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临证指南医案-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旬日。(风温伤肺) 
牛蒡子 薄荷 象贝母 杏仁 冬桑叶 大沙参 南花粉 黑山栀皮 
杨 脉左实大。头目如蒙。清窍不爽。此风温仍在上焦。拟升降法。 
干荷叶 薄荷 象贝 连翘 钩藤 生石膏末 
某 风温从上而入。风属阳。温化热。上焦近肺。肺气不得舒转。周行气阻。致身痛。脘闷。不饥。宜 
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医谓六经。辄投羌防。泄阳气。劫胃汁。温邪忌汗。何遽忘之。 
杏仁 香豉 郁金 山栀 栝蒌皮 蜜炒橘红 
叶 风温入肺。肺气不通。热渐内郁。如舌苔。头胀咳嗽。发疹。心中懊 。脘中痞满。犹是气不舒 
展。邪欲结痹。宿有痰饮。不欲饮水。议栀豉合凉膈方法。 
出栀皮 豆豉 杏仁 黄芩 栝蒌皮 枳实汁 
郭 风温入肺。气不肯降。形寒内热。胸痞。皆 郁之象。辛凉佐以微苦。手太阴主治。 
黑山栀 香豉 杏仁 桑叶 栝蒌皮 郁金 
秦(六三) 体质血虚。风温上受。滋清不应。气分燥也。议清其上。(风温化燥热) 
石膏 生甘草 薄荷 桑叶 杏仁 连翘 
又 照前方去连翘薄荷加陈蒌皮郁金栀皮 
某 风火上郁。耳后结核。目眶痛。(少阳风火) 
薄荷 牛蒡子 前胡 象贝 连翘 黑栀皮 赤芍 生甘草 
某 风温热伏。更劫其阴。日轻夜重。烦扰不宁。(风温伤阴) 
生地 阿胶 麦冬 白芍 炙草 蔗浆 
马(三五) 风温热灼之后。津液未复。阳明脉络不旺。骨酸背楚。治以和补。 
生黄 鲜生地 北沙参 玉竹 麦冬 归身 蜜丸 
某 阴虚风湿。气从左升。桂枝汤加花粉杏仁。 
风为天之阳气。温乃化热之邪。两阳熏灼。先伤上焦。种种变幻情状。不外手三阴为病薮。 
头胀汗出。身热咳嗽。必然并见。当与辛凉轻剂。清解为先。大忌辛温消散。劫烁清津。太阴 
无肃化之权。救逆则有蔗汁庐根玉竹门冬之类也。苦寒沉降。损伤胃口。阳明顿失循序 
之司。救逆则有复脉建中之类。大凡此症。骤变则为痉厥。缓变则为虚劳。则主治之方。总 
以甘药为要。或兼寒或兼温。在人通变可也。(邵新甫) 

卷五
温热
属性:某(二十) 脉数暮热。头痛腰疼。口燥。此属温邪。(温邪入肺) 
连翘 淡豆豉 淡黄芩 黑山栀 杏仁 桔梗 
某 温邪化热。肺痹喘急。消渴胸满。便溺不爽。肺与大肠见症。 
淡黄芩 知母 鲜生地 阿胶 天冬 花粉 
谢 积劳伤阳。卫疏。温邪上受。内入乎肺。肺主周身之气。气窒不化。外寒似战栗。其温邪内郁。 
必从热化。今气短胸满。病邪在上。大便泻出稀水。肺与大肠表里相应。亦由热迫下泄耳。用 
辛凉轻剂为稳。 
杏仁 桔梗 香豉 橘红 枳壳 薄荷 连翘 茯苓 
龚 襁褓吸入温邪。酿为肺胀危症。 
芦根 桃仁 苡仁 冬瓜子 
施 久患虚损。原寝食安舒。自服阴柔腻补。不但减食不寐。脘中常闷。渴欲饮凉。此口鼻吸入 
温邪。先干于肺。误补则邪愈炽。气机阻塞。弱质不敢开泄。援引轻扬肃上。兼以威喜丸。淡以 
