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卡伦·霍妮_自我的挣扎-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伦·霍妮 自我的挣扎 

  陈主任序
  译序
  关于作者生平
  关于本书──生命的斗士
  1、冲突冲突冲突
  2、自我的挣扎
  3、心理症的进化观
  4、心理症与正常人
  5、如何研读本书
  诸论──进化的道德律
  第一章 探求荣誉
  第二章 心理症的要求
  第三章 应该之暴行
  第四章 心理症的自负
  第五章 自恨与自卑
  第六章 脱离自我
  第七章 减除紧张之法
  第八章 夸张型的解决法──征服一切
  第九章 自谦型的解决法──爱之渴望
  第十章 病态的依赖性
  第十一章 退却──渴求自由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上的心理障碍
  第十二章 工作上的心理障碍
  第十四章 精神分析治疗
  第十五章 理论的探讨
  后记
  中英文名词对照 
UID3616 帖子8532 精华48 积分17815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8 最后登录2009…7…2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大侠 
IT精灵王



帖子8532 注册时间2008…3…8 个人博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6…23 13:16  只看该作者 
陈主任序
  对于传统的性精神分析的介绍,即弗洛伊德及梅宁哲等学者之著作,我国已有不少的中译本出现。但关于“新弗洛伊德学派”的中文介绍则一直未曾回世。本科李明演医师年轻有为,在实习医师时期即已完成卡伦·霍妮1950年出版的“精神官能症(本书译为心理症)与人性发展”一书的翻译,现以其副题《自我的挣扎》为本书书名而出版,本人觉得非常高兴。
  想起一九五四年留美时,与“新弗洛伊德学派”开始接触。那时霍妮已逝世一年多,因此没有机会认识她。但她在1930年代以后陆续发行的五本有名的著作中,最后一本遗作就是本书,系她在去世前两年发表的,可以说是她的学说系统的结晶。因此,李明演医师翻译此书,的确具有极大的意义。
  霍妮继阿德勒及荣格之后,而与亚历山大、苏利文及弗洛姆等其他学者并称为“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理由,是他们搁置弗洛伊德的“性”和“攻击本能”(原欲)的观念,而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在现代的社会中,有许多矛盾现象,譬如,一方面强调自由的可贵,但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却必需受到适当的自由限制;有时强调竞争及成功,但有时还要表现谦虚及友爱。所以正常人在这种具威胁的世界中,难免会产生心理冲突。霍妮列举人的十种需要,再将它们分成三大类别。虽然正常人也有心理冲突,但较能有弹性地视情况来运用这些三大需要,且交叉使用亲近、逃避或反抗的态度而行动。精神官能症患者若遭遇到心理冲突时,绝望、恐惧、爱的需求及罪恶感等都将会导致敌对感的潜抑而产生基本焦虑,于是就固执地,不适合地且过度地采用其中某种心理需要。此基本需要的表现形成精神官能症的各种类型,读过此书后对此将能有所了解。
  霍妮亦排除弗洛伊德的原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构造组织的想法,而提倡真我、实我和理想自我等组合的人性发展。依她的看法,对精神官能症患者的治疗而言,应瓦解对其人格发展有阻碍的理想化自我形像,并在实我里找出真我而抒发其个性成长的有能,这才是精神分析的精髓。换言之,心理治疗的目标不在于发掘儿童早期被潜抑的欲望,而系让患者看到他自己的冲突性性格特征且认识其内在冲突,并动用建设性希求而使其培养适当的人格及人性关系。虽然她也注重患者的过去社会经验,但较弗洛伊德更重视现实问题。心理治疗上,她利用甚多弗洛伊德所提起的原则及技术,但一般说来,治疗者需扮演较直接及主动的角色。此种方法比传统的精神分析法更适用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
