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Ghiselin)曾进一步指出,
如果知识得不到传播,我们全都会蒙受损失:
如果我们的邻居都很健康,那么我们也会更好。为了要
比别人更健康而垄断所有的药物供应,不给周围的人用,是
。 52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非常愚蠢的行径。对待知识也同样。邻居的无知就如他们的
身体不健康一样,这对我们自己也是不好的,而且还可能是
造成我们不好的原因。工业生产及我们所有人都受益于有熟练
的劳动力。我们都是要依赖于其他人的技能和特长的
( Ghiselin ; 1989 ; p。192)。
当我们周围充斥着对人类行为有误解的人时,心理学家也
会像吉瑟林那样,感到我们都蒙受损失。世界是由公众对教
育、犯罪、健康、工业生产、儿童福利,以及其他很多关
键问题的众多态度所塑造而成的。如果这些态度都来自不正确
的行为理论,那么,我们所有人都会受到伤害。
允许〃承认错误〃
可证伪性原则最有用、最具解放性意义之处,在于它不
认为在科学上犯错误是一种罪过。被证伪的假设也能够为科学
家提供信息,以使他们对自己的理论做出调整,从而使之更
加符合观察得来的数据。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
Daniel
Dennett)说过,科学的本质在于〃在公众面前犯错误〃
(Dennett ,、
1955,
p。380)。当收集来的数据与理论不一致
时,通过不断修改理论,科学家最终能建构出一个反映世界
本质的理论。可证伪性是理论内在的更新机制,我们不应像
在处理日常事务那样去避免这些错误。
事实上,如果我们在处理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务时也使用可
证伪性原则,也许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这就是
前面我使用〃具解放性意义〃一词的原因。解放性是特别针对
第二章可证伪性。
53 。
其对个人的意义而言的,因为由可证伪性原则所引发出来的意义
已经超越了科学意义。如果我们明白,当我们所深信的事情与所
观察到的事实相悖时,最好去改变我们的信念,而不是去否认事
实的话,那将会令这个世界减少很多社会和个人的问题。物理学
家
J。罗勃特·奥本海默
(J。
Robert Oppenheimer)曾说过:
在任何一个人的推理思维过程中,总会有一个时候他会回
顾自己的过去说:〃这个问题我当时没想明白〃。靠其行业过日
子的人们也都需要能克服自己的羞耻感,勇敢地承认,〃我
的看法是错的〃的能力。科学研究是让这个认错的过程每时
每刻都可能发生。往往你会在思考了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上,
发现了矛盾及不寻常的现象。由这些现象所带来的震惊,可
能会促使你去重新思考。这与有些自认为见识很广的人不断地
试图去寻找一些合理说法,来为自己最初所犯下的错误辩解相
比,可谓是大相径庭
(Dos
Passos ; 1964 ; pp。150 …151 )。
请试想一下,过去有多少次,正当你与他人激烈争论
时,突然间一一也许正当你刚刚给予对方一次猛烈的反击来维
护自己的观点时,发现在某些关键问题或关键证据方面,你
的看法的确有错误。那时你是怎样处理这个错误的呢?你可曾
向对方承认你的错误,并且肯定对方的看法现在看来的确比你
的观点更合理?你或许不曾这样做。如果你和绝大多数人一
样,那么你一定会〃没完没了地寻找一些合理说法,来为自
己的错误辩解〃。你会拼命地使自己在不宣告失败的情况下从
争论中摆脱出来。承认自己错了恐怕你是绝对不会做的。但
是,其实它却是你惟一能做的。因为如果辩论双方在争论之
。 54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后,都仍不知:〃到底谁的观点更接近真理呢?〃如果争论
的内容没有公布于众(不像在科学研究中那样一定要公布于
众),如果双方争论的力度势均力敌,如果对争论的结果
(例如,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不能正确的反馈给对方(好像
前面举的那个例子那样),那么将找不到适当的机制来使人们
的信念与事实真相相吻合。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私下或公开的
对话及沟通,都只产生了令人更加困惑的结果的原因。这也
