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9-医灯续焰-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伤。肝气伤,则魂无所归。而欲其精明不忘,不可得矣。(宜升达,如逍遥散加郁金、香附、 
远志、茯神、木香之类。)肺属金,性收降而藏魄,故魄主降,阴也。喜乐而至于无极,则 
神情涣散,恍成夏火而克金。金受克,则肺气伤。肺气伤,则魄无所归。一派浮阳, 
动成狂妄,又安能内照而意存人事哉。(宜收敛,如天王补心丹、朱雀丸加龙骨、牡蛎、枣仁、茯神之类。) 
又《灵枢》经脉篇云∶阳明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 
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夫邪客阳明,则阳盛热甚。人则增烦, 
火则助热,故恶也。闻木声而惊者,惊其相克,故惕然心动也。闭户塞牖,即恶人、 
火之义。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者,以四肢为诸阳之本,热实四肢,健于登跃, 
故能上高而歌。身表为诸阳之署,热盛于身,意求凉爽,故欲弃衣而走。(宜白虎汤、承 
气汤、凉膈散、紫雪之类。)又《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 
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又曰∶卫气留于 
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 
故目闭也。其中言及二跷者。以二跷之脉皆上会于目内 。阳脉交于阴则阴跷盛, 
故目闭。阴脉交于阳则阳跷盛,故目开。《灵枢》癫狂篇,首叙目之内外及上下 者, 
亦以癫则目闭,狂则目开,而明阴阳之所以不同也。是皆不易之理。然而兼痰、兼 
火、兼风者,常十之五。以三种兼证而较审之,则癫必多痰,而狂必多火、多风也。 
痰则多滞九窍。九窍从阴从脏,九窍不利,故多癫。风火多淫四肢,四肢从腑从阳, 
四肢盛实,故多狂。阴阳分属,二说觉更了然。(痰宜滚痰丸、寿星丸,火宜泻青丸之类。)其脉浮 
洪者,是为阳脉。阳狂得之,与证相宜。即阴癫得之,亦从阴转阳,自里达表之象, 
故均为吉兆。若沉而急,沉则入阴迫里,急则强急不柔,是无胃气之脉也。不论狂 
癫,凶殃立至。又不独脉为然,而证亦不可忽者,故癫狂篇言呕多沃沫、气下泄者 
不治,又言癫发如狂者不治。盖呕多沃沫,脾败;气下泄,肾败。脾、肾二脏,为 
人之先后二天。二脏已败,自无生理。发如狂者,阴竭于内,阳散于外,脱根外越, 
灯灭忽明之象,亦主死。如是,则脉与证,又不可不参看也。 

卷七癫狂脉证第五十八
附方
属性:x灵苑辰砂散x 治风痰诸痫,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 
疾发仆地,吐沫戴目,魂魄不守。 
辰砂(一两,须光明有墙壁者) 酸枣仁(半两,微炒) 乳香(半两光莹者) 
上量所患人饮酒几何,先令恣饮沉醉,但勿令吐。至静室中,以前药都作一服, 
温酒调之,令顿饮。如饮酒素少人,但以随量取醉。服药讫,便安置床枕令卧。 
病浅者半日至一日,病深者至三两日。令家人潜伺之。鼻息匀调,但勿唤觉,亦 
不可惊触使觉。待其自醒,即神魂定矣。万一惊寤,不可复治。吴正肃公少时心 
病,服此一剂,五日方寤,遂瘥。 
x归脾汤x 治因思气结、因忧抑郁,以致脾伤而心下痞闷,寤不得寐。右关脉结而大。 
或思虑伤脾,不能统血,而血衄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或心脾作痛,嗜 
卧少食,大便不调。或肢体重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或思伤脾而患疟痢等证。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黄 龙眼肉 酸枣仁(各二钱) 远志 当归(各一钱) 木香 甘 
草(各五分) 
上加姜枣煎服。 
x人参琥珀丸x 治失神狂乱,哀乐无由,惊悸不时,夜不能寐,一切恍惚不宁等证。 
人参(去芦) 琥珀(另研) 茯神(去木) 白茯苓(去皮) 石菖蒲(节密小者) 远志(各半 
