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核缩入小腹,痛不可忍,用手按捺,方得还旧者,木香楝子散。外用牡蛎灰、良姜等分为末,唾津调涂肿大一 
边,须臾如火热,痛即安。(《医通》) 
x死证x 卵 ,玉茎肿硬,引脐绞痛,甚则阴缩肢冷,囊上生疮成痈,二症出水不止者死。(《入门》) 
x类证x 凡疝为患,小腹作疼,牵引肾子,多寒少热,好饮热汤。此症乃恼怒伤肝,阴虚湿热为患, 
其囊红肿发热,小便赤涩,内热口干,坠重作痛,此为囊痈之候。(《外科 
正宗》) 
x通气诸方x 橘核丸,治四种 病,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甚则肤囊肿胀, 
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橘核(炒) 海藻(洗) 昆布(洗) 海带(洗) 川楝子(取肉炒) 桃仁(麸炒各一两) 浓朴(去 
皮姜汁制炒) 木通 枳实(麸炒) 玄胡索(炒去皮) 桂心(不见火) 木香(不见火各半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虚寒甚者,加炮川乌一两。坚胀 
久不消者,加 砂二钱,醋煮旋入。(《济生》) 
香附散,治 胀。 
香附子(不拘多少) 
上为末,每用酒一盏,煎海藻一钱重,至半盏,先捞海藻嚼细,用所煎酒调香附末二钱服。(《三因》) 
外肾赤肿,以金橘核,舶上茴香,等分炒香,碾为细末,空心酒调下,须多饮则药力易至。患处却以木鳖 
肉,研如泥,涂之立效。久患者,频用之。(《琐碎录》) 
荔核散,治肾大如斗,不过二剂除根。 
舶上茴香 青皮(全者) 荔枝核 
上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得效》) 
木香楝子散,治小肠疝气,膀胱偏坠,久患药不效者,服此药其效如神。(燕同知秘传) 
川楝子(二十个为末,未碾前先用巴豆二十粒,同楝子炒黄赤色,去巴豆不用。) 萆 (半两) 石菖蒲(一两炒) 
青木香(一两炒) 荔枝核(二十个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重,入麝香少许,空心炒茴香盐酒 
下。(《瑞竹》) 
行气香苏散,治偏坠气,初起疼痛,憎寒壮热。 
根据本方(按∶此系香苏散加柴胡、乌药、川芎、羌活、枳壳、苍术、麻黄)加小茴香、木香、三棱、莪术、 
木通。(《医鉴》) 
x溃结诸方x 《古今录验》牡丹五等散,疗 疝,阴卵偏大,有气上下胀大,行走肿大,服此良验方。 
牡丹皮 防风 黄柏(炙) 桂心(各一分) 桃仁(二分去皮尖研) 
上五味捣为散,以酒服一刀圭,二十日愈。少小 疝最良,小儿以乳汁和,如一大豆与之。(《外台》)《医心》∶ 
《短剧方》牡丹五痔散(主治同),于本方去桃仁,加豉熬。 
兼金丸,治热入膀胱,脐腹上下兼胁肋疼痛,便燥,欲饮水,按之痛者。 
大黄(湿纸裹煨八钱) 硝石 桂心 甘草(炙各四两) 桃仁(四十个去皮尖)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米饮下五七丸至十丸。(《三因》)吉氏家传胜金丸,治小儿疝气偏坠方。 
川楝子(去复选肉) 续随子肉(七十个去皮) 轻粉(一钱) 
上为末,稀面糊为丸,每服七丸至十丸,葱白薄荷汤吞下。(《幼幼》) 
三白散,治膀胱蕴热,风湿相乘,阴 肿胀。大小便不利。 
白牵牛(略炒二两) 白术(半两) 桑白皮 陈皮 木通(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汤调下,空心服。初进一服未觉,再进。此药不损脏气,只导利留滞。疝方大率多用 
热药,此方惟壅热证宜服之。(《三因》) 
解钳丸,治小肠气,及膀胱气,横弦竖弦,木肾偏坠,下部诸疝气痛。 
木鳖子(二两净去油) 茴香(二两) 黑丑(二两) 半夏(二两) 补骨脂(二两) 
酒糊丸,梧子大,空心服三十丸,炒姜盐灯心酒下,午后临睡各一服。(《赤水》)(按∶此方修制颇繁, 
今省不录。) 
应痛丸,治败精恶物不去,结在阴囊成疝,疼痛不可忍。 
阿魏(二两,醋和,用荞麦面作饼,浓三指,裹阿魏,慢火煨熟。) 槟榔(大者二个,刮作瓮子,满盛滴 
乳香,将刮下末,用荞麦面拌作饼子,慢火煨熟。) 
上同研为末,入 砂末一钱,赤芍药末一两,同为面糊搜和,丸如梧子大,温酒、盐汤下十丸至二十丸,空心。 
