麝香之药。 

卷之八·大小腑门
大便秘
属性:有风秘。冷秘。气秘热秘。又有老人津液干燥。是名虚证。妇人分产亡血。及发汗利小 
便。 
病后血气未复。皆能作秘。俱宜麻仁丸。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故传化难。或 
其人素有风病 
者。亦多有秘。宜小续命汤。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两蚬壳许。实者。吞脾约麻仁丸。虚者 
吞养正丹。冷秘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胃道秘塞。其人肠内气攻。喜热 
恶寒。宜藿香正气散。加官桂枳壳各半钱。吞半硫丸。热药多秘。惟硫黄暖而通。冷药多泄 
惟黄连肥肠而止泄。气秘而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 
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 
热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此由大肠热矣。宜四顺清凉饮。吞 
顺肠 
丸。或木香槟榔丸。有气作疼。大便秘结。用通剂而便愈不通。便有秘气。强饮通之。虽通 
复闭。或迫之使通。因时下血者。此惟当顺气。气顺便自通。顺气之法。又当求温暖之剂。 
曾有 
下巴豆等药不通。进丹附却通。不可不知。老人虚秘。及出汗利小便过多。一切病后血气未 
复而秘者。宜苏子降气汤。倍加当归。吞威灵仙丸。或肉黄饮苁蓉顺肠丸尤宜。 
如妇人下血而秘者。见妇人门。 
伤寒阳明经热实而闭。见诸伤门伤寒证。 
宿食留滞。结而不通。腹胀气急。胸中痞满。宜感应丸加巴豆。 
凡诸秘服药不通。或兼他证不受药者。用蜜皂角兑。冷秘生姜兑亦佳。 

卷之八·大小腑门
溏泄
属性:冷泄不言而喻。热亦能泻者。盖冷泻譬之盐见火热则凝。冷则复消。热泻譬之水寒则结 
凝 
热则复化为水。此外证状不一。疑似之间。并用先见分水丸一二服。惟伤食泻不可用。 
寒泻。寒气在腹。攻刺作痛。洞下清水。腹内雷鸣。米饮不化者。理中汤或附子补中汤 
吞大已寒丸。宜附子桂香丸。畏食者。八味汤。 
五虚者。死。脉细脾寒。少气。前后泄痢。饮食不入。元是冷泻。因泻而烦躁。饮水转 
饮转 
泻者。参附汤。理中汤。加茯苓黄连。名连理汤。用之多有奇功。且如今当暑月。若的知暑 
泻。自合用暑药。的知冷泻。自合热药。中间有一等盛暑。又复内伤生冷。非连理汤不可。 
下泄无度。泄后却弹过响。肛门热。小便赤涩。心下烦渴。且又喜冷。此药为宜。若元是暑 
泻。经久下元虚甚。日夜频并。暑毒之势已然。而泻不已。后用暑药。则决不能取效。便用 
姜附辈。又以难施。疑似之间。尤宜用此。余生治伤寒协然自利。有用白姜黄连对半。名金 
银汤。即此意也。然不若连理汤为稳。如寒泻服上药未效。宜木香汤。或姜附汤。六柱汤。 
吞震灵丹养气丹。手足厥逆者。兼进朱砂丹。药食方入口而即下者名曰直肠。难治。如泻已 
愈 
而精神未复旧者。宜十补汤。寒泻腹中大疼。于服前药外。间进乳豆丸。服诸热药以温中。 
并不见效。登圊不迭。秽物而出。此属下焦。宜桃花丸二五粒诃梨勒丸以涩之。 
热泻。粪色赤黄。弹响作痛。粪门焦痛。粪出谷道。犹如汤热。烦渴小便不利。宜五苓 
饮。吞香连丸。 
暑泻。由胃感暑气。或饮啖日中之所晒物。坐日中热处。证状与热泻略同。宜胃苓饮。 
或五 
苓散。加车前子少许。兼进来复丹。丹泻。津液既去。口必渴。小便多是赤涩。未可便作热 
论。的知热泻。方用冷剂。不然。勿妄投以致增剧。泻止渴自止。小便赤能如常 
气泻。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者。 
此由 
中脘停滞。气不流转。水谷不分所致。宜大七香丸。入米煎服。久而不愈者。宽中散。吞震 
灵丹。仍佐以米饮调香附末。 
湿泻。由坐卧湿处。以致湿气伤脾。土不克水。梅雨阴久。多有此病。宜除湿汤。吞戊 
己丸 
佐以胃苓汤。重者宜术附汤。如其人本不甚泻。每日两三次鸭溏。此脾家不燥。常服平胃 
散自愈。缘内有苍术。可以燥脾。 
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泻泄。俗呼为伤败腹。其人必噫气如败卵臭。宜 
治中 
汤加砂仁半钱。或七香丸红丸子杂服。 
食积腹痛而泻。不可遽用治中兜住。先用调脾饮。吞 
感应丸。或因食一物过伤而泻。后复食之即泻者。以脾为其所伤未复而然。宜健脾汤。因食 
冷物停滞伤脾。脾气不暖。所食之物。不能消化。泻出而食物如故。宜治中汤加干葛。吞酒 
煮黄连丸。于泻中求之。 
有脾气久虚不受饮食者。食毕即肠鸣腹急。尽下所食物。才方宽快。不食则无事。俗名 
录食 
泻。经年累月。宜快脾丸下二五粒。因伤于酒。每晨起必泻。宜理中汤加干葛。吞酒煮黄连丸 
或重而泻泄频数者。宜冲和汤。 
因伤面而泻者。养胃汤加萝卜子。炒研破一钱。痛者。更加木香半钱。泻甚者。去藿香 
加炮 
姜如其数。泻已愈隔年。及后期复泻。古论云。病有期年而发者。有积故也。宜感应丸。 
有每日五更初洞泻。服止泻药并无效。米饮下五味丸。或专以杜五味煎饮。宜治脾肾泄 
虽 
省节饮食。大段忌口。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近五更其泻复作。此病在肾。俗呼脾肾泄。分 
水饮下二神丸。及椒朴丸。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病久而重。其人虚甚。椒附汤。 