和气。上焦得行。可进养胃法。 
白沙参 苡仁 天花粉 桑叶 郁金 兼服威喜丸 
王 温邪发热。津伤。口糜气秽。(温邪劫津) 
卷心竹叶 嘉定花粉 知母 麦冬 金石斛 连翘 
某 春温身热。六日不解。邪陷劫津。舌绛。骨节痛。以甘寒熄邪。 
竹叶心 知母 花粉 滑石 生甘草 梨皮 
丁 口鼻吸入热秽。肺先受邪。气痹不主宜通。其邪热由中及于募原。布散营卫。遂为寒热。既 
为邪踞。自然痞闷不饥。虽邪轻未为深害。留连不已。热蒸形消。所谓病伤。渐至于损而后已。 
(热伤胃津) 桂枝白虎汤。 
又 气分之热稍平。日久胃津消乏。不饥不欲纳食。大忌香燥破气之药。以景岳玉女煎。多进 
可效。忌食辛辣肥腻自安。竹叶石膏汤加鲜枸杞根皮。 
杨 伏邪发热。烦渴。知饥无寐。乃胃津受伤所致。拟进竹叶石膏汤加花粉。 
叶 热伤气分。用甘寒方。白虎汤加竹叶。 
某 右脉未和。热多口渴。若再劫胃汁。怕有脘痞不饥之事。当清热生津。仍佐理痰。俟邪减便 
可再商。 
麦冬 人参 石膏 知母 粳米 竹叶 半夏 
叶(二八) 仲景云。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不寒瘅热。令人消烂肌肉。条例下不注方。但曰 
以饮食消息之。后贤谓甘寒生津。解烦热是矣。今脉数。舌紫渴饮。气分热邪未去。渐次转入血分。斯甘 
寒清气热中。必佐存阴。为法中之法。 
生地 石膏 生甘草 知母 粳米 白芍 竹叶心 
毛(六十) 温邪热入营中。心热闷。胁肋痛。平素痰火。与邪胶结。致米饮下咽皆胀。老年五液已涸。忌 
汗忌下。(热入心营) 
生地 麦冬 杏仁 郁金汁 炒川贝 橘红 
马 少阴伏邪。津液不腾。喉燥舌黑。不喜饮水。法当清解血中伏气。莫使液涸。 
犀角 生地 丹皮 竹叶 元参 连翘 
陈(妪) 热入膻中。夜烦无寐。心悸怔。舌绛而干。不嗜汤饮。乃营中之热。治在手经。 
犀角 鲜生地 黑元参 连翘 石菖蒲 炒远志 
又 鲜生地 元参 天冬 麦冬 竹叶 茯神 金箔 
又 阳升风动。治以咸寒。 
生地 阿胶 天冬 人参 川斛 茯神 麦冬 
张 营络热。心震动。复脉汤去姜桂参加白芍。 
陆(六九) 高年热病。八九日。舌燥烦渴。谵语。邪入心胞络中。深怕液涸神昏。当滋清去邪。兼进牛黄 
丸。驱热利窍。(热邪入心胞) 
竹叶心 鲜生地 连翘心 元参 犀角 石菖蒲 
胡 脉数。舌赤耳聋。胸闷。素有痰火。近日冬温。引动宿病。加以劳复。小溲不利。议治胞络之热。 
鲜生地(五钱) 竹叶心(一钱) 丹参(一钱半) 元参(一钱半) 石菖蒲根(六分) 陈胆星(六分) 
顾 温邪误表劫津。邪入胞络内闭。至宝丹。 
王 吸入温邪。鼻通肺络。逆传心胞络中。震动君主。神明欲迷。弥漫之邪。攻之不解。清窍既蒙。 
络内亦痹。幼科不解。投以豁痰降火理气。毫无一效。忆平脉篇。清邪中上。肺位最高。既入胞 
络。气血交阻。逐秽利窍。须藉芳香。议用局方至宝丹。 
施 温邪如疟。阴气先伤。苦辛再伤阳及胃。内风肆横。肢掣螈 。邪闭心胞络中。痰潮神昏。乃 
热气蒸灼。无形无质。此消痰消食清火。竟走肠胃。与病情隔靴搔痒。速速与至宝丹三分。冷 
