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泻而发热者。胃苓饮。泻而发渴者。胃苓饮。兼进缩脾饮。泻渴兼作未透者。汤化苏合 
香丸。 
吞来复丹。或研来复丹作末。白汤调下。已透者。香薷饮。感冒外发热者。六 
和汤、香薷汤、香薷饮。身热烦者。五苓散。或香薷汤。加黄连一钱。热而汗多。畏风甚者 
生料五苓散。热而渴者。五苓散。兼进缩脾饮。 
暑气攻里。热不解。心烦口干。辰砂五苓散。或香薷饮。加黄连一钱。若大渴不止。辰 
砂五苓散。吞酒煮黄连丸。 
暑气攻里。腹内刺痛。小便不通。生料五苓散。加木香七分。 
冒暑饮酒。引暑入肠内。酒热与暑气相并。发热大渴。小便不利。其色如血。生料五苓 
散去官桂。加黄连一钱。五苓散去桂。吞酒煮黄连丸。 
暑气入肠胃。而小便艰涩不通者加味香薷饮。仍佐以三黄丸。 
暑气入心。身烦热而肿者。宜辰砂五苓散。或香薷饮。加黄连一钱。 
伤暑而伤食者。其人头疼背寒。自汗发热。畏食恶心。噫酸臭气。胸膈痞满。六和汤、 
倍砂仁。 
若因暑渴。饮食冷物。致内伤生冷。外伤暑气。亦宜此药。暑偏要入心者。心属南方离 
火。 
暑气所入。各从其类。小肠为心之腑。利心经暑毒。使由小肠中出。五苓散。利小便。为治 
暑上剂也。 
有伤于暑。因而露卧。又为冷气所入。其人感暑复感冷。自汗怯风。身疼头痛去衣则凛 
着 
衣则烦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并宜六和汤。内加扁豆砂仁。一方用藿香一方用紫苏。正治已 
感于 
暑。而复外感于风寒。或内伤生冷。以藿香紫苏。兼能解表。砂仁扁豆。兼能温中。然感暑 
又感冷。亦有无汗者。只宜前药。若加以感风。则断然多汗。审是此证。宜生料五苓散。内 
用桂枝为佳。市井中多有病。往往日间冒热经营。夜间开窗眠卧。欲取清凉。失盖不觉。用 
药所当详审。有此证而发潮热。似疟。犹未成疟者。六和汤。养胃汤。各半帖。相和煎。有 
此证而鼻流清涕。或鼻孔热气时出。六和汤加川芎半钱。羌活七分。 
有因伤暑。遂极饮以冷水。致暑毒留结心胸。精神昏愦。语音不出。煎香薷汤。化苏合 
香丸服。 
有因伤暑。用水沃面。或入水洗浴。暑湿相搏。自汗发热。身重。小便不利。宜五苓散 
伤暑而大汗不止。甚则真元耗散。宜急收其汗生料五苓散倍官桂。或加黄 如术之数。 
此亦古法也。伤暑自汗。手足厥冷者。煎六和汤。调苏合香丸。 
伤暑自汗。手足时自搐搦者。谓之暑风。缘已伤于暑。毛孔开。而又邪风乘之。宜香薷 
饮。或香薷汤。并可加羌活一钱。痰盛者。六和汤半帖。和星香散半帖。 
暑月身痒如针刺。间有赤肿处。亦名暑风。末子六和汤。和消风散。酒调服。暑风而加 
以吐泻兼作者。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各半帖。加全蝎三个。 
有毒暑客于上焦。胸膈痞塞。汤药至口即出。不能过关。或上气喘急。六和汤浸冷。调 
入麝香少许。 
伏暑烦渴而多热痰者。于消暑丸中。每两入黄连末二钱。名黄连消暑丸。或二陈汤。或 
小半 
夏茯苓汤。并可加黄连一钱。暑气久而不解。遂成伏暑。内外俱热。烦躁自汗。大渴喜冷。 
宜 
香薷饮加黄连一钱。继进白虎汤。若服药不愈者。暑毒深入。结热在里。谵语烦渴。罔顾去 
近衣。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当作热病治。可于伤寒阳明证求药。 

卷之二·诸伤门
伤湿
属性:(附痹) 
伤湿为病。发热恶寒。身重自汗。骨节疼痛。小便秘涩。大便多泄。腰脚痹冷。皆坐卧 
卑湿。或冒雨露。或着湿衣所致。并除湿汤。 
又前诸证。而腰痛特甚。不可转侧。如缠五六贯重。皆由湿气入肾经。肾属水。从其类 
也。宜肾着汤。或渗湿汤煎服。 
小便秘。大便溏者。尚书。雨淫腹疾者是也。五苓散。吞戊巳丸。戊巳属土。土能克水 
因以得名。五苓乃湿家之要药。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义盖取此。 
伤湿而兼感风者。既有前项证。而又恶风。罔顾去衣被。或额上微汗。或身体微肿汗渍 
衣湿 
当风坐卧。多有此证。宜除湿汤。桂枝汤各半帖。和服。合微发汗。若大发其汗。则风去 
湿在。已得汗而发热不去者。败毒散。加苍术一钱。防风半钱。 
伤湿又兼感寒。有前诸证。但无汗。惨惨烦痛。宜五积散。和除湿汤各半帖微发汗已。 
仍复热而渴者。除湿汤半帖。和五苓散半帖。 
伤湿而兼感风寒者。汗出身重。恶风喘满。骨节烦疼。状如历节风。脐下连脚冷痹。 
不能 
屈伸。所谓风寒湿合成痹。宜防己黄 汤。五痹汤。详五痹。用药于风湿最宜。若因浴出。 
未解裙衫。身上未干。忽尔熟睡。致及肾经。外肾肿痛。腰背挛曲。只以五苓散一帖。入真 
坯少许。下青木香丸。如此三服。脏腑才过。肿消腰直。其痛自止。 

