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医随笔-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象矣! 
四者之在人身也,血为最多,精为最重,而津之用为最大也。内之脏腑筋骨,外之皮肤 
毫毛 
,即夫精也、血也、液也,莫不赖津以濡之,乃能各成其体而不敝。津枯则精血可粉,毛发 
可折。故决气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 
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经脉别 
论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 
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此非汗出于脏也 
,各因其脏气之动,鼓津以外出也。营卫生会曰∶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夫汗即津也, 
其与血,非一物也。而有无相应者?气机应也。故三气为阳,而营为阳之阴,以气与津并与 
。四精为阴,而津为阴之阳,以津随气行也。生气通天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 
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都,堤防也。高士宗曰 
国都。) 乎不可以止。精绝者,津耗也。叶香岩《温热论》谓养阴不在补血,而在生津 
。王孟英释之曰∶此增水行舟之法也。有味乎其言之也。 
五神者,血气之性也。喜、怒、思、忧、恐,本于天命,人而无此,谓之大痴,其性死 
矣。 
然而神之病,其变不可测,而又最不易治,则其本末不可不知也。大抵神之充也,欲其调; 
神之调也,欲其静。痹论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生气通天曰∶阳 
气者,静则养神,柔则养筋。(柔者,动而和也。)又曰∶阳 
气者,大怒则形气绝(形气乖离。)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阴阳应象 
曰∶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无度,生乃不固。故四气调神篇大义 
,所恶者逆,而所以奉生、奉长、奉收、奉藏者,必赖乎预也。故阴阳应象曰∶怒伤肝,悲 
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此五性之相 
制也。举痛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 
结。此五性之病机也。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虚 
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而腹胀,泾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 
藏 
气,气舍魄,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虚则厥,实则 
胀。此五性之病之虚实也。脾、肺、肾三脏,不言神病者,已具肝、心二脏之病之中,可推 
而知也。又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 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脾忧 
愁不解则伤意,意伤则 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 
则狂 
妄不精,不精则不敢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极则 
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肾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 
则善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长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 
酸痿厥,精时自下。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而死矣。此 
五性之病因、病形与其死期也。经曰∶死于秋、死之于冬,则治之不当用秋、冬之剂可知矣; 
经曰∶死于春、死于夏,则治之不得用春、夏之剂可知矣。秋、冬之剂者,寒燥敛降之剂也 
;春、夏之剂者,温热升散之剂也。此治法之可以对观而得也。邪气脏腑病形曰∶愁忧恐惧 
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 
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 
伤肾。经脉别论曰∶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 
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 
着而为病也。此又外之不节,以伤其内,孟子所谓蹶者,趋者是气,而反动其心者也。凡察 
病机,惟鬼来克身,与子来泄气,二者其势最重。华佗曰∶如心病入肝,是亦难治,子不合 
乘母之逆也。所谓思虑伤心,盛怒伤肾是也。又神病多征于梦,《灵枢·淫邪发梦篇》,是 
其义也。 
大气者,精之御也。精者,神之宅也。神者,气与精之华也。各生于五脏,而五脏之中 
,又 
各有所主。。是故气之主,主于命门;精之主,主于肾;神之主,主于心,而复从于胆。《 
难经》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 
,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 
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 
内也。又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气 
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又曰∶命门者,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 
子 
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此所谓气主于命门者也。《上古天真》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 
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六节脏象》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此所谓 
精主于肾者也。《灵兰秘典》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 
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 
廪之官,五味出焉。(补遗云∶脾者谏议之官,智周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 
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 
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经脉别论曰∶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脏气少 
,胃气不平。谓过用其心,伤其真气,致五脏脉气俱少也。《脉经》曰∶思虑伤心,其脉弦 
是也。此所谓神主于心者也。奇病曰∶口苦者,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 
,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矣。六节脏象曰∶凡十一脏 
皆取决于胆也。仲景谓∶心气虚则魂魄妄行。华佗谓∶胆实热则精神不守。此所谓复从于胆 
者也。(心胆,神之主,脑又神之会也,故凡有思忆,则目上注。) 
又尝论之,气之三也,精之四也,神之五也,此十二者,尤必以营卫为之宰。营卫之生也, 
各具其体而不可相离也,各成其用而不可相胜也,各行其道而不可相干也。赵睛初曰∶津虽 
阴类,而犹未离乎阳气者也。《内经》谓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雾露所 
溉,万物皆润,岂非气中有津乎?验之口中呵气水,愈征气津之不相离矣。气若离乎津,则 
阳偏胜,即气有余便是火是也。熊三拔《泰西水法》云∶凡诸药系草木果谷菜诸部,其有水 
性者,皆用新鲜物料,根据法蒸馏得水,名之为露,以之为药,胜诸干质。诸露皆是精华,不 
待胃化脾传,已成微妙;且蒸馏所得,既于诸物体中最为上分,复得初力则气浓势大。夫蒸 
露以气上蒸而得,虽属水类,而随气流行,体极清轻,以治气津枯耗,其功能有非他药所能 
及。所谓气津枯耗者,伤阴化燥,清窍干涩。《内经》谓∶九窍者,水注之气。干涩者,病 
人自觉火气从口鼻出,是津离乎气,而气独上注者也。所谓其体不可相离者此也。柯韵伯谓 
∶气上腾便是水。此语最足玩味。盖阴气凝结,津液不得上升,以致枯燥。治宜温热助阳, 
俾阴精上交阳位,如釜底加薪,釜中之水气上腾,其润泽有立至者。仲景以八味丸治消渴, 
即此义也。但枯燥有由于阴竭者,必须大剂濡养,如救焚然。故同一枯燥,而有阴凝、阴竭 
之分,二证霄壤,至宜细审,不可误也。所谓其用不可相胜者此也。微火缓烘,即令物燥, 
而盛火急炙,转令物润,故阴凝而见燥化者,当加大热品于清润之中,则力能蒸腾其气以开 
结而回阳。若但取小温小润,谬谓和平,而不知真阴转暗为所伤矣。病势日进,遂谓病不受 
温,改用清凉,致人于死,可叹也!赵晴初谓病重药轻,亦能增病,即此类也。此又始于相 
胜,成于相平者也。 
气行之乱也,大率卫强营弱,营为卫扰而不得宁,而卫之为荣所滞者,则惟水肿一端而 
已。 
卫气之窜入营道也,乱之于在表肌腠之隙,则令人汗出而不可止,所谓卫气不共营气和谐也 
。(风鼓其卫,不能自固,津随气行,而亦外越。)以桂枝汤复发其汗则愈,不得援有汗禁汗 
之常例矣。乱于在里血络之隙,则令人血涌倾碗盈盘而不可御。(或寒束其脉,血无所容; 
或痰壅其脉,血不能行;或火鼓其气,血为之奔逸而外溢。下文泄肺、肝,是治火盛。若痰 
壅,则宜兼温疏;若寒束,更重用温散矣。世医概用清降,以致成劳而死。《内经·示从容 
》曰∶脉急者血泄,血无所行也。此理甚明,恨无知者。)叶香岩治涌血,必先泄肺者,是 
急泄卫气也,然不如泄肝为尤切。二者皆气在于隙,故皆有所泄也。若气乱于大经之中,其 
机向外,而无所泄也。则壅盛于四肢,而逾垣 
上屋之事见矣。所谓巨阳、少阳,其动大疾,病为怒狂也。其机向内而无所泄也,则壅窒于 
脏腑,而昏厥颠仆之事见矣。更有气并于气之细络,而胀闷不堪,致生自啮自刃之变者;又 
有气滞于血之细络,而怫郁不解,致成为痒、为疹之灾者,至于营竭道涩,而卫气内伐,则 
不 
瞑;营盛肤湿,而卫气久留,则多卧。(《内经》谓∶胃不和则卧不安。《中藏经》谓∶胆 
热则多睡,胆冷则无眠。)温病逆传心包,则神昏谵妄,此津伤而神机不利,清气不生也。 
经曰∶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神借津以养也。是又因气之盈亏,而神为之累矣。盈亏虽殊, 
总由于推行不利而已矣。此气之失其道而相干者也。 



