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溺血,小便出血而不痛。血淋,则小腹阴茎必兼胀痛。在疫证,总由血因热迫。宜本方增生地,加滑石、桃仁、茅
根、琥珀、牛膝、棕灰。
雄按∶设兼痛胀,忌用棕灰。汪按∶亦宜用地榆炭。
发狂骂詈。不避亲疏,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力倍常时。或语生平未有之事,未见之人,如有邪附
者,此阳明明邪热,上扰神明,病患亦不自知。僧道巫尼,徒乱人意。宜本方增石膏、犀、连、丹、栀,加黄柏。
雄按∶宜加朱砂、青黛,挟痰,加石菖蒲、竹沥之类。
疫证之痰,皆属于热,痰中带血,热极之征。宜本方增石膏、芩、地,加蒌仁、羚羊角、生桑皮、棕灰。
雄按∶桑皮、棕灰可商,宜加滑石、桃仁、苇茎、瓜瓣之类。
疫证遗溺,非虚不能约,乃热不自持。其人必昏沉谵语,遗不自知。宜本方增石膏、犀、连,加滑石。诸病喘满,
皆属于热,况疫证乎。宜本方增石膏、黄芩、加桑皮、羚羊角。
雄按∶杏仁、浓朴、半夏、旋复花、枇杷叶、蒌仁、芦菔、海蜇、芦根之类,皆可随证采用。本方地、芍宜去之。
汪按∶下条亦宜去地、芍。
淫热熏蒸,湿浊壅遏,则周身发黄。宜本方增石膏、栀子,加茵陈、滑石、猪苓、泽泻、木通。汪按∶湿盛而用石
膏。似宜佐以苍术、浓朴之类。
雄按∶此证亦有宜下者。汪按。青壳鸭蛋敲小孔纳朴硝于孔中纸封炖熟。日日服之。义取一补一消。治黄胆甚效。
余尝亲试之。初时便溏不爽。服朴硝而便反干畅矣。
疫证循衣摸床、撮空,此肝经淫热也。肝属木,木动风摇,风自火出。《左传》云∶“风淫末疾”,四末四肢也。肢动
即风淫之疾也。宜本方增石膏、犀、连、栀、丹,加胆草。
雄按∶桑枝、菊花、丝瓜络、羚羊角、白薇之类,皆可采用。实者,宜兼通腑;虚者,宜兼养阴。
狐蜮,宜本方增石膏、犀角,加苦参、乌梅、槐子。以上五十证,热疫恶候,变态无恒,失治于前,多致莫救。慎
之!慎之!
疫证热毒盘踞于内,外则遍体炎炎。夫热极之病,是必投以寒凉。火被水克,其焰必伏。火伏于内,必生外寒。阴
阳相搏则战,一战而经气输泄,大汗出而病邪解矣。
疫证瘥后,四肢浮肿,弗遽温补。
雄按∶宜清余热,兼佐充津。
瘥后饮食渐增,而大便久不行,亦无所苦。此营液未充,若误投通利,死不终朝矣。汪按∶宜食黑脂麻。热疫为病,
气血被其煎熬,瘥后饮食渐进,气血滋生,润皮肤而灌筋骸。或痛或痒,宛如虫行,最是佳境,不过数日,气血通畅而
自愈矣。疫证失治于前,热流下部,滞于经络,以致腰膝疼痛,甚者起不能立,卧不能动,误作痿治,必成废人。宜本
方小剂,加木瓜、牛膝、续断、萆 、黄柏、威灵仙。瘥后,不欲饮食,食亦不化。此脾胃虚弱,宜健脾养胃。
雄按∶不欲食,病在胃,宜养以甘凉。食不化,病在脾,当补以温运。医者,须分别论治。汪按。叶香岩论脾胃辨
析最明畅。余以为胜于东垣之专事升脾。学人所当师法也。
瘥后惊悸,属血虚。宜养血镇惊。
雄按∶亦有因痰热未清者,不可不知也。汪按∶因痰者颇多。
瘥后怔忡,乃水衰火旺,心肾不交。宜补水养心。
雄按∶朱砂安神丸最妙。汪按∶亦有兼挟痰者。
瘥后,有声不能言,此水亏不能上接于阳也。宜补水。
雄按∶有痰热滞于肺络者宜清肃;有疫热耗伤肺阴者宜清养。不仅水亏为然也。
瘥后,声颤无力,语不接续,名曰郑声。乃气虚也。宜补中益气汤。汪按∶第五卷方论不录此方,附论在清暑益气
汤下。
雄按∶此证虽属气虚,实由元气无根,补中益气,升阳之剂,切勿误投。宜集灵膏。
瘥后喜唾,胃虚而有余热也。乌梅十个、北枣五枚,俱去核,共杵如泥,加炼蜜丸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
雄按∶此方甚佳。
言者,心之声也。病中谵妄,乃热扰于心。瘥后多言,余热未净。譬如灭火,其火已息,犹存余焰也。
雄按∶宜导赤散加麦冬、莲子心、朱砂染灯心。
瘥后遗精,宜交心肾。
雄按∶精因火动者多,宜清余热,黄连、黄柏,最是要药。
瘥后触事易惊,梦寐不安,乃有余热挟痰也。痰与气搏故恐惧。
雄按∶宜用竹茹、黄连、石菖蒲、半夏、胆星、栀子、知母、茯苓、旋复花、橘红等药。