(《三因》) 
x散痛诸方x 治阴疝,撮痛不可忍者,应痛丸方。 
韭子(炒) 芎 
上二味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圣济》) 
治小儿阴 ,日夜疼痛方。 
皮(一个烧存性) 
上一味研细,临卧热酒调下一钱匕。(同上) 
x外治诸方x (互见前)有人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恐死,日夜疼闷不得眠方。 
取生椒择之令净,以布帛裹着丸囊,令浓半寸,须臾热气通,日再易之,取消瘥止。(《千金》) 
治久坐卑湿,忽阴囊虚肿,气上筑,黑豆熨方。 
上以米醋炒黑豆,青布袋盛,熨心腹,更以椒葱汤淋渫腰胯,浓衣盖下部,然后服诸方。(《圣济》) 
x淋洗法x 治外肾偏硬如石,停留不散,及下部诸疾。 
贯众 枳壳 本 杜仲 藿香 蛇床子 吴茱萸 官桂(各等分) 
上为粗末,水三五碗,药末二两许,用绢裹煎十余沸,乘热随手淋洗,以药包洗小腹毕,以衣被裹片时, 
不得见风,甚妙。(《魏氏》) 
x调摄法x 有人请问下部 气不通之方,彼时实许之矣,细思若非痛断浓味与房事,不可用药,惟促其 
寿。(《丹溪》) 

内因类
奔豚气
属性:仲景所谓奔豚气,与《难经》肾积,其证不同,而如巢元方犹不免牵混,后世或以为疝气之名,要在学人分 
别之焉。盖其扩充仲景者,则寥寥罕闻尔。 
x源候x 夫奔豚气者,肾之积气,起于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心藏神也。忧思则伤志,肾藏志也。 
神志伤动,气积于肾,而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其气乘心,若心中踊踊,如车所惊,如人所恐,五 
脏不定,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不定,妄言妄见,此惊恐奔豚之状。若气满支心,心下闷乱,不欲闻人声, 
休作有时,乍瘥乍极,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呕,此忧思奔豚之状。诊其脉来触祝触祝者,病 
奔豚也。(《病源论》)(按∶若心中踊踊以下,《外台》引《短剧文》有少异,又车字作事字是,盖此段义不 
无疑,姑存之。) 
x治方x 《肘后》疗卒厥逆上气,气支两胁,心下痛满, 
淹淹欲,绝此谓奔豚,病从卒惊怖忧迫得之,气从下上,上冲心胸,脐间筑筑发动有时,不疗杀人方。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吴茱萸(一升) 生姜(一斤) 半夏(一升) 桂心(三两)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药须预蓄,得病便急合服之。(《千金方》桂五两,甘草三两。 
张文仲同。)(《外台》)《千金》名奔气汤。(今本甘草二两)(按∶此系吴茱萸汤加减方。) 
《广济》奔豚气在心,吸吸短气,不欲闻人语声,心下烦乱不安,发作有时,四肢烦疼,手足逆冷方。 
李根白皮(八两) 半夏(七两洗) 干姜(四两)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两炮) 桂心(四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分三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外台》)《圣惠》治奔豚气, 
脐腹胀痛,翕翕短气,发作有时,四肢疼闷,甘李根散,于本方去茯苓、甘草,加吴茱萸、当归、槟榔。 
《短剧》疗卒伤损,食下则觉胸中偏痛栗栗然,水浆下亦尔,问病与相应,急作此方。 
生李根(一斤细锉之) 麦门冬(一斤去心) 人参(二两) 桂心(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范汪同。(《外台》) 
《短剧》牡蛎奔豚汤,疗奔豚气,从少腹起憧胸,手足逆冷方。 
牡蛎(三两熬) 桂心(八两) 李根白皮(一斤切) 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七升,煮取李根白皮得七升,去滓内余药,再煮取三升,分服五合,日三夜再。(同上) 
治奔豚气,上下冲走,闷乱面青,宜服此方。 
