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50-难经经释-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脏皆禀于脾,故为脏会。)筋会阳陵泉,(阳陵泉,属足少阳,足少阳之筋结膝外廉,即此穴。肝主筋而胆其合也,故为 
筋会。)髓会绝骨,(绝骨,属足少阳,即悬钟穴,在外踝上四寸。《灵·经脉篇》论足少阳之脉云∶“是主骨”,盖诸髓皆 
属于骨,故为髓会。)血会膈俞,(膈俞,属足太阳,在项后第七椎下,去脊旁一寸半,在中焦之分,化精微而为血之地 
也,故为血会。)骨会大杼,(大杼,属足太阳,在项后第一椎下,去脊旁一寸半。《灵·海论》云∶“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其输在于大杼”;《动输篇》云,冲脉与肾之大络起于肾下,盖肾主骨,膀胱与肾合,故为骨会。)脉会太渊,(太渊,属 
手太阴,在掌后陷中,即寸口也。肺朝百脉,故为脉会。义详第一难中。)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三焦外,谓 
在焦膜之外。两乳内,谓两乳之中,任脉之所过,即膻中穴也。《灵·经脉篇》手少阳之脉“是主气”;又《海论篇》云∶ 
“膻中者,为气之海”,故为气会。)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热病在内,则邪气已深,不可浅治,故必从其气 
所会聚之处攻取其邪,乃能已疾也。其会,谓各视其病之所在,审取其所当治之会也。) 
四十六难曰∶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寐,目瞑而神藏也。寤,《说文》云∶“觉而有信”也,盖 
寝而心有所忆,不能成寐也。) 
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滑,泽也。)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于常,(《灵·营 
卫生会篇》∶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平旦而阳受气,日入而阴受气,如是无已。此之谓也。)故昼日精,(精, 
精敏不倦也。)夜不寤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涩,谓不利顺也。)故昼不能精,夜不寐也。故知老人 
不得寐也。 
四十七难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 
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阳,谓六阳经之脉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 
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灵·逆顺肥瘦论》云∶“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 
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此之谓也。)故令面耐寒也。 
四十八难曰∶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 
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也。(诊,候也,证也。)脉之虚 
实者,濡者为虚,(濡,柔弱软滞也。《伤塞论》云∶诸濡亡血;又云∶“濡则卫气微”,可见濡为气血两虚之候。)紧牢者 
为实。(弦劲曰紧,坚实曰牢。《素·平人气象论》∶脉“盛而紧曰胀”;《伤寒论》云∶“趺阳脉……紧者,脾气强”;又云∶ 
“寒则坚牢”,可见紧牢为邪气实之候。脉不止此二种,举此以类推也。)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出,谓精气外耗, 
如 
汗、吐、泻之类,凡从内出者皆是。)入者为实;(入,谓邪气内结,如能食便闭、感受风寒之类,凡从外入者皆是。)言 
者为虚,不言者为实;(言,多言也。病气内乏,神气自清,故惺惺能言也。不言,不能言也,邪气外攻,昏乱神智也。 
言、不言,亦即上出入之义。)缓者为虚,急者为实。(缓,病来迟也,正气夺而邪气微,则病渐深,急,病来骤也。正 
气未漓而邪气盛,则病疾速也。)诊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牢者为实;痒者为虚,痛者为实;(血气少而肌肉不能充,则 
痒。邪气聚而营卫不得和,则痛。)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 
为内实外虚。(此则须按而候之也。凡虚者喜按,实者不可着手,故按之而痛处为实,快处为虚也。)故曰虚实也。 
四十九难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正经,本经也。五邪,谓五脏之邪互相贼也。详下文。) 
然∶ 
忧愁思虑则伤心;(思虑出于心,故过用则受伤。)形寒饮冷则伤肺;(肺脏本寒,故外受风寒,内饮冷水,则受伤也。) 
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肝在志为怒,恚怒则木气郁而上冲,故受伤也。)饮食劳倦则伤脾;(脾为仓廪之官,主纳 
饮食,四肢皆属于脾,劳倦必由四肢,故过用则脾受伤也。)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湿伤于下,故湿先归肾。又 
肾为作强之官,水又肾之类,故强力入水则肾受伤。)是正经(一本有之字)自病也。何谓五邪? 
