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忍之绝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安身之忍
#喜怒不形于色———喜怒之忍
古人说:“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才是有修养的人的
作为。
要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如果太轻易暴露自己的情感则容易受到伤害,人应该学会保护
自己。不同的人有不同对人对事的态度,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把自己的喜怒经常流露给下
级,下级则会投其所好,而掩盖事物真正的本质。普通人过于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则
显得为人肤浅,也容易开罪于人。所以要忍耐住自己的情感,不要过多地暴露出来。
西汉时的窦婴,是孝文帝皇后哥哥的儿子。汉武帝建元二年,他被封为魏其侯,他喜
欢蓄养宾客,天下的游士都归奔他。当时,桃侯刘舍被免去宰相的职务,太后多次向皇上
说窦婴:“魏其侯喜欢沾沾自喜,行为不定,很难担当得起宰相的责任。”于是最终没任他为
相。
晋朝的谢安,孝武帝时任尚书和太保。太元八年,后秦的苻坚入侵晋国,谢安派他的
侄子谢玄去退敌,在淝水把秦军给打败了。捷报传来,谢安依然神情自若地和客人下围
棋。客人走后,谢安走进屋里,过门槛时,却因高兴过度,把木鞋的齿都折断了。
喜怒都是人类的情感。当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怒自然而然产生了。发怒不仅伤
身,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一个易发怒的人也难于和他人合作。历史上也有不少因发怒而
给自己或他人造成巨大损失的例子。当然任何事物有利则有害,有弊也有益,怒有害于身
心健康,有害于友情,有害于事业,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独异志?华佗》中记述了华佗给
一位郡守看病,诊脉之后,没有给他开任何药方,而是历数该人的罪责和过错,把郡守大骂
了一顿,拂袖而去。郡守大怒。气荡胸腹,誓不饶华佗,不想一怒之下,吐出了大量黑血,
过了一段时间、病反而好了,这才知华佗医术之高,是用激怒之法,治好了郡守的病。
怒计在兵法中也常常使用。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命令王霸和捕虏将军马武率兵攻
打驻守在垂惠的豪强周建,苏茂则率几千人增援周建,另外派精良的部队去堵截马武的粮
队。马武只好前去救粮,周建则出城与苏茂联手夹击他。马武自恃有王霸的救援,作战不
精心也不卖力,结果战败。马武的兵士跑到王霸那里去救援,王霸却说:“现在敌军士气高
涨,我要出兵,还不是和你们一样惨败?你们回去凭自己的力量去死命抗战吧。”王霸闭门
困守,就是不派援兵,这一下可激怒了马武和他的队伍,他们严加修整,准备再战。而王霸
的将士们不愿让马武的部队孤军奋战,纷纷向王霸请战,王霸则自有其道理:“苏茂部队兵
精将良,作战英勇,我军将士对此都有恐惧之感,而马武和战军相互依赖,互相指望,不能
忍之绝学!〃〃#
一心一意奋勇作战,必败无疑,现在我军拒而不援,马武因为没有援军,反而增强了战斗的
勇气,我们再共同作战,才能胜利。”王霸激怒了马武,也才使他们赢得了胜利。
只要善于引导,怒也是助人成功的一计,所以对怒我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行。
对此《易经》上讲:人是承受天地阴阳才生下来,都有这种气。而且喜悦和愤怒是人的
性情,也都不能没有。有了喜怒又能适可而止,《中庸》把它称作“和”。如果发太大的怒
气,就会败坏内心的和气。至于事物乖张不顺,都是由怒气过剩所致。
据《论语》中记载: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其中第八思叫“忿思难”。是说人如果有发怒的
时候,应当考虑日后的灾难性后果,以抑制他的愤怒。
陶潜有一首诗说:“怒气比火焰还厉害,它会焚烧了和气,使人白白伤悲,当颇多感慨
