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同,稍涉烦琐,姑存之。) 
x病因血液枯燥x 愚谓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 
液枯燥,所以筋挛。观仲景曰∶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风病下之则成痉。疮家不可发汗,汗之亦成痉。 
只此数言,可见病痉者,多由误治之坏证,其虚其实,可了然矣。自仲景之后,惟陈无择能知所因,曰多由亡 
血,筋无所营,因而成痉,则尽之矣。但惜其言之既善,而复有未善者,曰血气内虚,外为风寒湿热所中则痉, 
斯言不无又误。若其所云,则仍是风湿为邪,而虚反次之。不知风随汗散,而既汗之后,何复言风;湿随下行, 
而既下之后,何反致湿。盖误汗者,必伤血液;误下者,必伤真阴。阴血受伤则血燥,血燥则筋失所滋,筋失 
所滋则为拘为挛,反张强直之病势所必至,又何待风寒湿热之相袭而后为痉耶。且仲景所言、言不当汗而汗也, 
不当下而下也。汗下既误,即因误治而成痉矣。岂误治之外,必再受邪而后成痉,无邪则无痉哉。此陈氏之言, 
不惟失仲景之意,而反致后人疑惑,用持两端。故凡今人之治此者,未有不以散风去湿为事,亦焉知血燥阴虚 
之证,尚能堪此散削否,此不可不为辨察。(《景岳》)(按∶此说虽辨,犹未为当。何则?仲景叙痉,必云 
太阳病,其所用三 
方,皆为逐邪之设,况不有邪袭,何有诸件证候,故吾宁信仲景,不敢信景岳也。景岳又论不因误治,而阴虚 
血少以致痉证曰∶凡以暴病而见反张戴眼口噤拘急之类,皆痉病也。不知所云诸证,盖是痫 惊搐之类,而非 
真痉病。但景岳论其所以筋急之理,则稍有可取者,故举其证而并为之辨云。) 
六气为病,皆能发热。然寒与热相因,暑与湿相从,独燥与湿相反。湿病多得之地气,燥病多得之内因, 
此病因之殊同也。病机十九条,燥症独无。若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愚窃疑之。今本论有痉湿之分。又曰∶太阳 
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则痉之属燥无疑也。夫痉以状命名,因血虚而筋急耳。六气为患,皆足以致痉。然不 
热则不燥,不燥则不成痉矣云云。夫痉之始也,本非正病,必夹杂于他症之中。人之病此者,世医悉指为风, 
所以不明其理。善医者必于他症中审察而预防之。(《伤寒论翼》) 
x病专在经x 痉病,经病非脏腑病也。脉者人之正气正血所行之道路也,杂错乎邪风邪湿邪寒,则脉行 
之道路,必阻塞壅滞,而拘急蜷挛之证见矣。是病悉在人经络隧道中为患耳,虽与脏腑相属,而究不同于病在 
脏腑,故曰经病也。(《金匮本义》) 
x脉候x 太阳中湿病 ,其脉沉与筋平。刚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者也,其脉往来进退,以沉迟细,异 
于伤寒热病。(《甲乙经》) 
其脉沉弦而迟,亦或带紧,此为恶候,不救者多。若脉如雨溅,散出于指外者,旦暮殂也。(《活人总括》) 
新产血虚,金疮出血过多,皆能成痉。惟脉虚小可治,若实大者难愈也。(《伤寒绪论》) 
x总证x (痫痉辨异伤寒辨异) 风痉者,口噤不开,背强而 
直,如发痫之状,其重者耳中策策痛,卒然身体痉直者死也。(《病源论》) 
痉者,口噤不开,背强而直,如发痫之状,摇头马鸣,腰反折,须臾十发,气息如绝,汗出如雨,时有脱。 
易得之者,新产妇人,及金疮血脉虚竭,小儿脐风,大人凉湿,得痉风者皆死。温病热盛入肾,小儿痫热盛皆 
痉。痉喑厥癫皆相似,故久厥成癫。审察之,其重者患耳中策策痛,皆风入肾经中也。不治流入肾,则喜卒然 
体痉直如死。(《千金》) 
太阳风 证候,始则发热腹痛,喘息涎浮;次则牙紧头摇,十指微动;渐加项背强直,转侧不仁;甚者昏 
困失音,目睛直视,滑泄不禁,身腰反张,如此则十不救一。(《活人总括》) 
初发来,多有腹痛之证。(同上) 
病发身软时醒者,谓之痫;身强直反张如弓,不时醒者,谓之痉。(《病源论》)(按∶弓字原作尸,据 
