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太素-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忿一作急。注气切,切字恐是劲字之误。)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暖暑急怒,是天之运四气 
变动,人之经脉,与彼四气上下变动亦不异也。春夏之脉,人迎大于寸口,故为上也;寸口小于 
人迎,故为下也。秋冬之脉,寸口大于人迎,故为上也;人迎小于寸口,故为下也。此乃盛衰为上 
下也,此答初问也。平按∶注秋冬之脉至故为下也五句,袁刻脱,根据原抄补入。)以春应中规, 
夏应中矩,(春三月时,少阳之气用,万物始生未正,故曰应规也。夏三月时,太阳之气用,万 
物长正,故曰应矩也。)秋应中 
衡,冬应中权。(秋三月时,少阴之气用,万物长极,故曰应衡也。冬三月时,太阴之气用,万 
物归根,故曰应权也。平按∶衡原抄作冲,注同,谨根据《素问》、《甲乙》作衡。)是故冬至四 
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冬至以后,阳气渐长,故曰微上;阴气渐降,故曰微下也。) 
夏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下,阴气微上。(夏至以后,阴气渐长,故曰微上;阳气渐降,故曰微下 
也。)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阴阳以有四时,四 
时与脉为期,为期在于四时相得失处,即知四时之脉,分在四时之际,脉分四时有期,则死生之 
期可知,此答第二病所在也。平按∶知脉所分,知字原抄作和,谨根据《素问》、《甲乙》及本注 
作知。)微妙在脉,亦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欲知人之死生者,无胜察之妙,察脉 
纲纪,必以阴阳为本也。平按∶《素问》、《甲乙》无亦字。)始之有经,从五行生,(阴阳本始, 
有十二经脉也。十二月经脉,从五行生也。)生之有度,四时为数,(五行生十二经脉,各有法 
度。脉从五行生,木生二经。足厥阴、足少阳也。火生四经,手少阴、手太阳、手厥阴、手少阳也。 
土生二经,足太阴、足阳明也。金生二经,手太阴、手阳明也。水生二经,足少阴、足太阳也。此 
为五行生十二经脉。法度者,春有二经,夏有四经,季夏有二经,秋有二经,冬有二经,故十二 
经脉以四时为数也。平按∶《素问》数作宜,新校正云∶按《太素》宜作数。)循数勿失,与天地 
如一,得一之诚,以知死生。(于寸关尺三部之中,循十二经之脉,得其弦钩浮营四时之气而不 
失错,与天地气宜然为一,如此则能了知死生之期也。平按∶循数《素问》作补泻,诚作情。自 
“始之有经”至“以知死生”,《甲乙》无此八句。)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人之音声,合于五音,人之形色,合于五行,人之脉气,合于阴阳,此答第三知病之所 
变也。平按∶注知病,知字原抄作之,据上经文宜作知。)是故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 
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扬,(平按∶《素问》、《甲乙》无扬字。)下 
盛则梦堕坠;(平按∶《素问》、《甲乙》无坠字。)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甚则梦怒, 
肺气甚则梦哀;(平按∶甚《素问》《甲乙》作盛。《素问》哀作哭,《甲乙》作哭泣恐惧飞扬。) 
短虫多则梦众,长虫多则梦相击破伤。(凡梦有三种∶人有吉凶,先见于梦,此为征梦也;思想 
情深,因之见梦,此为想梦也;因其所病,见之于梦,此为病梦也。此十一种梦,皆病梦也,并 
因阴阳气之盛衰、内有饥饱、肝肺气盛、长短虫多以为梦也。此所以因伤致梦,即以梦为诊也, 
此为梦诊,可为四答问之脱也。平按∶《甲乙》无短长虫多二句,《素问》新校正云∶详此二句, 
亦不当出此,应他经脱简文也。)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持脉之道,虚心不念他事,凝神 
静虑,以为自保,方可得知脉之浮沉、气之内外也。平按∶《甲乙》无是故二字,保作宝。)春 
