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2-时方妙用-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钱。粳米四钱。单热无寒者亦用此法。或再加知母三钱。先热后寒者名痹疟。治同。宜加 
桂枝二钱。是从金匮白虎加桂枝汤中仿出。○鬼疟。脉乍大乍小。加藿香二钱。以香为天地 
之正气。正能胜邪也。天麻三钱。以天麻之形如魁芋。有二十四子周环于外。其苗名赤箭。 
取弧矢以示威之义也。○瘴疟。加苍术藿香各二钱。○食疟。以平胃散采入柴胡一味为君。 
融合二方为一方。即前人复方法也。○劳疟。是虚人不能耐劳而病疟。宜小柴胡原方。去半 
夏。加栝蒌根二钱。或佐以补中益气汤。○一切疟疾口渴。俱去半夏。加栝蒌根。以生津液。 
凡一切疟疾。欲急于取效。俟三发之后。以小柴胡汤。加常山三钱。寅时服。渣再煎于辰时 
再服如吐。任其吐去痰涎。自愈。○时医惑于俗传本草。谓常山是截疟猛药。邪未尽而强截 
之。多变他病。此无稽之臆说也。盖常山从阴出阳。为透邪外出之良药。仲景用其苗名为蜀 
漆。今人用其根。何尝是强截之药。 
一久疟不愈。及三阴疟三日一发者。诸药不效。惟以白术一两或二两加生姜五七钱。水 
煎一杯。于寅时服之渣再煎。于上午再服。如热多者。以当归一两余。代白术。○如脾肾两 
虚。诸药不效者。用近效白术汤一日两服。服到十日必愈。(书成。友人自安徽回赠余医书 
一帙。乃张心在新着附经也。中有三阳交于胆。三阴交于脾。三阳之疟治胆。三阴之疟治脾 
句。真是名言可佩。此君若得名师益友而讲论之。将来为医中一巨擘。恨未悟其人。) 
一初病疟。世称胎疟。缠绵难愈。与痘疹之症。本于胎毒无异。宜六君子汤。加草果乌 
梅。或合小柴胡汤。 
一久疟不愈。不必治疟。只以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兼吞桂附八味丸。调理半月无不 
痊愈。今医俱遵景岳法。用何人饮休疟饮方中。以何首乌一味为主。据云中和之道。其实苦 
涩之品不能食入。余屡见久服此药。多变出肿胀等病。学人不可不知。 

卷三
痢疾
属性:下痢秽浊胶粘似脓似血。小腹隐痛。欲便不便的里急后重是也。旧说偏寒偏热。主补主 
攻。皆不可拘执。唯所列死证数条。缘时医治不得法流连致死。或过信前医之说。弃而不治。 
坐视其死。余目击心伤。日夜焦心。从内经仲景言外之旨。及散见于各条之下。一一体认。 
而参以所治之症。大有所悟。药到病瘳。厥效彰彰可纪。请先言救逆之道。而次及恒法。 
一医书云。脉沉小者易治。脉浮大者难疗。又云发热不休者死。此遵内经肠 一论。执 
一不通之过也。余别有所悟。脉浮为表邪。浮而兼大。是表邪浸于阳明之界而下利。仲景有 
葛根汤。等治法发热不休。非感冒风寒。即是经络不和。宜用桂枝汤当归四逆汤。祛风寒以 
调经络。人参败毒散加老米。名仓廪汤亦是此意。但药力轻薄。不能速效耳。大抵初病治法。 
发热恶寒者。香苏饮加防风川芎。以取微汗则愈。重必用桂枝汤当归四逆汤之类。若寒热往 
来多呕者。必用小柴胡汤。若热多而口渴者。小柴胡汤去半夏加栝蒌根主之。若发热不恶寒 
里急后重者。以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汤。照古法先煎葛根。后煎诸药。日服二三剂。必愈。若 
用痢门方。如芍药汤之类。其邪无不陷入变危者。余深恨倪氏痢疾三方。为杀人主具。 
一医书云。腹痛不休者死。按其治法。不过用木香槟榔砂仁及消食行滞之品。安能以救 
死症。若果消渴。口中热。胸腹胀满坚实而拒按。为实症。三承气汤可以择用。或以三一承 
气汤代之。若果不渴。口中和。脉迟小而无力。或手足冷。腹痛而喜按。为虚寒症。非四逆 
汤不可。若腹痛而下痢重滞者。再加生白芍三钱。如腹痛不止。虚烦而喜按。脉弦者。为肝 
邪克土。宜小建中汤。服一时许。即以小柴胡汤。去黄芩加白芍药继之。神效。 
一医书云下痢纯血者死。下痢如屋漏水者死。按其治法。不过用阿胶地榆槐花苍术之类。 
安能以救死症。如果下奔鲜血。口渴便短。里急后重。脉盛者为火症。宜白头翁汤。一日二 
服。虚人及产后。加阿胶甘草。亦有下鲜血而非火症者。若血带黯而成块者。属热者少。属 
寒者多。俱宜从脉症细辨之。若口中和。脉细。小便长。手足冷者。属虚寒无疑。宜以理中 
汤。加灶心土八钱主之。下血多者。宜间服黄土汤。一日二服。三日渐愈。盖以脾胃如分金 
之炉。理中汤分其清浊。是治其本源也。屋漏水。即血水之黯滞不稠者。为虚寒症。误用寒 
凉攻破所致。若见咽痛。语言无序。半日必死。亦用理中汤救之。 
一医书云能食者轻。不能者重。绝食者死。发呕者死。盖不能食。有食滞。即宜以平胃 
散加消导之药。若脾胃虚弱。即宜用香砂六君子汤及理中汤。健脾以运胃。又有辨于其微者。 
不 
即是噤口痢。丹溪用人参石莲肉黄连煎汤。入生姜汁。徐徐呷之。只认作湿热上冲之症。故 
不效。宜参上诸法治之。若食入即吐不利于香砂橘半者。宜用干姜黄连黄芩汤。苦辛以开拒 
格。若胸满而吐。及干呕吐涎沫者。宜吴茱萸汤。温镇以和土木。其效如神。○凡心下痞满 
。从仲景三泻心汤。及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等。择用如神。 
一医书云。妇人新产即发痢者死。余放金匮白头翁汤加甘草阿胶之例。可知产后宜照病 
用药。毫无顾忌。又云小儿出痘后即发痢者死。余以为不尽然。大抵产后失于过温致死痘后 
失于过寒致死。俱因病而药之。不必泥于一说。 

