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27-类经-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色也。(五脏合于五行,故五色各有所主,而经脉之色亦与本脏相应,是为经之常色。按此节但言五脏而不及六腑者, 
大都经文皆以五脏为主,言五脏则六腑在其中矣。凡三阴三阳十二经之常色,皆当以此类推。)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 
经乎?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此言络有阴阳而色与经应亦有同异也。脉度篇曰∶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故合经络而言,则经在里为阴,络在外为阳;若单以络脉为言,则又有大络 
孙络在内在外之别。深而在内者是为阴络,阴络近经,色则应之,故分五行以配五脏而色有常也。浅而在外者,是为阳 
络,阳络浮显。色不应经,故随四时之气以为进退,而变无常也。观百病始生篇曰∶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 
其义可知。何近代诸家之注,皆以六阴为阴络,六阳为阳络,岂阳经之络必无常,阴经之络必无变乎?皆误也。)寒多则 
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即言阳络之变色也。泣,涩同。淖音闹,濡润也。)此皆常色,谓之无 
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如前五色之应五脏者,皆常色也。常色者,无病之色也。若五色具见,则阴阳变乱,失其 
常矣,故为往来寒热之病。)帝曰∶善。 

六卷脉色类
三十六、新病久病毁伤脉色
属性:(素问脉要精微论) 
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有故病,旧有宿病也。五脏发动,触感而发也。 
脉色可辨如下文。)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验也。脉小者邪气不盛,色不夺者形神未 
伤,故为新病。)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病久而经气不夺者有之,未有病久而形色不变者,故脉不夺而色夺 
者为久病。)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表里俱伤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表里俱无恙也。)肝与 
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肝脉弦,肝主筋。肾脉沉,肾主骨。苍者,肝肾之色, 
青而黑也。赤者,心火之色,心主血也。脉见弦沉而色苍赤者,筋骨血脉俱病,故必当为毁伤也。凡毁伤筋骨者,无论 
不见血、已见血,其血必凝,其经必滞,气血凝滞,形必肿满,故如湿气在经而同于中水之状。中,去声。) 

六卷脉色类
三十七、五脏五色死生
属性:(素问五脏生成篇) 
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兹,滋同。如草滋者,纯于青而色深也。此以土败木贼,全失红黄之气故死。)黄如枳实者 
死,(黄黑不泽也。)黑如 者死,( ,烟煤也。 音台。)赤如 血者死,( 血,死血也,赤紫而黑。 ,铺杯切。) 
白如枯骨者死,(枯槁无神也。)此五色之见死也。(脏气败于中,则神色夭于外。三部九候论曰∶五脏已败,其色必夭, 
夭必死矣。此之谓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此皆五色之明润光彩者,故见之者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 
栝蒌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生,生气也,言五脏所生之正色也。缟,素帛也。以缟裹五物者, 
谓外皆白净而五色隐然内见也。朱与红皆赤,朱言其深,红言其浅也。绀,青而含赤也。凡此皆五脏所生之正色,盖以 
气足于中,而后色荣于外者若此。前第三十章精明五色,当与此篇互阅。绀,高暗切。)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 
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当,合也。此五色五味之合于五脏者,皆五行之一理也。)故白当皮,赤当脉, 
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肺主皮毛,故白当皮。心主血脉,故赤当脉。肝主筋,故青当筋。脾主肉。故黄当肉。肾主 
骨,故黑当骨也。) 

七卷经络类
一、人始生先成精脉道通血气行
属性:(灵枢经脉篇)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脉当作服,即本经禁服篇也。)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 
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营其所行,言经络之营行也。制其度量,言裁度其分数也。五脏属里,故言内次。六腑属 
表,故言外别。此数语即禁服篇之言,但彼次别二字,俱作刺字。详针刺类二十九。)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者, 
人之水也。万物之生,其初皆水。故易曰∶天一生水。道家曰∶水是三才之母,精为元气之根。本神篇曰∶故生之来谓 
之精。决气篇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故人始生先成精也。)精成而脑髓生。(精藏于肾,肾通于 
脑,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诸髓皆属于脑,故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犹木之有干,土之有石,故能立其身。) 
脉为营,(脉络经营一身,故血气周流不息。)筋为刚,(筋力刚劲,故能约束骨胳,动作强健。)肉为墙,(肉象墙垣,故 
能蓄藏血气。)皮肤坚而毛发长。(皮肤不坚则气不聚,故万物皮壳无弗坚者,所以固其外也。)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 
气乃行。(前言成形始于精,此言养形在于谷。如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 
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故脉道通,血气行,此经脉之谓。明经脉之道,则可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施治疗 
矣。经脉义连后篇。) 

