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5年第1期。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3—154页。
? 140?
普 通 心 理 学
择行动方式;说它是不自由的,因为人的一切行动都必须服
从客观规律和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否则就会在实践中碰壁。
因此,在相对的、有条件的意义上,意志是自由的;在绝对
的、归根结蒂的意义上,意志又是不自由的。
五 意志的社会历史性
动物没有意志,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它是在漫
长的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中,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人
的意志发生的源泉不在机体内部,而在社会劳动之中;社会
劳动给意志活动的产生提出了需要并提供了可能。
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人类最初在求生需要的
驱策下从事萌芽形式的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行动的目的,
并学会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既定的目的。
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协同活动。劳动的社会性是意
志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祖先在通过社会劳动来满足个
人的需要时,还必须根据社会的要求,为满足整个社会的需
要而行动。这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识到,必须
首先从事某些并非直接满足个人需要的行动,才有可能满足
个人的需要。比如,他必须制造供别人使用的狩猎或捕鱼工
具,别人使用这些工具去获得食物,然后才能供他果腹。这
种使行动服从某种社会性的间接目的的情形,是意志产生的
起点和基础。抑制个人的意愿和需求,忍受或克服个人生理
上或心理上的困难,而使行动服从既定目的、任务的能力就
从这里形成和发展起来。
人的自觉目的的提出,以及达到目的的计划和手段的拟
普 通 心 理 学
? 141?
定,都需要借助于语言作为工具,而语言正是也只是在社会
劳动中才产生出来的。因此,意志是随着人类的形成,在劳
动和语言交际的基础上产生的。
从个体发展上看,意志产生的契机也是社会性的。初生
婴儿无所谓意志活动。他们在与周围成人的交往中,最初逐
步学会根据成人的言语指令来调节自己的随意注意,尔后又
逐步学会按照成人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身体动作,再以后,随
着儿童完成对言语的掌握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他才慢慢地能
够依照自己的愿望和意图去采取有目的的行动。
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任何时代、社会制度和阶
级的人都有意志这样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但是不同时代、不
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的人,他们的意志的思想内容是不相
同的;他们的动机和目的的思想内容是不相同的。从这个意
义上说,意志也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第二节 随意运动的生理机制
意志和认识、情感过程一样,是人脑的机能。关于复杂
意志过程的生理机制,目前还缺乏完整而充分的研究;但是
对人的随意运动的机制问题,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随意运
动是受意识调节的运动,人能随意地发动或制止,加速或减
慢,加强或减弱它。人的意志活动是由一系列随意运动实现
的。对于随意运动生理机制的揭示,有助于理解意志过程的
生理本质。
? 142?
普 通 心 理 学
一 皮层运动区
19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发现,在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有
一个高度分化了的皮层区域,它主管全身骨骼肌的活动,叫
做皮层运动区。肢体各部分在这里都有相应的投射点,中央
前回的上部与机体下部—— 下肢相联系,中部与上肢驱干相
联系,下部与机体头部相联系,其中与手指及言语器官 (声
带、喉、舌等)相联系的中枢部位区域最广。直接刺激皮层
运动区的某个部位,会引起相应肢体的运动。这种细胞的兴
奋作用被认为是随意运动的始动机制。
皮层运动区是发出运动性神经冲动的中枢。这些冲动经由两
条通路向外周传出。由位于皮层运动区第五层的大型锥体细胞
(贝茨细胞)的轴突所组成的锥体束纤维构成锥体通路的主要部
分,它到达延髓后发生交叉,转入对侧,然后下行与脊髓的前角
细胞相联,从前角细胞再发出神经通往骨髓肌。由大锥体细胞发
出的纤维虽然只占整个锥体束纤维的3%左右,但由于它们的直
径较粗,传导速度较快,是管理肌肉运动的主要纤维,尤其支配
着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
与锥体通路并行的还有一条锥体外通路,它在机能上参与调
节肌肉紧张度,协调肌肉的联合活动以维持身体的姿势,进行节
律动作等。锥体外通路是在锥体通路的管理下活动的,并支持锥
体通路的随意运动。只有在锥体外通路使肌肉保持适宜的紧张度
和协调的情况下,锥体通路才能完成肌肉的精细活动。有些活动,
开始时由锥体通路发动起来,当活动成为习惯的自律性运动时,
便处于锥体外通路的管理之下。大脑皮层的运动冲动沿着上述两
普 通 心 理 学
? 143?
条通路下行,二者互相协调,完成有机体整体性的复杂的随意运
动。
皮层运动区所发生的兴奋与皮层其它部位的兴奋之间,
可以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循着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通路,
皮层其它部位的兴奋,可以通过引起运动区神经细胞的兴奋
而发动运动反应。这就意味着,运动器官的活动能够获得条
件反射的性质。
借助暂时神经联系的机制,不仅外部刺激可以通过引起
皮层一定部位的兴奋而引起动作,而且内部动机也可以引起
动作。这一点已为实验所证明。
巴甫洛夫的学生H T. .克拉斯诺高尔斯基证明,被动性运动
可以转化为由内部动因引起的主动运动。实验者把狗的前腿弯曲
(这是狗的被动运动),随即喂以食物;若干次后,前腿弯曲即成
为食物的信号,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以后,当狗由于饥饿而食物
中枢发生兴奋时,也可以反过来引起皮层运动区一定部位的兴
奋,从而出现前腿弯曲的反应。这表明,饥饿感觉作为一种内部
动因也引起了主动性运动。
皮层运动区的兴奋和皮层其它部位的兴奋之间的暂时神
经联系,可以是阳性的,也可以是阴性的。因此,内部或外
部刺激就不仅可以激起某种运动反应,也可以制止某种运动
反应。
随意运动的条件反射机制也说明了,随意运动是后天学
会的运动,即个体在后天生活活动中建立起的一定的暂时神
? 144?