卷三
恒法
属性:一痢疾无外症恶症。但见里急后重便脓血者。三日内。俱宜 
x芍药汤。x(六十) 
一痢疾腹中撮痛。或下血片。及噤口恶痢。诸药不效者。宜 
斗门秘传方。(七十) 
一痢疾不论新久。以陈米汤送下香连丸三钱。一日三服。极验。至于久痢。以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送下。法本薛氏多效。 
一久痢诸药不效。审其为虚脱不禁无余邪者。宜 
x真人养脏汤。x(七十五) 
一久痢流连不愈。愈而又作。名为休息痢。是堵涩太早。余邪未尽。宜羊脂四钱。白蜡 
三钱。黄连末三钱。白蜜八钱。乌梅肉炒研末二钱。血余灰三钱。煎搅为丸丸如桐子大。以 
米饮送下三十丸。日三服。此孙真人法也。○又有服补中益气汤。不应。反下鲜紫血块者。 
此久风成食泄。风气通于肝。肝伤不能藏血也。宜玉屏风散。去白术。倍防风。加羌活葛根 
升麻主之。宜 
x玉屏风散。x(六十七) 
一洞泄寒中。注下水谷。赤痢白痢。食已即出。 
食物不消者。宜 
x圣济附子丸。x(七十) 

卷三
时疫
属性:(修园新订) 
程山龄云。时疫之症。须知有来路两条。去路五条。何谓来路两条。疫有在天者。在人 
者。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自 
人受之。皆从经络而入。或为头痛发热咳嗽。或颈肿发?大头风之类。斯在天之疫也。若一 
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乡。以及阖邑。病气秽气。互相传染。其气从口鼻而 
入。其见症。憎寒壮热。胸膈饱闷。○吐黄涎。乃在人之疫以气相感。与天无涉。所谓来路 
两条者此也。夫在天之疫。邪从经络入。寒多者。治以辛温。宜五积散。热多者。治以辛凉。 
宜九味羌活汤。审其气虚不能作汗者。宜人参败毒散。热甚格邪。不作汗者。宜防风通圣散。 
若发颐及大头症。是风火相乘而为毒。宜防风通圣散。加牛蒡子金银花桔梗贝母栝蒌仁之类。 
俾邪从经络入者。仍从经络出。此以发汗为去路也。在人之疫。邪从口鼻入。或香苏饮。 
加玉竹川芎忍冬。或神术散。加葛根葱头。或藿香正气散之类。俾其从口鼻入者。仍从口鼻 
出。此以解秽为去路也。至于经络口鼻所受之邪。传于阳明之经。则为自汗大渴大热斑黄等 
症。宜甘露饮。生其津液。以为胜邪回生之本。甚者必用人参白虎汤。以清阳明散漫之热。 
此以清火为去路也。如入于胃腑。则为谵语发狂。大便实小腹拒按等症。宜三一承气汤下之 
。或内有实热外有实邪者。宜防风通圣以两解。此方。疫症第一良方用之得法。不论新久。 
头头是道。此以攻下为去路也。复有虚人患疫。或病久变虚。或误治变虚。须用四物汤四君 
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加减。此以补养托邪为去路也。要之疫症必从大汗而解。人壮者。不战而 
汗。人虚者。必战栗而后大汗。汗未彻者。俟七日后而又作汗。以上五法。该于发汗一法之 
中。散邪。是发汗正法。而秽浊之气袭经络。不以辛香解之。则汗不出。火邪内燔。血干津 
涸。非清火。则阴气不滋而汗不出。胃气壅塞不攻。其实。则浊气不解。而汗不出。汗由液 
化其出自阳。其源自阴。非补养阴阳。则气血不充。而汗不出。此发汗一法。为治疫大关头 
。有汗则生无汗则死。若治之失法。或涸其汗源。或强逼使汗皆枉其死也。可不慎哉 
未汗。宜阳脉。忌阴脉。 已汗。宜阴脉。忌阳脉。 

