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4-本草崇原-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愚按∶梗桔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 
则气 
下,悸则动中,是桔梗为气分之药,上中下皆可治也。张元素不参经义,谓桔梗乃舟楫之药 
,载诸药而不沉。今人熟念在口,终身不忘。夫以元素杜撰之言为是,则《本经》几可废矣 
。医门豪杰之士,阐明神农之《本经》,轩岐之《灵》《素》,仲祖之《论》《略》,则千 
百方书,皆为糟粕。设未能也,必为方书所囿,而蒙蔽一生矣,可畏哉。 

卷下本经下品
白头翁根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治温疟,狂 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腹痛,疗金 
疮。 
(白头翁高山田野处处有之,正月生苗,叶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茎头着花紫色,如木 
槿花 
,近根有白茸,根紫色深,如蔓菁,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而摇,与赤箭,独活同也。陶隐居 
曰∶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寇宗 曰∶白头翁生河南洛阳界,于新安山 
野中,屡尝见之。山中人卖白头翁丸,言服之寿考。不失古人命名之义。) 
白头翁,无风而摇者,禀东方甲乙之气,风动之象也。有风则静者,得西方庚辛之气, 
金能 
制风也。主治温疟者,温疟之邪,藏于肾脏,禀木气则能透发母邪也。狂 寒热,温疟病也 
。治症瘕积聚,瘿气,逐血者,禀金气则能破积聚而行瘀也。止腹痛,乃腹中之痛,有由于 
积滞者,积滞去,故痛止也。疗金疮,是和血行瘀之效。 

卷下本经下品
甘遂
内容:气味苦寒,有毒。主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 
谷道。 
(甘遂始出太山及代郡,今陕西、江东、京口皆有。苗似泽漆,茎短小而叶有汁,根皮 
色赤,肉色白,作连珠状, 
大如指头,实重者良。) 
土味曰甘,径直曰遂。甘遂味苦,以其泄土气而行隧道,故名甘遂。土气不和,则大腹。 
隧 
道不利,则疝瘕。大腹则腹满,由于土不胜水,外则面目浮肿,内则留饮宿食。甘遂治之, 
泄土气也。为疝为瘕则症坚积聚。甘遂破之,行隧道也。水道利则水气散,谷道利则宿积除 
,甘遂行水气而通宿积,故利水谷道。 
(《乘雅》论∶甘遂其为方也,为大,为急。其于剂也,为通,为泄。但气味苦寒,偏 
于热 

卷下本经下品
天南星
内容:气味苦温,有大毒。主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本经》之虎掌,今人谓之天南星,处处平泽有之。四月生苗,状如荷梗,高一二尺, 
一 
茎直上,茎端有叶如爪,岐分四步,岁久则叶不生,而中抽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穗下舒 
一叶如匙,斑烂似素锦,一片裹茎作房。穗上布蕊满之,花青褐色,子如御粟子,生白熟则 
微红,久又变为蓝色。其根形圆,色白,大如半夏二三倍。曰虎掌者,因叶形似之;曰天南 
星者,以根形圆白,如天上南方之大星,取以为名也。) 
天南星色白根圆,得阳明金土之气化,味苦性温,又得阳明燥烈之气化,故有大毒。主 
治心 
痛寒热结气者,若先入心而清热,温能散寒而治痛结也。积聚、伏梁者,言不但治痛结无形 
之气,且治有形之积聚、伏梁。所以然者,禀金气而能攻坚破积也。伤筋痿拘缓者,言筋受 
伤而痿拘能缓也。夫小筋受伤而驰长为痿,犹放纵而委弃也。大筋受伤而软短为拘,犹缩急 
而拘挛也。阳明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故伤筋痿拘能缓。缓,舒缓也。利水道者,金能 
生水,温能下行也。 

卷下本经下品
大戟
内容:气味苦寒,有小毒。主治蛊毒,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 
(大戟始出常山,今近道皆有之,多生平泽,春生红芽,渐长丛高,茎直中空,叶长狭 
如柳 
,折之有白汁,三四月开黄紫花,根皮有紫色,有黄白色,浸于水中,水色青绿。杭州紫大 
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绵大戟根皮柔韧于如绵而色白,甚峻利能伤人。) 
大戟生于西北,茎有白汁,味苦气寒,皮浸水中,其色青绿,乃禀金水木相生之气化。 
水能 
生木,则木气营运,故主治蛊毒。治蛊毒者,土得木而达也。金能生水,则水气营运,故主 
治十二水。十二经脉环绕一身,十二水者,一身水气不行而肿也。腹满急痛,积聚,言蛊毒 
之病,则腹满急痛,内有积聚,大戟能治之。中风皮肤疼痛,言十二水之病,则身中于风而 
皮肤疼痛,大戟亦能治之。吐逆者,腹满急痛,积聚,则土气不和。中风皮肤疼痛,则肌表 
不通,皆致吐逆,而大戟皆能治之也。 

