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5-灵素节注类编-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为阴主内,是地赖天以包载者。故天行健,则地宁,天气弛,地即陷,古今尝有之,足可征矣。由是观之, 
天气虽清虚,而阳道诚为坚实也。若不坚实,何以载地之浓重而不陷哉?阴阳二气,转旋于地外,升降于地中, 
始能生化万物。是故地形虽浓重,而阴道诚为虚通也。若不虚 
通,何以受二气之升降变化,以生万物哉?故此言阳道实、阴道虚,是指内外之阴阳,与上文之以升降分阴阳 
者,各有义理也。即以证人身之营卫者,卫主外,同天阳之坚实也;营主内,同地阴之虚通也。何也?卫行脉外, 
以固表者也,若不坚实,则腠理开而汗泄不止矣;营行脉中,以守内者也,若不虚通,则经脉闭而血气瘀塞矣。 
夫营卫之气,本于脾胃,故经言∶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故脾为营之源,胃为卫之本也。 
此节承上文论脾胃,特举天地内外之道,以证明营卫气化之所本也。 
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 
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 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 
气,阴受湿气。 
此即申上文,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而病异名也。阳主外,风为阳,从外来,故阳受之;阴主内, 
食饮属阴伤内,故阴受之。阳受入于腑,阴受入于脏,各从其类也。腑为阳主外,故受邪则有身热、不时卧、 
上为喘呼诸表证也;脏为阴主内,故受病则有 满闭塞、下为飧泄、肠 诸里证也。天之清气,由鼻而入,通 
于喉,故喉主天气也;食饮产地,由口而入,下于咽,故咽主地气也。风为阳,湿为阴,故阳受风气,阴受湿 
气。以上皆明阴阳各以类从,犹火就燥,水流湿,本于自然之性也。 
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 
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此言阴阳上行下行者,专指脾胃之气升降,不同十二经气。盖经气流行于经脉中,而脾胃之气行于肌肉者。 
故脾胃之强弱,外显肌肉之肥瘦,足可征矣。以脾胃主四肢,故阴气从足上行,由头而至臂指,正如地气上升 
为云,而散于四表也;阳气从手上头,而下行至足,正如天气由四表升聚化雨,而下降至海也。故阳病则上 
行极而下,阴病则下行极而上,亦如云升雨降,变化流行也。其与十二经流行不同者,三阳经自手走头,自头 
走足;三阴经自足入腹至胸,由胸走手,连接阳经。阳在表,阴在里,不上头,唯足厥阴之支脉,内循喉后, 
上至顶心也。此言阴气,是脾脏之气也;阳气,是胃腑之气也。故下节云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 
则其义理固已申明在后也。所以云阳明行气于三阳,太阴行气于三阴,则是脾胃统率一身之阴阳,而脏腑经络 
尽在其中矣。身半以上,天气主之为阳,故伤风,则上部先受,风者天气也;身半以下,地气主之为阴,故伤 
湿,则下部先受,湿者地气也。此亦各以类从者也。 

卷二阴阳脏腑总论
经解
属性: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 
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胃为水谷之海,生化气血,滋养周身,故四肢皆禀气于胃也。但胃之上口为贲门,主纳谷;下口为幽门, 
主出滓。其形如橐,故其气下行,不能四布至于各经,必赖脾之鼓运,以行其津液,输于周身。所以脾病则胃 
中水谷精气不能达于四肢,经气日衰,因而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谷气以资生,遂痿弱不能动用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时也。 
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四时之气,金、木、水、火本相克制,肺、肝、心、肾亦然,全赖土气居中,通贯四气而调和之。故土旺 
四季,而脾脏常以四时旺气,长养四脏,故寄治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曰,而不专主一时,其功正是统主四时也。 
脾脏贴着于胃,为戊己二土之精,故能生万物,而法则天地。所以脾胃之气,上至头,下至足,如天地之云升雨 
降,而生长万物也。此数句将上文天地阴阳生化义理,皆申明包括,可谓简妙矣。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 
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 
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此重申上文之义也。以脾胃之功能言之,则胃止能司出纳,必赖脾之鼓运,以行其津液,正以膜之相连, 
故脾动则胃气流行,而水谷之精敷布,以输于各经。故太阴即行气遍于少阴、厥阴,而阳明即行气遍于太阳、 
少阳,周一身而达四肢。原其气之生化出于胃,而各脏腑各因其经以受胃气之滋养,故胃为水谷之海,而为六 
腑之大源。此篇特详脾胃生化之功,为后天根本,而实出于天地阴阳升降流行之气化,是为天人合一之道也。 