然∶有中风,(肝为风 
木,故风先入肝。)有伤暑(心为君火,暑,火之气也,故心受之。)有饮食劳倦,(此言脾之受邪也。义见上。)有伤寒, 
(此言肺之受邪也。义见上。)有中湿。(此言肾之受邪也。义见上。)此之谓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风得之?(言心得中风 
之病也。下仿此。) 
然∶其色当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见四十难。下同。)自入为青,(自入,肝中风也。《素·阴阳应 
象大论》∶肝“在色为苍”。)入心为赤,(心中风也。《素》∶心“在色为赤”。)入脾为黄,(脾中风也。《素》∶脾“在色为 
黄。”)入肺为白,(肺中风也。《素》∶肺“在色为白。”)入肾为黑。(肾中风也。《素》肾“在色为黑”。)肝为心邪,(风 
入于心而为邪也。)故知当赤色也。(一本无也字)其病身热,(凡外感之邪,先伤营卫,故身皆热。又心属火,热为火邪 
之象也。下同。)胁下满痛,(胁下,肝所居之位。)其脉浮大而弦。(浮大,心脉本象。弦则肝脉之象也。) 
何以知伤暑得之? 
然∶当恶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自 
入,心伤暑也。焦,火之气,心属火也。)《素·金匮真言论》∶心“其臭焦”) 
入脾为香臭,(脾伤暑也。香,土之气。《素》∶脾“其臭香”。)入肝为臊臭,(肝伤暑也。臊,木之气。《素》∶肝“其臭 
臊”。)入肾为腐臭,(肾伤暑也。腐,水之气。《素》∶肾“其臭腐”。)入肺为腥臭。(肺伤暑也。腥,金之气。《素》∶肺 
其臭腥。)故知心病伤暑得之,当恶臭。其病身热而烦,(烦,烦躁也,火郁而瞀乱也。)心痛,(邪在心则痛。)其脉浮大 
而散。(浮大,心之本脉。散则浮大而空虚无神,心之病脉也。)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 
然∶当喜味苦也。虚为不欲食, 
实为欲食。(虚则脾气不能化谷,实则尚能化谷,故有能食、不能食之分。盖风、寒、暑、湿,其气不殊,故无虚实之辨, 
若饮食劳倦,病因各殊,故越人着此二语,义最精细。)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为酸,(肝受饮食劳倦之病也。《素·阴 
阳应象大论》∶肝“在味为酸”。)入心为苦,(心受饮食劳倦之病也。《素》∶心“在味为苦”。)入肺为辛,(肺受饮食劳倦 
之病也,《素》∶肺“在味为辛”。入肾为咸,(肾受饮食劳倦之病也。《素》∶肾“在味为咸”。)自入为甘。(脾受饮食劳倦 
之病也。《素》∶脾“在味为甘。)故知脾邪入心,为喜味苦也。其病身热而体重,嗜卧,四肢不收”,(嗜卧,倦卧也。脾 
主肌肉及四肢故也。)其脉浮大而缓。(浮大,心之本脉。缓,脾之脉象也。)何以知伤寒得之? 
