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9-医方论-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活汤
属性:独活 羌活 防风 细辛 桂心 白薇 当归 芎 半夏 人参 茯神 远志肉 菖 
蒲五钱 甘草(炙)二钱五分 
每服一两,加姜、枣煎。 
此以息肝风为第一义,养心神次之,化痰清热又次之,方法极有条理。 

卷二祛风之剂
小活络丹
属性:川乌(炮去脐皮) 草乌(炮去皮) 胆星六两 地龙(洗焙干) 乳香(去油) 没 
药(另研)三两三钱 
酒丸。 
药力颇峻,果有顽痰、死血则可用。若寒湿流筋及血不养筋者,不可误投。 

卷二祛风之剂
消风散
属性:荆芥 陈皮(去白) 浓朴(姜汁炒) 甘草(炙)五钱 防风 羌活 藿香 僵蚕(洗 
炒) 蝉蜕 川芎 人参 茯苓二两 
为末,每服三钱,茶汤下。 
风热上攻,治当清解,过用辛散,是发风助火矣,殊非正法也。 

卷二祛风之剂
清空膏
属性: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羌活 防风一两 柴胡七钱 川芎五钱 甘草(炙)一 
两五钱 
为末,每服三钱,茶调如膏,白汤送下。 
如少阴头痛,加细辛;太阴头痛、脉缓、有痰,去羌活、防风、川芎、甘草,加半夏; 
如偏头痛,服之不愈,减羌活、防风、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自汗、发热、恶热而渴, 
此阳明头痛,只与白虎汤,加白芷。 
此则寓清凉于升散中,为治风热之大法。若阳明头痛、少阴厥痛、血虚头痛,又当别用 
方法矣。 

卷二祛风之剂
胃风汤
属性: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当归(酒炒) 芎 桂(炒) 芍药(酒炒) 
等分,加粟米百余粒煎。 

卷二祛风之剂
东垣胃风汤
属性:升麻一钱二分 麻黄(不去节)一钱 白芷一钱二分 葛根一钱 柴胡五分 羌活五分 
本五分 苍术五分 蔓荆五分 草蔻五分 黄柏五分 当归五分 炙甘草五分 
加姜、枣煎 
易老胃风汤,养血柔肝,补脾和胃,并无一味风药,而治法特妙。盖缘肝木太旺,动而 
生风,犯胃克脾,故见飧泄肠风等症,但须肝木一和,则内风自息。若东垣之胃风汤,纯用 
风药,且燥亦太过,不及远矣。 

卷二祛风之剂
上中下通用痛风丸
属性:川芎一两 黄柏(酒炒) 苍术(泔洗) 南星(姜制) 二两 桃仁(去皮尖,捣) 
神曲(炒)防己 白芷一两 羌活 威灵仙(酒拌)三钱 龙胆草一两 桂枝三钱 红花 
二钱 
面糊丸。 
此于风寒湿之外,又兼治痰与血。丹溪原自谓通剂,不过举此以示大法。病有专在何经 
者,必须对症立方,不得用此通共之剂,反伤无病之处也。 

卷二祛风之剂
史国公药酒方
属性:羌活 防风 白术(土炒) 当归(酒洗) 川牛膝(酒浸) 川萆 杜仲(姜汁炒) 
松节(杵) 虎胫骨(酥炙) 鳖甲(酥炙) 晚蚕砂(炒)二两 秦艽 苍耳子(炮捶碎) 
四两 枸杞五两 茄根八两(蒸熟) 
为粗末,绢袋盛,浸无灰酒三十斤,煮熟退火毒服,每日数次,常令醺醺不断。 
此酒祛风利湿颇有力,于实症为宜。若气虚者当加补气药,血虚者当加补血药。 

卷二祛风之剂
蠲痹汤
属性:黄 (蜜炙) 当归(酒洗) 赤芍(酒炒) 羌活 防风 片子姜黄(酒炒) 甘草 
(炙) 
加姜枣煎。 
营卫不亏,风何由入?不调营卫,而多用风药者,非升痰即助火。此方营卫兼顾,而又 
能祛风利湿,痹症中之善方也。 

卷二祛风之剂
三痹汤
属性:人参 黄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杜仲(姜汁炒) 桂心 川牛 
膝川续断 细辛 秦艽 川独活 防风 
等分,加姜枣煎。 
峻补气血,而祛风、除寒、利湿之法悉寓乎其中,本末兼该,诚治痹之上策也。 

卷二祛风之剂
独活寄生汤
属性:独活 桑寄生 秦艽 防风 细辛 当归(酒洗) 芍药(酒炒) 川芎(酒洗) 熟 
地杜仲(姜汁炒) 牛膝 人参 茯苓 甘草 桂心 
等分,每服四钱。 
独活,取其独立不摇,不须根据傍;寄生取其附木而生,大得根据傍。二者相济,又能利筋 
节而祛风。再兼平补营卫,疏通寒湿,用意颇为周到。 

