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嘛──肾气,就是肾里面「无法以肉眼或科技观察,不知道是什么」的运作,于是
我们说它像什么,那也是打个比方,来告诉你它的作用点大概有这样子的形态存在。
既然称之为「气」,就是其实不知道它的真相是什么,那我们用象征物来打比方,那
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那位研究员听到拿一个比喻物来比喻这个「气」,就觉得唐容川很愚蠢:怎么会
拿这种东西来说就是肾气?于是他就表达「你不可以把这东西定义成那东西。」
其实一开始就没有人敢定义这个东西的。是那个研究员在瞎紧张。
所以「气」的观念要搞清楚,一旦你看到中国人说的「什么什么气」、「什么什
么气」,对它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因为它之所以还叫作「气」,就是我们现在仍然没
有人知道真相是什么。所以可能会有很多的论点,用来作为逼近真相的假设。
就像有一个大陆的学者刘力红写一本书《思考中医》,他也想了一些象征物来说
《伤寒论》中的一些道理,然后就有很多人攻击他。当然,他用的象征物不一定绝对
正确,也不一定很适切;但是攻击他的人更加地无谓,因为「难道你就知道那个真相
是什么了吗?」。
其实大家都不晓得,这样大家互相乱攻击一通──你选的象征物跟我选的象征物
不一样!──那简直是宗教战争,就像你信佛教我信基督教,互相骂天堂长得不是对
方说的那样──这样子是不行的,宇宙间真正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其实我们不知
道,所以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观察它而形成这样的论点,有人从那个角度观察它而形成
那样的论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都要有种包容的态度,因为扪心自问──
我们也不知道。
……不过,对于刘力红博士举的一些例子,我个人还是有一点小批评啦,非关医
术,而是「文学表现力」方面的。
我总觉得,既然要举例子、使用象征物,就是要把一件事模拟得浅白一点,使人
容易明白,这是基本的意图。可是刘博士的例子之中,有些,反而把一件事说得更「玄」
了,这样就失去文学表现力领域的「举例借喻」的目的了。
中医虽然是极不简单的东西,但,由真懂的人讲出来,听起来应该不会「玄」才
对的。比如说四川的小火神卢崇汉先生,他讲的话极精极深,内容都很伟大,但字字
都是非常浅白的。
现在世面上有很多学中医的人,在网络上面跟人打笔战、打辩论,那些人的医术
大部分都是很差的,可是讲的话,连我都看不懂(我算是读的书很杂了耶!),都是
「黑话」,一大堆奇诡的专业术语在空中飞来飞去,绕树三匝,无枝可栖;反而是医
术好的人没有这种现象,都讲「白话」。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人对相对论有兴趣,就买了几本相关
书籍来看,结果,只有一本他看得懂,而且很容易懂,而那一本看得懂的书,作者叫
「爱因斯坦」。
任何专业领域,只有懂的人,才能讲到别人懂。
所以,对于中医的教学,我看到刘力红博士有点「玄」的讲话调调,也感到有些
警惕。希望各位同学,如果听到老师上课讲出「黑话」,要举手警告我一下。因为听
起来会「玄」的「黑话」,一定就是我也没弄懂,而在那儿硬兜、硬掰的部分了。
但愿我们这个课,能够从头到尾,字字「白话」,这样我也才可以对自己稍微放
心一点。
第三讲(2):阴阳应象
阴阳应象
我们接下来,讲〈阴阳应象大论〉,这个东西啊,今天可能讲不太完,我们要留
几句最重要的话下次再讲,就是「阴平阳密」的问题,那个问题实在是太难讲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节录):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
六府……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
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它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话是
什么意思啊?