是为什么心理学在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方面,比起一般常识或
世俗智慧,是更可靠的资料来源。
很多科学家都见证了,在科学的进程中,犯错误是正常
的事,并且知道科学发展的真正危险在于人类总想避免暴露自
己的错误观点,明白这两点是相当重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米德瓦
(Peter
Medawar)曾写道:
虽然提出有瑕疵,的假设情有可原,因为迟早它都会被比较
好的假设给换掉,但这样仍会对曾经深信过它们的人们造成严
重的伤害。因为那些热爱自己理论假设的科学家们,大多不
愿意承认实验的检验结果证实自己是错的。有时候,他们会
不让自己的理论假设接受严格的检验,而是绕过这类检验,
仅仅让假设中无关痛痒的部分接受检验,不冒可能被彻底推翻
的危险……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科学家,我所能给的最好的建
议就是:一个假设被坚信为真的之程度,与它是否真的为
具,完全是两码子事
(Medawar,
1979 ; p。39)。
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都采纳了米德瓦的建议。在一篇报道著
名实验心理学家罗勃特·克若德
(Robert
Crowder )之职业生
第二章可证伪性。
55 。
涯的文章中,引述了他的一位同事马萨瑞·本纳加(
Mahzarin
Banaji)的一段话:〃他是我所知道的、最不维护自己理论的
科学家。如果你有办法指出他的理论有漏洞,或者他的实验结
果有局限和缺陷,他会非常乐意地和你一起计划如何推翻该理
论〃
(Azar ; 1999 ; p。18)。艾泽(
1999 )描述了克若德是
怎样发展出一个有关记忆之一个成分的理论,这个成分叫〃分
类前的昕觉存储器〃,然后仔细地设计实验研究来证伪自己的理
论。另外一个例子是进化论心理学家约翰·托比
(John
Tooby),他在讲述达尔文在科学史上做出里程碑式贡献是得益
于他对科学的一些态度时,曾作过以下这样的精彩评论:〃达
尔文能比其同时代的人走得更远,是因为他比较不为要整个宇宙
来配合自己的理论预测所羁绊
(Tooby,
2002 ; p。12)。
但是要让科学发挥作用,并不需要每一个科学家都必须具
备随时要被证伪的态度。雅各布·布朗劳斯基
(Jacob
Bronowski)在他的很多著作中提到:科学揭示世界真知的独
特力量并不取决于科学家们所具备的、超于常人的某些独特品
质(例如,他们是完全客观的,他们在解释结果时永远不会
发生偏差等),实际上这种力量来源于可以纠正会犯错的科学
家们之理论的审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科学家会竭力
挖掘和批评另一些科学家的错误
(Bronowski,
1973,
1977 )。哲学家丹尼特(
2000 )也表示了同样看法,他认
为没有必要要求每…位科学家都表现出如克若德那样的客观
性。像布朗劳斯基一样,丹尼特强调〃科学家和其他人有同
样的缺点及同样会犯错,不过科学家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意
识到他们的错误是来源于自己以及其所属学术团体,因此他们
。 56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会设计出一套精细的系统来约束自己,减少犯错,努力防止
因自身的弱点及偏见而影响到自己的研究结果〃
(p。4 2 )。
从本质上讲,我们在这里谈的是学术的诚信,以及一种任
何科学家都珍惜的开放性。用普通大众的话来说,开放性就是
指,为了追求真理,对一个现象的所有可能解释,都持容忍及
开放的态度。但是对科学而言,开放性思维不仅仅意味着开放
的态度,它还有更深一层含义。哲学家乔纳森·阿德勒
( Jonathan Adler )这样教导我们:科学更看重开放d性思维的另一
面,即〃一个真正具有开放性思维的人是那些愿意跟随着证据
走的人。这种人尊重客观公正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受制于个人的偏
见……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与跟随世界的真相来调整自己,而不是
要与我们个人的想法保持一致性〃
(Adler ; 1998 ; p
。44)。
只青〃想法〃是不值钱的
从前面关于验证世俗智慧的讨论中,我们得到另一个有关
