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浮,谓大小络见于皮者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
(络脉俱有五色,然众络以色偏多者候其别病。邪客分肉之间,迫肉初痛,故络青也。久留为冷
为热,或为不仁以成于痹,故络青深为胎黑也。)多黄赤则热,(瘅热在中,气溢皮肤,故络黄
赤也。平按∶《素问》、《甲乙经》无多字。)多白则寒,(垩白,寒也。故寒气在中,络白色
也。)五色皆见则寒热,(青赤黄等为阳色也,白黑二种为阴色也,今二色俱见,当知所病有寒
热也。)络盛则入于经,(盛,大小络盛也。大小络中痛、痹、热、寒、寒热五邪盛者,则循络入
经也。平按∶入下《素问》、《甲乙经》有客字。)
阳主外,阴主内。(阳络主外,阴络主内也。在阳络者主外,在阴络者主内也。)少阳之阳,名曰
枢特,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脉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
出,渗于内也,诸经皆然矣。(少阳络盛则入于经,故主内也;经盛外溢,故主出也。诸阴阳络
主内出者,例以此知也。渗,山荫反,下入也。平按∶枢特《素问》作枢持,《甲乙经》作枢杼,
注云∶一作持。上下同法,《甲乙经》无此四字。络脉,脉字《素问》、《甲乙经》均无。主出
《甲乙经》作主外。注下入也三字袁刻脱。)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
脉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外盛者,则入于大经也。)少阴之阴,名曰枢 ,(而
泉反。平按∶ 《素问》作儒,新校正云∶“《甲乙经》作 。”今本《甲乙经》仍作儒,正统
本《甲乙经》作 。日本丹波元简《素问识》谓 音软,引《仓颉篇》为柱上承斗之曲木。宜从
《甲乙经》作 。)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于经也,
从阳部注于经,(从阳络部注于阳经也。)其经出者,从阴注于骨。(从阴络部出注阴经,内注
于骨,少阴主骨也。平按∶《素问》、《甲乙经》无经字。阴字下《素问》有内字,《甲乙经》有部
内二字。)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枢,(平按∶关枢《素问》作关蛰,新校正云∶《甲乙》蛰作执。今本《甲乙》
仍作蛰,正统本《甲乙经》作执,袁刻亦作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
络盛则入客于经。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皮有部者,以十二脉分为部也。平按∶经脉者《素
问》、《甲乙经》作经络脉者。)是故百病之始生也,
下广论外邪主于百病,次第所由也。必先客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
不去,传入于腑,禀于肠胃。(外邪气,风寒暑湿。邪入身为病,先着皮毛,留而不出,则腠理
孔开,因开而入,即客于络脉,络脉传入阳经,阳经传入六腑,于是禀承肠胃之气以为百病。平
按∶络脉下《素问》、《甲乙经》均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八字。)邪之始入于皮也, 然起豪毛,
开腠理∶( ,苏护反,流逆上也,谓寒邪逆入腠理也。外邪入身为病也,初着皮毛,能开腠理也。
平按∶ 《甲乙经》作淅。)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能令络盛色变也。)其入客于经也,
则减虚乃陷下;(减气为虚,乃血少脉陷也。平按∶减《素问》作感,道藏本作盛,《甲乙经》
亦作盛。)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施骨消,肉烁 破,毛直而败矣。(循
经入于筋骨之间,留而不去。寒邪不去则为二病∶筋挛拘急,一也;骨乃疼痛,二也。若热邪不
去则以五病∶筋热缓施,一也;骨热消细,二也;身肉烁,三也,烁,余药反,淫邪在肉也;
破裂,四也;毛焦而直,五也。热邪如此客于筋骨之间,遂至于死也。平按∶施《素问》、《甲
乙经》作弛。 《甲乙经》作 。注淫邪在肉,袁刻肉作内。 , 字袁刻作 。)黄帝曰∶