卷一证治总论

升降出入论

属性:六微旨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 
升降则 
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王氏释之曰∶凡窍横者, 
皆有出入去来之气;窍竖者,皆有阴阳升降之气往复于中。即如壁窗户牖,两面伺之,皆承 
来气冲击于人,是则出入气也。(西医谓∶人居室中,不可两面开窗,则人之中气,为往来 
之气所冲击不能支,即头空痛矣。)又如阳升则井寒,阴升则水暖,以物投井,及叶坠空中 
,翩翩不疾,皆升气所碍也。虚管溉满,捻上悬之,水固不泄,为无升气而不能降也。空瓶 
小口,顿溉不入,为气不出而不能入也。可谓 
发挥尽致矣。刘河间曰∶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汗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户也。一 
名腠理,谓气液之隧道纹理也。一名鬼门,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谓玄微之府也。然玄 
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万物,悉皆有之,乃出 
入升降道路门户也。经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知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 
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则不能用也。故目无所见,耳无所闻, 
鼻不闻香,舌不知味,筋痿、骨痹、爪退、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胃不能渗泄者, 
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塞,而致津液、血脉、荣卫、清浊之气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怫郁 
微甚,而为病之大小焉。李东垣曰∶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浮沉之理,权变之宜,必先岁 
气 
,无伐天和。经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仲景谓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 
则死;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大抵圣人立法,且如升阳或散发之剂,是助春夏之 
阳气令其上升,乃泻秋冬收藏殒杀寒凉之气。此升降浮沉之至理也。天地之气,以升降浮沉 
,乃生四时。如治病,不可逆之。故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夫人之身,亦有四时天地之气, 
不可只认在外,人亦体同天地也。《吴医汇讲》引蒋星墀说曰∶《伤寒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