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凉,气属阳,无形者也。气郁则发热,宜用辛凉之药以散之。和血必须辛热,血属阴,有形
者也,血积则作痛,宜用辛热之药以开之。气阳为血阴之引导,血阴乃气阳之依归。阳虚补
阳,阴虚滋阴,气病调气,血病和血。阴阳两虚,惟补其阳,阳生而阴自长。气血俱病,只
调其气,气行而血自随。小儿纯阳而无阴,老者多气而少血。肥人气虚有痰,宜豁痰而补气。
瘦者血虚有火,可泻火以滋阴。膏粱无厌发痈疽,燥热所使。淡薄不堪生肿胀,寒湿而然。
北地耸高,宜清热而润燥。南方卑下,可散湿以温寒。奇偶复大小缓急,七方须知。国中末
三治要察,初则发攻,中则调和,末则收补。寒因热用,热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者,通其积滞,而下焦自然开密也。塞因塞用者,塞其下流,而上焦自然开豁也。
风能胜湿,湿能润燥,辛能散结,甘能缓中,淡能利窍,苦能泄逆,酸以收耗,咸以软坚。
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宜逆也。病有浅深,治有难易。初感风寒,乍伤饮食,一药可愈。
旧存 癖,久患虚劳,万方难疗。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略举众疾之端,俾为后学
之式。
新刻药鉴卷之一
脉病机要
内容:医有王佐,法有反正。难辩必辩,难明必明,其明以理,其辩以因。治从其先,机握其
神。迟硬两见,附子兼行姜桂。实数双形,大黄必佐连芩。调胃承气,治痢下之迟滑。鹿茸
官桂,救浮数之无根。气虚血衰,别软弱之相似。有汗无汗,辩疾紧之雷同。紧似疾而硬,
其象曰寒。疾似紧而软,其象曰风。血衰、软大如绵。气虚、微弱似空。术附敛浮数无力之
劳倦,知柏救沉数有力之劳蒸。里和表病,汗之则愈。表和里病,下之则痊。沉实不愈,可
以再下。浮紧不差,可以再汗。寸紧虽闭勿下,尺迟虽热勿汗。浮沉迟而且濡,表里寒湿之
生料。上下滑而且数,内外热燥之通圣。阴盛于内者格阳,阳盛于内者格阴。厥而怔忡者水,
怔忡而厥者虚。阳明狂言,有不数之脉。少阴下利,有当通之机。便难便易,喘而不卧者燥
屎。腹痛腹胀,小便反易者血禁。欲吐不吐必泻,欲泻不泻必疼。妇人气滞,先开其血。男
子多阳,急配其阴。老人以扶阳为主,小儿以启脾为圣。难生脐筑之愁痛,不治温热之脉沉。
奇哉
新刻药鉴卷之一
运气诀要
内容:百病根源,运气为先。明经络、晓真机。浮沉迟数分寒热,子母后先法自奇。
百病生于气,生死决于运。六气、本也。五运、标也。经所以知脏腑。络所以通经气。
知经则法不乱,知络则药可使。子母者、本部之前后也。后先者、后其标而先其本也。甲运
克肾,肾虚者病之,忽脾自病,肾之子复至也,肝不能复,则肾死矣。戊运克肺,肺虚者病
之,忽心自病,肺之子复至也,肾不能复,则肺死矣。壬运克脾,脾虚者病之,忽肝自病,
脾之子复至也,肺不能复,则脾死矣。此三脏者,今伤则重,原伤则轻,寡复也,寡复则死,
死不待于会符太乙也。庚运克肝,肝虚者病之,忽肺自病,肝之子复至也,心不能复,则肝
死矣。丙运克心,心虚者病之,忽肾自病,心之子复至也,脾不能复,则心死矣。此二脏者,
今伤则轻,原伤则重,寡复也,寡复则死,死必待于会符太乙也。凡合死有不死者,何哉?
