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作其。)诸治热病,已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寒多,身寒而止。(诸病
热病,以寒疗之,凡有四别∶一,饮寒水使其内寒;二,刺于穴令其脉寒;三,以寒
衣使其外寒;四,以寒居令其体寒。以四寒之,令身内外皆寒,故热病止也。平按∶
已《素问》作以,《甲乙》作先。居寒多《素问》、《甲乙》作居止寒处。)热病先胸
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手太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足少阳脉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过季胁下外辅骨之前下抵绝骨循足跗下
至趾间;手太阴上属肺,从肺出腋下,故胸胁痛手足躁,刺此二脉也。平按∶痛下《甲
乙》有满字。手太阴《素问》、《甲乙》作补足太阴,王注云∶“补足太阴之脉,当
于井荥取之。”新校正云∶“足太阴全元起本及《太素》作手太阴。杨上善云∶手太阴
上属肺,从肺出腋下,故胸胁痛。”又引《灵枢·热病》之文,以此决知作手太阴者
为是。)热病先手臂痛,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手阳明行于手表,太阴行在手里,故
手臂痛,刺此阴阳表里二脉取汗也。平按∶先《素问》、《甲乙》作始。《素问》汗
出下有止字。)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项太阳者,足太阳从巅入脑还出
挟项以下挟脊,故热病始头首,刺此太阳输穴出汗也。平按∶刺《甲乙》作先取二字。
汗出下《素问》有止字。详自上节热病先手臂痛至本节而汗出,《甲乙》编次在后。
此节下《素问》有“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十五字,新校正云∶“此条
《素问》本无,《太素》亦无,今按《甲乙》添入。”与本书合。)热病者,先身重骨
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阳,病甚为五十九刺。(足少阳脉起目锐 ,络身骨节,入耳中,
故热病先身重耳聋好瞑,所以取此脉之输穴者也。有本为足少阴也。平按∶《素问》、
《甲乙》足少阳作足少阴。)热病先眩,胃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太阳之脉,(足太
阳起目内 ,上额交巅入脑;足少阳起目锐 ,下胸循胁里;足少阴从肾上贯肝膈,入
肺中,故眩胃热胸胁满,刺此三脉者也。平按∶胃热,胃《素问》、《甲乙》作冒。)
色荣颧,骨热病也,(赤色荣颧,此之三脉皆生于骨,故此三脉为病,有赤色荣颧者,
骨热病也。平按∶《素问》王注谓太阳合火,故见色赤。新校正云∶“杨上善云∶赤色
荣颧者,骨热病也。与王注不同。”荣未夭日,令且得汗,待时自已,
赤色未夭之日,且得汗者,至胜时病自得已也。平按∶夭《素问》作交,日作曰,王注
云∶“曰者,引古经法之端由也。”令《素问》、《甲乙》作今。新校正云∶《甲乙》、
《太素》作荣未夭,下同。)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气内连肾。(足
太阳,水也。足厥阴,木也。水以生木,木盛水衰,故太阳水色见时,有木争见者,水
死。以其热病内连于肾,肾为热伤,其数至三日故死也。平按∶《素问》、《甲乙》病
下无气字,肾下有少阳之脉色也六字。《素问》王注云∶“病或为气,恐字误也。若赤
色气内连鼻两旁者,是少阳之脉色,非厥阴色。何者?肾部近于鼻也。”新校正云∶
“详或者欲改肾作鼻,按《甲乙》、《太素》并作肾,杨上善云∶太阳,水也。厥阴,
木也。水以生木,木盛水衰,故太阳水色见时,有木争见者,水死。以其热病内连于
肾,肾为热伤,故死。本旧无少阳之脉色也六字,乃王氏所添,王注非,当从上善之义。”
据此则本书足证《素问》王注之失。)少阳之脉,色荣颊,筋热病也,荣未夭日,令
且得汗,待时自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足少阳,胆脉也。足少阳部在颊,赤色荣