卷二祛风之剂
沉香天麻丸
属性:羌活五钱 独活四钱 沉香 益智仁 川乌二钱 附子(炮) 天麻 防风 半夏三钱 
当归 甘草 僵蚕一钱五分 
每服五钱,姜三片煎。 
以之治风寒痰厥则可,若因风化火,兼有痰涎者,断不可用。 

卷二祛风之剂
通顶散
属性:藜芦 甘草(生用) 细辛 人参 川芎一钱 石膏五钱 
为末,用一字吹入鼻中,有嚏者肺气未绝,可治。 
不过欲其通阳开窍耳,然太觉烦琐,不如皂荚散之便捷也。 

卷二祛风之剂
乌梅擦牙关方
属性:乌梅 
揩擦牙龈,涎出即开。 
木旺则克土,木燥则筋急,泄木缓筋,则土郁自开矣。 

卷三祛寒之剂
理中汤
属性:白术(陈壁土炒)二两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一两 
每服四钱。自利腹痛者加木香,不痛利多者倍加白术,渴者倍白术,蜷卧沉重利不止加 
附子,腹满去甘草,呕吐去白术加半夏、姜汁,脐下动气则去术加桂,悸加茯苓,阴黄加茵 
陈,寒结胸加枳实。本方等分蜜丸,名理中丸。 
寒有外感、有传经、有直中、有痼冷。外感之寒先病在表,后传入里,必发热而恶寒, 
此伤寒之寒病也;直中之寒,手足厥冷,并不发热;痼冷在内,遇寒而发,暴猝厥逆,其势 
尤重,此中寒门之寒病也。施治之法,伤寒一门,在表者宜辛散,传里者宜辛温。中寒一门, 
则每用辛热回阳急救之法。此伤寒、中寒治法之分也。理中汤,治伤寒太阴病,腹痛、便溏 
等症,亦通治中脘虚寒。惟云治结胸吐蛔,感寒霍乱,此两条则宜去人参、甘草,量加浓朴、 

卷三祛寒之剂
四逆汤
属性: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 甘草(炙)二两 
冷服。面赤加葱九茎,腹痛加芍药二两,咽痛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加人参二两, 
呕吐生姜二两。 
四逆汤为四肢厥逆而设。仲景立此方,以治伤寒之少阴症。若太阴之腹痛下利、完谷不 
化,厥阴之恶寒不汗、四肢厥冷者亦宜之。盖阴惨之气深入于里,真阳几几欲绝,非此纯阳 
之品,不足以破阴气而发阳光。又恐姜附之性过于燥烈,反伤上焦,故倍用甘草以缓之。立 
方之法,尽美尽善。后人分传经为热厥,直中为寒厥,程郊倩讥之。然亦有未可尽非者。仲 
景曰∶“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应下之。”此明明说厥逆在前,发热在后, 
及至发热则不复厥冷,乃伤寒失下之症,故荡涤邪滞,则发热自退,本非为厥而不热者言也。 
程氏又云∶“下之者,下其热,非下其厥也,遇发热则可下,遇厥则万不可下。”此数语最 
为明白了当,可见传经之邪亦自有当下者,但不可概谓之热厥耳。四逆者,必手冷过肘,足 
冷过膝,脉沉细无力,腹痛下利等象咸备,方可用之,否则不可轻投。 

卷三祛寒之剂
当归四逆汤
属性: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三两 甘草(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 
仲景又曰∶其人素有久寒者加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酒六升,和煮,名四逆加吴茱萸 
生姜 
厥阴为藏血之经,故当归四逆汤以和营为主,加桂枝、细辛以和卫,营卫和则厥自解矣。 
虽有寒而不加姜附者,恐燥烈太过,劫阴耗血也。 

卷三祛寒之剂
四逆散
属性:柴胡 芍药(炒) 枳实(麸炒) 甘草(炙) 
等分为末,水调饮。 
四逆散乃表里并治之剂。热结于内,阳气不能外达,故里热而外寒,又不可攻下以碍厥。 
故但用枳实以散郁热,仍用柴胡以达阳邪,阳邪外泄,则手足自温矣。 

卷三祛寒之剂
真武汤
属性:附子(炮)一枚 白术(炒)三两 茯苓 白芍(炒) 生姜三两 
北方曰幽都,乃阴寒湿浊之地,赖真武之神,运用水火以镇摄之,浊阴方渐得解散。此 
方取名真武,乃专治肾脏之剂。坎之为象,一阳居二阴之中。水中之火,是为真火,此火一 
衰,则肾水泛滥。停于下焦,则腹痛自利;水气犯中焦,则作哕,欲吐不吐;水气犯上焦, 
则咳嗽、心悸、头眩。方中姜、附以助真阳,用苓、术以制二阴,水气一收,则上中下三焦 
俱无病矣。 

