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79-专治麻痧初编-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升麻葛根汤加赤苓猪苓泽泻主之;疹已出作泻者,以黄连解毒汤加赤苓木通主之。 
x升麻葛根汤x(见前) 
x黄连解毒汤x(见前) 

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痢疾
属性:夹疹之痢最难当,毒热凝结移大肠,腹痛下痢赤白色,悉用清热导滞良。 
注∶麻疹作痢谓之夹疹痢,因毒热未解,移于大肠所致也。有腹痛欲解,或赤或白,与 
赤白相兼者,悉用清热导滞汤主之,不可轻投涩剂。 
x清热导滞汤x 
山楂 浓朴(姜制) 生甘草 枳壳(麸炒) 槟榔 当归 白芍(酒炒) 条芩(酒炒) 连翘(去心) 
牛蒡子(炒研) 青皮(炙) 黄连(吴茱萸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痢用清热导滞汤,山楂朴草枳槟榔,归芍条芩翘牛蒡,青皮黄连引生姜。 

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腹痛
属性:小儿发疹腹中疼,毒郁肠胃食滞凝,曲腰啼叫眉频蹙,加味平胃散堪行。 
注∶麻疹腹痛者,由食滞凝结,毒瓦斯不得宣发于外。故不时曲腰啼叫,两眉频蹙,须以 
加味平胃散治之,滞消毒解,而痛自除矣。 
x加味平胃散x 
防风 升麻 枳壳(麸炒) 葛根 苍术(炒) 陈皮 浓朴(姜炒) 南山楂 麦芽(炒) 生甘草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加味平胃散如神,防风升麻枳葛根,苍陈浓朴楂芽草,生姜灯心水煎匀。 

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衄血
属性:疹家衄血莫仓惶,毒从衄解妙非常,衄甚吹鼻发灰散,内服犀角地黄汤。 
注∶肺开窍于鼻,毒热上冲,肺气载血妄行,则衄作矣。然衄中有发散之义,以毒从衄 
解不须止之。但不可太过,过则血脱而阴亡也。如衄甚者,宜外用发灰散吹入鼻中,内服犀角地黄汤,其血可止。 
x发灰散x 
取壮实人头发洗净,阴阳瓦 成灰,放地上去火性,研细末,吹入鼻中,血衄自止。 
x犀角地黄汤x 
粉丹皮 白芍药 犀角 生地黄 
便硬者加川大黄。 
水煎服。 
方歌∶犀角地黄汤,治衄效非常,丹皮芍犀地,便秘加大黄。 

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瘙疹
属性:儿在母腹血热蒸,生后不免遇凉风,遍体发出如粟米,此名瘙疹何须评。 
注∶瘙疹者,儿在胎中受母血热之气所蒸已久,及生后外遇凉风,以致遍身红点,如粟 
米之状。盈月内见者名为烂衣疮,百日内见者又名百日疮,未出痘疮之先见者即名瘙疹,调摄谨慎不治自愈。 

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盖痘疹
属性:痘后出疹盖痘传,余毒未尽夹食寒,遍身作痒如云片,加味消毒服即安。 
注∶盖痘疹者,谓痘方愈而疹随发也。因痘后余毒未尽,更兼恣意饮食,外感风寒,以 
致遍身出疹,色赤作痒,始如粟米,渐成云片。宜加味消毒饮疏风清热,疹即愈矣。 
x加味消毒饮x 
荆芥穗 防风 牛蒡子(炒) 升麻 生甘草 赤芍药 南山楂 连翘(去心)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盖痘疹因风热成,加味消毒饮最灵,荆防牛蒡升麻草,赤芍山楂连翘从。 

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瘾疹
属性:心火灼肺风湿毒,隐隐疹点发皮肤,疏风散湿羌活散,继用消毒热尽除。 
注∶瘾疹者乃心火灼于肺金,又兼外受风湿而成也。发必多痒,色则红赤,隐隐于皮肤 
之中,故名曰瘾疹。先用加减羌活散疏风散湿,继以加味消毒饮清热解毒,表里清而疹愈矣。 
x加味羌活散x 
羌活 前胡 薄荷叶 防风 川芎 枳壳(麸炒) 桔梗 蝉蜕 连翘(去心) 生甘草 赤苓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瘾疹羌活散相当,羌活前胡薄荷防,川芎枳桔净蝉蜕,连翘甘草赤苓姜。 
x加味消毒饮x(见前) 
右编曰崇正。 