之,即知筋热病也。当荣时且得汗者,至其木时病自已也。少阳为木,少阴为水,少阳
脉见之时,少阴争见者,是母胜子,故肝木死也。平按∶筋《素问》作前,王注云∶
“颊前,即颧骨下近鼻两旁也。”新校正云∶“《太素》、《甲乙》前字作筋,杨上善
云∶足少阳部在颊,赤色荣之,即知筋热病也。”死字下《素问》有“期不过三日”五
字,王注云∶“少阴脉来见,亦土败而木贼之。”新校正云∶“详或者欲改少阴作厥
阴,按《甲乙》、《太素》作少阴,杨上善云∶少阳为木,少阴为水,少阳色见之时,
少阴争见者,是母胜子,故木死。王作此注亦非。旧本及《甲乙》、《太素》并无期
不过三日五字,此是王氏成足此文。”据此则本书之存,足纠正《素问》王注不少也。)
三椎下间主胸中热,(《明堂》及
《九卷》背五脏俞,并以第三椎为肺俞,第五椎为心俞,第七椎为膈俞,第九椎为肝俞,
第十一椎为脾俞,第十四椎为肾俞,皆两箱取之,当中第三椎以上无疗脏热,故五脏
俞及候五脏热,并第三椎以下数之。第三椎以上与颊车相当,候色。第三椎下间肺俞中
间,可以泻热也。平按∶《素问》、《甲乙》三椎上有“热病气穴”四字。)四椎下
间主膈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四椎下间,计次
当心,心不受邪,故乘言膈也。次第推之,下间各主一脏之热,不同《明堂》通取五脏
之输者也。平按∶膈《素问》作膈中,《甲乙》作胃中。肾热下《素问》、《甲乙》
并有“荣在 也”四字。)荣在项上三椎陷者中,颊下逆椎为大瘦,(从肺输以上,三
椎在项,故曰项上三椎,即大椎上陷者中也。当颊下迎椎,故曰逆椎。逆,迎也。是为
颊下。当椎前有色见者,腹有大瘦病者也。平按∶《素问》、《甲乙》无荣在二字。
《甲乙》陷上有骨字。《素问》、《甲乙》逆椎作逆颧,大瘦作大瘕。)下牙车为腹
满,(下牙车色见者,腹满病也。)椎后为胁痛,(大椎左右箱为椎后,有色见者,胁
痛也。平按∶椎后《素问》、《甲乙》作颧后。)颊上者膈上者也。(颊以上无椎可准,
故颊以上有色者,主膈上也。)
卷第二十五·伤寒
五脏痿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四《痿论》篇,又见《甲乙经》
卷十第四。又自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至足痿不用,见本书卷十第二《带脉》篇。
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痿者,屈弱也。以五脏热,遂使皮肤、脉、筋、肉、骨,
缓痿屈弱不用,故名为痿。然五脏之热,使人有痿何如也。)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
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脂肉,肾主身之骨髓。(欲明五脏之痿,先言五脏
所主也。膜者,人之皮下肉上膜,肉之筋也。平按∶《素问》、《甲乙》脂肉作肌肉。
注欲明袁刻作欲知。)故肺气热叶焦,则皮毛肤弱急薄着,则生痿辟。(肺热即令肺叶
焦干,外令皮毛及肤弱急相着,生于手足痿辟不用也。平按∶《素问》肺下无气字。肤
《素问》、《甲乙》作虚。《甲乙》焦下复有焦字,着下复有着字,辟作 ,下同。)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 而不任地。(心主血脉,
心藏气热,令下血脉厥逆而上。下脉血气上行则下脉虚,故生脉痿,枢折脚胫 缓不能
履地。平按∶《素问》 作纵。《甲乙》挈作 , 作肿。)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
干,膜干则急而挛,发为筋痿。(挛者筋寒急。有热膜筋干为挛,如筋得火,卷缩为挛,
伸为 ,故为筋痿也。平按∶《甲乙》胆下有热字,《素问》、《甲乙》筋膜干三字重,
急上有筋字。)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脾胃相根据,故脾热则胃
干燥,故肉不仁,发为肉痿也。)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
在腰中,所以肾气热,腰脊不举,骨干,热煎髓减,故发为骨痿也。)问曰∶何以得之?