两,酒浸半日去心) 
乳香(另研) 朱砂(另研水飞) 酸枣仁(温酒浸半日去壳,纸上炒令香熟,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酒下,日再服。如不能饮,枣汤下。 
x补中益气汤x(见第三十九) 
x仲景四逆散x 《伤寒论》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 
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x申先生交感丹x 补虚损,固精气,乌须发。此铁瓮城申先生方也。久服令人有子。 
苍术(刮净,一斤分作四分,用酒、醋、米泔、盐汤各浸七日晒研) 川椒红(炒研) 小茴 
香(各四两,炒研) 
x交感丹x(又) 凡人中年精耗神衰,盖由心血少,火不下降,肾气惫,水不上升,致心 
肾隔绝,荣卫不和。上则多惊,中则塞痞,饮食不下,下则虚冷遗精。愚医徒知 
峻补下田,非惟不能生水滋阴,而反见衰悴。但服此方半年,屏去一切暖药,绝 
嗜欲,然后习秘固 流之术,其效不可殚述。俞通奉年五十一,遇铁瓮城申先生, 
授此服之,老犹如少,年至八十五乃终也。因普示群生,同登寿域。 
茯神(去皮、木,四两) 香附子(一斤,新水浸一宿,石上擦去毛,炒黄) 
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侵晨细嚼,以降气汤下。 
x降气汤x 
香附子(如上法半两) 茯神(二两) 炙甘草(一两半) 
为末,点沸汤,服前药。 
x仲景桃核承气汤x(见第二十) 
x代抵当丸x(见第二十) 
x逍遥散x(见第五十一) 
x天王补心丸x(见第五十一) 
x朱雀丸x(见第五十一) 
x仲景白虎汤x(见第四十三) 
x仲景大承气汤x(见第十七) 
x小承气汤x(见第十七) 
x凉膈散x(见第十九) 
x紫雪x 治发斑咽痛,及暑中三阳,香港脚烦躁。 
升麻(六钱) 黄金(十两) 寒水石 石膏(各四两八钱) 犀角 羚羊角(各一两) 玄参(一两六钱 
)沉香 木香 丁香(各五钱) 甘草(八钱) 
用水五盏,先煮黄金至三盏。入诸药,再煎至一盏,去滓。入芒硝三两二钱,慢火煎,以柳木搅不停 
手。候欲凝,入瓷盆中,更下朱砂、麝香末各三分,急搅令匀。候冷凝结成雪。每一钱,细细咽之。 
x滚痰丸x(见第十七) 
x琥珀寿星丸x(局方用南星一斤、朱砂二两、琥珀一两。无猪心血。) 
天南星(一斤。掘坑深二尺。用炭火五斤于坑内烧热红,取出炭扫净。用好酒一升浇之,将南星 
趁热下坑内,用盆急盖讫,泥壅合。经一宿取出,再焙干为末) 琥珀(四两另研) 朱砂(一两研飞,以一半为衣) 
上和匀。猪心血三个,生姜汁打面糊,搅令稠粘。将心血和入药末,丸如桐子 
大。每服五十丸,用人参汤空心送下。日三服。 
x泻青丸x(见第四十九) 

卷七
痫病脉证第五十九
属性:痫病宜虚,实急者恶。浮阳沉阴,滑痰数热。 
痫之始发,卒然跌仆,手足牵掣,口噤作声,或吐沃沫痰涎。一饭顷,气平苏 
醒。与癫、 二证,似是而非。癫证则如上文所云, 证则多身强直,如弓反张, 
亦无痫证之作声也。然有阴阳二种,正如小儿之急惊、慢惊。阳痫先身热,螈 惊 
啼而后发。其脉浮洪,病属六腑,外在肌肤,轻浅易治。(宜集验龙脑安神丸、河间犀角丸之类。) 
阴痫身冷,不惊掣,不啼叫,卒然而发,略无先兆。其脉沉搏,病属五脏,内在骨 
髓,深重难治。(宜清心牛黄丸、神应丹之类。)昔贤皆谓有痰有热,客于心胃之间,因闻大惊 
而作。若热盛,虽不闻惊亦作。是谓先有痰热而后发痫也,恐未必然,总不如三因 
之论为的。其论以惊动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在母腹受惊, 
或感六气,或饮食不节,逆于脏气而成。盖忤气得之外,惊恐得之内,饮食得之属 
不内外。所因不同,治法亦异。如惊者,安神丸以平之。挟痰者,三圣散以吐之。 
挟火者,清神汤以凉之。可下者,即以承气汤下之。其脉总宜虚而不宜实。实则邪 
盛。若实而急,是无胃气。唯强急而不柔和,凶恶之征也。浮则痫发于阳,沉则痫 
发于阴,滑则痫发多痰,数则痫发多热。因病见脉,因脉知病,亦理之自然耳。 

卷七痫病脉证第五十九
附方
属性:x龙脑安神丸x(见第十九) 
x河间犀角丸x(见第二十五) 
x清心牛黄丸x(见第四十二) 
x神应丹x 治诸痫。 
好辰砂(不拘多少) 