甘李根皮(三两锉) 生姜(二两炒干) 吴茱萸(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热服。(《圣惠》) 
又方。 
槟榔(三枚捣罗为末) 生姜汁(半合) 
上件药,以童子小便一大盏微过。入前药二味,搅令匀,分为三服,如人行五六里,进一服,须臾下利为 
效。(同上)(先教谕曰∶此《外台》治香港脚冲心方。又《千金》治胸腹背闭满,上气喘息,下气汤方,大腹槟 
榔二七枚,杏仁四七枚, 咀,以童子小便三升,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医林方》备急压气散,于本方加 
紫苏穗,水煎(不用童便)。 
代赭石汤,治逆气上冲,奔遍息道,滞塞不通。 
代赭石(打碎二两) 陈皮 桃仁(炒) 桂 吴茱萸(盐炒各半两) 
上各锉碎,每服秤二两,水三大盏,生姜三分切,同煎至一盏,其下去滓,食前温服,一日一服。(《御药 
院方》) 
牵牛丸(当作散),治气筑奔冲不可忍。 
黑牵牛(半两纸箱内或银石器中炒黄色) 槟榔(一分锉)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浓煎紫苏、生姜汤调下。(《卫生家宝》)(按∶此不必奔豚,姑附于兹。) 

内因类
黄瘅
属性:瘅之为言热也,或作疸,黄病必由热而成,故名黄胆。《肘后》以来,以黄胆、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 
称为五疸。 
然黄胆实其总名,非有别证,黄汗仲景隶之水气,而后世无有发明,是以今并不取也。盖伤寒发黄,既摘其要, 
此编所举,多系内因病,而表湿证亦及之云。 
x病必因湿热x 湿与热郁蒸于脾,面目肢体为之发黄,此即疸也。痘之名有五云云,五者虽不同,其为黄 
则一,自本自根,未有非热非湿而能致病者也。湿也热也,又岂无轻重之别乎。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 
则如橘黄而明。盖脾主肌肉,土色尚黄,湿热内蒸,或重或轻,不容 于外矣。(《直指》) 
疸不用分其五,同是湿热,如 曲相似。(《丹溪》) 
疸者,虽有酒、谷、黄汗、大饥、女劳五治之分,而《病源》所论不过湿热二字。古人云∶菽粟水火,不 
可一日而去焉。盖水火即人身腐熟水谷之气也,得其平谓之水火,失其宜谓之湿热。凡为之病,或因脾胃受伤, 
而中焦清气落陷,故使浊气浑然,以致湿热滋蔓,或饥中饮酒,或大渴饮泉,或汗出入水,或大醉当风,或劳伤 
汗出衣里冷,或因雨湿而闭塞,或过食油面湿热之物,或内热而房劳,或病后失于调理,湿热游于经络,气不 
荣行,渐积皮肤,身体面目俱黄,尿汗黄如柏。譬如造曲,用水拌面 之,不令气泄,黯成黄色。故人黄胆,亦 
是因湿热而成者也。(《诸证辨疑》) 
黄胆之证,皆湿热所成。湿气不能发泄,则郁蒸而生热,热气不能宣畅,则固结而生湿,湿得热而益深,热 
因湿而愈炽,二者相助而相成,愈久而愈甚者也。然求其湿热之所由生,未有不由于大醉大饱,及醉饱后贪睡久 
卧,与努力行房而得者。或醉饱后入水洗浴,寒气敛束,密其腠理,汗不得出,以致湿热相感而成此病焉。外不 
得汗,内不得泻,熏熏濡染,流入皮肤,上达面目,下至足趺,中及手臂,前腹 
后背皆如涂金,小便赤如姜黄,犹之罨盐罨酱,因湿热而变其色也。(《丹台玉案》) 
夫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津液行则小便利,何黄之有。惟湿生乎热,热滋乎湿,湿热相生,遂成滞满。由是 
胃气潜衰,脾气孱弱,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致上焦不行,故身不得汗,下脘不通,故复无小便,熏蒸日久,热气 
成黄。(《苍生司命》) 
黄胆一证,古人多言为湿热,及有五疸之分者,皆未足以尽之。而不知黄之大要有四∶曰阳黄,曰阴黄,曰 
表邪发黄,曰胆黄也。知此四者,则黄胆之证无余义矣。丹溪曰∶疸不必分五种,同是湿热,如 曲相似。岂果 
皆如 曲,悉可谓之湿热耶,弗足凭也。(《景岳》)(按∶此说失当。盖黄胆或有不因湿热者,然其正证则必 
自湿热,《金匮》首条可征。至其别证,则有如寒湿发黄,有如女劳疸。今景岳以四证概之,而所谓阴黄,盖是 
虚黄,既非寒湿,又非女劳。更举胆黄者,是希有之证,而列为其一。然则其说,亦未足以尽之,仍姑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