  因为霍妮是一位女性精神医学专家,而认为原来的精神分析学中有相当的男性化偏见,所以她觉得女性心理学尚未充分地被了解。她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使她成为女权运动的先驱者。本书不只介绍关于精神官能症的知识,并探讨正常人的人性发展过程。因此,对对探究人性有兴趣的一般读者,这的确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最后,对霍妮在自我实现的奋斗所付出的努力,在此表达最大的敬意,而李明演医师为我国精神医学界首次介绍新弗洛伊德学派,完成此种全译本,对于其一贯性的真挚精神则令人深许。
  陈珠
  1976年8月于台大医院神经精神科 
UID3616 帖子8532 精华48 积分17815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8…3…8 最后登录2009…7…22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大侠 
IT精灵王



帖子8532 注册时间2008…3…8 个人博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9…6…23 13:16  只看该作者 
关于作者生平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1985…1952)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女精神分析学家,对于人性及心理症的研究颇为精湛,为精神医学界不可一世的人物,堪称“新弗洛伊德派”的代表。然其著作在台湾尚少有译本出现,故一般人对她仍是相当陌生。
  霍妮于1885年9月16日诞生于德国汉堡。父亲为挪威卑尔根人,身任船长,因长期在外,对她影响甚微。母亲比父亲小十七岁,丹麦人,秀外慧中,思想豪放不拘,对她影响颇深。她母亲与前夫生有四个小孩,再婚后又生哥哥贝恩特(Bernt)与霍妮。幼时哥哥真是她的好玩伴,但年龄愈长后,哥哥常出外找女伴玩,遂使她有被拒绝及失落的感觉,因此往后对她的生活影响也就不大。
  霍妮身材适中,浅棕色的双眼,聪慧而有神,眉间宽敞,两颊突出,构成鲜明的脸庞。白爱晶莹,前额高而圆。生性活泼而幽默,态度耿直,言语流利但稍带德语腔调。她的学生曾这样地描绘过她:“她笑时,脸部的每块肌肉都跟着笑。”这正可勾划出她的坦诚与迷人。
  站在讲台上,她显得是那么和蔼可亲,不拘形式,她的热切态度正反映出她那相当均衡而健全的人格。
  童年的岁月就如同其他的德国小孩一样,在玩耍嬉戏中度过。幼时即喜好交友,八岁时曾与好友杜蒂(Tutti)刺血为盟,表示友谊不朽。
  十九世纪末,女权运动虽已推翻了许多旧有的传统,使女性得以参与职业,但女性从医仍属罕见。她受母亲鼓励而在早期即许下学医的宏愿。自幼聪颖非凡,成绩总是独居鳌头,深受同学及师长之赞许。
  二十一岁时(1906年3月31日)考入柏林大学,在学期间正式开始对精神分析发生兴趣,26岁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后于柏林“兰克维兹疗养院”钻研三年的精神医学。第三年则追随德国最著名的神经学家赫曼·奥本海默学习,30岁时(1915年1月15日)柏林大学授予她医学学士学位。
  霍妮在当完实习医师后,转任伯林精神医院住院医师,历任四年(1915…1918),接着在市神经科门诊行医,除了当精神分析临床医师外,36岁到47岁时(1920…1932)她还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任教。
  47岁那年的某日,当她正理首办公时,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原来是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院长法兰士·亚历山大(Franz Alexander)打来的越洋电话;欲聘请她当副院长,她欣然接受而离开柏林赴美就职。任职两年后,转赴纽约,在“社会研究”新学校任教,一面训练分析学家,一面潜心著述,且以分析家行医为业。
  56岁那年,纽约精神分析学院经开会后,毫无理由地决定将她解聘,当时与会人士有半数以上拒绝表决。于是以霍妮为首,在1941年成立了历史性的一项新组织──美国精神分析促进协会,并设立“美国精神分析学院”,霍妮荣选为院长。协会的组织甚为严密,因而非其他个人的或团体的理论所能左右。