上细研,猪心血和匀,以蒸饼裹剂蒸熟。就热取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下。食后、临卧俱可。 
x三圣散x 
瓜蒂(拣净,炒微黄) 防风(去芦,各三两) 藜芦(《圣惠方》减用之,或一两,或半两,或三钱) 
上为粗末。每服约半两,以齑汁三茶盏,先用二盏煎三五沸,去齑汁。次入水 
一盏,煎至三沸。却将先二盏同一处熬二沸,去滓澄清放温。徐徐服之,以吐为度,不必尽剂。 
x大承气汤x(见第十七) 

卷七
喉痹脉证第六十
属性:喉痹之脉,数热迟寒。缠喉走马,微伏则难。 
痹者,闭也,闭塞不通之谓。乃火盛气结,以致喉咙肿胀,呼吸难通,壅塞痰 
涎,水浆不下。一二日,即能杀人。十二经脉与经别,多过于此。即不然,亦在其 
前后左右也。有经脉过者,有经别过者,有经脉、经别俱过者。如肺手太阴经脉, 
无过于此者。而经别篇则云∶手太阴之正,上出缺盆,循喉咙。大肠手阳明之脉, 
循缺盆,上颈贯颊。经别篇又云∶上循喉咙。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入缺盆。 
经别篇又云∶上循咽,出于口。脾足太阴之脉,上膈夹咽,连舌本。经别篇又云∶ 
上结于咽,贯舌中。心手少阴之脉,上夹咽。经别篇又云∶上走喉咙,出于面。小 
肠手太阳之脉,循咽下膈。其支者,循颈上颊。而经别则无。膀胱足太阳之脉,自 
脑还出,别下项。经别篇又云∶直者从膂上出于项。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 
本。经别篇又云∶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心包络手厥阴之脉,亦无过此者。而经 
别则云∶手厥阴之正,别属三焦,出循喉咙。三焦手少阳之脉,上项系耳后。而经 
别则无。经别虽无,其手厥阴之正,有别属三焦,出循喉咙者,以三焦与心包为配, 
故曰属。属则经脉相属而合一也。胆足少阳之脉,下加颊车,下颈。经别篇又云∶ 
足少阳上夹咽,出颐颔中。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而经别亦无。 
故《灵枢》第十篇,诸经是动、所生之病,有云颈肿者,(手阳明是动。)有云鼽HT 喉痹者, 
(手阳明所生。)有云颈肿喉痹者,(足阳明所生。)有云舌本强者,(足太阴是动。)有云舌本痛者,(足太 
阴所生。)有云嗌干者,(手少阴、足厥阴二经是动。)有云嗌痛颔肿者,(手太阳是动。)有云颈颔 
肿者,(手太阳所生。)有云项痛者,(足太阳所生。)有云咽肿者,(足少阴所生。)有云嗌干及痛者,( 
足少阴所生。)有云嗌肿喉痹者,(手少阳是动。)有云颔痛者。(足少阳所生。)种种不同,总无外 
气火二字。与本篇所云∶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同一义也。(宜黄芩、枳壳、连翘、丹皮、薄荷、荆芥、山栀、防风、牛蒡、 
玄参、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升麻、生地、甘草、桔梗、石膏等药。在临证定在何经,相宜者用。 
又不可纯用寒凉,须配轻散者斯善矣。)然诸证之中,惟喉痹为急。而喉痹中,又惟以发于手少阴、少阳二经 
者为最急。盖喉主天气,通呼吸,为生气之门。火热搏聚则肿胀,肿胀则窍闭,窍 
闭则气塞,气塞则痰涎壅。愈壅愈塞,愈塞愈壅,呼吸亦将从此而断。况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火性速而炎上,较之他经,不更烈乎?故一二日即成不治。惟针刺出血, 
以泻其实;探吐痰涎,以决其壅,皆仓卒治标之妙法也。(刺肿处出血,用鹅翎蘸酸涩之味以探吐。) 
其脉多数,数则为热故也。间有脉迟者,乃是外寒袭经,经气不利,郁滞于所过之 
处,故亦为痹。外则兼表证,内亦不如数热之肿痛,此不但忌用寒凉,而且当温散 
也。更有一种缠喉风,或麻或痒,又肿又痛,缠绵于内,肿达于外。一种走马喉痹, 
须臾之间,痛而肿,肿而闭,闭而气绝。暴发暴死,如走马然。二者俱火中挟风。 
火性烈,风性疾。风火交煽,故发病凶暴如此。(此等证惟刺最妙。)其脉应浮大洪数,而 
反见微伏,是正衰邪盛,补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