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7-难经正义-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脉管交相逆顺而行,至总回管,过心入肺,呼出炭气,吸入养气,复化为赤血者,即此义也。 
西医知血之行诸脉络,而不知所以能行者,气为之也。其井荥输经合五行出入之道,西医昧而 
不明,是知其所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卷五
六十五难
属性:六十五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 
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经言,《灵枢·本输篇》也。井荥输经合,如春夏秋冬之周而复始,东南西北之循环无端也。 
春夏主生养,阳气在外,秋冬主收藏,阳气在内。井属春,故自井而生发。合属冬,故至合而 
入脏。如天地一岁而有四时,一日亦有四时,人身随其气而营运,所以一呼一吸,阴阳无不周 
遍也。 
按∶本输篇言肺之井木,出于手大指内侧之少商穴,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输,行于经 
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心之井木,出手中指之端。心包络经中冲穴,溜于劳宫为荥,注于大 
陵为输,行于间使为经,入于曲池为合。心之井荥输经合,而行包络之经者,何也?盖心主血, 
包络主脉,君相之相合也。心与包络血脉相通,心脏所出之血气,间行于手少阴之经,手厥阴 
之经也。肝之井木,出足大指之端大敦穴,溜于行间为荥,注于太冲为输,行于中封为经,入 
于曲泉为合。脾之井木,出足大指内侧隐白穴,溜于大都为荥,注于太白为输,行于商丘为经, 
入于阴之陵泉为合。肾之井木,出足心之涌泉穴,溜于然谷为荥,注于太溪为输,行于复溜为 
经,入于阴谷为合。此五脏之井荥输经合也。膀胱之井金,出足小指之端至阴穴,溜于通谷为 
荥,注于束骨为输,过于京骨为原,行于昆仑为经,入于委中为合。胆之井金,出于足小指次 
指之端窍阴穴,溜于侠溪为荥,注于临泣为输,过于丘墟为原,行于阳辅为经,入于阳之陵泉 
为合。胃之井金,出足大指次指之端厉兑穴,溜于内庭为荥,注于陷谷为输,过于冲阳为原 
行于解溪为经,入于下陵为合。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其井金出手小指次指之端关冲穴,溜于 
液门为荥,注于中渚为输,过于阳池为原,行于支沟为经,入于天井为合。而三焦下输,出于 
足太阳之前委阳穴,是足太阳之络。盖三焦之气出于肾,游行于上中下,其斜者为络,入络膀 
胱;直者为经,即手少阳也。故三焦之输有二焉。小肠之井金,出手小指之端少泽穴,溜于前 
谷为荥,注于后溪为输,过于腕骨为原,行于阳谷为经,入于小海为合。大肠之井金,出于手 
大指次指之端商阳穴,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输,过于合谷为原,行于 
阳溪为经,入于曲池为合。此六腑之井荥输原经合也。夫脏腑之井,起于木金者,木金乃生成 
之始终也。五脏藏精,其气皆阴,然化气必生于阳,故五脏虽阴,而其起恒同,起于少阳之生 
木。六腑致用,其气皆阳,然气盛必归于精,故六腑虽阳,而其气为成,皆起于西成说物之兑 
金,是以脏井为木,腑井为金也,生气在脏,成气在腑,如四时之春秋,此阴阳之定理,针法 
所必究也。然只节经文之大略,其经穴部位尺寸,须详考铜人图像,庶不致误。 

卷五
六十六难
属性: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大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 
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神门穴也。)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 
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 
考《甲乙经》,肺之原太渊,在手掌后陷者中央,心之原大陵,在掌后骨下横纹中两筋间,此 
手厥阴心包络之穴也,心与包络相通,故取此穴,亦可谓之心也。肝之原太冲,在足大指本节后二 
寸陷者中。脾之原太白,在足大指后内侧白肉际陷者中。肾之原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 
中。手少阴之原兑骨,即神门穴,在手掌后锐骨端陷者中。胆之原丘墟,在足外踝如前陷者中。胃 
之原冲阳,在足趺上,去内庭五寸,高骨间动脉。三焦之原阳池,在手表腕上陷者中。膀胱之原京 
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大骨下白肉际陷者中。大肠之原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者中。小 
肠之原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者中。 
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阳中之太阳心也, 
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 
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 
肓之原出于脖 ,脖 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 
是《灵枢》以五脏之十二穴为原,此则以六脏六腑十二经各有原。言心之原出于大陵者,即候包 
络之病,盖君相之血脉通贯也。言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者,少阴心也,兑骨即神门。邪客篇曰∶ 
少阴独无输者,不病乎?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即此义也。越人 
之意,非谓心有两原,乃指君相气合厥阴少阴,可同治也。 
十二经皆以输为原者,何也?然五脏输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输为原 
者,何也? 
然∶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 
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 
皆取其原也。 
十二经皆以输为原者,言九针十二原中。皆以五脏之输穴为原,非谓六腑也。然五脏六腑之 
输,皆系三焦之所行,其气所留止之处也,故称曰原。三焦之根,起于肾间命门,人之生命之 
原,十二经之根本,皆系乎此。由鼻吸入之天阳,过肺历心,引心火循膂筋,入肾系,至命门, 
蒸膀胱之水,化气上腾。三焦主持相火,为肾中原气之别使,是十二经之营卫流行,皆三焦之 
所使也。通行生气于五脏六腑之输穴,其所留止,辄谓之原。以其原于命门动气间而得名,亦 
以见三焦乃腹包膜,其连网脂膜,皆三焦之物,为统摄脏腑之郛郭也。 