卷一
附司天掌诀歌
属性:子午少阴君火天 阳明燥金应在泉 
丑未太阴湿土合 太阳寒水两缠绵 
寅申少阳相火王 厥阴风木地中连 
卯酉却与子午倒 辰戍巳亥亦皆然 


《专治麻痧》述古编叙
属性:小儿医谓之哑科,诚如古谚曰∶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小儿痘 
疹惊疳,最难一时分辨。要在医家博览群书,多识险证,尤须临诊虚心,时加体察。深恐病重药 
轻,因循误事;慎勿偏执己见,毒药杀人。夫如是始可称之曰能事。徐洄溪云∶痘疮无人可免。自 
种痘之法起,而小儿方有避险之路。此天意好生,有神人出焉,造良法以救人也。夷考治痘治疹之书,不下百数 
十家,莫不切近和平,各出心裁,垂方立法。经余曾所见闻者,胪陈其目,俾后之学小儿医者,知有正路可由焉。 
周巫妨《颅囟经》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 
董汲之《小儿斑疹方论》阎孝忠《小儿直诀附方》 
刘方明《幼幼新书》郑瑞友《全婴方论》 
宋人《小儿卫生总微方》陈文仲《小儿痘疹方论》 
杨仁斋《直指小儿方论》刘守真《保童秘要》 
曾省翁演山口议《活幼心书》朱丹溪《治痘心法》 
王宾湖《幼科类萃》徐用宣《袖珍小儿方》 
钱大用《活幼全书》高梅孤《痘疹管见》 
汪石山《痘疹理辨》寇美《全幼心鉴》 
缪仲淳《广笔记幼科》聂久吾《活幼心法》 
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万密斋《痘疹心法》 
徐东皋《痘疹卮言》张景岳《痘疹诠》 
吴志中《儿科方要》李言闻《痘疹要诀》 
李实《痘疹溯源》蔡维藩《小儿痘疹方》 
闻人规《痘疹疹论》张清川《痘疹便览》 
汤衡《婴孩妙诀》娄居中《恤幼集》 
董大英《活幼悟神集》谢天锡《疮疹证治》 
黄良佐《麻痘秘法》吴洪《痘疹汇编》 
崔岳《痘诊详辨》张涣《小儿医方妙选》 
鲁伯嗣《婴童百问》姚和众《童子秘诀》 
王日新《小儿方》魏桂岩《博爱心鉴》 
窦梦麟《痘疮形证论治》费建中《救偏琐言》 
徐杏泉《痘疹玉髓》翁仲仁《痘疹金镜录》 
陆道元《金镜录补遗》许宣治《橡村痘诀》 
朱济川《痘疹传心录》王损庵《痘疹证治准绳》 
薛良武《保婴撮要》黄五芝《痘疹正传》 
孙一奎《痘疹心印》秦景明《痘疹折衷》 
冯楚瞻《痘疹锦囊全集》徐仲光《痘疹仁端录》 
沈惠民《活幼心书》李柽《小儿保生方》 
喜泰顺《疹痘秘书》许培元《痘疹笔议》 
左忠《痘疹方》许学文《痘科约言》 
邵慈庵《痘科秘法》夏卓溪《幼科铁镜》 
郭铁崖《天花精言》陈奇生《痘科扼要》 
程凤雏《慈幼筏》朱玉堂《痘疹定论》 
叶天士《幼科要略》陈飞霞《幼幼集成》 
醉玄子《痘疹方》王海 《痘书》 
曹畸庵《豆医蠡酌录》强健《痘证宝筏》 
上曾见者七十余家,其叶氏《幼科要略》所引未知名字,伍氏袁氏无从求考,他如管柽《保赤 
全书》,叶大椿《痘学真传》以及《痘科正宗》之类,乃痘科中之杨墨也,姑无论矣。第思近时,治痧 
治疹,率多取法陈静岩《疫痧草》金保三《喉科枕秘》张筱衫《痧喉正义》等书之数家者,其于痘疹 
麻痧似是而非,首鼠两端,惑人主见。然竟有认麻痧为臭毒之痧,别喉痧为喉科之证,便用紫金 
锭、红灵丹、冰硼散等药,野狐谭禅,真堪捧腹,不容不表而斥之。 
x时光绪庚寅冬十月赤霆子凌德识x 

卷二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脉法
属性:气不和脉弦急,伤食脉沉缓,虚惊脉促急,(一作促结)风脉浮,寒脉沉细,脉乱不治。 
寇氏《全幼心鉴》云∶小儿一岁以前,看虎口食指寅卯辰三关,以验其病。(寅卯辰即风 
气命三关也)脉纹从寅关起不至卯关者易治,若连卯关者难治,若寅侵卯,卯侵过辰者,十 
不救一。其脉纹见有五色,如因惊必青,泻痢必紫,当以类而推之。一岁后则可用一指转侧辨其三部脉弦急浮 
沉。四五岁后脉七八至而细数者为平,九至者伤,十至者困,六至五至者为虚,为寒,弦紧为风痫,弦急为客忤。 