大体上来讲,就是比较属于能量、比较动态的是「阳」;比较属于静态、比较固
着在那边的东西叫做「阴」。把一切大约作一个二元的归类,来形成阴阳的基本定义。
那之前的课就讲过「阴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不对?所以「五脏」和「六腑」
相比,六腑是阳,五脏是阴。可是,四肢跟六腑相比呢?四肢的动态大于六腑,于是
六腑就变成是阴,四肢是阳──就像这样子,一种表记法的概念。定义上不说「绝对」。
那「阳化气,阴成形」,这当然比较根本。中国医学是一种「气化」的观念。气
化是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东西,我们知道它存在,可是透过肉眼或现有科技不能
观察;可是,虽不能观察,却可以验证。
就像现在,都已经核能发电了,有谁看过电子长什么样子啊?还不是科学家用数
学推算出来的东西,哪个人用肉眼看过电子?不可能的嘛,肉眼根本看不了。所以我
们看到书上画的电子,那都是想象图哦。
承认这个世上有我们看得见的有形的东西,同时也承认这个世上有我们看不见的
无形的事物,不会因为看不到、不能观测,就驼鸟埋沙似地逃避、甚至否定它的存在。
「气化观」其实就是「科学的精神」,一面穷究我们可以知晓的事物,一面对未
知的世界保持敞开的胸怀。因为科学,因为逻辑,所以更能够承认:我们所能观察的
一切加起来,仍不足以解释这个美妙的宇宙。像英国作家劳伦斯就说:「公的孔雀那
么漂亮,怎么会是繁衍种族的基因所需?母孔雀根本看都不看它一眼的!」
所以,用逻辑去思考、推导,而承认「未知的世界」的存在,这个过程,也就被
称作「唯物辩证法」。用「物」的世界的一切,去证明「一定还有『心』的世界的存
在」。发明「唯物辩证法」的神学家黑格尔,证明了这个「物」的世界之上,一定存
在着上帝(超越的意识);而早在两千年前,《庄子.齐物论》也用几乎是一样的方
式,证明了「人类在肉身之外,一定有灵魂!」
大家不要以为中国大陆是唯物思考的国家,都不承认心灵、上帝的存带,这也只
是现阶段的状况。唯物思考训练得很好、逻辑能力很强的人,要承认形而上的心的世
界,其实比谁都快啊。
而中医的「阴阳」之中,其实也就一直严守着这样的底蕴。
然后呢,它就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这
话不仅是指人的阴阳之气,它也在说人吃进去的东西。
这当然只是一个概略性的论点。
如果你吃的药物是比较属于阳的,什么叫阳?其实后面有一条有讲,「气味辛甘
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有没有看到?它就说,如果你吃了这个食物是又甜又辣的,
那这个药性就是比较属于动态的。
那你会问:「为什么辣是比较动态的?」我说:「这非常简单,因为它动态,所
以你吃起来会觉的它是辣的。」也就是说,人的味觉是这样子形成的,不要把它搞反
掉,不是辣的东西就有动态,是我们人类身体用味觉在归类东西。所以绝大部分的泄
火药都是苦的,因为,任何会损耗你元气的东西,身体都要有一个警戒讯号,所以你
会感觉成苦味。当你吃了这些辛甘发散的东西,他的气就会比较往头上冲啦,像刚刚
有同学吃了桂枝汤,那别的同学就看到你的脸变得比较红了,因为它的药性比较往上
面跑啊。那如果是酸苦涌泄呢?就是如果你吃了很苦很苦的东西,那可能它就比较往
下面走。
药的「气味」的「气」这个东西,可以分两个层面来说,一个是它温凉寒热的药
「性」,另一个是指它「闻起来的味道」,你会闻得到它的味道,代表它的分子比较
活泼,能够跳跃到空气中,这种的成分,当然就具有较高的动态,比较偏「阳」。
闻起来气味比较芳烈的的东西,比较会往上面走;吃起来味道比较重的,比较往
下面走。像清朝唐容川就讲,除了上下之外,还有所谓的「清浊之窍」。比如说哦……
