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凡身之骨髓皆是)髓者以脑为主脑
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寒气逆于上。)
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五味之气上溢)名曰脾瘅(热也)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
之行
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传为消渴(饮水善消。而渴不已)治之以兰。(香草)除陈气也。
有病口苦者。名为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胆脉挟咽)此人者。数谋
虑不决
。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日月。胆俞左右各两穴○吴注作胆嘘气上溢
凡谋虑不决者必嘘出其气之意。)
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拒也)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
余也
。太阴脉细如发者。此不足也病在太阴(日数十溲脉细。是脾气不足)其盛在胃(人迎三盛病
在阳明也)颇在肺(喘息气逆)病名曰厥。(逆也)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如上文
)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表里相为违逆)亦正死明矣。
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
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旧作巅。吴注改癫。)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刺志论
属性:(吴注作虚实要论○次刺禁论之后)
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谷
。纳谷也)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气盛身寒。此谓反也。气虚身热此谓反
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阳实)血少(阴虚)此谓反也
。脉少(阳虚)血多(阴虚)此谓反也。气盛身寒。得之伤寒(寒伤形)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暑伤
气)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气不生长)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肺也
。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或酒或饮。中于热也)脉大血少者。脉(中)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
谓也(此释上文反者为病之词)夫实者气入也(邪实)虚者。气出也(正气漏泄)气实者。热也(
阳盛)气虚者寒也(阳虚)入实者。右手开针空也(凡刺实。持针摇大其道是也)入虚者。左手
闭针空也(凡刺虚。以手推阖其门是也○此用针补泻法)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五营运大论
属性:(次四时刺逆从论之后)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此原东方生生之理)其在天为玄。在人
为道
。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气由化生。物因气化)神在天为风。在地
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得木化者。其气柔软)在藏为肝。其性为暄(音萱温暖也)其德为
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浅青色)其化为荣(物色荣美)其虫毛(毛虫得木气)其政为散。其令
宣发其变摧拉(风气刚强是木之变。摧拉。折坏也)其眚(灾也)为陨(坠落也)其味为酸。其志
为怒(此东方之生化)怒伤肝。悲胜怒(悲忧为肺之志)风伤肝。燥胜风(金气胜木)酸伤筋辛胜
酸(此东方木气偏胜为病。平以西方金令也)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
脾(此原南方生生之理)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心主血脉)在藏为心。其
性为暑其德为显(明)其用为躁(动)其色为赤。其化为茂(万物茂盛)其虫羽(火性飞越)其政为
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炎烁焦枯是火之变)其眚燔 (焚烧)其味为苦。其志为喜(此南方之
生化)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此南方火气偏胜为病。平以北方水令
也)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此原中央生生之理)其在天为湿。
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土气充实)在藏为脾。其性静坚(土养万物)其德为濡。其用
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万物充盈)其虫 。(露体也)其政为谧(音密静也)其令云雨其变动注
(风动而注。湿胜而兼风木之化。亢承之理也)其眚淫溃(淫雨崩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此
中央之生化)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此中央土气偏胜为病。平以东方
木令也)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此原西方生生之理)其在
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金白坚成)在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
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万物收敛)其虫介(皮甲坚固)其政为劲(金体刚劲)其令雾露其
变肃杀其青苍落(色苍败落。肃杀之令太过也)其味为辛。其志为忧(此西方之生化也)忧伤肺
。喜胜忧燥伤皮毛。热胜燥(旧本热伤皮毛。寒胜热。吴注改此)辛伤皮毛。苦胜辛(此西方
金气偏胜为病。平以南方火令也)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此原
北方生生之理)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性为懔(战栗)其德
为寒。其用为藏(旧本阙藏字)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霰(音线)雪(旧
本阙二字。吴注补霰。雪。一作闭塞)其变凝冽(寒凝严冽)其眚冰雹(音泊)其味为咸其志为
恐(此北方之生化也)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此北方水气偏胜为
病。平以中央土令也)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应运之气)非其位则邪(木居火位。金居木位之类)当其位则正(
本位)
气相得则微(子居母位。母居子位)不相得则甚(胜已者与已所胜者)气有余则制已所胜。而侮
所不胜(如木既克土。而反侮金之类)其不及。则已所不胜。侮而乘之。已所胜。轻而侮之(
如
金既克木。而土反麦木之类)侮反受邪(始于侮彼求胜终则已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畏。