卷下本经下品
泽漆
内容: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 
(泽漆《本经》名漆茎,李时珍云∶《别录》、陶氏皆言泽漆是大戟苗。日华子又言是大 
戟 
花,其苗可食。然大戟苗泄人,不可为菜。今考《土宿本草》及《宝藏论》诸书并云∶泽漆 
是猫儿眼睛草,一名绿叶绿花草,一名五凤草。江湖原泽平陆多有之,春生苗,一科分枝成 
丛,柔茎如马齿苋,绿叶如苜蓿叶,叶圆而黄绿,颇似猫睛,故名猫儿眼。茎头凡五叶中分 
,中抽小茎五枝,每枝开细花,青绿色,复有小叶承之,齐整如一,故又名五凤草,绿叶绿 
花草。茎有白汁黏人,其根白色,有硬骨,以此为大戟苗者,误也。据此则泽漆是猫儿眼睛 
草,非大戟苗也。今方家用治水蛊、香港脚有效,尤与《神农》本文相合,自汉人集《别录》 
,误以名大戟苗,故诸家袭之尔。) 
(愚按∶泽漆与大戟同类,而各种用者,须知之。) 
(李时珍曰∶泽漆利水功类大戟,人又见其茎有白汁,遂误以为大戟,大戟根苗皆有毒 
泄人,而泽漆根硬,不可用 
苗,亦无毒,可作菜食,而利丈夫阴气,甚不相侔也。) 
泽漆五枝五叶,白汁白根,禀金土之精,故能制化其水,盖金生水而土制水也。气味苦 
寒, 
故主治皮肤热,土能制水,故治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金能生水,故治丈夫阴气不足。 
《金匮》有泽漆汤,治咳逆上气,咳而脉浮者,浓朴麻黄汤主之,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 

卷下本经下品
常山
内容:气味苦寒,有毒。主治伤寒寒热,热发温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 
(常山又名恒山,出益州及汉中,今汴西、淮浙、湖南州郡皆有。生山谷间,茎高三四 
尺, 
圆而有节,其叶似茗,两两相对,二月作白花,青萼,五月结实青圆。常山者,根之名也。 
状似荆根,细实而黄者,谓之鸡骨常山,用之最胜,其苗别名蜀漆。古时根苗皆入药用,今 
时但用常山,不用蜀漆,犹之赤箭、天麻,但用天麻,无有用赤箭者,盖以其苗不复远市耳 
。) 
恒山,北岳也。后以汉文帝讳恒,遂改名常山。此草名常山,亦名恒山。李时珍疑其始 
出于 
常山,故得此名,余以此思常山之草,盖禀西北金水之化而气出于东南。主治伤寒之寒热者 
,从西北之阴而外出于阳也。热发温疟者,乃先发热之温疟。温疟病藏于肾,常山从西北而 
出于东南,则温疟可治也。神气乃浮,则鬼毒自散。阳气外行,则胸中痰结自消,痰结消而 
吐逆亦平矣。 
愚按∶伤寒寒热,言伤寒之病,先寒后热也。热发温疟,言温疟之病,先热发而后寒也。 
言 
不尽意,以意会之。 
《阴阳离合论》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 
,名曰太阳,是太阳之气根于少阴,主于肤表。常山从少阴而达太阳之气以外出,所谓因于 
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者,是也。 

卷下本经下品
蜀漆
内容:气味辛平,有毒。主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坚症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 
(常山之茎,名蜀漆,其功用亦与常山相等。) 
蜀漆能通金水之气,以救火逆,又能启太阳之阳,以接助其亡阳,亦从阴出阳之药也。 
故《 
伤寒·太阳篇》云∶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 
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又,《金匮论》云∶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李时珍曰 
∶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疟之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之得宜,神效立见。用 
失其法,真气必伤。 
愚谓∶疟乃伏邪,有留于脏腑募原之间,而为三阴疟者;有藏于肾脏,而为先热后寒之 
温疟 
者;有气藏于心,而为但热不寒之瘅疟者。常山主通少阴太阳之气,从阴出阳,自内而外 
,则邪随气出,所谓有故无殒。若邪已提出阳分。而反用攻利之剂,岂不妄伤正气乎。李蕲 
阳数十年苦心始成《纲目》,而其间发明议论,有与经旨不合者,长于纂集,而少于参究故 
也。 