时,不必勉强自己,事后心境自会清凉。”清代的林则徐曾手书“制怒”两个大字作为条幅,
悬于室内,以提醒自己忍耐怒气的产生,抑制发怒。
人类的各种情感,都是一定思想的外在体现。喜态表示人对外界的影响产生了一种
积极的回应,而怒则表现为相对的消极情感。喜有大喜、小喜、真喜、假喜、明喜、暗喜、窃
喜、自喜,怒同样也有大怒、小怒、真怒、假怒、明怒、暗怒、自怒之分。无论是哪种喜,也无
论是哪种怒,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力量去影响他人。尤其是怒态,大发怒,则首先具有威慑
作用,使他人产生畏惧感;怒还具有羞辱的作用,使人产生愤怒感;怒还能有激励作用,使
人产生一种奋进感。更有在政治、军事斗争中施用怒计的,那是利用了对方不能忍怒,而
故意激怒对方,使之在战略、策略中产生失误,而乘隙攻之。
愤怒不忍,泄怒于他国,则会引发战争。战争一旦发生,带来的恶果是没有人能够预
料的。在社会中,仇怒争执会导致上下级关系破裂,同事关系紧张。在家庭中,愤怒既出,
会招致父子相杀,兄弟争斗,夫妻反目,使家庭失去欢乐和人伦之道。所以必须学会克制
自己的愤怒,努力化解他人的怒气,与人和睦相处。
但是人与人相处的时候,彼此由于个性、地位的差异,发怒的事也是常有的。
有一次萧何对刘邦说:“长安地域狭小,但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请皇上让老百姓去耕
地。”皇上生气地说:“宰相多次接受商人的财物,才为他们请求。”于是抓住了萧何,叫廷尉
给他带上刑具。过了几天,廷尉对皇上说:“对于人民有便利的事情,向皇上请求,这应当
是宰相的事情,皇上为什么那么容易怀疑别人呢?”皇上听了很信服,让人把萧何放了。萧
何年事已高,平常恭敬谨慎,但他还光着脚来向皇上谢罪。皇上说:“你为民请求我的上林
苑,我不答应,就像是桀纣一样的主子,你却是贤相,我故意让人把你抓起来,是想让人听
到我的错误。”刘邦的怒是假怒,是别有用心的怒,其实这是以怒制事,不失为一种处事的
好方法。
西汉惠帝二年,匈奴冒顿正当强大,他派人送信给吕后,言辞极其下流无礼。吕后想
要杀了使者,然后起兵攻打匈奴。樊哙说:“我愿意统领!〃 万兵马横扫匈奴。”季布说:“樊
哙真应该给杀了。从前匈奴在平城围住高祖,汉兵有## 万,樊哙是上将宫,仍然不能解除
围困。今天他口出狂言想用!〃 万兵马横扫匈奴族。是当面侮辱您啊。况且夷狄是禽兽
一样的东西,从他们那儿听到好话不足为喜,从他们那儿听到坏话也不应该生气。”吕后
说:“对。”并命令回信要很客气,还照样送给他们车和马,冒顿于是又派人来谢罪。说:“我
!〃〃!忍之绝学!
从前没受教于中国礼义,幸好陛下免除了我的罪过。”于是进献马匹。此后仍是汉匈和亲。
身居高位的人,凡事不能容忍,动辄发怒,那么就会遗过于下面的人;如果在下位的
人,不顾礼义,却逞强发怒,一定会冒犯上位的人。只要有一方不知道制怒,而轻易发作的
话,后果都是贻害更多的人。
唐太宗贞观二年,河南有个叫李好德的人有精神病,常乱讲一些妖言,皇帝下令大理
丞相张蕴古去察访此事。张蕴古察访后上奏折说李好德确实有病,而且有检验结果,不应
当抓起来。治书权万纪上书弹劾张蕴古,因为他是相州人,而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
刺史,所以说是张蕴古讨好顺从他,考察之情也不会是实事求是。皇帝很生气,在街上把
张蕴古杀了。后来此事为魏征处理,皇帝暗地里很后悔。
由于自己一时的怒气,不详细核实,不作认真细致的调查,就草菅人命,唐太宗也过于
轻率了。这是不忍怒气的后果。人一发怒,出于一时的激愤,做事就有可能过火,等到认
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时已晚。就在同一年里,又有一次,唐太宗又因为瀛州刺史卢祖尚
文武双全,廉直公正,征召他进朝廷,告诉他:“交趾久久没有得到适当的人去管理,现在需
你去镇抚。”卢祖尚行礼感谢后出来,不久就感到后悔,他托病推辞。皇上派杜如晦等人宣
读诏书,卢祖尚坚决推辞,皇上非常生气,说:“我派人都派不出去,还怎么处理政务?”下令
在朝廷上把他杀了,但很快又感到后悔。魏征对他说:“齐文宣帝要任青州长史姚恺为光
州刺史,姚恺不肯去。文宣帝气愤地责备他,他回答说:‘我先任大州的官职,只有功绩并
没有犯罪,现在却让我担任小州的官职,所以我不愿意去。’文宣帝就饶了他的死罪。”唐太
宗说:“卢祖尚虽然有失臣子的礼义,我杀了他也太过份,由此看来,我还不如文宣帝呢。”