日浮,如鱼之游在皮;夏日在肤,沉沉乎万物有余;(春时阳气初开,脉从骨髓流入经中,上至 
于皮,如鱼游水,未能周散。夏时阳气荣盛,脉从经溢入孙络肤肉之中,如水流溢,沉沉盛长, 
万物亦然,茂盛有余。此答第五病在外也。平按∶皮《素问》、《甲乙》作波。)秋日下肤,蛰虫 
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固密,君子居室。(秋日阳气从肤渐伏于内,故曰下肤。蛰虫趣暖入穴, 
故曰将去。是时阴气从内出在皮肤,腠理将开也。冬日阳气内伏,蛰虫闭户固密,君子去堂居室, 
人之脉气行骨,故持脉者深按得之。此答第六病乍在内也。平按∶固《素问》、《甲乙》作周。) 
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秋冬脉气为阴在内,故按得纲纪;春夏脉气为阳在外, 
故趣得终始也。春夏之 
脉为秋冬脉终,即为阳之始也。)此六者,持脉之大法也。(以为诊脉大法。) 
春得秋脉,夏得冬脉,秋得春脉,冬得夏脉,阴出之阳,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 
死不治。(春得秋脉,夏得冬脉,皆贼邪来乘也。秋得春脉,冬得夏脉,虽是微邪来乘,以秋冬得 
之,阴出之阳交争者,不疗也。平按∶《素问》夏得冬脉下有“长夏得春脉”五字,秋得春脉作 
秋得夏脉,冬得夏脉作冬得长夏脉,阴出上有“名曰”二字,《甲乙》同。又《甲乙》死不治上 
无命字。) 



卷第十四(卷首缺)·诊候之一

人迎脉口诊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无劳用力也,见《灵枢》卷八第四十八《禁服》篇,又见《甲乙经》卷 
四《经脉》第一上编。自雷公曰病之益甚至伤于食饮,见《灵枢》卷八第四十九《五色》篇,《甲 
乙》同上。自一日一夜五十营至乍数乍疏也,见《灵枢》卷二第五《根结》篇,《甲乙》同上。 
自黄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气至治之无功矣,见《素问》卷三第十一《五藏别论》篇,又见《甲 
乙》卷二《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编。自凡刺之道至取之其经,见《灵枢》卷二第九《终始》 
篇,又见《甲乙》卷五第五《针道终始》篇。自人迎一盛至命曰关格,又见《素问》卷三第九《六 
节藏象论》篇。自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病胃管至故胃管为痈帝曰善,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六《病 
能论》篇,又见《甲乙》卷十一第八《邪气聚于下脘发内痈》篇。自安卧至末, 
见《灵枢》卷十一第七十四《论疾诊尺》篇,又见《甲乙》卷十一第六《五气溢发消渴黄瘅》篇。 
雷公问于黄帝曰∶细子得之受业,通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远者简垢,然尚 
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南方来者,九针之道有六十篇,其简之书,远年者编有断绝,其近 
年者简生尘垢,言其深妙,学久日勤,未能达其意也。平按∶远者《灵枢》作久者二字。近远二字, 
据注宜互易。)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其所谓也。(揣,初委反,度也。浑,户昆反,合也。束,总 
要也。五脏六腑吉凶善恶,其气在内,循手太阴脉总合为一,见于寸口外部之中,可以手按度量, 
令人得知者,未通其意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经脉之 
气,合天地之数,与道通洞,苞裹六合,故大无外也。气贯毫微,则小无内也。然则无形不可以大小 
极,不可以高下测,欲以总为一者,殊不可知也。平按∶注与道通洞四字,袁刻脱。)士之才力 
或有浓薄,知虑褊浅,不能博大深奥,自强于学未若细子,细子恐其散于后世,绝于子孙也,敢 
问约之奈何?(褊,鞭缅反。人之所学,未若细子,惟恐其至道绝于后代,无及子孙,故问其要, 
传之不朽也。细子者,雷公自谦之辞也。平按∶若上《灵枢》无未字。)黄帝答曰∶善乎哉问也! 
