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
治食讫醋咽多噫,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五合)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取二升,绞去滓,分为三服,每服相去十里久。(《外台》卷六)
卷第三
治赤白脓血痢及冷痢方
属性:治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 鲫鱼 (二脔细切) 薤白(一虎口细切)
上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外台》卷二十五)
治暴下赤白方。
香豉(一升) 薤白(一把)
凡二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医心方》卷十一)
治下赤白痢,五、六年者方。
烧大荆如臂,取沥服五、六合,即得瘥。(《证类本草》卷十二)
治赤白痢方。
鼠尾草浓煮汁如薄饴,饮五合,日三。赤下用赤花,白下用白花,瘥。(《证类本草》卷
十
治血痢神妙方。
干姜急于火内烧黑,令成灰,瓷碗合放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证类本草》卷
八)
治若挟热者,多下赤脓杂血方。
黄连 灶突中尘(各半两)
上二味,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外台》卷二十五)
凡病下,应先下白后下赤,若先下赤后下白,为肠蛊方。
牛膝三两,捣碎,以酒一升渍经宿,每服一两杯,日二、三服(《外台》卷二十五)
治卒注下,并痢血,一日夕数十行方。
黄连(末) 蜡 阿胶(各一两)
上三味,先以酒半升令沸,下胶、蜡合烊,乃内黄连末,顿服之。(《外台》卷二十五)
乌梅(三百六十枚去核熟令可捣) 附子(四两炮) 黄连(十二两) 干姜(四两)
凡四物,捣下筛,蜜丸,饮服如梧子十丸,日再。(《医心方》卷十一)
卷第三
治水谷痢及杂痢方
属性:黄帝问曰∶人若溏泄下利者何也?对曰∶春伤于风,夏生溏泄,肠 久风,亦为溏泄也。
(《
治热水谷下痢,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 阿胶(炙各二两) 栀子(三十枚) 乌梅(二十枚) 黄柏(一两)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再服,神良。(《外台》卷二十五)
又方
黄连(一升金色者) 陈米(五合)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外台》卷二十五)
蜀沙门传水痢方。
以诃黎勒三颗,面裹炮赤去面,取诃黎勒皮捣末,饭和为丸,米饭空腹下三七丸、已百
人见效。(《证类本草》卷十四)
治杂下,乌梅丸方。第一下赤,二下白,三下黄,四下青,五下黑,六固病下,下如瘀
赤血,七久下,八下不可止,九连年下,十卒下,十一下少血数,十二霍乱而下,十三如舍
水,十四下已则烦,十五息下,一作一止,十六下而不欲食,十七食无数,但下去,十八下
但欲饮水,十九重下,二十下杂,错不可铭字。合二十种下,江夏下太守以此法治是下尽愈
方。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熟艾(一两) 附子(一两炮) 甘草(一两) 干
姜(二两) 乌梅(
凡七物,合捣,下筛蜜和丸,如大豆饮服十丸,渐至二十丸,日三。(《医心方》卷十一)
卷第三
治泄痢不禁及痢后谷道疼方
属性:结肠丸,治热毒下不断,不问久新,悉治之方。
苦参 橘皮 独活 阿胶(炙) 芍药 干姜 黄柏 甘草(炙) 鬼臼(各四分)
上九味,捣筛,蜜与胶共烊以和丸,并手捻作丸如梧子,曝燥,以饮服十丸,日三,不
知稍加。此方亦治诸疰下,及卒下悉效。(《外台》卷二十五)
裨脾丸,治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方。
附子(炮一两) 蜀椒(汗一两) 桂心(二两) 赤石脂 黄连 人参 干姜 茯苓 大
麦 陈面(炒) 石斛 当归(各二两) 钟乳(三两研)
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以酒服十丸如梧子,日三。稍稍加之。(《外台》卷二十五)
治下痢肠滑,饮食及服药皆完出,猪肝丸方。
猪肝(一斤煮焙干) 黄连 阿胶(炙) 乌梅肉(各二两) 胡粉(七棋子)
上五味,捣下筛,蜜和,酒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稍加。亦可散服。(《外台》卷二十
五)
治赤白带下久不断,谷道疼痛不可忍,宜服温药,熬盐熨之。(《医心方》卷十一)
卷第三
治霍乱吐利上筑腹疼诸方
属性:呕而吐利,此为霍乱也。(《医心方》卷十一)
