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其实,洛克也并没有明确地肯定思想就是高度发展了的物质即人脑的功
能,而是也承认有某种精神实体作为从,‘反省”,得来的观念,包括思想
在内的支撑者。不过在他看来精神实体的实在本质和物质实体的实在本质一。。
①本书“序言”
3(第
5—6页)。
①本书“序言”
3(第
5页〕。
样都为我们所不知道,因此也不能肯定精神实体或灵魂一定是非物质性的,
物质能够思想在他看来也有可能。莱布尼茨则认为洛克就是维护“在自然秩
序的范围内,物质也有进行思想的可能性”这样一种主张的。
样都为我们所不知道,因此也不能肯定精神实体或灵魂一定是非物质性的,
物质能够思想在他看来也有可能。莱布尼茨则认为洛克就是维护“在自然秩
序的范围内,物质也有进行思想的可能性”这样一种主张的。照莱布尼茨看
来,感觉和思想都是物质按其自然本性不能具有的能力,而只能是非物质性
的心灵这种精神卖体的能力。如果认为物质也能够思想,就是把物质“以奇
迹的方式提高”了。他之所以反对物质能够思想,无非是为了维护“灵魂的
非物质性”,最终为维护“灵魂不死”这种宗教教条提供理论根据。而他据
以反对物质能够思想的论据,也无非是利用当时机械唯物主义者的物质观的
狭隘性,把物质本身看作是惰性的、死的、完全被动的东西,这样自然就无
法理解物质如何能够思想了。这种物质观本身的狭隘性当然不能成为否认物
质能够思想的真正理由。科学已完全证明思想正是高度发展了的物质即人脑
的功能,而什么非物质性的自己存在的“精神实体”则只是导源于原始人们
的迷妄无知的唯心主义的虚构,洛克在这个问题上的缺点倒在于他并不坚定
明确地肯定物质能够思想,而莱布尼茨在这个问题上则是完全错误的。
除了以上这些有关认识论的带根本性的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斗争之外,由
于莱布尼茨和洛克在根本立场上的对立,在其他一系列具体问题上也都表现
出分歧而进行了争论,例如在关于物质的本性和关于空间的问题上,洛克基
本上接受了原子论者和牛顿的观点,把物质的微粒看作是坚实性的物体,并
认为有虚空即空的空间以作为运动的条件,莱布尼茨则认为空间中都充满了
无限可分的流动的物质,否认有空的空间(当然这只是就现象范围内或就物
理学上来说的,因为菜布尼茨根本不承认物质是实体)。同时正如承认有空
的空间一样,洛克也承认心灵并不永远在思想,例如在无梦的睡眠时那样,
而莱布尼茨则既否认有绝对的虚空,否认有绝对的静止,也否认有绝对没有
感觉或思想的心灵,而认为心灵即使在沉睡或昏迷时也还是有某种模糊的知
觉即那种“微知觉”的。在关于无限性的问题上,莱布尼茨一方面同意洛克
的意见,认为真正说来我们不能有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时间或无限的数的积
极观念,所谓“无限的全体力及其对立物“无穷小”都只是数学家们在演算
中所用的东西,就象代数中的虚根一样,并非实际存在的东西;但莱布尼茨
还是肯定有真正的无限,它是只存在于“绝对”之中的。洛克认为心灵把有
限和无限看作是广延和绵延的样态,而莱布尼茨认为真正的无限并不是一种
样态,而是绝对,无限并不是由各部分的相加构成而是先于一切组合的。又
如洛克主张本质可分为名义的本质和实在的本质,莱布尼茨则认为事物的本
质总只能是指其实在的本质,只有定义才可分为名义的定义和实在的或原因
的定义。洛克对于逻辑的形式以至其基本的思想律如同一律等表示出某种轻
视,认为没有什么用处,而莱布尼茨则认为这些形式规律非常重要,不仅就
逻辑本门范围内来说很重要,对于建立形而上学乃至其他学科也是重要的。
如此等等。这类具体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论当然还有很多,原书具在,也无需
一一论列了。
此外当然也应看到,莱布尼茨并不是在每个问题上都与洛克有意见分
歧。在许多并不涉及两条路线对立的问题上,莱布尼茨也往往同意洛克的观
点。特别是洛克由于本身的不彻底性而同样表现出唯心主义观点的地方,莱
布尼茨也更是加以附和甚至赞许,并利用它们来反对洛克自己的唯物主义观
②参阅本书“序言”
16以下(第
18页以下)。
点,例如洛克在“感觉”之外又承认对心灵本身的活动的“反省”也是观念