《千金》改。) 
外证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沉迟弦细,而项背反张强硬,如发痫之状,此为异耳。(《活人》) 
x刚柔x 太阳病,发热不恶寒无汗为阳痉,发热恶寒汗出为阴痉。(《神巧》) 
当察其有汗无汗,以分刚 柔 ,无汗葛根汤主之,有汗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活人》) 
刚柔二 与阴阳二痉是如何? 亦作痉,阳痉属刚 ,阴痉属柔 。(同上) 
王朝奉刚柔二痉,《金匮》栝蒌桂枝汤(有汗者弱也,属阴)、桂枝加葛根栝蒌汤(治证同前)、《金匮》 
葛根汤(无汗刚痉,属阳)。(《元戎》) 
合面而卧者为阴痉,仰目者为阳痉。(《伤寒解惑论》)(按∶此本于《圣惠》,《圣惠》又曰∶阳痉 
即易瘥∶阴痉即难瘥。) 
若发热畏寒无汗,开目仰卧,口燥渴,脉浮紧而数,此属阳,名刚 。若自汗不恶寒,闭目合面,四肢不 
收,口中和,脉沉细而涩,此属阴,名柔 。夫二 皆有搐搦反张口噤咬齿等证,但刚 手足抽掣,极能骇人; 
柔四肢不收,时或发作耳。(《伤寒证治明条》) 
本论以太阳病有汗表虚为柔痉,无汗表实为刚痉。是以虚实而定刚柔,其辨最切。后人妄以角弓反张为刚, 
低头视下为柔,谬之甚矣。(《金匮编注》) 
x痉有数证x 二病亦多有之(按∶郭氏以为 为轻,痉为重,故云二病),或为伤寒治,或为风治,故 
不愈,风犹近之而未的也。雍亲见者数人,略言其状。一人初如伤寒,三数日后,冥冥不知人,亦似柔软,不 
甚强直,惟忘记口噤不口噤,雍谓此 也。又一人初亦如伤寒,数日后,时作角弓反张,作则口噤不知人,罢 
则略知人而困,雍谓此痉也。又有伤寒汗后,方坐谈,语次忽瞠目口噤,虽坐如故,而四肢僵硬,不可屈折, 
少顷即罢,罢而复作,正所谓须臾数十发者,罢则言语如故,雍谓此缘出汗多所致,伤寒痉也,时服桂枝栝蒌 
而愈。又一儿如伤风,一二日后,不知人,冥冥卧,不语不食,此 也,忽四肢强直口噤,手足背如策肿, 
手足指皆越开,少顷即定,复稍柔,但冥冥然,雍谓此为 病而加痉者也。又一村人,病二三日后,口噤,身 
强直反张,觉臂腿长于常日,略知人事,齿缝中能作声,不甚明晓,饮冷水反要火灸,寻衣缝,摸床撮空,无 
所不至,其症甚怪,时雍思之,只是痉,用大崖蜜汤擦其齿,须臾口得开, 
数进续命汤遂愈,村人耐疾,使富贵安得不死。又一家父子闭户坐,不出门,人云患锁牙风,使侦之,父子对 
坐,各用两手,扳面前一横木,少顷病来,则两手俱脱偃卧,后苏而复坐,父子更起更偃仆,以仓公当归汤主 
之,其子遂愈,父羸老不救。问风来之状,则自足起,循太阳经而上,过 中至股,分两支,一支循股外而上 
入腰,则猛掣便侧起。一支循股内而上入少腹,考之于经,太阳无此别支,应是入少阴也。又有一人,行次仰 
面顾者三,众谓仰面有所视,少顷即倒,舁归反张,数日而没。此疾症甚不一,亦有间者,不能具记。历验之 
,似微柔软,发痉则极强硬。前人叙此未能尽,雍虽加详而次第紊乱耳。(《伤寒补亡论》) 
x产后发痉x (治方互见发表方中,宜参。) 产后中风痉者,因产伤动血脉,脏腑虚竭,饮食未复,未 
满日月,荣卫虚伤,风气得入五脏,伤太阳之经,复感寒湿,寒搏于筋则发痉。其状口急噤,背强直,摇头马 
鸣,腰为反折,须臾十发,气急如绝,汗出如雨,手拭不及者,皆死。(《病源论》) 
产后角弓反张及诸风病,不得用毒药,惟宜单行一两味,亦不得大发汗,特忌转泻,吐利必死无疑,大豆 
紫汤,产后大善。(《千金》) 
产妇汗多,或因怒厥,皆成此病。(《三因》) 
产后汗出多变 ,亦令服续命汤,此又难信。既汗多,如何更服麻黄、官桂、防己、黄芩辈,不若大豆紫 
汤为佳,《太医局方》大圣散亦良药也。(同上) 
凡产后发热,若舌謇唇急,手指微动,便急作风 疗之。(《活人总括》) 
产后去血过多发 者,以六合汤主之。(《原病集》) 
(按∶此系四物汤加羌活,秦艽、防风。) 
产后发 ,因去血过多,元气亏极,或外邪相搏。其形牙关紧急,四肢劲强,或腰背反张,肢体抽搐。产 
后患之,实由亡血过多,筋无所养而致。大补血气,多保无虞,若攻风邪,死无疑矣。(《女科撮要》) 