子母之救多也,或复至治其复而愈也。有病肾而非甲,病肺而非戊,病脾而非壬,病肝而非
庚,病心而非丙,病肾而非长夏,病肝而非秋冬,病脾而非春木,病肺而非夏火,病心而非
冬水,此病不关于运气,病在中也。或不在中,当查前运前气,又不相关,此一时病也,病
虽重不死,何也?机轻故也。
新刻药鉴卷之一
论升麻柴胡
内容:天地四时之令,春夏之气温而升浮,则万物发生。秋冬之气寒而降沉。则万物肃杀。人
肖天地,常欲使胃气温而升浮,而行春夏发生之令,不欲使胃气寒而降沉,而行秋冬肃杀之
令。盖升麻能令清气从右而上达,柴胡能令清气从左而上达。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浊气在上,则生 胀。是以清气一升,则浊气随降,而无以上等症。
新刻药鉴卷之一
论升麻柴胡槟榔木香四味同用功效
内容:病在上膈,法当用木香槟榔以降之。病在下膈,法当用升麻柴胡以提之,此常理也。然
或泄泻脱肛后重,疼不可忍,是乃气下陷也,法当举之,以升麻柴胡,和之以木香,攻之以
槟榔。或曰,四药同剂,不无升降混淆,奚有治病归一之功也。曰,天生药石治其病,各有
其能,如仲景立大柴胡汤,用柴胡大黄同剂,以治伤寒表里俱见之症,然柴胡升散外邪,大
黄降泄内实,使病者热退气和而愈。故用升麻柴胡,自能升清气而上行,槟榔木香,自能逐
浊气而下降,能使脱肛举而后重除,自可同剂而成功矣。何疑之有。
新刻药鉴卷之一
论十全大补汤当用不当用之要诀
内容:虚损之疾,世医例用十全大补汤以补之,其方实为虚损之关键也。方用参 苓术甘草以
补气虚,用归芎地黄芍桂以补血少,此方乃为真气血两虚而设,或血虚而气尚实,或气虚而
血尚充,又不可一例施也。盖药性各有能毒,中病者借其能以付安,不中病者,徒惹毒以增
病耳。如心脾二经虚,当用茯苓补之,虚而无汗,及小便短少者,服之有功,虚而小便数者,
服之令人目盲,虚而多汗者,久服损其元气,夭人天年,以其味淡而利窍也。如肺气弱及无
阳之虚者,当以参 补之,然肥白人及气虚而多汗者,服之有功。若苍黑人及肾气虚而未甚
虚者,服之必满闷不安,以其性滞而闭气也。甘草健脾补中,乃泻火除燥之良剂,然呕吐与
中满并嗜酒之人,服之多敛膈不行,而呕满增剧,以其气味之甘缓也。川芎补血行血,清利
目首之圣药,然骨蒸多汗,及气弱之人服之,则真气走散,而阴虚愈甚,以其气味之辛散也。
生地黄能生血脉,然胃气弱者服之,防损胃不食。熟地黄补血养血,然痰火盛者服之,恐泥
膈不行。人参为润肺健脾之药,元气虚损者,不可缺也。如久嗽劳喘咯血,郁火在肺者服之,
必加嗽增喘不宁,以其气味之甘温滞气也。白芍为凉血益血之剂,血虚腹疼者,不可缺也。
若形瘦气弱,禀赋素虚寒者服之,反伐发生之气,以其气味之酸寒也,用方者当慎之。
新刻药鉴卷之二
人参
内容:气温味甘,气味俱轻,阳也。亦有微阴,故温中微寒,甘中微苦,入手太阴而能泻心
火也。还须配茯神佐枣仁为良。治脾肺,壮元阳,补而缓中,气短气促气少者俱用,更泻脾
肺胃中火邪。气不足而亡血者,须参补之。里虚而腹痛者,亦参补之。且通经活血,乃气中
之血药也,生脉散中用之,正以经通血活,则脉生矣。古人用之于解散药及发表药者,取其
通经走表也。又曰,肺寒方可服者,何也?盖肺惟寒则脉濡滞而行迟,假参之力而通经活血,
则元气遂生发矣。肺热又伤肺者,何也?盖肺惟热则气血激行,再加通迅,则助激速,而肺
气遂耗散矣。与蜜炙黄 同用,则助其补表。与土炒白术同用,则助其补中。用升麻为使,
而佐以柴胡,则能引之上升而补上。用熟地为使,而佐以白茯,则能引之补脾胃,及肾中之
虚寒。多用麦冬,大能止渴生津。加以山楂,极会去滞消积。手经有疾,桂枝为使。足经有
疾,附子为使。大哉参之功乎,其补中益气之要药乎,其和中温元之圣德乎。气药用之以补
气固矣,然血药用之,亦能补血者,何也?盖血附气而行,气行则血行,此其理也,苟不少
加参以引导之,则血且滞矣,虽有诸补血之药,竟何用哉。况血、阴也,气、阳也,独阴不
成,必借阳气一嘘,而后阴赖之以受成,此阳昌阴和之妙用,顾学人自悟何如耳。经曰,一
阴一阳之谓道,旨哉斯言也。痘家灰白虚寒之症,酌宜重用,若红紫实热者,乃肺热痰盛,
不可轻犯。反藜芦,畏灵脂。
新刻药鉴卷之二
黄
内容:气薄味甘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四∶温分肉而实腠理,益元气而补三焦;内
托阴症之疮痍,外固表虚之盗汗。如痈疽已溃者多用,从里托毒而出。又能生肌收口,补表
故也。大都表邪旺者不可用,用之反助邪气。就阴气弱者论之,亦宜少用,若用之以升元气
于表,则内反虚耗矣。又表虚有邪,发汗不出者,服之自汗。此药大益胃气,能解肌热,故
