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2-脉理求真-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名曰结。迟止有常,应作代看。共是四脉,皆于迟测。 
此以迟脉提纲,而取缓涩结代四脉之兼乎迟者统汇于下也。迟为往来迟慢,故一息而见三至。缓则往来和匀 
,软若春柳,即是胃气之脉。涩则迟滞不利,状如轻刀刮竹。代则迟而中止,不能自还,但止有定数, 
而不愆期。 
数脉属阳,一息六至。往来流利,滑脉可识。有力为紧,切绳极似。数时一止,其名为促。数如豆粒。 
动脉无惑。共为四脉,皆于数得。 
此以数脉提纲,而取滑紧促动四脉之兼乎数者统汇于下也。数则往来急数,故一息而见脉有六至。滑则往 
来无滞,有如珠之走盘。紧则紧急有力,状如弦紧弹手,故有切绳之喻。数时一止为促,状如疾行而 
蹶。数而两头俱俯,中间高起,有似豆粒厥厥动摇。是谓之动。 
别脉有三,长短与弦。不及本位,短脉可原。过于本位,长脉绵绵。长而端直,状似弓弦。 
此长短与弦三脉,非浮沉迟数可括,故别列于此。短者,上不通于鱼际,下不通于尺泽,有短缩不伸之意。 
长者,通尺泽鱼际,上下皆引,有迢迢过于本位之情。若弦则劲直不挠,有似弓弦,不似紧脉弦急弹人。 
一脉一形,各有主病。脉有相兼,还须细订。 
有一脉之形象,必有一脉所主之病。有兼见之脉象,即有兼见之症,可细就其兼见之脉。以例其症耳。 
浮脉主表,腑病所居。有力为风,无力血虚。浮迟表冷,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 
芤失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浮濡阴虚,浮散虚剧。浮弦痰饮,浮滑痰热。 
浮虽属阳,主表主腑,但浮而见洪数弦滑有力之脉,固属主热主火主痰主风;若浮而见迟缓芤虚微涩与散 
无力之脉,又为主虚主湿主冷主暑主危之象矣。故脉当视所兼以为辨别。下文仿此。 
沉脉主里,为寒为积。有力痰食,无力气郁。沉迟虚寒,沉数热伏。沉紧冷痛,沉缓水蓄。沉牢痼冷, 
沉实热极。沉弱阴虚,沉细虚湿。沉弦饮痛,沉滑食滞。沉伏吐利,阴毒积聚。 
沉虽属阴属里,然沉而见迟紧牢缓细弱诸脉,方谓属虚属寒属积属 
聚;若沉而见实数诸脉,则沉更不谓属阴,又当自阴以制其火以除其热也。 
迟脉主脏,阴冷相干。有力为痛,无力虚寒。 
迟虽属阴,仍当以有力无力分其寒实寒虚。盖寒实则为滞为痛,而寒虚则止见其空虚也。 
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实热,无力虚疮。 
数虽属阳,仍当以有力无力分其热实热虚。盖热实则必为狂为燥,而热虚则止见其虚疮耳。 
滑司痰饮,右关主食。尺为蓄血,寸必吐逆。涩脉少血,亦主寒湿。反胃结肠,自汗可测。 
滑司痰饮,而亦有主食主血主吐之分。涩本血少,而亦有寒涩湿涩之别。但血枯则上必见反胃,而下必见 