x死证x 诸反张,大人脊下容侧手,小儿容三指者,不可复治也。(《千金》) 
病卧不着席,小儿腰背去席二指,大人侧掌,为难治。(《总病论》)(按∶《补亡论》曰∶难治尚可 
治,非不治也。又曰∶亦见有反张过掌而愈者。) 
服药后,汗出身和者吉。若脉来沉迟或紧细,而大便自利者,皆死证也。(《绪论》) 
此证无论阴阳刚柔脉类,总之正衰邪盛,卒难救疗。(同上) 
x治法诸说x 其治不宜发汗,针灸为嘉。治之以药者,可服葛根汤。(《甲乙经》) 
切不可作风治,兼用风药。(《丹溪》) 
盖痉有虚实,治有补泻。倘表邪未尽,误补则躁烦立至;若阴血已亏,误攻而竭绝何堪。今人且不知痉病 
为何病,而欲其分别表里,补泻得宜,不可得矣。(《病机汇论》) 
若汗多亡阳,下多亡阴,致筋脉失养,不柔和而成痉,无外邪可解者,惟宜补养气血,十全大补、人参养 
荣、大建中汤选用。(《绪论》)(按∶明清诸家治痉,不出此例,未知果能相当否,姑存之,以俟后考。) 
常见 病,多起于产后,及伤寒汗下后,气血大亏,不能荣筋,筋强而然。须十全大补,少佐附子,以行 
参之气 
补卫,引归地之性补荣,妙甚。古方重外感,故用续命等药,今人禀受不同故尔。(《大还》)(按∶大补汤 
加附子治痉,本出《女科撮要》。) 
病乃伤寒坏症,小儿得之,犹有愈者,其余则百难疗一,其实者或有因下而得生,虚者竟无治法,《金 
匮》诸方,见效绝少。(《兰台轨范》) 
x葛根栝蒌根x 守仲景方者,但知刚痉用葛根汤,柔痉用桂枝加葛根汤,而不解金匮于柔痉之脉沉迟者。 
在桂枝汤不加葛根而加栝蒌根。盖用葛根,不惟取其解肌之热,而取其体轻,可生在表阳分之津,以润筋之燥 
急。今因沉迟,沉乃卫气不足,故用桂枝以和之;迟则荣血不足,故用栝蒌根,其体重,可生在表阴分之津。 
此仲景随脉浮沉,用药浅深之法也。(《准绳》) 
x发表诸方x (兼滋液诸方) 仓公当归汤,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痉者方。 
当归 防风(各十八铢) 独活(一两半) 麻黄(三十铢) 附子(一枚) 细辛(半两) 
上六味 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开者,格口内汤,一服当苏,二服小汗,三服 
大汗。(《千金》)尝见口噤似痉,略知人事,但坐而顺掣,腰脊仰倒者,亦风 也,服仓公当归汤而愈。( 
《补亡论》)《圣惠》治产后中风,口噤不开,秦艽散,于本方去麻黄、细辛,加秦艽、葛根、桂心。(不用 
酒。入生姜煎。) 
甘草汤,治在蓐中风,背强不得转动,名曰风痉方。 
甘草 干地黄 麦门冬 麻黄(各二两) 芎 黄芩 
栝蒌根(各三两) 杏仁(五十枚) 葛根(半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酒五升,合煮葛根取八 
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再服。一剂不瘥,更合良。(《千金》) 
防风汤,治产后中风,背急短气方。 
防风(五两) 当归 芍药 人参 甘草 干姜(各二两) 独活 葛根(各五两)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同上)(按∶此等诸方,皆足以治男子,故列于 
此。又当归汤、甘草汤并有麻黄,乃似刚痉之治,防风汤明是柔痉。) 
治伤寒阴痉,手足冷,筋脉拘厥,汗出不止,宜服白术散方。 
白术 桂心 附子 防风 芎 甘草(以上各三分)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 
(《圣惠》)《圣济》治伤寒柔 ,手足逆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附子白术汤,于本方去防风、甘草,加 
独活。(《活人》名附术散。) 
《肘后》疗中风,无问男子妇人,中风脊急,身 如弓,紫汤方。 
鸡屎(二升) 大豆(一升) 防风(三两切) 
上三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