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何如?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
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前明邪入皮毛
乃至禀于肠胃,次言邪入乃至筋骨之间,今言邪入至于脏腑,皆可以从浅至深,以至于大,在浅
不疗,遂生大病也。与,疗也。平按∶不与今本《甲乙经》作不愈,正统本作不与,《素问》新
校正云∶“《甲乙经》不与作不愈,全元起本作不与,元起云∶气不与经脉和调,则气伤于外,
邪流入于内,必生大病也。本注与训疗,与元起所解亦异。”)黄帝曰∶善。
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
(常,谓五色见者定是络色也。然五脏六腑之注定属五行,故脏腑大经各有常色。阴络随于阴经,
色亦不改。阳络虽属阳经,以是阳脉之阳,故随时变也。平按∶《甲乙经》无“青黄赤白黑不同”
七字。络无常变正统本《甲乙经》作络脉无常变。)黄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
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五脏五行之色皆合经脉,故经之色常□也。平按∶
注常下原缺一字,根据经文当作应。)黄帝曰∶其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
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时而行。(络有阴阳,阴络是阴之阴,故随经色不变;阳络是阳之阳,
故随时变也。平按∶时上《素问》、《甲乙经》均有四字。)寒多则 泣, 泣则青黑,热多则
淖泽,淖泽则黄赤,此其常色者,谓之无病也。(淖,丈卓反,濡甚也。解其阳络随时而变也,
冬月寒甚,则经脉 泣, 泣不通,则阳络壅而青黑;夏日热甚,血气濡甚,则阳络热而黄赤也。
阳络如此随四时而变者,此为阳络常色,谓之无病之候也。不可见而色见者,病也。平按∶ 泣
《素问》、《甲乙经》均作凝泣。淖泽今本《甲乙经》作 泽,正统本《甲乙》作淖泽。此其,
《素问》其作皆。常色者,者字袁刻作也。注则经脉,则字袁刻作虽。)色俱见者,谓之寒热。
黄帝曰∶善。(随一时中五色俱见者,此为寒热之病也。)
卷第十·经脉之三
督脉
属性:平按∶此卷自卷首至两目之下中以上,原抄残脱,平于日本仁和寺宫御残卷十三纸中检出,
证以《素问·骨空论》篇及本书《骨空》篇、《甲乙经·奇经八脉》篇,补在经文央字、杨注督
脉起于少腹之上,而脱处复完。惟篇中杨注缺蚀过多,无由补入,不无遗憾。谨根据缺处计字空格以
存真相。自经文央字以下,见《素问》卷十六第六十《骨空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二并
本书《骨空》篇。
岐伯曰∶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庭孔,其孔溺孔之端,(此脉起少腹,循阴器,
上至目内 ,复上额交巅入脑,还出别下项,挟脊,入循膂络肾,然后别从肾上而还至于肾。《九
卷》别于畜门,上额循巅,下项脊入 ,络阴器,入齐中,上入缺盆。二经相证,督脉之逆显然。
又按考古本,竟于此为任脉之言,而有不识,以此督□□□□□□□□□□□□□腹。《八十一难》云∶
起下极之输,并脊上行,至于风府,为阳脉之聚。义亦同也。庭孔,溺孔之端孔也。平按∶起于
少腹,于字本书《骨空》篇无。《素问》端下有也字。)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督脉之络,
出庭孔,别左右,循男女阴器,于篡间合,复绕于篡后也。篡音督,此□□□后也。平按∶篡
《甲乙经》作纂,本书《骨空》篇亦作纂,注音督,义未详。查《骨空论》类注云∶篡,交篡之
义,谓两便争行之所,前后二阴之间。《金鉴》云∶篡者,横骨下,两股之前,相合共结之凹,
前后两阴之间。是篡当根据《甲乙经》及本书《骨空篇》作纂为合。《说文》篡似组而赤。盖两阴
之间,有一道缝处,其状如纂组,故谓之纂。日本医家丹波元简已有此说,似较篡夺之篡,于义为
长,特采入以备参考。又注此下所缺三字,平拟作“两阴前”三字。)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
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从篡后复别两箱绕臀,行至足少阴与足太阳中络者,合于