治霍乱而渴者,理中汤主之。(《医心方》卷十一)
理中汤,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心腹痛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绞去滓,温分三服,不瘥频进两、三剂。远行防霍乱,
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散服方寸匕,酒亦得,若转筋者加石膏三两。忌海藻、菘菜、桃李、
雀肉等。(《外台》卷六)
霍乱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先治气,理中汤去术加桂。凡方加术者,以内虚也,加桂者,
恐
人参(二两) 甘草(三两炙)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炮)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一。若脐上筑者,肾气动
也,去术加桂心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若下多者,复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若先时渴,喜得水者,加术,合前成四两半;若腹中痛者,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若恶寒
者,加干姜,合前成四两半;若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服汤后一食顷,
饮热粥一升许,汗微出自温,勿发揭衣被也。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外台》卷
六)
治霍乱蛊毒,宿食,心腹痛,冷气鬼气方。
极咸盐汤三升,一味,霍乱心腹暴痛。宿食不消,积冷烦满者,热饮一升,以指刺口,
令吐宿食使尽,不尽更刺,吐讫复饮,三吐住静止。此法大胜诸药,俗人以为田舍浅近法,
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疾,即先用之。(《外台》卷六)
卷第三
治霍乱转筋及杂治方
属性:治两臂,脚及胸胁转筋者方。
煮苦酒三沸,浸毡裹转筋上,合少粉尤佳。又以绵缠膝下至足。(《外台》卷六)
若转筋入腹中转者方。
取鸡屎白一方寸匕,水六合,煮三沸,温顿服,勿令病者知。(《外台》卷六)
霍乱转筋入腹,不可奈何方。
极咸作盐汤,于槽中暖渍之,则瘥。(《外台》卷六)
又方
以醋煮青布 脚膝,冷复易之。(《外台》卷六)
治卒道中得霍乱,无有方药,气息危急,医视舍去,皆云必死,治之方。
芦蓬 一大把,煮令味浓,顿服二升则瘥,已用有效。食中鱼蟹毒者,服之尤良。(《外
台
卷第三
治黄胆、黑疸、谷疸诸方
属性:治天行毒热,通贯脏腑,沉鼓骨髓之间,或为黄胆、黑疸、赤疸、白疸、谷疸、马黄等
疾,喘息须臾而绝,瓜蒂散方。
瓜蒂(二七枚) 赤小豆(三七枚) 秫米(二七粒)
上三味,捣筛为散,取如大豆粒,吹于两鼻之中,甚良,不瘥间日复服之。(《外台》卷
四
治黄胆百药不瘥者方。
驴头一枚煮熟,以姜齑啖之,并随多少饮汁。(《外台》卷四)
治黄胆方。
取生小麦苗捣,绞取汁,饮六、七合,昼夜三、四饮,三、四日便愈。无小麦苗, 麦
苗亦得。范汪云∶用小麦胜也。(《外台》卷四)
治黄胆,身体面目皆黄,大黄散方。
大黄(四两) 黄连(四两) 黄芩(四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先食服方寸匕,日三服。亦可为丸服。(《外台》卷四)
治黄胆变成黑疸者多死,急治之方。
取土瓜根汁服一小升,平旦服,至食时,病从小便去则愈,不忌。先须量病患气力,不
得多服,力衰则起不得。(《外台》卷四)
治劳疸、谷疸丸方。
苦参(三两) 龙胆草(一两)
上二味,下筛,牛胆汁和丸,先食以麦粥饮服如梧子大五丸,日三,不知稍增。(《外台》
卷四)
卷第四
治痰饮久癖方
属性: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其病是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
则瘥方。
但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三升,须臾适吐,适吐毕又饮,能如此数过,剧者
须吐胆汁乃止,不损人,渴而则瘥。(《外台》卷八)
治胸中淡饮,腹中鸣,食不消,呕吐水汤方。
大槟榔(三十口全子碎) 半夏(八两洗) 生姜(四两) 杏仁(四两) 白术(四
两) 茯苓(五
上七味,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医心方》卷九)