卷二阴阳脏腑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 
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 
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此统明阴阳生化之道,以结上文之义也。阴阳流行生化,循环无端,挈其纲要,必使阳气静密,乃能坚固。 
扰动即浮越而阴阳不和,若四时之无序,百病丛生;因而和之,是为圣人之轨度。良以阴阳互相为根,是故阴 
气和平,阳气固密,自然生化不息,而精神乃治。若阴阳乖离决裂,精气乃绝,以精气由阴阳化生者也。 

卷二阴阳脏腑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金匮真言论》岐伯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 
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 
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 
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 
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 
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此明天地阴阳之气,流行于四时,则有消长进退;昼夜, 
则有升降出入。而人身之气,内外雌雄相输,皆与四时昼夜相应,故其病也,必随时日之气变化。而其春病在 
阴者,以阳气初从地下而升,其冬阴之气当盛也;秋病在阳者,以阴气初从地下而升,其夏阳之气尚盛也。阴 
阳气盛之时,必应人身之营卫,故其受病,春则应在营阴,秋则应在卫阳,而冬阴夏阳之气更盛,则不言可知。 
若其变化多端,非可拘执,假如风为阳邪而伤卫,寒为阴邪而伤营,则又不论四时,必当审察脉证以辨之也。辨 
明为施针石,而药治亦同一律矣。 

卷二阴阳脏腑总论
经解
属性: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 
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 
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 
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 
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 
宫,其数五,其臭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 
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 
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 
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 
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为得道也。 
此与前禀赋源流门《阴阳应象大论》所云东方生风、风生木一章,互明其理也。彼言天地阴阳五行之气, 
以生五脏,故列禀赋源流;此言五脏应天地四时生化万物之气,更为详晰。是故当察脏腑之逆从,其合于阴阳 
五行生化之序者为从,反之为逆。如是义理通明,而藏之心意,则我之心合乎精妙之理,方可任司命之职,而 
称善为脉者。若非其人,勿妄教之,彼必不能明;若非真道,勿妄授之。或非其人,或非真道,而滥充医职者, 
皆致遗害于世也。如择之善而授之真,方为得道,而有济于世。乃观近世医道之失传,如仲景所云各承家技、 
终始顺旧者,可胜慨哉! 

卷二阴阳脏腑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灵兰秘典论》岐伯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 
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三焦者,决渎 
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 
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 
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心藏神明,主宰万物,故为君主;肺治周身之气而有权衡节度,使之调达,故为相傅之官;肝为刚脏而出 
谋虑,故号将军之官;理直则胆气壮,而公正则有决断,故名中正之官;膻中心包络所居,心包代心用事,为 
近使而君之喜乐,由其出而传宣,故为臣使之官;脾主鼓运,胃司纳谷,故为仓禀之官,五味所由消化,而生 
气血也;大肠承小肠之糟粕,变化清浊,而下出于二便,故为传导之官;小肠受盛胃中所下食物,而消化归于 
大肠,故为受盛之官;肾藏精与志,而生智巧,智强则技精,故号作强之官,而出技巧也;三焦在脏腑外、躯 
体内,相火所游行者,肠胃食物,赖以腐化,故名为焦,取火熟物之义,凡清升浊降,清者由脾胃上输于肺, 
肺即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浊滓归于二肠者,皆由三焦之气宣化,故水道出于三焦,为 
决渎之官。又曰上焦如雾者,阳气氤氲,以生津液也;中焦如沤者,脾胃鼓运,蕴酿糟粕也;下焦如渎者,清 
浊分行,滓水下出也。水由下焦渗入膀胱,满则泄出,故膀胱如州都之聚会而藏津液,名州都之官,其能渗入泄 
出,全赖下焦之气化,故云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脏腑,如职官之各有所司,不得相失者,独赖心神清静, 
则气化调和,盖清静则心明有主,君主明则下安矣;如或情欲妄动、则气血扰乱,经络闭塞,不得流通,而脏 
腑之气皆壅遏,则百病丛生,形乃大伤。故善养则寿,惟在君明而已,否则殃害即生。其治天下者,同一理 
也。是故君子戒慎恐惧,而操持不敢失也。 

卷二阴阳脏腑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六节脏象论》岐伯曰∶心者,生之本, 
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 
皮,为阴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