卷之二·诸伤门
伤酒
属性: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宜冲和汤。半夏茯苓汤。或理中汤 
加 
干葛七分。或用末子理中汤。和缩脾饮。酒渴缩脾汤。或煎干葛汤。调五苓散。久困于酒。 
遂成酒积。腹痛泄泻。或暴饮有灰酒。亦能致然。并宜酒煮黄连丸。多饮结成酒癖。腹中有 
块。随气上下。冲和汤。加蓬术半钱。酒停胸膈。为痰饮者。枳实半夏汤。加神麦 各半钱 
冲和汤。加半夏一钱。茯苓七分。 
多饮酒积入脾。遂成酒黄。详见拾遗门疸证。 

卷之二·诸伤门
伤食
属性:伤食之证。胸膈痞塞。吐逆咽酸。噫败卵臭。畏食。头痛。发热恶寒。病似伤寒。但身 
不痛耳。治中汤。加砂仁一钱。或红丸子。小七香丸。和服。 
食过多而伤。停留中脘。闻食气则呕。二陈汤加砂仁一钱。未愈。更加丁香半钱。或治 
中汤 
加砂仁一钱。丁香十粒。大呕不止者。大便去之。枳实半夏汤。加砂仁一钱。白豆蔻仁半钱 
咽感应丸。 
初因食一物过伤。得病后再食之。旧病复作。一味红丸子常服。 
伤食腹痛胀满。大便不通。遂成食积。小七香丸一帖。用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去 
姜。吞感应丸。 

卷之二·诸伤门
伤食泻
属性:(见大小腑门泄泻证) 
伤于生冷油腻。停滞膈间。脾气不温。食难消化。或多餐糯食。及一切非时难化之物。 
并宜红丸子。金上牢内消丸。 
伤食兼感风寒。其证与前同。但添身疼一证。俗谓之夹食伤寒。宜生料五积散、或养胃 
汤。 
香苏饮。和解散。选用。若不瘥。而病入里者。用泻。少见诸伤门。伤寒证。食蟹。太过致 
伤。一味丁香足以治之。有饮食不节。伤食。以致半身不遂。状如中风。不可作风。治盖人 
之饮食。下咽而入肝。由肝而入脾。由脾而入胃。因食所伤肝食不理。故痰涎壅塞。若中风 
然。亦有半身不遂者。肝主筋故也。治以风药则误矣。宜用消食之剂。其中当木瓜散。却不 
可妄下之食毒物。非时物、多病。此不伤脾。不伤胃。而伤肝。病不在下故不可妄下。(饮 
食下咽直入于胃。此云。由肝入脾。由脾入胃必自有说。) 

卷之三·诸气门
七气
属性:七气致病。虽本一气。而所以为气者。随证而变、三因方论最详。喜怒忧思悲恐惊。谓 
之七 
气。所伤。有小疾在咽喉间。如绵絮相似。咯不出咽不下。并宜四七汤未效。进丁沉透膈汤 
审知是思虑过度。宜四七汤。去茯苓。加半夏如数。仍加石菖蒲人参各半钱。审知盛怒成 
疾。面色青黄。或两胁胀满。宜调气散。或四七汤。加枳壳木香各半钱。因惊恐得疾。心下 
怔忡者。见惊悸门外有七气眩晕者。当于诸中门、中气证取药。 

卷之三·诸气门
痞塞
属性:(附噎膈) 
诸痞塞。及噎膈。乃是痰为气所激而上。气又为痰所膈而滞。痰与气搏。不能流通。并 
宜用 
二陈汤。加枳实缩砂仁各半钱。木香一钱。或五膈宽中散。应诸痞塞胀满。胸膈不利。或气 
上逆。或腹疼痛。并宜木香流气饮。应膈上诸般冷气。不问痞塞。及疼痛。且与姜汁一二盏 
痰饮尤宜。 
邪气作痞。宜用疏剂。若气不顺。逆上为痞。此乃虚痞。愈疏而痞愈作。宜于收补中。 
微有 
疏通之意。不可十分用香剂。古方载泻后膈痞。用理中。即此意也。因七气所伤。结滞成疾 
痞塞满闷。宜四七汤。或导痰汤。加木香半钱。或下来复丹。因冷气滞停中脘。痞塞。并 
可用挝脾汤。加丁香。或丁沉透膈汤。因伤食痞塞。见诸伤门。伤食证。气虚上逆。遂成痞 
塞而疼者。六磨饮。吞黑锡丹。 
若痞塞服诸药不效。大便不甚通者。宜感应丸。加巴豆或半硫丸。备急丸。木香槟榔丸 
通之。 
因怒痞塞。见本门七气证。诸五噎五膈。并宜五膈宽中散。不效。谷神加禾散。前痞塞 
诸药 
皆可选用。噎膈甚而水浆不入。药食皆不下。食入口即吐者。当镇坠之。宜盐汤下灵砂丹 
仍以嘉禾散作末。干点服。 