七卷经络类
二、十二经脉
属性:(灵枢经脉篇) 
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生。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卒,尽也。)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十二经脉所属,肺为手太阴经也。中焦当胃中脘,在脐上四寸之分。手之三阴,从脏走 
手,故手太阴脉发于此。凡后手三阴经,皆自内而出也。愚按∶此十二经者,即营气也。营行脉中,而序必始于肺经者, 
以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以行阴阳,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十二经以肺经为首,循序相传,尽于足厥阴肝 
经而又传于肺,终而复始,是为一周。)下络大肠,(络,联系也。当任脉水分穴之分,肺脉络于大肠,以肺与大肠为表 
里也。按∶十二经相通,各有表里。凡在本经者皆曰属,以此通彼者皆曰络,故在手太阴则曰属肺络大肠,在手阳明则 
曰属大肠络肺,彼此互更,皆以本经为主也。下文十二经皆仿此。)还循胃口,(还,复也。循,巡绕也。自大肠而上, 
复循胃口。)上膈属肺,(膈,膈膜也。人有膈膜,居心肺之下,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周遭相着,所以遮隔浊气,不 
使上熏心肺也。属者,所部之谓。)从肺系横出腋下,(肺系,喉咙也。喉以通气,下连于肺。膊之下,胁之上曰腋。腋 
下,即中府之旁。系音系。)下循 内,(膊之内侧,上至腋,下至肘,嫩 白肉曰 ,天府侠白之次也。 ,儒、软二 
音,又奴刀、奴到二切。)行少阴、心主之前,(少阴,心经也。心主,手厥阴经也。手之三阴,太阴在前,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也。)下肘中,循臂内,(膊臂之交曰肘中,穴名尺泽。肘以下为臂。内,内侧也。行孔最、列缺、经渠之次。) 
上骨下廉,入寸口,(骨,掌后高骨也。下廉,骨下侧也。寸口,关前动脉也,即太渊穴处。)上鱼,循鱼际,(手腕之前, 
大指本节之间,其肥肉隆起形如鱼者,统谓之鱼。寸口之前,鱼之后,曰鱼际穴。)出大指之端;(端,指尖也,即少商 
穴,手太阴肺经止于此。)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支者,如木之有枝,此以正经之外而复有旁通之络也。 
臂掌之交曰腕,此本经别络,从腕后上侧列缺穴直出次指之端,交商阳穴而接乎手阳明经也。此下十二经为病,见疾病 
类第十,与此本出同篇,所当互考。)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大肠为手阳明经也。大指次指,即食指之端也,穴名商阳。手之三阳,从手 
走头,故手阳明脉发于此。凡后手三阳经皆然。)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循义见前,凡前已注明者后不再注,余 
仿此。上廉,上侧也。凡经脉阳行于外,阴行于内,后诸经皆同。循指上廉,二间、三间也。合谷,穴名。两骨,即大 
指次指后岐骨间也,俗名虎口。)上入两筋之中,(腕中上侧两筋陷中,阳溪穴也。)循臂上廉,入肘外廉,(循阳溪等穴 
以上曲池也。)上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 外前廉,行肘 、五里、臂 也。肩端骨罅为 骨,以上肩 、 
巨骨也。 ,隅同。)上出于柱骨之会上,(肩背之上,颈项之根,为天柱骨。六阳皆会于督脉之大椎,是为会上。)下入 
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自大椎而前,入足阳明之缺盆,络于肺中,复下膈,当脐旁天枢之分属于大肠,与肺相为表里 
也。)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头茎为颈。耳下曲处为颊。颈中之穴,天鼎、扶突也。)还出挟口交人中, 
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人中,即督脉之水沟穴。由人中而左右互交、上挟鼻孔者,自禾 以交于迎香穴也。手阳 
明经止于此,乃自山根交承泣穴而接乎足阳明经也。)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胃为足阳明经也。 ,鼻茎也,亦曰山根。交 ,其脉左右互交也。足之三阳, 
从头走足,故足阳明脉发于此。凡后足三阳经皆然。 音遏。)旁纳太阳之脉,(纳,入也。足太阳起于目内 睛明穴, 
与相近,阳明由此下行,故入之也。)下循鼻外,入上齿中,(鼻外,即承泣、四白、巨 之分。)还出挟口环唇,下交 
承浆,(环,绕也。承浆,任脉穴。)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腮下为颔。颔中为颐。由地仓以下大迎也。)循颊车,上 
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颊车,本经穴,在耳下。上耳前,下关也。客主人,足少阳经穴,在耳前。循发际 
以上头维,至额颅,会于督脉之神庭。额颅,发际前也。)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人迎,缺盆,俱本经穴。属胃,谓本经之所属也。络脾,胃与脾为表里也。此支自缺盆入内下膈,当上脘中脘之分, 
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直者,直下而外行也。从缺盆下行气户等穴,以至乳中、乳根也。)下挟脐,(天 
枢等穴也。)入气街中;(自外陵等穴下入气街,即气冲也,在毛际两旁鼠鼷上一寸。)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 
至气街中而合,(胃口,胃之下口,当下脘之分,难经谓之幽门者是也。循腹里,过足少阴肓 之外,此即上文支者之脉, 
由胃下行,而与直者复合于气街之中也。)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髀,股 
也。抵,至也。髀关、伏兔,皆膝上穴名。自此由阴市诸穴以下。膝盖曰膑。 骨曰胫。足面曰跗。此三者,即犊鼻、 
巨虚、冲阳等穴之次。乃循内庭入中趾内间而出厉兑,足阳明经止于此。厉兑义详本穴条下。髀,并米切,又音比。膑, 
频、牝二音。胫,形敬切。跗,附、孚二音。)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 
端。(廉,上廉也。下廉三寸,即丰隆穴。是为阳明别络,故下入中趾外间。又其支者,自跗上冲阳穴次,别行入大趾间, 
斜出足厥阴行间之次,循大趾出其端,而接乎足太阴经也。)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脾为足太阴经也。起于足大趾端隐白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故足太阴脉发于此。 
凡后足三阴经皆然。)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循趾内侧白肉际,行大都、太白等穴。核骨,即大趾 
本节后内侧圆骨也。滑氏言为孤拐骨者非,盖孤拐即名踝骨,古有击踝之说,即今北人所谓打孤拐也。核骨唯一,踝骨 
则有内外之分。滑氏以足跟骨为踝者亦非,盖彼曰跟踵,非踝也。踝,胡寡切。)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 , 
足肚也,亦名腓肠。本经自漏谷上行,交出厥阴之前,即地机,阴陵泉也。 ,本经与 通用,音篆。盖 本音 ,玉 
篇以足跟为 。)上膝股内前廉,(股,大腿也,一曰髀内为股。前廉,上侧也,当血海、箕门之次。)入腹属脾络胃,(自 
冲门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