可证伪性原则的小结论:想法是不值钱的。当然,我们这里
的意思是说,有些类的想法是不值钱的。古生物学家、科普
读物著名作者斯蒂芬。
J 。古尔德(
Stephen J。 Gould)对这
个观点作了如下解释:
写了
15年的每月专栏,我收到大量非专业人士写来的信
件,这些信件涉及科学的方方面面……在这些信件中我发现了
一个最常见的错误观念,它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别的错误观
念。人们在信中会告诉我他们发现了一个革命性理论,一个可
以拓展科学界限的理论。这些理论,通常要几页写得密密麻麻
的纸才能陈述完毕,它们全是对我们人类最根本及最深奥的终
第二章可证伪性。
57 。
极问题的一些猜测一…一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宇宙是怎么来的?时
间的起点在哪里?然而这些想法都是不值钱的,因为任何稍有
智力的人都可以在吃早餐前想出几个念头来。科学家也有能力
就这些终极问题提出各种想法,但是我们不这样做(或者,可
以反过来说,我们尽量避免思想中出现这类空泛的念头),因
为我们无法想出办法及程序来验证这些想法,从而判断它们是
否正确。一个看似吸引人但却无法被证实或证伪的观点,对科
学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Gould ; 1987 ; p。18)。
对古尔德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是:〃一点用也没有〃。
他所说的那些不值钱的想法就是前面波普尔提到的那些宏大理
论。这种宏大理论是那么博泛,那么复杂模糊,以至于我们
可以用它来解释一切。建构这种理论更多地是给人们提供了情
感支持,因为它们的被提出并不是准备给他人去修改,或抛
弃的。古尔德告诉我们这样的理论对科学的进展毫无用处,
纵然有了它们会让人感到很安慰。科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然而,这种创造只用于建构符合实征数据的理论之上。这一
创造过程是很困难做到的。只有少数用以解释世界真实面目的
想法不能说是不值钱的。可能这正说明为什么好的科学理论少
之又少,而那些不可证伪的伪科学信念体系却遍布各处的原因
所在一一比起前者,后者是太容易建构了。
科学理论与世界联系紧密,它们是可证伪的,它们所作
的预测是具体的。无可否认的,建构一个真正提供科学解释
的理论是一项艰辛的工程,但是认识科学运作的一般逻辑却并
不难。事实上,现在已有许多专门写给少年儿童看的,关于
。 58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科学逻辑思维的刊物问世(
Kramer ; 1987)。因此科学对科
学家来说虽然可能是困难的,但是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它对
一般公众而言应该不是难事,只要公众愿意学习一些普遍原则
其实就只学包括在本书中介绍的这几个原则也就够了。关
键是人们必须认真地掌握这些原则。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
学习吧。
科学中的错误:逐步接近真理的途径
为了解释清楚可证伪性原则,我们曾先勾勒出了一个科学
进步的简单模型。理论被提出了,依据理论也推衍出了假
设,然后使用一系列的实验手段(将在余下的章节中讨论)
验证假设。若假设被实验证实,则理论得到一定程度的巩
固;若假设被实验证伪,那么理论必须作某种程度的修改,
或者被更好的理论所取代。
当然,我们说科学的知识都是暂时成立的,由理论推衍
出的假设有可能是错误的,并不意味着什么人都可以来插一
脚,什么想法都可以成为理论。科学里很多事物间的关系被
多次证实属实之后,已经成为公理,因为它们几乎没有可能
被将来的实验所推翻。比如说,人体血液不再循环或者地球
不再绕太阳旋转的情况,将来不大可能出现。这些众所周知
的事实不属于我们所谈的假设。它们不是科学家的兴趣所在,
因为它们已经被充分证实了。科学家只对自然界那些已有一定
的知识,但是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的问题感兴趣。也就是说,
他们对那些还没有被证实到已经没有什么疑点的问题感兴趣。
第二章可证伪性。
59 。
科学实践中,科学家只看重未解决的问题而忽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