卷之三·诸气门
积聚
属性:五脏之积曰五积。六腑之积曰六聚。积有定形聚无定处。不问何经。并宜十味大七气汤 
吞下 
去食积。牵牛甘遂去水积。雄黄腻粉去涎积。HT 砂水银去肉积。各从其类也。 
有饮癖结成块。在腹胁之间。病类积聚。用破块药。多不效。此当行其饮。宜导痰汤。 
何以知为饮。其人先曾病瘥。口吐涎沫。渍水。或素来多痰者。是也。 
又多饮人。结成酒癖。腹肚积块。胀急疼痛。或全身肿满。肌黄少食。宜十味大七气汤 
肝积在左胁下。状如覆杯。或如鳖。或呕逆。或痛。在两胁。牵引小腹。足寒转筋。久 
疟。名曰肥气。宜大七气汤煎熟。待冷。却以铁器烧通红。以药淋之。乘熟服。肺积在右胁下 
大如覆杯。气逆背痛。或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如风缘针刺。久则咳喘。名曰息 
贲。宜大七气汤。如桑白皮半夏杏仁各半钱。 
心积起脐下。直至心。大如臂。腹热咽干。心烦甚。则吐血。名曰伏梁宜大七气汤。加 
蒲。半夏各半钱。脾积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背痛心疼。饥减饱见。腹满吐泄足肿肉 
消。久则四肢不收。名曰痞气。宜大七气汤。下红丸子。 
肾积发于小腹。奔上至心。上下无时。如奔豚走。饥见饱减。小腹急。腰痛口干。目昏 
骨冷。久则骨痿。名曰奔豚。宜大七气汤。倍桂。加茴香炒楝子肉。各半钱。 
若腹中似若癖瘕。随气上下。未有定处。宜散聚汤。 
若气作痛。游走心腹间。攻刺上下。隐若雷鸣。或已成积。或未成聚。以全蝎一个。劈 
煎汤。调苏合香丸。有正当积聚处。内热如火。渐渐遍及四肢。一日数发。如此二三日又愈 
此不当攻其热。 
又有元得热病。热留结不散。遂成 癖。此却当兼用去热之剂。 
有病 瘕腹胀。纯用三棱莪术。以酒煨服。下一物如黑鱼状而愈。或加入香附子用水煎 
多服取效。又有病此者。用姜苏汤。吞六味丸。六味者。乃小七香丸。红丸子。小安肾丸。连 
翘丸。三棱煎。理中丸。六件等也。 
诸饱气。并见诸痛门腹痛证。 

卷之三·诸气门

属性:肿病不一。遍身肿。四肢肿。面肿。脚肿。方谓之水气。然 
有阳水。有阴水。并宜先用五皮饮。升降汤。或除湿汤。加木瓜腹皮各半钱。如未效。继以 
四磨饮。兼吞桂黄丸。肿者。总名曰钟也。寒热气所钟聚也。应阴水阳水。及蛊胀。服药。 
外并宜赤小豆粥佐之。 
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多闭。此属阳水。轻宜四磨饮。添磨生枳壳。兼进莱菔 
饮。重则疏凿饮子。万灵饮利之。以通为度。 
亦有虽烦渴。而大便已利者。此不可更利。宜用五苓散。加木通大腹皮半钱。以通小便 
或分心气饮。 
遍身肿。不烦渴。大便自调。或溏泄。小便虽少。而不涩赤。此属阴水。宜实脾饮。小 
便多少 
如常。有赤时。有不赤时。至晚则微赤。却无涩滞者。亦属阴也。不可遽补。木香流气饮。 
继进复元丹。若大便不溏。气息胀满。宜四磨饮。下黑锡丹。 
感湿而肿者。其身虽肿。而自腰下至脚重。腿胀满、尤甚于身。气或急。或不急。大便 
或溏 
或不溏。但宜通利小便。多服五苓散。吞木瓜丸。间进除湿汤。加木瓜腹皮各半钱。炒萝 
卜子七分半碾碎之。 
有患生疮。用干疮药太早。致遍身肿。不可妄施他剂。若大便不通。升麻和气饮。若大 
便如 
常。或以自利。当导其气。自小便导之。宜五皮饮。和生料五苓散。腹若肿。只在下。宜 
除湿汤。和生料五苓散。加木瓜如泽泻之类。 
有元肾气根下注。而成脚肿。此当就元头上治。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