卷之八·大小腑门
交肠
属性:交肠之病。大小便易位而出。盖因气不循故道。清浊混淆。宜五苓散调气散各一钱。加 
阿胶末半钱。汤调服。或研黄连阿胶丸为末。加木香末少许。再以煎汤送下。 

卷之八·大小腑门
泻血
属性:泻血。当辨其色。色鲜为热。色瘀为寒。热血连蒲饮。寒血理物汤。血色鲜红者。多因 
内蕴 
热毒。毒瓦斯入肠胃。或因饮酒过多。及啖糟藏炙爆。引血入大肠。故泻鲜血。宜连蒲散。吞 
黄连阿胶丸及香连丸。或一味黄连煎饮。大泻不止者。四物汤加黄连槐花。仍取血见愁草少 
许。生姜捣取汁。和米饮服。于血见愁草中加入侧柏叶。与生姜同捣汁尤好。有毒暑入肠胃 
下血者。一味黄连煎汤饮。 
有肠风下血。以香附末加百草霜。米饮调服。加入麝香少许。其应尤捷。 
泻血色瘀者。为寒血。逐气走。冷气入客肠胃。故下瘀血。理中汤不效。宜黑神散。米 
饮调下。中用附子者佳。或用胶艾汤。加米煎。吞震灵丹。 
扑内损。恶血入肠胃。下出浊如瘀血者。宜黑神散。加老黄茄为末。酒调下。 
有风入肠胃。纯下清血。或风湿入肠胃。下如豆汁。或下瘀血。并宜胃风汤胶艾汤。 
泻血或淡或浊。或鲜或瘀。亦宜胃风汤。吞驻车丸。或独泻血。或与粪俱出。当辨其色 
与所感施治。 
有腹痛者。乃是血不循理。故尔作痛。却无里急后重及缠坠等患。不可因痛认为血痢 
妇人因月事不通。血不循故道。从后分出者。当调其经。见妇人门。 
泻血过多。手足厥冷而眩晕者。当审其寒热施治。不可因眩晕而便用附子热药。寒血犹 
可。热血为害不少。 

卷之八·大小腑门
肠风脏毒
属性:(附痔漏肠痈) 
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脓毒。或在粪前。或在粪后。并宜米饮汤调枳壳散。 
下酒 
煮黄连丸。或枳壳散。或乌梅丸。此乃因登圊粪中有血。却与泻血不同。或用小乌沉汤和黑 
神散。米饮调下。粪前后有血皆可用。色瘀尤甚捷。 
脏毒者。蕴积毒瓦斯。久而始见。肠风者。邪气外入。随感随见。此三因方五痔脏毒肠风 
辨之 
甚详。脏毒肠风之血。出于肠脏间。五痔之血。出于粪门蚀孔处。治各不同。无择翁乌连汤 
治脉痔外无形。而所下血一线如箭。或点滴下不能已。此由脉窍中来也。其方已录千里镜 
血色清鲜者。以瓦松烧灰研细。米饮调服。宜 
减桂五苓饮。加茅花半钱。吞荆梅花丸。仍以侧柏叶同姜烂捣。冷水解下。侵些米饮佳。 
如血色淡浊者。胃风汤。吞蒜连丸。或乌荆丸。或棕灰散。仍以米饮调香附末。或三灰 
散。 
或久而不已。面色痿黄。渐成虚惫。下元衰弱者。宜黄 四君子汤。下断红丸。或十全 
大补汤 
或黄 饮。诸般肠风脏毒。并宜生银杏四十九个。去壳膜烂研。入百药煎末。丸如弹子大 
每两三丸空心细嚼米饮下。痔漏证状颇多。自属外科。不复繁引。既血自内出。不可全仗 
外敷。宜只HT 散。吞钓肠丸。痔正发而血多者。亦宜自里托之。宜千金内补散。减桂之半。 
加鳖头血尤妙。 
肠痈即肠中生痈也。腹中 痛。其始发热恶寒。证状难辨。因下脓血。乃觉。或小腹痛 
满。或小便涩滞。或脓从脐出。宜千金内补散。太乙膏。 

卷之八·大小腑门

属性:(附痢后风脱肛) 
痢疾古名滞下。以气滞成积。积成痢。治法当以顺气为先。须当开胃。故谓无饱死痢病 
也。 
痢疾不问赤白而知为冷热之证。若手足和暖。则为阳。先用粟壳饮。调五苓散。进感应丸 
若觉手足厥冷则为阴。当用暖剂。须常识此。 
凡痢初发。不问赤白。里急后重。频欲登圊。及去而所下无多。既起而腹内复急。宜用 
藿香正气散。加木香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