瘥后,终日昏睡不醒。或错语呻吟,此因邪热未净,伏于心包络所致。
雄按∶宜用丹参、白薇、栀子、麦冬、甘草、木通、盐水炒黄连、竹叶、朱砂染灯心、细茶等药。挟痰者,花粉、
天竺黄、石菖蒲,省头草之类。或万氏牛黄清心丸,皆可采用。
瘥后自汗、盗汗,虚象也,宜分阴阳而补益。
雄按∶固属虚候,多内余热未清,心阳内炽,慎勿骤补,清养为宜。如西洋参、生地、麦冬、黄连、甘草、小麦、
百合、竹叶、茯苓、莲子心之类,择而为剂可也。
瘥后心神不安,乃心血亏损。宜养心。
雄按∶固是心营不足,亦因余热未清,治如上条可也。
瘥后虚烦不寐者,血虚神不守舍也。
雄按∶非神不守舍也,亦余火扰动耳!治如上法,或加阿胶、或加生鸡子黄、或加珍珠,审证而用得其宜,贵乎医
者之神悟矣。
瘥后余热未净,肠胃虚弱,饮食不节,谷气与热气,两阳相搏,身复发热,名曰食复。
雄按∶治法与伤寒食复同,更有瘥后起居不慎,作劳太早,虚阳浮扰而发热者,名曰劳复。治宜调气血。
瘥后早犯女色而病者,名女劳复;女犯者,为男劳复。其证头重目眩,腰痛肢酸,面热如烘,心胸烦闷。宜麦冬汤
主之。若舌出寸余,累日不收,名曰阳强。以冰片研细糁之,即缩。长至数寸者,多不救。
雄按∶此方甚妙。宜加竹茹枸杞子。
男子新瘥,余热未净,而女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阳易;女人新瘥,余热未清,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阴易。
其证男子则阴肿入腹,绞痛难忍;女人则乳抽里急,腰胯痛引腹内。热攻胸膈,头重难抬,仰卧不安,动摇不得。最危
之证。
雄按∶阴阳二易,余谓之热入精室证。第阴易较重于阳易,以女人疫热之气,本从阴户出也。古人用 裆之义最精,
取其能引热邪,仍由原路去,故阴易,须剪所交接。女人身穿未浣之 裆,《千金》用月经赤帛,亦从此脱胎。阳易,须
剪所交接。男子身穿未浣之 裆。并取近阴处之数寸,烧灰服下,奏效甚捷。后人之用鼠矢,亦取其以浊导浊之义。然
究不如烧 散之贴切矣。余如竹茹、花粉、韭白、滑石、白薇、槐米、楝实、绿豆、甘草梢、土茯苓等药,并走精室,
皆可随证采用。以上三条,温热病后亦同,不仅疫证尔也。
卷五
方论
属性:x甘草汤x
甘草(二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王晋三曰∶一药治病,是曰奇方。
徐洄溪曰∶大甘为土之正味,能制肾水越上之火。王朴庄曰∶自《灵》《素》至汉、晋、宋、齐诸古方,凡云一两者,
以今之七分六厘准之。凡云一升者,以今之六勺七抄准之。汪按∶唐人之方则一两,当古之三两。
雄按∶鞠通,凡引古
方,辄改定其分两,而轻重甚未当也。学人审之。
雄按∶《伤寒类要》治伤寒心悸,脉结代。《圣济总录》治舌肿塞口。《外科精要》治一切痈疽诸发及丹石烟火药发。
《兵部手集》治悬痈。《直指方》治痘疮烦渴及虫毒药毒。《金匮玉函》治小儿撮口及小儿羸瘦。《得效方》治小儿遗溺。
皆以一味甘草为方,妙用良多,总不外乎养阴缓急,清热化毒也。汪按∶亦兼取和中利水。
x桔梗汤x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邹润安曰∶肾家邪热,循经而上,肺不任受,遂相争竞,二三日邪热未盛,故可以甘草泻火而愈。若不愈,是肺窍
不利,气不宣泄也。以桔梗开之,肺窍既通,气遂宣泄,热自透达矣。
雄按∶虽以桔梗名汤,而倍用甘草以为驾驭,后人改称甘桔汤是矣。但须审证而投,不可泥为通治咽痛之方也。黄
锦芳《医案求真》尝论及之,医者不可不知。
x猪肤汤x
猪肤(一斤)
雄按∶以猪皮去其肉肥,刮如纸薄,杭人能造,名曰肉 。可以充馔。
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即是米粉,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王晋三曰∶肾应彘而肺主肤。肾液下泄,不能上蒸于肺,致络燥而为咽痛者,又非甘草所能治矣。当以猪肤润肺肾