开水调服。若得神清。再商治法。 
顾 饮酒又能纳谷。是内风主乎消烁。当春尽夏初。阳气弛张。遂致偏中于右。诊脉左弦且坚。 
肌腠隐约斑点。面色光亮而赤。舌胎灰黄。其中必夹伏温邪。所怕内闭神昏。治法以清络宣 
窍。勿以攻风劫痰。扶助温邪。平定廓清。冀其带病久延而已。 
犀角 生地 元参 连翘心 郁金 小青叶 竹叶心 石菖蒲 
又 目瞑舌缩。神昏如醉。邪入心胞络中。心神为蒙。谓之内闭。前案已经论及。温邪郁蒸。乃无 
形质。而医药都是形质气味。正如隔靴搔痒。近代喻嘉言。议谓芳香逐秽宣窍。颇为合理。绝 
症难挽。聊尽人工。至宝丹四丸。匀四服。凉开水。调化。 
包 老年下虚。春温上受。痰潮昏谵。舌绛黄苔。面赤微痉。先清上焦。(热邪闭窍神昏) 
天竺黄 金银花 竹叶心 连翘 竹沥 
张 温邪自里而发。喉肿口渴。舌心灰滞。上焦热蒙。最怕窍闭昏痉。苦寒直降。攻其肠胃。与温 
邪上郁无涉。 
连翘 黑栀皮 牛蒡子 杏仁 花粉 马勃 栝蒌皮 夏枯草 金汁 银花露 
张 周岁内。未得谷味精华。温邪吸入。上焦先受。头面颐颔肿浮。邪与气血混处。刀针破伤经 
络。温邪内闭热壅。蔓延三焦。昏寐痰潮。舌刺卷缩。小溲点滴混浊。热气结锢在里。但膏连芩 
栀之属。药性直降。竟由胃达肠。而热气如烟如雾。原非形质可荡可扫。故牛黄产自牛腹。原 
从气血而成。混处气血之邪。藉此破其蕴结。是得效之因由也。夫温热时疠。上行气分。而 
渐及于血分。非如伤寒足六经。顺传经络者。大抵热气鸱张。必熏塞经络内窍。故昏躁皆里 
窍之欲闭。欲宣内闭。须得芳香。气血久郁。必致疡毒内攻。谨陈大意参末议。用紫雪丹三分。 
微温开水调服。 
褚 温邪中自口鼻。始而入肺。为咳喘。继传膻中则呛血。乃心营肺卫受邪。然邪在上焦。壅遏 
阻气。必聚为热。痰臭呛渴。是欲内闭。惜不以河间三焦立法。或谓伤寒主六经。或谓肺痈专 
泄气血。致热无出路。胸突腹大。危期至速矣。即有对病药饵。气涌沸腾。势必涌吐无余。焉望 
有济。夫温热秽浊。填塞内窍。神识昏迷。胀闷欲绝者。须以芳香宣窍。佐牛黄金箔深入脏络。 
以搜锢闭之邪。今危笃若此。百中图一而已。紫雪丹。 
陈 温邪逆传膻中。热痰蔽阻空窍。所进寒凉消导。徒攻肠胃。毫无一效。痰乃热熏津液所化。 
膻中乃空灵之所。是用药之最难。至宝丹芳香。通其神明之窍。以驱热痰之结极是。但稚年 
受温邪。最易阴亏津耗。必兼滋清以理久伏温邪为正。 
犀角 鲜生地 元参 连翘心 丹皮 石菖蒲 
化服至宝丹 
某 湿为渐热之气。迷雾鬲间。神机不发。三焦皆被邪侵。岂是小恙。视其舌伸缩如强。痰涎粘 
着。内闭之象已见。宣通膻中。望其少苏。无暇清至阴之热。 
至宝丹四分 石菖蒲金银花汤送下。 
王(十八)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其热从阴而来。故能食。形瘦。脉数左盛。两月不解。治在血分。(热陷血分) 
生鳖甲 青蒿 细生地 知母 丹皮 淡竹叶 
许 温邪已入血分。舌赤音低。神呆潮热。即发斑疹。亦是血中热邪。误汗消食。必变昏厥。 
犀角 细生地 元参 丹皮 郁金 石菖蒲 