人参黄 甘草三味,退虚热之圣药也。入手少阳足太阴少阴肾命门之剂。蜜炙用之,大能止
汗,生用又能发汗。人参非此则不能补,故为补中益气之要药也。用之于痘家,与前参同,
但实热之症,比参尤加谨焉。恶鳖甲。
新刻药鉴卷之二
白术
内容:气温,味甘苦而甘温,味浓气薄,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太阳少阴兼足阳明
太阳少阴厥阴。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瘀血,除胃中邪热。利水道、有除湿之功,
强脾胃,有进食之效。佐黄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实有消痞之妙。与二陈同用,则化痰除湿,
消食健胃。与白芍当归枳实生地之类同用,则补脾而清脾家湿热。与干姜同用,去脾家寒湿。
与
若见水泡之症,须用麻黄根汁浸透炒之,取其达表以利水道也。
新刻药鉴卷之二
甘草
内容:气平味甘,阳也。入足厥阴太阴二经。生用则寒,炙之则温。生用泻火,炙则温中。能
补上中下三焦元气,和诸药解诸急。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补阳不足,中满禁
用。梢子生用,去茎中之痛。胸中积热,非梢子不能除。节治肿毒,大有奇功。养血补胃,
身实良方。除邪热,利咽痛,理中气。坚筋骨,长肌肉。通经脉,利血气。止咳嗽,润肺道。
又炙之能散表寒,故附子理中用之,恐其僭上也。调胃承气用之,恐其速下也。二药用之,
非和也,皆缓也。小柴胡有柴芩之寒,有参夏之温,其中用甘草者,则有调和之意。中不满
而用甘为之补,中满者而用甘为之泻,此升降浮沉之妙也。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以
甘缓之,此之谓也。痘家用之解毒,以和中健脾,若头面毒盛者,于解毒汤中多用之,取其
缓诸药,使之上攻头面故也。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新刻药鉴卷之二
桂皮
内容:味辛性热,有毒,气味俱薄,浮也,阴中之阳也。大都有四等,其在下最浓者曰肉桂,
去其粗皮而留其近木之味浓而最精者云桂心,入二三分于补阴药中,则能行地黄之滞而补肾,
由其味辛属肺,而能生肾水,性温行血,而能通凝滞也,能通血脉凝滞,其能补肾必矣。在
中次浓者曰官桂,主治中焦有寒,在上薄者,走肩臂而行肢节之凝滞,肩臂引经多用之。其
在嫩枝最薄者曰桂枝,伤寒伤风之有汗者宜用之,以解微表也,非固表也。惟有汗者,表虚
邪微,故用此气薄辛甘之剂,以轻散之,则汗自止,岂有辛甘之剂,能固表哉。痘家于活血
药中,少佐薄桂一二分,则血行而痘自通畅矣。又能治冷气肚疼。若体热血妄行者,切宜禁
忌。畏石脂,妊妇戒用。
新刻药鉴卷之二
干姜
内容:气热,味大辛,气味俱浓,可升可降,阳也。散肺气,与五味子同用,能治咳嗽。与实
阴药同用,能治血虚发热。入肺药中,能利肺气。入肾药中,能燥下湿。引气药入气分,引
血药入血分。主治沉寒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者,黑附子为使。又云,发散寒邪,不可
多用,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见火候、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
故丹溪曰,生用入发散中,能利肺气而治嗽。熟用入补中药,能和脾家虚寒。既曰理中,又
曰泄脾,何也?盖泄之一字,非泄脾之正气,是泄脾中寒湿之邪,故以辛热之剂燥之,此以
名泄也。痘家灰白之症用之,若实热红紫者,切宜禁忌。孕妇勿用。
新刻药鉴卷之二
生姜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气味俱浓,升也,阳也。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浓肠之益。
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止翻胃之疾。古云通神明去秽恶者,何哉?盖以本属肺心之系也,心
惟得其所胜,则气通而宣畅,故能通神明,神明通,是心气胜,而一身之气皆为吾所使,而
亦胜矣,一身之气胜,则邪气不能容,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