卷三
避疫法
属性:避疫之法。惟在节欲节劳。仍勿忍饥以受其气。○胆为中正之官。胆气壮。则十一经之 
气赖以俱壮。邪不能入。○医统云男人病邪气出于口女人病邪气出于前阴。其对坐之间。必 
须识其向背。或以雄黄涂鼻孔中。从容察位而入。 

卷三
暑症
属性:洁古谓动而得之为中热。静而得之为中暑。暑阴而热阳。未免称名不正。盖夏日炎炎。 
人触之则生暑病。即为中热。无非动以得之。他若畏热求凉。凉袭于外。则为发热恶寒头痛 
项强等症。宜九味羌活汤以散之。凉中于中。则为吐泻肠痛。宜理中汤以温之。若兼烦躁则 
间用凉水调下大顺散病虽作于暑月。不得以暑病名之也。大抵暑症辨法。以口渴烦心溺赤身 
热脉洪而虚为的。轻者为伤。以六一散荡涤热气。从小便而泄。若暑热闭郁而无汗。必用香 
薷饮。发越阳气。彻上彻下。解表兼利小便。则愈。重者为中。大渴大汗。宜白虎加人参汤 
主之。或汗出身热而两足冷者。是暑而挟湿。宜白虎加苍术汤主之。若中暑昏闷不醒并伏暑 
停食吐泻。用半夏四两醋煮茯苓甘草各二两。共为末。以生姜汁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六 
十丸。开水送下。若昏愦不醒者。研碎灌之立苏。此孙真人之神方也。(名消暑丸。为暑症 
第一神方。)至于生脉散清暑益气汤。为暑伤元气而立。或预服以却暑。或病愈后以收功。 
非暑病正方也。 
六一散(五十二) 香薷饮(四十一) 清暑益气汤(九十六) 生脉散(七十八) 

卷三
湿病
属性:湿有从外入者。有自内得者。阴雨湿地。皆从外入。其症头重腰冷。一身尽重。冷浆瓜 
果。皆自内得。其症泄泻腹胀。肠有水气。淋浊痰饮。然外湿亦可渐入于内。内湿亦有浸渍 
于外。失此不治。则郁而为热。变症多端。不可不察。湿脉多缓。(是怠缓。非和缓。) 浮 
大者易治。沉细小者难医。 
一内外湿总方。宜 
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羌活王之。○外湿加紫苏防风猪苓泽泻干葛木瓜主之。○内湿。加木 
通泽泻砂仁木香。食积。加山楂麦芽枳实。寒湿。加干姜。湿热。加黄连黄芩。热轻者。只 
用连翘。○槟榔时嚼。亦妙。(八十二) 
受湿腰痛。其痛冷重沉着。如带五千钱。宜肾着汤。(八十四) 
白浊不止。为湿热下注。妇人白带亦然。宜萆 厘清饮。○如妇人白带。加半夏芡实苡 
仁黄柏生白术主之。(八十三) 
一伤湿一身尽痛。不可转动。宜 
一味白术酒。(八十五) 
一苍术多脂易霉而治湿。与僵蚕死于风而治风。驴皮动火制成阿胶而降火。俱是造物妙 
处。即大易所谓同气相求。内经所谓衰之以其属是也。盖湿邪在人肠胃。原自不安。一得苍 
术。气味便与之合一。气从汗出。味随水谷下行。先诱之。而后攻之也。 

卷三
头痛
属性:大抵暂痛为邪。久痛为虚。邪则分寒热而除之。虚则审阴阳而补之。然亦有久痛为邪所 
缠。新痛因虚而发者。当因脉证而辨之。 
脉浮滑者生。短涩者死。 
一伤寒六经俱有头痛。太阳痛在脑后。必连项强。宜九味羌活汤。加葱白三根。○阳明 
痛在额前。必连目眶。宜升麻葛根汤。○少阳痛在侧。必兼两胁痛多呕。宜逍遥散。去白术。 
加半夏黄芩川芎。○太阴无头痛。然湿土动而生痰。亦为头痛。宜二陈汤。加制南星苍术川 
芎。○少阴头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