张 舌绛裂纹。面色枯槁。全无淖泽。形象畏冷。心中热焚。邪深竟入厥阴。正气已经虚极。勉拟 
仲景复脉汤。合乎邪少虚多治法。(热入厥阴) 复脉去人参生姜加甘蔗汁代水煎。 
又 热病误投。表散消导。正气受伤。神昏舌强。势如燎原。前进复脉法。略有转机。宜遵前方。去 
桂加参。以扶正气为主。复脉汤去桂加人参甘蔗汁代水煎药。 
又 进甘药颇安。奈阴液已涸。舌强音缩。抚之干板。较诸已前龈肉映血有间。小便欲解掣痛。 
犹是阴气欲绝。欲寐昏沉。午间烦燥。热深入阴之征。未能稳许愈期也。 
生白芍 炙甘草 阿胶 鸡子黄 人参 生地 麦冬 炒麻仁 
某 误下热陷于里。而成结胸。所以身不大热。但短气胸满烦躁。此皆邪热内燔。扰乱神明。内 
闭之象。棘手重恙。仿仲景泻心法。备参末议。再候明眼定裁。(误下热陷成结胸) 
川连 黄芩 半夏 炮淡干姜 生姜 枳实 
吴 神气如迷。不饥不食。乃苦辛消导发散。劫夺胃津所致。盖温邪手经为病。今世多以足六 
经主治。故致此。(误治伤胃津液) 
细生地 竹叶心 麦冬 元参心 连翘心 郁金 
王(妪) 温热十三日。舌黄。心中闷痛。初病手经。不当用足经方。老人怕其液涸。甘寒醒胃却热。 
鲜生地 竹叶心 麦冬 郁金 川斛 菖蒲根 
吴(十五) 近日天未寒冷。病虚气不收藏。所感之邪谓冬温。参苓益气。薄荷桔梗杏仁泄气。已属背 
谬。加补骨脂温涩肾脏。尤不通之极。自述夜寐深更。 有汗。稚年阴不充。阳易泄。论体质 
可却病。(冬温伤液) 
桑叶 大沙参 玉竹 苡仁 生甘草 糯米汤煎药 
陈(半岁) 冬温入肺。胶痰化热。因未纳谷之身。不可重药消痰通利。 
炒麦冬 桑叶 大沙参 甜杏仁 地骨皮 
某 脉数右大。烦渴舌绛。温邪。气血两伤。与玉女煎。(气血两伤) 
生地 竹叶 石膏 知母 丹皮 甘草 
陈(二三) 阴虚温邪。甘寒清上。(阴虚感温邪) 
白沙参 甜杏仁 玉竹 冬桑叶 南花粉 生甘草 
关 阴虚挟温邪。寒热不止。虽不宜发散消食。徒补亦属无益。拟进复脉汤法。 
炙甘草 阿胶 生白芍 麦冬 炒生地 炒丹皮 青甘蔗汁煎 
黄 体虚。温邪内伏。头汗淋漓。心腹窒塞。上热下冷。舌白烦渴。春阳升举为病。犹是冬令少藏 
所致。色脉参视。极当谨慎。 
阿胶 生地 麦冬 生牡蛎 生白芍 茯苓 
张(五五) 劳倦内伤。温邪外受。两月不愈。心中温温液液。津液无以上供。夜卧喉干燥。与复脉汤去 
姜桂参。三服后可加参。(劳倦感温阴液燥) 
汪 劳倦更感温邪。阳升头痛。寒热战栗。冷汗邪虽外达。阳气亦泄致神倦欲眠。舌赤黄胎。口 
不知味。当以育阴除热为主。辛散苦降非宜。复脉汤去参姜桂麻加青甘蔗浆。 
曹 脉促数。舌白不饥。寒热汗出。初起腹痛。脐右有形。乃久伤劳倦。复感温邪。今病两旬又六。 
微咳有痰。并不渴饮。寒来微微齿痉。此营卫二气大衰。恐延虚脱。议固卫阳。冀寒热得平。(劳倦感温 
营卫胃阳兼虚) 
黄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牡蛎 南枣 
陈 热病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