马上命令追复卢祖尚荫庇子孙任官的权利。
唐太宗认识到了自已做事因怒不忍,过于急躁,连杀了两位臣子,悔恨之意溢于言表。
尽管他知错能敢,但毕竟有些事情是无法补救的。正是由于怒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古
今中外许多人都下功夫去研究制怒的办法。很多人发现制怒的唯一良方是忍。在一般的
情况下,人们应该抑制愤怒情绪的发作,以利自身健康,以利团结他人,以利相安和谐,以
利国家社会安定,以利事业发展。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以怒为计,震慑敌人,激
怒敌人,以便战胜敌人。
!必须承受之轻———贵贱之忍
《郁离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一次随阳公子和郁商子谈论富贵说:“住在! 层的搂堂,有〃# 亩大的庭院,位于中央
就能够俯视市区。高门大户,亭台楼阁,飞梁画栋,窗格秀美。左右高屋密集,光彩闪动,
一派繁盛之景。车马直通到殿堂,有鸣驺引导登上台阶,高高坐在华丽的垫子上,犹如神
一般的尊贵无比。士卒列队,官吏成行,一个个都对你恭恭敬敬,连走步都有节奏顺序。
你只要有一声咳嗽,都如同神在发号施令。审理案件,决断诉讼,一言九鼎。说一句话就
能把侍者惊退,手指目及就能使被看的人畏缩不前,站立不安。千人并立,踮脚仰望你的
神色。你喜悦时,大家都感到犹如春天温暖的阳光;你发怒的时候,凛然如秋天的冰霸。
可以说你掌握着别人的生杀大权,这是怎样的尊贵,我想和先生一起去谋求这样的富贵。”
〃忍之绝学〃〃##
郁离子听罢,微微一笑说:“我知道孔子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富贵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
的,但是如果不是用道义去追求富贵,就不能处在这种富贵中,这种富贵又有什么意义?
我不愿意那样去做。”
富贵确实诱人,谁不想一生之中能够富甲天下,位尊人上呢?
古人的贵贱观是很分明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人的地位高低、贵贱有不同的
层次。在没有开设科举制度之前,门阀、士族和平民则分得更清楚。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观念。对于贵贱,古人认为第一人有贵贱等级之分,那就是说人有爵位俸禄叫作贵。而爵
位又分为五等。《孟子》里面说:“天子一等,公一等,侯一等,伯一等,子男也是一等。一共
五等。”这里宣扬的是封建等级观念。认为那些能称王的人,天下都归顺他,所以称谓虽然
不同,名义其实一样。在五等爵位之中,王这一爵位最高。有天爵的人,应该衡量评判天
下万物的轻重,所以古人说:“权出于天,这是很高贵的。”这反映了历史发展过程在人头脑
中的积淀。
第二贵贱有别,应该是由贵人做的事,由贵人占的位置,被下等人占有了,就是凶灾之
象。例如《易》中孚卦九爻说:“鸡登上了天,怎么能长久?”《本义》中解释说:“鸡本来不是
登天的动物,却想登天,这违背了事物的本性。相信的是不该信的东西,却不知道改变它,
当然要走向没落。地位极高却不知道事物是会变化的,即使一时好,也是凶兆。所以孔子
又根据卦象判断说:“这种不知道变化的事,怎么能长久不变!”《汉书》说:“地位超过能力,
很少能够善终。”
这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对人的地位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他们还是从事物发展
变化的规律来认识问题的,虽然有其片面的一面,但其中也确实存在着哲理。对此史书还
记载了有一次西汉的董仲舒回答汉武帝的策问时的话:“干体力活,应该背东西的人却坐
车,这将会招致外敌。坐车是君子的权利,背东西是小人的事情。是说下人占了君子的位
置却做的是小人的事情,祸患一定要降临了。”不少古人都对地位、等级看得很重要。
第三,古人也从贵贱的变化中,看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扬雄《解嘲文》中说:“人有的
时候,早上还大权在握,当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