卷下本经下品
葶苈子
内容:气味辛寒,无毒。主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葶苈子始出 城平泽田野间,汴东、陕西、河北州郡亦有之,近以彭城、曹州者为胜。 
春 
初生苗,叶高六七寸,似荠,故《别录》名狗荠。根白色,枝茎俱青,三月开花微黄,结角 
于扁小,如黍粒微长,黄色,《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许慎、郑元注皆云∶靡草、狗荠 
、葶苈之属是也。) 
葶苈花实黄色,根白味辛,盖禀土金之气化。禀金气,故主治症瘕积聚之结气。禀土气, 
故主治饮食不调之寒热。破坚逐邪,金气盛也。通利水道,土气盛也。 
(李杲曰∶《本草十剂》云∶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二味,皆大苦寒,一泄血闭, 
一 
味俱浓,不减大黄,又性过于诸药,以泄阳分肺中之闭,亦能泄大便,为体轻象阳故也。《别 
录》云∶久服令人虚。朱丹 
溪谓∶葶苈属火性急,善遂水,病患稍涉,虚者宜远之,且杀人,甚健何必久服而后虚也。 
李时珍曰∶葶苈子有甜苦二 
种,正如牵牛黑白二色,急缓不同。又如葫芦甘苦二味,良毒亦异,大抵甜者下泄之性缓, 
虽泄肺而不伤胃,苦者下泄 
之性急,既泄肺而兼伤胃,故古方多以大枣辅之。若肺中水气 满急者,非 
去则止,不可过剂,既不久 
服,何至杀人。淮南子云∶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节,及反成病,亦在用之有节与不 
耳。) 

卷下本经下品
荛花
内容:气味苦寒,有毒。主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胸中留 饮食 
,寒热邪气,利水道。(荛音饶。) 
(荛花始出咸阳、河南、中牟,今所在有之,以雍州者为胜,苗似胡荽,茎无刺,花细 
黄色 
《诊要经终论》云∶五月六月,天气高,地气盛,人气在头。荛花气味苦寒,花开炎夏, 
禀 
阳之标阳,故苦寒有毒。伤寒者,寒伤太阳。荛花气合标阳,故治伤寒。温疟者,病藏于肾, 
荛花气禀寒水,故治温疟。 
膀胱水气藉太阳阳热而营运于周身,则外濡皮毛,内通经脉。水气不行,则为十二经脉之水。 
荛花合太阳之阳,故下十 
二水,且破 
类也。不但荡涤胸中留 , 
且除饮食内停之寒热邪气。水气得阳热以营运,故利水道。 
按∶《伤寒论》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若微利者,小青龙汤 
加荛 
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大如鸡子,形圆象心也。熬令赤色,取意象火也。是荛花气味虽 
属苦寒,而有太阳之标阳,恐后世不能司岁备物,故加炮制如是尔。 

卷下本经下品
芫花
内容:气味辛温,有小毒。主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 
虫鱼。 
(芫花《本经》名去水,言其功也。《别录》名毒鱼,言其性也。根名黄大戟,言其似 
也。 
俗人因其气恶,又名头痛花。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茎紫色,长一二尺,叶色青,浓则黑 
。二月开花,有紫、赤、黄、碧、白数种,根色黄白如桑根,小人争斗者,取其叶挪擦皮肤 
,辄作赤肿,如被伤以诬人。和盐擦卵,能染其壳,若赭色。) 
草木根 之在下者,性欲上行,花实之在上者,性复下降,此物理之自然也。芫花气味 
辛温 
,花开赤白,禀金火之气化,主行心肺之气下降,故治咳逆上气,喉鸣而喘,以及咽肿而短 
气。禀火气,故治虫毒鬼疟。禀金气,故治疝瘕痈肿。辛温有毒,故杀虫鱼。 

卷下本经下品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 
( 蓄一名扁竹,处处有之,多生道旁,春时蔓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