此先师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为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齐乎?(平按∶歃原作 ,恐传写之 
讹,谨根据《灵枢》作歃。为盟《灵枢》作之盟,齐作斋,下同。)雷公再拜而起曰∶请闻命矣。于 
是乃齐宿三日而请曰∶敢问今日正阳,细子愿以受盟。黄帝乃与俱入齐室,割臂歃血。黄帝祝曰∶ 
今日正阳,歃血传方,敢背此言者,必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细子受之。黄帝乃左握其手,右授 
之书,曰∶慎之慎之,(上古贷季传至岐伯,岐伯授之黄帝,故贷季为先师也。非其人不可授道, 
故须禁之坐私传也。方,要道。以盟誓授人。)吾为子言之。凡刺之理,经脉为始,(吾方愈病, 
各为其要,圣人杂合行之,以针为轻小,能愈大疾,故先言之。人之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 
络脉经络于身,营卫阴阳气之经坠,生之夭寿,莫不由之,故为始也。平按∶注坠字恐系隧字传 
写之误。)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刺之理者,必须经营循十二经诸络脉等所行之气,并知脉之 
长短度量也。平按∶注脉之长短,脉字袁刻误作肺。)内次五脏,别其六腑,(从于脏腑,流出 
经脉行身外,故脏腑称内。知内之道,先次五脏内中之阴,次别六腑内中之阳也。平按∶注知内袁 
刻误作知道。)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络尽而不殆。(次知卫气为 
阳行外,受诸邪气以为百病,次欲知经络虚实,实者乃止而泻之,先泻大小血络,血邪尽已,得 
无危殆也。平按∶虚实下《灵枢》重虚实二字。血络尽而不殆《灵枢》作血尽不殆矣。)雷公曰∶ 
此皆细子之所以通也,未知其所约也。黄帝曰∶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不约则输泄,方成弗 
约则神弗与俱。(约,节量也。方,法也。方以诊气,囊以盛气,故得比之。囊满不为节约,必泄 
其气;诊法成已,不为节约,以泄神气。神气去矣,不与周运,故曰不俱也。)雷公曰∶愿为下材 
者,勿满而约之。黄帝曰∶未满而知约之,以为工,不可以天下师焉。(摄生之道,材有上下。 
诊法成已,节约合理,得长生久视,材德之上,可为天下之师;诊法未能善成,故曰未满而能节 
而行,得为国师,是按脉而知病生所由,称之为工,材之不下也。平按∶《灵枢》天下上有为字。) 
雷公曰∶愿闻为工。(为工是持脉之道,故问也。)黄帝曰∶寸口主中,按此《九卷》、《素问》 
肺脏手太阴脉动于两手寸口中、 
两手尺中。夫言口者,通气者也。寸口通于手太阴气,故曰寸口。气行之处,亦曰气口。寸口气口 
更无异也。中,谓五脏,脏为阴也。五脏之气,循手太阴脉见于寸口,故寸口脉主于中也。人 
迎主外,(结喉两箱,足阳明脉迎受五脏六腑之气以养于人,故曰人迎。下经曰∶人迎,胃脉也。 
又云∶任脉之侧动脉,足阳明,名曰人迎。《明堂经》曰∶颈之大动脉,动应于手,挟结喉,以候 
五脏之气。人迎胃脉,六腑之长,动在于外,候之知内,故曰主外。寸口居下,在于两手,以为 
阴也;人迎在上,居喉两旁,以为阳也。《九卷·终始》篇曰∶平人者,不病也;不病者,脉口 
人迎应四时也;应四时者,上下相应,俱往俱来也。脉口,谓是手太阴脉行气寸口,故寸口脉口 
亦无异也。既上下俱往俱来,岂以二手为上下也。又《九卷·终始》篇云∶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 
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即知手太阴无人迎也。又《素问》第五卷云胃管痈诊,岐伯曰∶当得胃脉 
沉细,胃沉细者气逆,气逆者人迎甚盛,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 
胃管为痈。此经所言人迎寸口之处数十有余,竟无左手寸口以为人迎,右手关上以为寸口,而旧 
来相承,与人诊脉,纵有小知,得之别注,人多以此致信,竟无根据,不可行也。平按∶注两胃 
管,管字袁刻均误作营。)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小大齐等,(寸口人迎两者,上下阴阳 
虽异,同为一气,出则二脉俱往,入则二脉俱来,是二人共引一绳,彼牵而去,其绳并去,此引 
而来,其绳并来,寸口人迎,因呼吸牵脉往来,其动是同,故曰齐等也。)春夏人迎微大,秋冬 
寸口微大,如此者名曰平人。(譬彼引绳之动,大小齐等,细寻其动,非无小异,故此牵此动之 
端为大,彼端微小,彼动之端为大,此端微小;脉亦如之,上下虽一,因呼吸而动,以春夏之阳, 
秋冬之阴,故微有大小。春夏阳气盛实,故脉顺之,微大为平;秋冬阴气盛实,故脉顺之,微大为 
平。平者,和气无病者也。平按∶注故 
微有大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