  协会宣言之主旨为:“对弗洛伊德所创设的理论基础抱着自由质疑、容忍及虚心不偏激的态度,以促进精神分析的发展……我们相信人类天生是具有建设性的,必能创造出一个环境,在此环境下个人的潜力都能受到鼓舞而抒发出来”。此后几年间“社会研究”新学校所举办的一连串讲演及讨论,协会的会员莫不积极参与。
  霍妮24岁时,在柏林与奥斯卡·霍妮结婚,先生是律师。婚后生有三个女儿;长女布里姬特,1911年出生,长大后当名演员,霍妮从她身上仿佛又发掘到她母亲的性格。次女玛莉安比长女小二岁,沈默寡言,且性格内向。喜好学术研究,后来在纽约行医任精神分析家。幼女雷内特,在霍妮看来是三个女儿中最活泼、最擅长社交的。年轻时顽皮淘气,早婚,婚后迁往墨西哥。
  56岁以后的霍妮,变成精神医学界的显赫人物。工作量惊人,身兼数职;除任学院院长外,还参加“美国精神医学协会”,并负责与其他新协会联系的工作,协会会员与日俱增。
  每逢周末,她就到乡下去舒畅身心,驱车前往哈德逊住所,而藉绘画及散步来宽心解闷。
  好景不长,67岁那年(1952年11月下旬),她开始感到全身倦怠乏力,继发高烧、胸痛及胸腔积水,很不幸地,在两个星期后即不治而与世长辞。她罹患的是肝内胆管癌并发全身性转移,此病在当时很难在生前诊断出来。她的噩讯给协会及学院莫大的惊吓与感伤,使组织几乎频临瓦解,学院从此失去巨挈。
  霍妮毕生致力于精神分析研究,对精神医学界功不可没。早期从师于弗洛伊德最有名的弟子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受惠匪浅。她常自称:“若无弗洛伊德,则我将无法迈开首步”。然而,她虽自认为自己的解析系依弗氏的理论基础发展而来,但她对于他的一切学说或教条,都不会盲目的苟同。她在“精神分析新法”(1939年)中强调:“我之所以对当代的精神分析理论,亟欲加以批判且重新予以评价,乃因其理论之疗效无法令我称心如意”。早在1920年左右,她就开始反对弗氏的理论,尤其是“女性心理学”方面,在“分析新法”──书中即有专章讨论。其中,她强调她的疗法与弗氏之不同,同时也强调文化背景对人格构造的影响。
  霍妮的态度不像弗洛伊德之悲观,在她的著述中始终强调人类生来即具有建设性的,因此我们渴求幸福,冀望能发挥并展露我们的潜能。她严厉反对弗洛伊德“自毁”的驱力(死欲)之说法,而认为各种心理症,主要都是由于“性格的障碍”所致。
  1917年,即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原我》的前六年,霍妮即发表《精神分析治疗技巧》,她说“精神分析可以助人解去被束缚的手脚,但却无法增添新手脚”,她同时强调“由精神分析可显示出:所有性格的问题,只不过是代表在人格
  可除去的;性格并非是固定于要幼儿期而终生不变的,相反的,它是一种动力变化的过程,会与环境间相互作用而有所改变。”
  霍妮著述繁多,主要有《时代的心理症性格》,《精神分析新法》,《自我分析》及《自我的挣扎──心理症与人性发展》;第一本书主要在于阐述心理症患者处于困难的“内在情势”下,如何去解决他的生活。伯纳·罗宾斯(Bernard S。 Robins)赞许该书为研究人际关系者所必读。第二本书主旨在于阐明精神分析学理方面各种不同的观念,并解释她自己的态度,其中论及她与别人理论之不同处。此书乃是精神分析进展的推动力。本书──自我的挣扎,为作者毕生学说之精华,熔历年著述于一炉。熟读此书,对于霍妮的思想必能获得全盘了解。
  霍妮是个道道地地的“人”,富有活力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有长处亦有短处。有天分亦有缺陷。但她秉着积极乐观的胸怀,而带给精神医学界及人类深具意义的贡献。保罗(Paul Tillich)在霍妮的追悼演说中,言简意赅地说道:“如果要我说出霍妮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我一定会说──是她自己,是她的秉性与她的存在,是她的影响力以及一连串的“奋斗”与“治疗的可能性”间所具有充分根据的平衡。”
  总之,就如同奥本多夫(Oberndorf)所言的:“由于霍妮之死,精神分析界从此丧失了一位杰出、有力而自主的角色……‘时间’最后将会证明霍妮的学说在精神分析治疗上所具有的价值。她那种负责而柔和的性格,将永远铭刻在她的学生、同事及友人心目中。” 
UID3616 帖子8532 精华48 积分1781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