少阴,行于股,复贯脊属肾也。)与太阳起于目内 ,(从肾与足太阳上行,起于目内 也。)上
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而止。其男子循茎下至篡,
与女子等。(督脉与太阳两道上至目内 ,上额至颠相交已,入脑还出,别为两箱下项,复循左
右肩 之内,挟脊抵腰,循膂络于二肾方止,男女皆同也。旧来相传为督脉当脊中唯为一脉者,
不可为正也。平按∶颠《素问》、《甲乙经》作巅。 《甲乙经》作膊。《素问》无而止二字。
又按∶《八脉考》∶“督脉又别自脑下项,循肩胛,与手足太阳少阳会于大抒,第一椎下两旁去
脊中一寸五分陷中,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足证本注别两箱循左右肩 之是,旧传只一
脉当脊中者非也。)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督
脉起于少腹以下至额前者,从少腹至肾上行,还来至肾而止。此从少腹直上至两目之下也。贯齐
贯心入喉上颐皆为一道也,环唇以上复为二道,各当目下直瞳子,故曰中央也。平按∶少腹《甲乙
经》作小腹。齐中央《甲乙经》作脐中中央。两目之下中央《甲乙经》作两目之中。)此生病,
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从少腹上
冲心痛。前后之脉为病,不得前后便,冲疝病也。)其女子不字, 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
督脉。(不字,母子不产病也。 痔遗溺,脉从阴器上行至咽,故为此等病也。任脉波脉行处相
似,故须细别。督脉生病,疗之于督脉,勿疗任脉也。有本无痔字。平按∶不字《素问》、《甲乙
经》均作不孕。又按∶《素问》王注谓冲任督三脉异名同体。《甲乙经》注云∶《素问》言督脉,
似谓任冲,多闻阙疑,故并载以贻后之长者云。)
卷第十·经脉之三
带脉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属带脉,见《灵枢》卷三第十一《经别》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一
下编,又见本书卷九《经脉正别》篇。自阳明者至末,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四《痿论》篇,
又见《甲乙经》卷十第四。
足少阴之正,至 中,别走太阳心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八十一难》云∶
带脉起于季胁,为回身一周。既言一周,亦周腰脊也,故带脉当十四椎,束带腰腹,故曰带脉也。
平按∶太阳下《灵枢》、《甲乙经》均无心字。当字上半为虫蚀,只剩下半田字,据《灵枢》、
《甲乙经》及本注应作当。椎《灵枢》作 。注季胁袁刻作季肋,原抄及难经均作胁。又束带腰
腹袁刻作束腰带腹。)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者,束肉骨而利机关。(阳明主于水谷,故为脏
腑之海,能润宗筋,约束骨肉,利诸机关也。平按∶束肉骨《素问》、《甲乙经》均作主束骨。)
冲脉者,经脉之海
也,主渗灌溪谷,(阳明以为脏腑海。冲脉血气壮盛,故为经脉之海,主渗灌骨肉会处,益其血
气。)与阳明合于筋阴,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冲
脉与阳明二脉合于阴器,总聚于宗筋,宗筋即二核及茎也,复会于左右气街,以左右阳明为主,
共属带脉,仍络于督脉,以带脉为控带也。平按∶筋阴《素问》、《甲乙经》作宗筋阴阳四字。
气街《甲乙经》作气冲。)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阳明谷气虚少,则宗筋
之茎施纵,带脉不为牵引,则筋脉施舒,故足痿。)
卷第十·经脉之三
阴阳乔脉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其不当数者为络,见《灵枢》卷四第十七《脉度》篇,又见《甲乙经》
卷二第二。自阴乔阳乔至则瞑目,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一《寒热病》篇,又见本书二十六卷《寒
热杂说》,又见《甲乙经》卷十二第四。自邪客于足阳乔至末,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