谓克制也。五行之气。必有所畏惮。乃能守位。即六微旨大论承制之义)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六微旨大论
属性: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
承之
。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六气各专一令。专令者常太过。故各有所承
。以制其太过。不使亢甚为害也)亢则害。承乃制(六气亢甚而过其常。则必害作。承气乃生
于下。制之使不过也)制则生化(言有所制。则无亢害而生生化化○旧作制生则化)外列盛衰(
即损益彰矣之意)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若一于亢害。必致于败乱。而生化之原。由此大病矣
)非其位则邪(岁不与本长逢会)当其位则正(如下文木运临卯)邪则变甚正则微 木运临卯(丁
卯岁)火运临午(戊午岁)土运临四季(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岁)金运临酉(乙酉岁)水运临子(丙子
岁)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天干之化运。与地支之主岁相合。为岁会。气平者。物生脉应。无
先后也)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己丑己未岁上。谓司天也)火运之岁上见少阳(戊寅戊申)少阴(
戊子戊午)金运之岁。上见阳明(乙卯乙酉)木运之岁。上见厥阴(丁巳丁亥)水运之岁。上见
太阳(丙辰丙戌)天与之会也。故曰天符(司天与运气符会○以上己丑己未戊午乙酉。乃天符
岁会相同。又为太乙天符。即天元纪所谓三合为治。一者天会二者岁会三者运会是也)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六元正纪大论
属性: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近东者先受春气。渐次及西近南者。先受夏
气。
渐次及北。近西者先受秋气。渐次及东。近北者先受冬气渐次及南)故春气始于下(由下而升
)秋气始于上(由上而降)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高山之巅夏月凝雪)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卑下之
泽。冬月草生)
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发表利用热。夏月发表不远热也。攻里利用寒。冬月攻里不
远寒
也。以发表攻里之品。不留于中而有所宜也)不发不攻寒热内贼。其病益甚(不以发攻而犯
寒犯热。故病益甚。若无病而犯寒犯热。则生寒生热)
木郁达之(郁。怫也。木性发达。治则升之令其条达)火郁发之(火性发越。治则散之令
其发
越)土郁夺之(土性疏通。故宜夺之)金郁泄之(金性清利。故宜泄之)水郁折之(水性就下。故
折之令其无冲逆也)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上文详其。五郁之治。因言既
治之必调其气。而复有过而不调者。则折之以其所畏折之之义。即所谓泻之也。畏者。木畏
酸。火畏甘。土畏苦。金畏辛。水畏咸也。)
续刻素问经文(补遗)
至真要大论
属性: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曰。厥阴司天(巳亥之年)其化以风(木气化风)少阴司天
(子
午之年)其化以热(少阴君火化热)太阴司天(丑未之年)其化以湿(土气化湿)少阳司天(寅申之
年)其化以火(少阳相火也其化畏火)阳明司天(卯酉之年)其化以燥(金气化燥)太阳司天(辰戊
之年)其化以寒(水气化寒)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王注肝木位东。心火位南。脾土位中央及
四维。肺金位西。肾水位北。是五脏定位然五运即六气所至。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故先以
六气所临。后言五脏之病也)地化奈何(地化在泉之化也。)曰。司天同候(言天气既迁。地气
用事。因藏位而命其病。皆与司天候法同)间气皆然(间气用事。因藏位而命其病。皆与司天
候法同)司左司右者。是谓间气也(岁有六气。以一气司天。一气在泉。余四气一为司天左间
。一为右间。一为在泉左间。一为右间也。五营运大论。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
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
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 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
。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
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
。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上主司天。位在
南。故面北而言其左右。左主西言右主东言下主在泉。位在北故面南而言其左右。左主东言
。右主西言。上下异而左右殊也)
诸气在泉。风淫于内(言自外而淫于内也)治以辛凉(金胜木气)佐以苦甘(辛过甚。恐伤
其气
故佐以苦胜辛。甘益气也)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木性急故宜甘缓辛散)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君火之气。水能胜之)佐以甘苦(甘胜咸苦泻热)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热盛于经宜酸收。热结
于内宜苦发)湿淫于内。治以苦热(湿为土气。苦热从火化。能燥湿也)佐以酸淡(酸能制土。
淡能利窍)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热宜苦燥。湿濡而肿宜淡泄。泄。渗与汗也)火淫于内。治
以咸冷。佐以苦辛(吴注相火。畏火也。故以咸苦辛泻热而滋阴水)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义
与上文热淫条同)燥淫。于内治以苦温(燥为金气。苦温从火化。所以胜金气)佐以甘辛(木受
金伤。宜甘缓辛散)以苦下之(燥结邪实宜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寒为水气。甘从土化
热从火化。所以制水胜寒)佐以苦辛(苦而辛。亦热品也)以咸泻之(水之正味。咸泻之也)以
辛润之。以苦坚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即此之义)
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木气升而不降。故以
)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收其浮热。)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酸
而辛。则非饮矣)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燥湿)佐以甘(益土)辛(散滞
)以汗为故而止(得汗则湿外泄)燥淫所胜。平以苦湿(苦而湿。则燥得其润)佐以酸(生液)辛
。(润燥)以苦下之(燥甚非攻下不除)寒淫所胜平以辛(散寒)热(回阳)佐以苦甘(济和辛热)以
咸泻之(伤寒大胃则为里热者。宜以咸泻之○李频湖曰。司天主上半年。天气司之。故六淫
谓之所胜。上淫于下也。故曰平之在泉主下半年。地气司之。故六淫谓之于内。外淫于内也
。故曰治之。当其时反得胜已之气者。谓之反胜六气之胜。何以征之如燥胜则地干。暑胜则
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是也)
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为四塞(春弦。夏数秋涩。冬沉。脉之常也。若春至
沉脉
。尽去。夏至弦脉尽去。冬至涩脉尽去秋至数脉尽去。已虽专王。而绝去其母气矣。是谓四
塞五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