卷三祛寒之剂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属性: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炮)一枚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少阴病,下利脉微。服白通汤后,利不止,厥逆无脉,此为阴寒过甚,阳气将绝之候。 
加人尿、猪胆汁者,以类相从之义也。服后脉暴出,则阳气尽泄,孤立无根据,故随脱而死。 
脉微续者,阳气渐回,以次可复,故得生。外用葱艾熨灸气海、关元。表里通阳,亦为善策。 

卷三祛寒之剂
吴茱萸汤
属性:吴茱萸(泡)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 
吴茱萸辛烈善降,得姜之温通,用以破除阴气有余矣。又恐辛燥太过,耗气劫阴,故用 
人参、大枣之甘缓以济之,又能补土扶阳,使浊阴不得上乾清道,治法更为周到。 

卷三祛寒之剂
大建中汤
属性:蜀椒二合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煎,去滓,内饴糖一升,微煎温服。 
非人参不能大补心脾,非姜椒不能大祛寒气,故曰大建中。又有饴糖之甘缓以杀姜椒之 
辛燥。非圣于医者,不辨有此。 

卷三祛寒之剂
十四味建中汤
属性:黄 (蜜炙)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蜜炙) 半夏(姜制) 当归(酒 
洗) 白芍(酒炒) 熟地 川芎 麦冬 肉苁蓉 附子 肉桂 
加姜枣煎。 
于十全大补中又加四味,究竟阳药太多,若以治阴虚之劳瘠,非抱薪救火乎?至乐令建 
中汤,加柴胡、细辛之开透善走,欲其创建中气,不亦难乎! 

卷三祛寒之剂
小建中汤
属性:桂枝 生姜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炙)一两 大枣十二枚 
入饴糖一升,微火解服。 
肝木太强,则脾土受制。脾阳不运,虚则寒生,阴气日凝,阳气日削,故见肠鸣、泄泻、 
腹痛等症。小建中汤之义,全在抑木扶土。当从吴氏之说,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肉桂温里, 
桂枝解表,用各有当也。且肉桂性能杀木,合芍药以制肝,又用姜、枣、甘草、饴糖之甘温 
以补脾,斯中州之阳气发舒,而阴寒尽退矣。 

卷三祛寒之剂
白术附子汤
属性:白术二两 甘草一两 附子(炮)一枚 
每服五钱。 姜五片、枣一枚煎。 
此为治肾风之药,肾为水脏,得火则平,而浊阴退所矣。若肝风头眩,则当用养血之剂。 
误用此方,则风火相搏,而病益剧,不可不知也。 

卷三祛寒之剂
益元汤
属性:附子(炮) 干姜 艾叶 黄连 知母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甘草 
加姜、枣、葱白煎,入童便一匙,冷服。 
戴阳者,阴不抱阳、虚阳上浮,几几欲绝。若误作热症治,立见败坏。此方用姜、附、 
艾叶 

卷三祛寒之剂
回阳救急汤
属性:附子(炮) 干姜 肉桂 人参五分 白术 茯苓一钱 半夏 陈皮七分 甘草二分 
五味子九粒 
加姜煎,入麝三厘调服。无脉加猪胆汁,泄泻加升麻、黄 ,呕吐加姜汁,吐涎沫加盐 
炒吴茱萸。 
此方治中寒之缓症则可。若云救急,则姜附中又合六君、五味子,反令姜、附之性多所 
牵制,不如四逆汤,为能斩关夺门也。 

卷三祛寒之剂
四神丸
属性:破故纸(酒浸一宿,炒)四两 五味子(炒)三两 肉豆蔻(面裹煨)二两 吴茱萸(盐 
汤泡)一两 
用大枣百枚、生姜八两,切片同煮烂,去姜,取枣肉捣丸。每服二钱,临卧盐汤下。 
命门为日用之火,所以薰蒸脾胃,运化谷食。若肾泻者,宜二神丸。脾泻者,若由木旺 
克土,则吴茱萸能散厥阴之气,用以抑木则可;非此则不如去五味子,吴萸,加茴香,木香 
者之为佳也。 

卷三祛寒之剂
感应丸
属性:木香 肉豆蔻 丁香一两五钱 干姜(炮) 百草霜一两 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 巴 
豆七十粒(去心、皮、膜、油) 
巴豆、杏仁另研,同前药末和匀,用好黄蜡六两溶化,重绢滤去渣,好酒一升,于砂锅 
内煮数沸,候酒冷蜡浮,用清油一两,铫内熬熟,取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和前药末乘热 
拌匀,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姜汤下。 
制方之法,极有巧思,然走者太走,而涩者太涩,偏师陷阵,终不如堂堂正正之为得也。 
誉之者叹为虽有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