的另一个来源,莱布尼茨就不仅赞同而且正利用这一点来证明心灵本身就不
是白板而是有一些内在的天赋观念。至于洛克也承认并要来证明上帝的存
在,更是莱布尼茨所附和和赞同的,只是认为洛克的证明也和笛卡尔等人的
证明一样还有漏洞而需要修正补充。当洛克也来证明“那第一个永恒的存在
物不能是物质,”
点,例如洛克在“感觉”之外又承认对心灵本身的活动的“反省”也是观念
的另一个来源,莱布尼茨就不仅赞同而且正利用这一点来证明心灵本身就不
是白板而是有一些内在的天赋观念。至于洛克也承认并要来证明上帝的存
在,更是莱布尼茨所附和和赞同的,只是认为洛克的证明也和笛卡尔等人的
证明一样还有漏洞而需要修正补充。当洛克也来证明“那第一个永恒的存在
物不能是物质,”时,莱布尼茨更是竭力加以称赞。这类情况,在本书中也
屡见不鲜。
总起来看,莱布尼茨在《人类理智新论》中所表现的认识论观点,也和
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总的原则和根本立场是完全错误的唯心主义先验
论,但其中也包含着某些合理的辩证法因素,在一定意义下和一定范围内也
有企图克服唯理论的片面性而把理性和经验结合起来的倾向。他和洛克的斗
争,总的说来是站在错误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立场上对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一种
反扑,但在许多问题上也往往抓住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形而上学弱点而表
现出辩证法思想的闪光。此外,在本书中涉及的一些并不与认识论的根本问
题相关而是与其他科学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关于逻辑与数学的问题上,则莱
布尼茨作为一位大科学家,特别是作为杰出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其见解往
往有远远高出于洛克之处。这些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这些科学的发展史的人
来说,更是有参考价值的。就其主要作为在认识论上唯心主义先验论与唯物
主义反映论斗争的历史上一部比较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来说,其中也
有许多理论斗争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供我们吸取。至于具体地来
总结这些经验教训以便为现实的思想战线上的斗争服务,以及对菜布尼茨的
全部哲学思想作出科学的分析、批判和评价,则是须待广大哲学史工作者和
理论工作者来协力完成的任务。这里只是对莱布尼茨其人及其哲学,和本书
的主要内容绍,以供参考。不妥之处,切望批评指正。
译者。。
①本书四卷十章 10(第
517页)。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从
1981年着手分
辑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1981年和
1982年各刊行五十种,两年累计可
达一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汇印。由于采用原纸型,译
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
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
这些著作,汲取具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
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
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82年
1月
人类理智新论(上)
第一卷论天赋观念
第一卷论天赋观念
①人心中是否有天赋原则?