曰∶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发则肺喝,喝则肺热叶焦,故
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辟,此之谓也。(肺在五脏之上,是心之盖,主气,故为脏之
长也。是以心有亡失,求之不得,即伤于
肺,肺伤则出气有声动肺叶焦,五脏因肺叶焦热,遂发为痿辟也。平按∶《甲乙》失
亡作亡失。袁刻亡误作已。喝《素问》、《甲乙》作鸣。故下《素问》有曰字。《甲乙》
无“故五脏因肺热叶焦,此之谓也”十二字。又注肺在袁刻误作肺上。)悲哀太甚,胞
络绝,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脉痹,传
为脉痿。(胞络者,心上胞络之脉。心悲哀太甚,则令心上胞络脉绝,手少阳气内动有
伤,心下崩损,血循手少阳脉下,尿血,致令脉虚为脉痹,传为脉痿。平按∶《素问》、
《甲乙》胞络绝三字重,脉痹均作肌痹。《素问》新校正云∶“杨上善云∶胞络者,心
上胞络之脉。详经注中胞字俱当作包,全本胞作肌。”)思想无穷,所愿不得者,意
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施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使内。
(思想所爱之色,不知穷已,无涯之心,不遂所愿,淫外心深,入房太甚,遂令阴器
施纵也。阴为诸筋之宗,故宗筋伤则为筋痿,妇人发为白淫。经曰者,已说之经,引之
为证也。使内者,亦入房。平按∶《素问》、《甲乙》施作弛,生于使内作生于肝使
内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
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渐,渍也。湿处停居相渍,致肌肉痹而不仁,遂
使肉皆痿 也,名曰肉痿也。平按∶《甲乙》相湿作伤湿。)有所远行劳倦,而逢大热
而渴,渴则阳明气内代,则热合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者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
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生于大热也。(劳倦逢于大热,渴则阳明内代者,
阳明主谷,其气热盛,复有外热来加,阳明之脉内即代绝,内外
热盛,下合水肾,水不胜火,故骨枯髓竭。骨枯髓竭,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平按∶
《素问》、《甲乙》内代作内伐。《素问》合于肾作舍于肾。《甲乙》髓虚作髓空,发
为骨痿作热发为骨痿。)问曰∶何以别之?(五脏痿有外内,何候知其别异也。)曰∶
肺热者,色白而毛败;(白是肺色。毛,肺之所主也。)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赤
是心色。络脉,心之所主也。络脉胀见为溢也。平按∶《甲乙》赤作青。)肝热者,色
苍而爪枯;(苍,青也。青为肝色。爪,肝所主也。)脾热,色黄而肉濡动;(黄为脾
色。肉,脾所主也。平按∶《素问》、《甲乙》濡作蠕。)肾热者,色黑而齿 。(
当为槁,色黑齿枯槁也。黑为肾色。齿,肾所主也。故毛败、脉溢、爪枯、肉濡动、齿
槁者,即知五脏热痿也。平按∶ 《素问》、《甲乙》作槁。)问曰∶如夫子言可矣,
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者,束骨肉
而利机关。冲脉者,经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筋阴,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
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
(阳明胃脉,胃主水谷,流出血气,以资五脏六腑,如海之资,故阳明称海。从于脏腑
流出,行二十八脉,皆归冲脉,故称冲脉为经脉之海。是为冲脉,以阳明水谷之气,与
带脉督脉相会,润于宗筋,所以宗筋能管束肉骨而利机关。宗筋者,足太阴、少阴、厥
阴三阴筋,及足阳明筋,皆聚阴器,故曰宗筋,故阳明为长。若阳明水谷气虚者,则带
脉不能控引于足,故足痿不用也。平按∶《素问》、《甲乙》束骨肉,无肉字;经之海
作经脉之海,本书《带脉》篇同;筋阴作“宗筋阴阳”四字。气街《甲乙》作气冲。)
黄帝曰∶治之奈何?答曰∶各补其荥而通其输,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则宗筋脉骨
肉,各以其时受日,则病已矣。黄帝曰∶善。(五脏热痿,皆是阴虚,故补五脏阴经
之荥。阴荥,水也。阴输是木,少阳也。故热痿通其输也。各以其时者,各以其时受病
之日调之皆愈也。平按∶输《素问》、《甲乙》作俞,筋脉上无则宗二字,受日作受月,
王冰注云∶“时受月,谓受气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