肠结;肠结胃反,则水液自尔不行,而有上逆为汗之势矣。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浮长风痫,沉短痞塞。 
长为肝经平脉,故未病脉长,是为气治。短即肺之平脉,若非右寸及于秋见,则必有气损之病矣。至长独 
于浮见,则为风火相搏而痫以生;短以沉见,则为虚寒相合而痞以成。 
细则气衰,大则病进。涩小阴虚,弱小阳竭。 
脉以和平为贵。凡脉细如蛛丝之状,其气自属衰弱;大而满溢应指有力,是为病势方张。至于三部皆小, 
较细显极而脉涩不快,是为精血虚损。既小而脉不大,又脉痿弱不起,是为阳气衰弱。皆当分别审视。 
洪为热极,其伤在阴。微为气衰,其损在阳。浮洪表实,沉洪里实。阳微恶寒,阴微发热。 
洪为热极,其伤在阴,但须分其表里。微为气衰,其损在阳,亦须分其阳分阴分,以别恶寒发热之治也。 
紧主寒痛,有表有里。缓主平和,兼见须虑。缓滑痰湿,缓大风虚。缓涩血伤,缓细湿痹。 
浮紧则为寒闭于表,必有身痛头痛恶寒等症可察。沉紧则为寒束于里,必有肚腹胀满逆痛等症可察。缓为 
虚,大为风,缓大脉见则为风虚。缓为食停,细为气滞,缓细脉见,其痹必生。缓为气衰,涩为血损,缓而 
见涩,其损必甚。缓则湿滞不消,滑则痰饮内蓄,缓与滑见,则湿必停而痰益甚。 
阳盛则促,肺痈热毒。阴盛即结,疝瘕积郁。 
数而有止为促,非阳盛乎,故有肺痈热毒之症;迟而有止为结,非阴盛乎,故有疝瘕积郁之症。 
弦脉主饮,木侮脾经。阳弦头痛,阴弦腹疼。动主搏击,阴阳不调。阳动汗出,为痛为惊。阴动则热, 
崩中失血。 
脉弦而土必虚,则湿自无土制而痰以生。故弦而在于寸,寸主上焦,其痛必在于头;弦在于尺,尺主下焦, 
其痛必在于腹。动为阴阳不和,动见于寸,则心肺受累而惊痛与汗自至;动见于尺,则肾水受累,而崩 
中失血自生。 
虚寒相搏,其名曰革。男子失精,女子漏血。若见脉代,真气衰绝。脓血症见,大命必折。伤寒霍乱, 
跌打闷绝。疮疽痛甚,女胎三月。 
革脉由于精血亏损,故尔脉空不实,而见男子失精女子漏血之症。至于脉代而绝,或脓血症见,未有不死。 
惟有伤寒霍乱,跌仆疮疽,痛甚胎产见之,以其暴伤暴闭,勿作死治也。 
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吉凶可推。 
病有阴阳,脉亦阴阳,顺应则吉,逆见则凶。下言脉症相应顺逆,总 
不出乎此理以为之贯通也。 
中风之脉,却喜浮迟。坚大急疾,其凶可知。类中因气,身凉脉虚。类中因痰,脉滑形肥。类中因火, 
脉数面赤。 
风有真中类中之各别。真中虽属实症,而亦由虚所招,故脉喜其浮迟,而忌坚急,恐其正虚邪胜,决无生 
也。类中本非风中,特症相似而名,故症与脉各以类见。而不能以一致耳。 
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症反必凶。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燥,热盛必难。始自太阳, 
浮紧而涩。及传而变,名状难悉。阳明则长,少阳则弦。太阴入里,沉迟必兼。及入少阴,其脉遂沉。厥 