之燥,解虚烦之热,白粉、白蜜缓中,俾猪肤比类而致津液从肾上入肺中,循喉咙,复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而上中下
燥邪解矣。
x黄连阿胶汤x
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
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邹润安曰∶尤氏云∶阳经之寒,变为热则归于气;阴经之寒,变为热则归于血。阳经或有归于血者,惟阴经之热,
则必不归于气,故三阴有热结证,不用调胃承气、小承气,而独用大承气。诸下利证不已,必便脓血,是其验也。心中
烦,不得卧,热证也。至二三日以上,乃心中烦,不得卧,则非始即属热矣。始即属热,心中烦,不得卧者,为阴虚。
阴虚则不得泻火。今至二三日以上始见,则为阳盛,阳盛则宜泻火。然致此阳盛,亦必其阴本虚。故阿胶、芍药、鸡子
黄、无非救阴之品。泻火则惟恃芩、连。而芩止一两,连乃四两,此黄连之任,独冠一方,而为补剂中泻药矣。
x猪苓汤x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各一两)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
日二。
周禹载曰∶热盛膀胱,非水能解,何者?水,有止渴之功,而无祛热之力也。故用猪苓之淡渗,与泽泻之咸寒,与
五苓不异。而此易术以胶者,彼属气,此属血也;易桂以滑石者,彼有表,而此为消热也。然则所蓄之水去,则热消矣。
润液之味投,则渴除矣。
邹润安曰∶松之概挺拔劲正,枫之概柔弱易摇。松之理粗疏,枫之理坚细。松之叶至冬益苍翠而不凋,枫之叶至冬
遂鲜赤而即落。是其一柔一刚,显然殊致。茯苓属阳,治停蓄之水不从阳化者。猪苓属阴,治鼓荡之水不从阴化者。是
故仲景以猪苓名方者,其所治之证,曰少阴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若五苓散则其治有渴者、
有不渴者。至茯苓入他方,所治之病,则不渴者居多。盖渴者水气被阳逼迫,欲得阴和而不能也,与之猪苓,使起阴气
以和阳化水,譬之枫叶已丹,遂能即落也。
x大承气汤x
浓朴(去皮,炙,八两) 枳实(炙,五枚) 大黄(四两,酒洗) 芒硝(三合)水一斗,先煎二物,取五升,
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邹润安曰∶柯氏云∶浓朴倍大黄为大承气,大黄倍浓朴为小承气。是承气者在枳、朴。应不在大黄矣。但调胃承气
汤不用枳、朴,亦名承气何也?且三承气汤中,有用枳、朴者,有不用枳朴者;有用芒硝者,有不用芒硝者;有用甘草
者,有不用甘草者。惟大黄则无不用,是承气之名,固当属之大黄。况浓朴三物汤即小承气汤,浓朴分数且倍于大黄,
而命名反不加承气字。犹不可见承气不在枳、朴乎?自金元人以“顺”释“承”。而大黄之功不显。考《本经》首推大黄
通血,再以《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之义参之,则承气者,非血而何?夫气者,血之帅。故血随气行,亦随气滞,
气滞血不随之滞者,是气之不足,非气之有余。惟气滞并波及于血,于是气以血为窟宅,血以气为御侮。遂连衡宿食,
蒸逼津液,悉化为火。此时惟大黄能直捣其巢,倾其窟穴,气之结于血者散,则枳朴遂能效其通气之职,此大黄所以为
承气也。
雄按∶此余夙论如此,邹氏先得我心。汪按∶大黄本血分之药,故知此说确不可易。
x白虎汤x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中行曰∶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石膏、知母辛甘而
寒,辛者,金之味。寒者,金之性。辛甘体寒,得白虎之体焉。甘草、粳米,甘平而温,甘取其缓,温取其和,缓而且
和,得伏虎之用焉。饮四物之成汤,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