卷五
六十七难
属性:六十七难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何谓也? 
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 
故云募在阴,俞在阳。 
募,音幕,经气结聚处也。俞,输转之义。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五脏之募皆在腹,肺之募, 
中府二穴,在胸博云门下,同身寸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陷中,属本经。心之募,巨阙一穴, 
在鸠尾下,同身寸之一寸,属任脉。脾之募,章门二穴,在大横外直脐端,属肝经。肝之募, 
期门二穴,在不容两旁,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直乳第二肋端,属本经。肾之募,京门二穴, 
在监骨腰中,挟脊季胁下,属胆经。五脏之俞皆在背,肺俞在第三椎之下,心俞在五椎之下, 
肝俞在九椎之下,脾俞在十一椎之下,肾俞在十四椎之下,又有膈俞者,在七椎之下,皆挟脊 
两旁,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总属足太阳经也。阴病行阳,阳病行阴者,背为阳,腹为阴。俞 
在于背,俞者,脏中阴气之所输也,是以阴病行于阳也。募在于腹,募者,脏中阳气之所结也, 
是以阳病行于阴也。以见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故其病气之结聚输转之 
处,交相会也。经曰∶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即此义也。 
按∶《内经》六腑亦有募有俞,不独五脏为然也。此章明脏腑阴阳之气,交相通贯,言五脏 
而不及六腑者,省文也。胃之募,中脘一穴,在脐上,同身寸之四寸,属任脉。大肠募,天枢 
二穴,在肓俞旁,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挟脐二寸,属胃经。小肠募,关元一穴,在脐下,同身 
寸之三寸,属任脉。胆募,日月二穴,在期门下,同身寸之五分,直乳第二肋下,属本经。膀 
胱募,中极一穴,在脐下,同身寸之二寸三分,属任脉。三焦募,在脐下,同身寸之二寸,属 
任脉。此六腑之募,亦皆在腹。胃俞在十二椎之间,大肠俞在十六椎之间,小肠俞在十八椎之 
间,胆之俞在十椎之间,膀胱俞在十九椎之间,三焦俞在十三椎之间。又有心包俞在四椎之间, 
亦俱挟脊两旁,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属足太阳经也。观阴阳募俞并举为言,则非独指五脏明 
矣,故补注之。 

卷五
六十八难
属性:六十八难曰∶五脏六腑,各有井荥输经合,皆何所主?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 
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 
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输经合所主病也。 
主,主治也。经言,《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文也。井,山谷中泉水之所出也。荥,小水尚 
未能流利者也。输,输泻之所注也。经,由输而经过之径也。合,水流而会合之处也。井主心 
下满者,井应木,木者肝,肝主满重节痛也。荥应火,火者心,心主身热也。输应土,土者脾, 
脾主体重也。经主咳嗽寒热者,经应金,金者肺,肺主寒热也。合主气逆而泄者,合应水,水 
者肾,肾主泄也。此论五脏为病之一端耳。不言六腑者,举脏足以该腑也。然《内经》辨病取 
穴之法,实不止此,不可执一说而不知变通也。 
按∶此七难论输穴也。然某穴至某穴之一寸者,将谓周尺耶,秦尺耶,汉尺耶,抑近世之尺 
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皆为不明同身取寸之义也。或以患人之中指中节取寸,便为独得心 
传,殊不知瘦人指长而身小,则背腹之横寸,岂不太阔,肥人指短而身长,则背腹之横寸,岂 
不太狭,有身长指长而头小者,则头间之寸,岂不嫌长,有身短指短而头大者,则头间之寸, 
岂不嫌短,似此肥瘦长短之差讹,安能准的。所谓同身取寸者,必同其身体而取之也。考其法 
以《灵枢·骨度篇》尺寸为主,再量人身尺寸,随取而折之,自无长短肥瘦之差讹。假如骨度 
篇云∶肩至肘,长一尺七寸,量患人由肩至肘,长一尺三寸六分,以八折合之,所云某穴至某 
穴一寸者,仅得八分,余可类推。此同身取寸之活法,针灸之要事,不可不知也。 
附《灵枢·骨度篇》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 
脉度定矣。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高曰∶头 
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甲乙经》 
“尺”字上有“一”字。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甲乙经》“君子”作“男子”。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 KT ,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 KT 以下 
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 
狭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 
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 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 
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 
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耳后当完骨者, 
广九寸。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半。《甲乙经》 
作广八寸。 
两髀之间,广六寸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 
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膂骨以 
下至尾 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 
分分之七。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其经脉之在于身也,见其浮而坚, 
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也。 
上第五卷,六十二难至六十八难,论 穴。 

卷六
六十九难
属性:六十九难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 
者泻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