阴热深,脉伏厥冷。阳症见阴,命必危殆。阴症见阳,虽困无害。中寒紧涩,阴阳俱紧。法当无汗,有汗伤 
命。 
病阳脉宜见阳,病阴脉宜见阴。故伤寒热病之症,宜见洪数之脉,与伤寒汗后不宜见脉燥之象耳。即云寒 
邪传变,名状莫悉。与阴寒直 
中,阴阳俱紧,脉不一端。然大要阳得阴脉,脉与症反,命必危殆。若阴症而见浮大数动洪滑之阳,其脉虽 
与症反,在他症切忌,而伤寒邪气初解,病虽危困,亦未有害。惟伤寒汗出症虚,而脉反见阴阳俱紧,是其元 
气已脱,脉气不和,非吉兆也。 
伤风在阳,脉浮而滑。伤风在阴,脉濡而弱。六经皆伤,或弦而数。阳不浮数,反濡而弱。阴不濡弱, 
反浮而滑。此非风寒,乃属温湿。若止濡缓,或兼细涩。此非风湿,更属湿着。 
风为阳邪,风伤则脉自有浮滑弦数之象。但风有伤于阴,则浮与滑 
自不克见,以阳为阴所闭也。反是多因风为湿阻,故又名为风湿。如至浮数俱无,独见濡缓细涩,定知为湿所 
淫,所当分别以视也。 
阴阳俱盛,热病之征。浮则脉滑,沉则数涩。中暑伤气,所以脉虚。或弦或细,或芤或迟。脉虽不一, 
总皆虚类。 
凡脉而见阴阳俱盛者,未有不因热邪充溢之故。所以脉浮而滑,其热必挟有饮。脉沉数涩,其热必伤于 
阴。若暑则多气虚不固,以致暑得内袭,而脉亦虚不振。即或体有不同,脉见芤弦细迟。然要皆属虚类, 
而不可实攻耳。 
瘟脉无名,变见诸经。脉随病见,不可指定。 
疫邪伏于募原,时出时没,其脉变换不定,故但随其所见以为指耳。 
疟则自弦,弦即疟候。兼迟则寒,兼数则热。代散脉见,其体则折。 
疟因风木邪盛凌土而湿不化,致挟停痰积饮而成,故脉始见自弦;再于兼见之中,别其寒热酌治,则病自 
愈。惟代散脉见,则命其必绝矣。 
风寒湿气,合为五痹。浮涩与紧,三脉乃备,香港脚之脉,其状有四。浮弦为风,濡弱为湿。迟涩为寒, 
洪数为热。痛非外因,当于尺取。滑缓沉弱,随脉酌治。 
五痹香港脚等症,总不越乎风寒及湿三者以为之害。即或内淫为热,亦不越乎四者以为之伏。惟有痛非外因, 
而脉或于尺部而见,或滑、或缓、或沉、或弱,则又在于随脉酌施。而不可以风寒湿治也。 
劳倦内伤,脾脉虚弱。汗出脉燥,治勿有药。劳极诸虚,浮软微弱。土败双弦,火炎则数。 
虚症而见虚脉,此顺候也。若汗出而脉反燥,是为大逆,尚有何药 
可治乎。故弦数最为虚症切忌。 
痞满滑大,痰火作孽。弦伏中虚,微涩衰薄。胀满之脉,浮大洪实。细而沉微,岐黄无术。水肿之症, 
有阴有阳。阴脉沉迟,阳脉洪数。浮大则生,沉细勿药。五脏为积,六腑为聚。实强可生,沉细难愈。黄 
疸湿热,洪数偏宜。不妨浮大,微涩难医。 
痞胀水肿积聚黄胆,虽其病因不同,形症各别;然终宜见有余之脉,则真气未绝,而治尚可愈矣。若至细 
小沉涩,形实气馁,将何有药可施乎,故皆为逆。 
郁脉皆沉,甚则伏结。或代或促,知是郁极。胃气不失,尚可调治。气痛脉沉,下手便知。沉极则伏, 
涩弱难治。亦有沉滑,是气兼痰。心痛在寸,腹痛在关。心腹之痛,其类有九。细迟速愈,浮大延久。两 
胁疼痛,脉必双弦。紧细而弦,多怒气偏。沉涩而急,痰瘀之愆。疝属肝病,脉必弦急。牢急者生,弱急者 
死。腰痛之脉,必弦而沉。沉为气滞,弦损肾元。兼浮者风,兼紧者寒。濡细则湿,寒则闪挫。头痛之病, 