卷二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面部证
属性: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若色赤者热也,随证治之。 

卷二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目部证
属性:目内色赤者心实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实热,淡青者肝虚热;黄者脾实热,微黄者 
脾虚热;白而混者肺实热;目无精光者肾虚也。 

卷二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五脏虚实寒热
属性: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 
及上窜切牙,皆心热也。心气实则喜仰卧。 
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烦闷。(一作顿)虚则切牙多欠。肝热则手寻衣 
领,及乱捻物,壮热,饮水,喘闷,目赤,发搐。肝有风则目连札,(一作眨目动也)得心热则 
发搐,或筋脉牵系而直视。风甚则身反张,强直不搐,心不受热也,当补肾治肝。 
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面白腹痛,口中气冷,不思饮食,或吐清 
水。呵欠多睡者,脾气虚而欲发惊也。 
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肺热则手捣眉目鼻 
面。肺盛复感风寒,则胸满气急,喘嗽上气。肺藏怯则唇白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虚甚也。 
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若胎禀虚怯,神气不足,目无精光,面白颅解,此皆难育,虽育 
不寿,或更加色欲,变证百出,愈难救疗。或目畏明下窜者,盖骨重而身缩者,切牙者,肾水虚而不能制心火也。 

卷二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五脏疮疹证治
属性:小儿在胎,食五脏血秽,伏于命门。若遇天行时热,或乳食所伤,或惊恐所触,则其毒 
当出。初起之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手足梢冷,惊悸多 
睡。宜究其何藏所发,察其何因所起。令乳母亦须节饮食,慎风寒。五脏各有一证,肝藏水 
青色而小,肺藏脓 色白而大,心藏斑色赤而小,脾藏疹小次斑,故色赤黄浅也。先发脓 
后发疹子者顺,先疹子后斑者顺,反此为逆。惟肾无候,但见KT 冷耳冷是也。若寒水来 
侮,故黑陷而耳KT 反热,为逆也。( 同 音泡) 
如发潮热三日以上,出不甚多,而热不止者,未尽也。潮热随出,如早食潮热不已,为水 
之类也,一发便出尽者重,疮夹疹者半轻半重也。出稀者轻,里外微红者轻,外黑里赤者 
微重,外白里黑者大重也,疮端里黑点如针孔者势最剧也。青干紫陷,昏睡汗出,烦躁热渴, 
腹胀啼喘,二便不通者困也。有大热,利小便解热毒。若紫黑干陷,或寒战切牙,或身黄肿 
紫者,急下之。复寒热不已,身冷出汗,耳KT 反热者,死证也,此肾气大旺,脾虚不能制故也。 
下后身热气温饮水者可治,以脾土胜,肾寒去,而温热也。不黑者不可下,下则内虚归肾。 
大抵疮疹属阳,在春夏为顺,秋冬为逆,冬月肾旺盛,寒病多归肾,变黑。又当辨春脓 ,夏 
黑陷,秋斑子、冬疹子者,十活四五,黑者十难救一。 
身热烦渴腹满而喘,便涩面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下之。若能食而痂头焦 
起,或未焦而喘实者,亦可下之。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内热也,宜导之,生犀汁解之。 
斑疹作搐为脾虚而肝旺乘之,心火妄动,风热相搏也,当泻心肝补脾土。 
疮黑而忽便脓血并痂皮者乃脾气实,肾邪退而病安也。泄泻而乳食不化者,脾虚不能制肾,故难治。 
徐洄溪曰∶此即近世痘疮之证,其病与斑疹同列,并无起胀成浆收靥等说。大抵宋时之 
疮形治法不过如此。近日愈变愈重,与斑疹绝不相类,治亦回别。因知天下之病,随时随地 
变化无穷,所以《内经》有五运六气、异法方宜等论,为医者苟不能知天运之转移,及五方之 
体性,终有偏执之处,不可以称上工也。 
x泻青丸方x 治肝经实热,急惊搐搦,脉洪实。 
当归(焙) 草龙胆(焙) 川芎 山栀子仁 
川大黄 羌活 防风(焙) 
上等分为末,炼蜜和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或壹丸,煎竹叶汤同沙糖化下。 
x导赤散x 治小儿心热,上窜切牙,小肠实热,小便秘赤。 
生地黄 生甘草 木通(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一本不用甘草用黄芩。 
x泻心汤x 治小儿心气实,气涩不得通,喜仰卧。 
黄连 
上为末,每服五分,临卧温水化下。 
x泻黄散x(又名泻脾散) 治脾胃实热弄舌。 
藿香叶(七钱五分) 山栀子仁(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