辣椒,吃了麻辣锅第二天,你是哪里在痛啊?……排便的时候,因为辣是一种「味」,
所以它会走浊道,就是谷道;可是如果你吃了很多大蒜呢,大蒜味道会从小便出来,
就是因为大蒜味道较偏在闻得到的气味,而不是尝的到的气味。大蒜的味道有一部分
是用鼻子感觉;辣椒的味道全都靠舌头来感觉,红红的辣油,你用闻的,没有办法把
人辣倒。那大蒜吃了以后,你觉得很美味,你去呼一口气,对面的人就……听说刘雪
华第一次跟秦汉拍琼瑶剧《几度夕阳红》的吻戏时,就故意吃很多的大蒜去玩弄秦
汉……
每一种食物偏于气或是偏于味,对人体的作用点都是不一样的,而除此之外,它
还讲「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如果你吃的东西,它的气性比较属于阴而凝聚的,
它比较会沉到身体的里层;如果你吃的东西比较粗、比较有动态的气的话,它会比较
往末端、往外走。
那「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用腠理跟五脏来对举:比如说我们感冒药多半是
比较辛辣的药,它从体表发汗把病邪推出来;而补药都是比较有味道的药,让它能够
补进去。那我们说养阳、养阴也是这样子的。
四肢跟六腑相对来讲,那当然比较阳的药比较偏四肢,比较不够阳的药比较偏六
腑。但是,五脏跟六腑来相比呢?的确是有些药比较偏到六腑,有些药比较偏到五脏,
比如说有一味药叫做「黄耆」有没有听过?我们平常用来补气的,吃了黄耆后,人会
觉的好像比较容易饿,因为胃是腑,脾是脏对不对?黄耆的药性比较外浮,比较补在
胃腑,比较不补在脾脏。所以你会觉得容易饿,可是呢,吃了三天黄耆,胃口就开了,
可是你吃下去以后还是觉得消化能力不够好,因为它气味比较向外,比较偏腑不偏脏。
那你要补脾脏的话,可能要找那种比较柔润多汁、更有味道的,比如说「白朮」
这味药,它的药性就比较柔润多汁一点,还有人说再加一点点西瓜汁、甘蔗汁之类的
柔润甜腻的东西,或者有人会加一些地黄,反正就是比较阴浊浓厚的那种东西,让它
比较能够补到脾里面去。
不是说脾跟胃都是消化器官,所以都一样对待就好,不是的。消化器官的动态跟
消化器官的形质,这两种东西都还要分阴阳。
除了分「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它又讲:「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
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你说尝得到的味道是阴对不对?可是如果这味道又很淡呢?
那这样它还是属于阴,但它在阴分里面具有一种动态,是「阴中之阳」,会「通」。
那同样的,你闻的到那种气味是阳,若它闻起来很淡呢?那它是走在阳,可是它阳里
面又有一些轻飘飘的调子,就是「阳中之阴」,不像纯阳那么猛烈。不过这几句话也
不能说是绝对,并不能涵括一切的药性,气性方面的温凉寒热还是占着主导的地位。
中药里面有一味药,我们说是最平和中正的,就是米。米是中药之中,最不偏寒、
不偏热、不偏阳、不偏阴的食物。可是,米这个东西啊,你说它真的不偏吗?这要看
米的品种,就像日本人,吃米吃得很挑哦,我们台湾米他们吃不下去。日本有一阵子
闹米荒,进口很多泰国米,可是那些日本人竟然宁愿饿死也不吃泰国米,他们对米的
精致度要求很高。我一直到最近这一次去日本玩的时候,我吃他们的寿司才开始觉得
他们的米比台湾的米好吃,有一种米的香甜的味道。我从前不晓得,我从前在学校读
书的时候,有一个日本朋友,跟我交情还不错,他要回日本的时候,就把他的小电饭
锅送给我,还送给我一包米,他说:「这是我从日本带来的米,在台湾自己蒸饭自己
吃用的。」他不吃台湾的饭。然后他说:「你也要记得拿这个米蒸蒸看吃吃看!」─
─这样才能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