普 通 心 理 学
经联系系统,尔后才得以在此基础上由一定的条件刺激来引
发一定的运动动作。任何人都难以随意地完成他所没有掌握
的运动,例如从未学过书写、生平第一次握笔的人,不论他
的意识如何努力于想支配他的手写出好字,提起笔来总是力
不从心。
二 神经系统的内导机制
在皮层的中央后回 (与皮层运动区毗邻)有一个皮层运
动感觉区,接受来自身体各部位的动觉刺激,它的接受身体
各部位刺激作用的区域分布与运动区是相平行的,即中央后
回下部接受身体头部的信息,中部和上部接受驱干和四肢的
信息。身体各部位的动觉信息上行传入到皮层动觉中枢,产
生动作感觉和动觉表象。
随意运动是由皮层运动区与皮层动觉区的联合机制实现
的。由于人的运动系统是一个比任何机械都复杂得多的系统,
一个稍微复杂的运动都包含着一系列细小的动作环节,到达
每一个动作环节的始动信息的微小偏差,总和起来就会使总
的运动效果显著地偏离预定方向。因此需要对始动冲动的方
向和力量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才能保证有目的的动作的
实现。这种修正和调整,要靠来自效应器官的内导性返回传
入 (反馈)的作用来保证。
内导性返回传导的神经机制与机械工程中的自动控制装
置相类似。当皮层运动区发出的冲动达到效应器引起肌肉、肌
腱、关节的运动反应时,这些运动反应本身又给予肌肉、肌
腱、关节等处的感受器以刺激。于是运动器官中的本体感受
普 通 心 理 学
? 145?
器不断发出关于每一瞬间效应器的状态及内外条件变化的大
量信息,通过内导系统传入中枢,作为中枢随时对运动进行
校正的必要依据。病理观察表明,本体感受系统发生损伤的
患者,尽管其外导性冲动的传递机制完好无缺,他们的动作
仍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失调,甚至连走路动作也表现紊乱。
内导性的神经冲动并不能直接反转来调节效应器的活
动,它只是一种报导性信息;中枢部位需对这种报导性信息
进行分析综合,把它们转译成执行性信息。接受内导冲动并
对之进行比较、校正的机能器官,有人称做〃活动受纳器〃
( . .阿诺兴),它似乎是代表着动作的应有结果的兴奋灶,
U j
起着一般行为目的的作用。
内导作用不限于来自本体感受器的动觉冲动的反馈传
入,其它分析器如视觉、听觉、平衡觉的传入信息也属于内
导作用的组成部分,共同参与对运动的调节。正常人如果被
蒙上眼睛走路,就难以保持笔直的轨迹,这说明即使简单的
行走动作,也有视觉内导作用的参与。
生物反馈的研究证明,人能对自己的内脏活动进行随意性调
节。这种调节的机制与前述躯体性随意运动的机制是否有所区别
呢?
几个世纪以前,印度佛教瑜珈学派的大师就有一种特殊技
能,能够随意地改变呼吸周期,以致大大减低对氧气的消耗,并
且使心音消失。所用的方法是,控制胸廓和隔膜肌的运动,造成
胸腔压力增大,压迫心脏静脉,使心脏血液回流受阻,从而产生
心音消失等效应。可见这种内脏调节仍然是借助躯体神经系统的
机制实现的。因此,为了探明内脏控制是否有独特的机制,必须
排除骨骼肌运动的参与。
? 146?
普 通 心 理 学
本 世 纪 六 十 年 代 末,美 国 生 理 心 理 学 家 N.E.米 勒
(Miller ①) 等 人用箭毒麻痹动物的骨骼肌,使躯体性神经系统失去
作用。然后采取工具条件反射方法训练大白鼠学会改变心率,获
得肯定的结果。大白鼠能学会加速或减缓心率达20%。以后在人
身上也得到同类结果。这似乎表明,对内脏活动的随意调节,可
以不通过躯体神经系统,而借助从皮层下中枢(中脑至延髓)发
出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来实现。
同躯体性随意运动一样,对内脏活动的随意调节也离不
开内导作用。事实上,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出通路,又有
传入通路;自主神经中枢正是依赖传入通路传递的反馈信息
才得以完成对内脏的不随意调节的。可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传
入冲动通常不达到人的意识,人感觉不到内脏活动的状态,便
缺乏对内脏进行随意调节的必要条件,因此人难以随意地控
制内脏活动。生物反馈技术,就在于利用现代化仪器装置,在
人体之外,把人原来觉察不到的生理过程转变为可以感知的
信息,再经由感官馈送给人的意识,使人取得内脏调节的必
要依据。因此可以说,生物反馈装置,其实就是一套人工的
内导系统。
三 大脑皮层的整体性活动
随意运动是后天学会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建立在
暂时神经联系的机制之上的。它不象先天生成的无条件反射
那样,在刺激与反应之间有固定的联系。暂时联系的机制赋
予随意运动以高度灵活性和可塑性。
①
N.E.米勒:《教育我们的内脏》,载《美国科学年鉴》,1971年。
普 通 心 理 学
? 147?
随意运动是一个由感受和效应系统组成的复杂机能系
统,在皮层上并没有单一的定位。观察表明,即使象竖起一
个手指这样简单的随意动作,中枢发生的冲动发放效应都遍
①
及整个大脑,只是在有关细胞上特别集中而已 。神经生理学
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积累的资料说明,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在
随意运动的调节上各起着不同的作用。
前已述及,皮层中央前回运动区,是直接发出外导性运
动冲动的区域;中央前回发生损伤,就导致肢体瘫痪,即使
直接电刺激该区,也不再引起相应的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