斐拉莱特当我在英国办完事情以后重新渡海回来时,先生!我首先想
着要来拜访您,以便重温我们的旧谊,并且和您谈谈那些一直萦绕我们心中
的问题,我认为在我长期②留居伦敦期间,对这些问题已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当我们从前在阿姆斯特丹彼此很接近住着时,我们俩都非常喜欢探讨各种原
则和深入事物内部的方法。虽然我们的意见常常不同,当我们在一起讨论时,
这种分歧却只增加了我们满意的心情,尽管有时有争论冲突,却丝毫没有羼
杂什么不愉快的情绪。您是拥护笛卡尔,和拥护《真理的追求》一书的著名
作者③的意见的;我却发现贝尼埃所阐明的伽森狄④的意见比较容易些和自然
些。现在,我觉得已由于一部卓越的著作而使自己极大地更加坚强有力了,
这部著作是我荣幸地特别熟悉的一位英国人那时发表的,并以《人类理智论》
这一谦逊的书名①在英国已多次重印。人们甚至确定说它不久前已以拉丁文和
法文出版。对此我深为欣慰,因为这样就能更广泛地为人所利用。我从这著
作得益极大,甚至更得益于和作者本人的谈话,我和他在伦敦常常交谈,有
时在奥茨(Oates),在著名的柯特渥兹先生的令媛玛香姆夫人。。 ②家,柯特握
兹先生是英国的大哲学家和神学家,《理智体系》的作者,她从父亲那里继
承了深思的精神和对优美知识的爱好,这种性格特别在她和上述《理智论》
作者所保持的友谊中表现出来。当这位作者受到一些有声誊的博士攻击时,
我也很高兴在读到他本人所作的辩护之外还读到一位聪明睿智的女士为他所
作的辩护。他的思想大体上是足可在伽森狄的体系中找到的,后者则骨子里
就是德漠克利特的体系;他赞成有虚空和原子;他相信物质能够思维;他认
为没有天赋观念;我们的心灵是“白板”;我们并不是永远在思维;并且他
似乎有意于赞成伽森狄对笛卡尔所作的绝大部分反驳。他已经以千百种美好
的思考丰富和加强了这个体系:而我毫不怀疑,现在我们这一派已对它的敌
手逍遥学派和笛卡尔派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就因为这样,所以您要是还没有
读过这本书,我要请您读一读;而如果您已经读过了,我就请您对我谈谈您
对它的看法。
德奥斐勒在您长期外出以后,我很高兴看到您回来了,愉快地结束了。。
①洛克的《人类理智论》卷一共四章,第一章是引论,莱布尼茨这书第一章相当于洛克那书的第二章。
② E本无“
1ong”(“长期”)一词。
③指马勒伯朗士(
Nicolas de Malebranche,1638—1715),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笛卡尔派,其主要著作
De la Recherche de la Vélté(《真理的追求一发表于
1674年。
④伽森狄(
Pierre Gassendi,1592—1655),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经验论者,以复兴古希腊伊壁鸠鲁的唯
物主义原子论学说著名。贝尼埃(
Francois Bernler)曾编撰《伽森狄哲学提要》(
Abrégéde la Phiiosopbie de
Gassendi,8vols,1678,第二版,7 vols,1684)。
①洛克的《人类理智论》原名《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Essay一词本有“尝试”的意
义,用以指文体也通常是指一种题材较轻微。篇幅较短小的随笔、短评、杂文之类的文章,洛克的书本是
一部哲学巨著,而以
Essay为名,故说是“谦逊的书名”。
②柯特渥兹(
Ralph Cudworth,1617—1688),其主要著作为
The True Tnte112。ctua1 System of the UniVerse(《关于宇宙的真理智体系》)发表于
1678年。其女儿
Lady Masham也曾和莱布尼茨通信。
要务,身体健康,牢固保持着对我的友谊,并且始终具备一种和追求最重要
的真理相称的热情。我也以同样的精神继续了我的沉思;并且自认为也和您
一样深为得益,若不是自诩,也许比您还得益更多。我也比您更需要得益,
因为您原比我先进。您对思辨哲学家较为亲近,我却更多地倾向于道德学。
但我已愈来愈见到道德学从真正哲学的坚实原则受到多大的助力,为此我从
那时以来已更加勤奋地研究了这些原则,并且已进入了一些颇为新颖的沉
思。这样,我们将可以通过相互交流我们的阐述,而长期彼此相娱。但我必
须作为一件新闻告诉您,我已不再是笛卡尔派了,但离您们的伽桑狄也比一
向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