然∶当谵言妄语。(谵, 
狂悖多言也。)何以言之?肺主声,入肝为呼,(肝伤寒也。《素·阴阳应象大论》∶肝“在声为呼”。)入心为言,(心伤寒 
也。) 
入肾为呻,(肾伤寒也。《素》∶肾“在声为呻”。)自入为哭。(肺伤寒也。《素》肺“在声为哭”。)故知肺邪入心,为 
谵言 
妄语也。其病身热,洒洒恶寒。(肺本寒脏,又伤寒则恶寒也。)甚则喘咳,(肺气上逆,则喘而咳。又《灵·九针篇》云∶ 
“肺主咳”。)其脉浮大而涩。(浮大,心之本脉。涩,肺脉之象也。)何以知中湿得之?然,当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 
肾主湿。 
入肝为泣,肝中湿也。《灵·九 
针论》云∶“肝主泣。”)入心为汗,(心中湿也。《灵》∶“心主汗。”)入脾为涎,(脾中湿也。《灵》∶“脾主涎”。入肺为涕, 
(肺中湿也。《灵》∶肺主涕。)自入为唾。(肾中湿也。《灵》∶“肾主唾。”)故知肾邪入心,为汗出不可止也。(汗者,人 
所常有,惟不可止,乃为肾邪入心也。)其病身热,小腹痛,(小腹,肾之位。)足胫寒而逆,(足胫,肾经所过之地,故 
畏寒而逆冷,湿性亦近寒也。)其脉沉濡而大。(沉,肾脉之象。濡,湿气之候。大则心脉本象也。独不言浮者。盖沉则 
不浮也。)此五邪之法也。(大指谓∶肝病见于色,心病见于臭,脾病见于味,肺病见于声,肾病见于液。其脉以本脏之 
脉为主,而兼受邪之脉,以此类推可也。) 
五十难曰∶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 
然∶从后来者为虚邪,(此亦以五行之义推之 
也。后,谓生我者也。邪挟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前,我生者也。受我之气者,其 
力方旺,还而相克,其势必甚,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 
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自病为正邪。(自病,本脏自感之邪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中风,肝邪也。得之,谓因中风而心 
得病也。肝生心,所谓从后来者是也。下仿此。)伤暑得之为正邪,(伤暑,自病也。)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心生脾也。) 
伤寒得之为微邪,(心克肺也。)中湿得之为贼邪。(肾克心也。) 
五十一难曰∶病有欲得温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见人者,有不欲得见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脏腑也? 
然∶病欲得寒, 
而 
欲见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温,而不欲见人者,病在脏也。何以言之?腑者阳也,(《素·金匮真言论》云∶“腑者为阳。”) 
阳病欲得寒,又欲见人;(阳病热胜,故喜寒而恶热。阳主动而散,故欲见人。)脏者阴也,《素》∶“脏者为阴。”)阴病欲 
得温,又欲闭户独处,恶闻人声。(阴病寒胜,故喜温而恶寒。阴主静而藏,故欲闭户恶人也。)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五十二难曰∶腑脏发病,根本等否?(此指有形质之病,如 瘕之类,故曰根本。) 
然∶不等也。其不等奈何? 
然∶ 
脏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离其处;(脏病,脏体受伤,或脏气受病也。五脏本无出纳,故病亦常居其所不移动也。)腑 
病者,仿佛贲响,上下流行,居处无常。(腑病,六腑受病也。仿佛,无形质也。贲响,贲动有声也。忽上忽下,而无定 
位,盖六腑泻而不藏,气无常定,故其病体亦如此。)故以此知脏腑根本不同也。 
五十三难曰∶经言七传者死,间传者生,何谓也?(七传,根据相克之序历过七脏也。间传,根据相克之序中间间一他 
脏也。) 
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所胜,所克之脏也。)间脏者,传其子也。(子,所生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传肺, 
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以上皆传所胜之脏。)一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再伤,谓肺复受心病之传也。 
七传,谓心病复传至心,已历六脏,至肺共七脏也。)间传者,传其所生也。(一本无此二句)假令心病传脾,(心欲传肺, 
而脾者肺之母、心之子,中间间此一脏,则不传所克也。)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子母相传,(谓母病传 
其子也。)周(一作竟)而复始,如环无端,(心又传脾,仍为相生之脏也。)故曰(一作言)生也。 
五十四难曰∶脏病难治,腑病易治,何谓也? 
然∶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与七传、 
间脏同法也。 
五十五难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 
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阴邪积而成积,阳邪聚而成聚也。) 
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此言积聚之象也。沉伏,阴之体。浮动,阳之体。)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此明 
积聚之所由名也。积者,积渐而成;聚者,凝滞未散。积则有物,聚则无形也。)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 
(此又明积聚之所由生也。脏属阴,故阴气积于内而成积;腑属阳,故阳气聚于外而成聚,各从其类也。)积者,阴气也, 
其始(一本无始字)发有常处,(有定位也。)其痛不离其部,(其部,积所起之地也。)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