茱萸汤,治胸中积冷,心下淡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痛方。
生姜(五两) 半夏(三两洗) 桂心(三两) 吴茱萸(三两) 人参(一两) 大
枣(三十枚) 甘
凡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内白蜜五合,分三服。(《医心方》卷九)
治痰 心腹痛兼冷方。
鳖甲(炙) 柴胡 赤芍药(各八分) 甘草(炙) 枳实(炙) 生姜 白术(各
六分) 槟榔(七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半,去滓,内槟榔末,分服八合,当利。忌海
藻、菘菜、苋菜、桃李、雀肉等。(《外台》卷八)
治痰饮积聚,呕逆,兼风、虚劳、阴疝方。
霜后蒺藜苗子,捣汁一石,先以武火煎减半,即以文火煎,搅勿停手,候可丸止,空腹
酒
治宿食结实,及痰 癖实,瓜蒂散方。
瓜蒂(一两) 赤小豆(四两)
上二味,捣筛,温汤三合,以散一钱匕投汤中,和服之。须臾当吐,不吐更服半钱,汤
三
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白术汤方。
枳实(七枚炙) 白术(三两)
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软即散。忌桃李、雀肉等物。(《外台》
卷八)
治冷热久癖,实不能下,虚满如水状方。
前胡(四两) 生姜(四两) 枳实(三两炙) 半夏(四两洗) 白术(三两) 茯
苓(四两) 甘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卷十二)
卷第四
治咳喘上气方
属性:治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欲绝方。
麻黄(去节三两)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碎三两) 紫菀(三两) 柴胡(四两) 橘
皮(四两)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一剂不瘥,频两、三剂,从来用
甚验。(《外台》卷九)
治寒冷咳嗽,上气胸满,唾腥脓血,四味石钟乳散方。
钟乳(碎研) 白 石(炼) 款冬花 桂心(各一分)
上四味,捣合下筛,以筒吸之,如大豆许,一匕聚,先食,日三,不知稍增之,数试有
验。当作七聚遂吸之。忌生葱。(《外台》卷九)
补肺汤,治肺气不足,咳逆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而渴,舌本干燥
方。
五味子 白石英(研绵裹) 钟乳(同上) 桂心 橘皮 桑根白皮(各三两) 粳米
(二合) 茯苓 竹叶 款冬花 紫菀(各二两) 大枣(五十枚) 杏仁(五十枚去两仁
尖皮) 苏子(一升)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枣、粳米熟,去滓,内诸药,煮取四升,
分三服,日再夜一。忌大酢、生葱。(《外台》卷十)
治肺胀,咳嗽上气,咽燥,脉浮,心下有水,麻黄汤方。
麻黄 芍药 生姜(五两) 细辛 桂心(各三两) 半夏(半升洗) 石膏(四两) 五
味子(半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葱、羊肉、饧、生菜。(《外台》卷十)
沃雪汤,治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方。
麻黄(四两去节) 细辛(二两) 五味子(半升) 桂心 干姜(各一两) 半夏(八
枚洗去滑一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投杯则卧,一名投杯麻黄
汤。令人汗出不得卧,勿怪。亦可从五合,不知稍增,日再,凡煮麻黄先煎二沸,去上沫,
又内余药。忌生葱、生菜、羊肉、饧。(《外台》卷十)
治大走马奔走喘乏,便饮冷水冷冻饮料,因得上气发热方。
竹叶(三两) 橘皮(三两切)
上二味,以水一斗半,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三日服一剂,良。(《外台》卷十)
治咳嗽冷气,结胀方。
干姜为末,热酒调半钱服。兼治头旋眼眩,立效。(《证类本草》卷八)
肺热闷不止,胸中喘急,悸,客热往来,欲死,不堪服药,泄胸中喘气方。
用桃皮、芫花各一升,二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以故布手巾内汁中,薄
胸,温四肢,不盈数刻即歇。(《证类本草》卷二十三)
卷第四
治肺痿、肺痈及肠痈方
属性: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方。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