六经皆有。风寒暑湿,气郁皆侵。脉宜浮滑,不宜短涩。 
弦急弦沉伏涩紧细,皆是痛症气症郁症本领。但痛极者,则脉必沉必伏。有瘀者,则脉必涩。因湿者,则 
脉必濡。因痰者,则脉必滑。因风者,则脉必浮必弦。因寒者,则脉必紧。因湿者,则脉必滞必弱。因 
热者,则脉必数。因于痛极阴阳告绝者,则脉必疾。因于积极而痛者,其 
脉必牢,须以胃气不失为要。故痛症而见其脉浮大、最属不宜;短涩弱急,亦属不利;惟得沉紧迟缓乃治。但 
头痛外感,非属内伤,其脉又宜浮大,最忌短涩,所当分别而异视也。 
呕吐反胃,浮滑者昌。弦数紧涩,结肠者亡。饱逆甚危,浮缓乃宜。弦急必死,代结促微。吐泻脉滑, 
往来不匀。泻脉必沉,沉迟寒侵。沉数火热,沉虚滑脱。夏月泄泻,暑湿为殃。脉与病应,缓弱是形。微 
小则生,浮弦则死。霍乱之脉,代则勿讶。迟微厥逆,是则可嗟。泄泻下痢,沉小滑弱。实大浮数,发热则恶。 
吐宜浮缓浮滑,泻宜沉小沉滑,吐泻交作,则脉必见往来不匀,虽暴见代勿虑。如其吐见弦急,泻见浮弦, 
并吐泻交作而见迟微厥逆,皆属不治,故以必死为断也。 
嘈杂嗳气,审右寸关。紧滑可治,弦急则难。吞酸之脉,多弦而滑。沉迟是寒,洪数是热。痰脉多滑,浮 
滑兼风。沉滑兼寒,数滑兼热。弦滑为饮,微滑多虚。滑而兼实,痰在胸膈。结芤涩伏,痰固中脘。 
嘈杂嗳气本属脾气不运,故切忌脉弦急,恐木克土故也。吞酸有寒有热、随症所见以为分别,故以沉迟洪 
数分之。痰脉因不一端,滑是本象。惟有风则浮,有寒则沉,有热则数,有饮则弦、虚弱则微,结于胸膈为 
实,固于中脘,则见结芤涩伏之为异耳。 
小便淋秘,鼻色必黄。实大可疗,涩小知亡。遗精白浊,当验于尺。结芤动紧,二症之的。微数精伤,洪 
数火逼。亦有心虚,寸左短小。脉迟可生,急疾便夭。 
便结之脉,迟伏勿疑。热结沉数,虚结沉迟。若是风燥,右尺浮起。 
淋秘脉见涩小,精血已败,死亡至矣,此脉见不及者之必死也。遗浊虽有微数洪数短小之分,然急疾脉至, 
又非所宜,故曰便夭,此脉见太过者之必死也。若在便闭,里气不通,固应迟伏;然风寒湿热,当于脉迟脉 
数脉浮分辨,不可混同而罔治也。 
咳嗽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紧,死期将至。喘息抬肩,浮滑是顺。沉涩肢寒,均为逆症。 
咳嗽肺疾,脉浮为宜,兼濡亦为病气将退。若使沉伏与紧,便与病反,故曰必死。喘症无非风痰内涌,当以 
浮滑为顺。若至肢寒沉涩,亦非吉兆,故曰为逆。 
火热之脉,洪数为宜。微弱无神,根本脱离。三消之脉,数大者生。细微短涩,应手堪惊。骨蒸发热,脉 
数为虚。热而涩小,必损其躯。痿因肺燥,必见浮弱。寸口若沉,发汗则错。 
火症应见火脉,故三消骨蒸,须以数大为生。反是而见短涩微弱,岂其宜乎。痿症本因肺燥血亏,脉浮尚 
不宜汗,岂有宜于寸口脉沉之候乎。 
诸症失血,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验所出。脉贵沉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