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1-诸病源候论-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乘肝,子之扶母,虽病当愈;反得沉濡滑者,是 
肾乘肝,母之归子,虽病当愈;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肝,为土之陵木,土之畏木,虽病 
不死。病肝脉来,盛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赜赜然,如新张弓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养生方》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阔步于庭。被发 
缓形,以使春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也;养生之道也。逆之则 
伤于肝,夏变为寒,则奉长生者少。 
《养生方·导引法》云∶肝脏病者,愁忧不乐,悲思嗔怒,头旋眼痛,呵气出而愈。 

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二、心病候
属性:心象火,旺于夏。其脉如钩而洪大,其候舌,其声言,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其养 
血,其色赤,其藏神;手少阴其经也。与小肠合,小肠为腑而主表,心为脏而主里。 
心气盛,为神有余,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膊胛间痛,两臂内痛 
,喜笑不休,是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心气不足,则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痛,惊悸, 
恍惚,少颜色,舌本强,善忧悲,是为心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于四时∶病在心,愈于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待于春;起于夏。于日;愈 
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待于甲乙;起于丙丁。于时∶日中慧,夜半甚, 
平旦静。禁温衣热食。 
心部,在左手寸口是也。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 
夏,心火王,其脉浮,洪大而散,名曰平脉也。反得沉濡滑者,肾之乘心,水之克火,为大 
逆,十死不治;反得弦而长,是肝乘心,母归子,虽病当愈;反得大而缓,是脾乘心,子之 
扶母,虽病当愈;反得微涩而短,是肺之乘心,金之陵火,为微邪,虽病不死。病心脉来, 
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倨,如操带钩,曰心死;真心脉至,坚而 
搏,如循薏苡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 
于后。 
《养生方》云∶夏三月,此谓蕃莠。天地气交,万物英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 
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 
《养生方·导引法)云∶心脏病者,体有冷热。若冷,呼气出;若热,吹气出。 
又云∶左胁侧卧,口纳气,申臂直脚,以鼻出之。周而复始,除心下不便也。 

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三、脾病候
属性:脾象土,王于长夏。其脉缓,其形口,其声歌,其臭香,其味甘,其液涎,其养形肉, 
其色黄而藏意;足太阴其经也。与胃合,胃为腑主表,脾为脏主里。 
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萎不收,行善 ,脚下痛 
,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 
,是为脾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于四时∶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待于夏;起于长夏。于日∶愈于 
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待于丙丁;起于戊己。于时∶日 慧,平旦 
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以泻之;甘以补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 
脾部,在右手关上是也。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 
六月,脾土旺,其脉大,阿阿而缓,名曰平脉也。反得弦而急,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 
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微涩而短,是肺之乘脾,子之扶母,不治自愈;反得浮而洪者,是心 
乘脾,母之归子,当瘥不死;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脾,水之陵,土,为微邪,当瘥。 
脾脉长长而弱,来疏去 ,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 
命尽。病脾脉来,实而盛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坚锐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 
屋之漏,如水之溜,曰脾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其色青黄不泽,毛折乃死。 
《养生方·导引法》云∶脾脏病者,体面上游风习习,痛,身体痒,烦闷疼痛,用嘻气 

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四、肺病候
属性:肺象金,旺于秋。其脉如毛而浮,其候鼻,其声哭,其臭腥,其味辛,其液涕,其养皮 
毛,其藏气,其色白,其神魄;手太阴其经。与大肠合,大肠为腑主表,肺为脏主里。 
肺气盛,为气有余,则病喘咳上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 、胫、足皆痛 
,是为肺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肺气不足,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是为肺气之虚也 
,则宜补之。 
于四时∶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于日∶愈在 
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于时∶下晡慧,夜半静,日 
中甚。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禁寒饮食、寒衣。 
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 
。秋,肺金王,其脉浮涩而短,是曰平脉也。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肺,火之克金,为 
大逆,十死不治也;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肺,子之扶母,病不治自愈;反得缓大而长 
阿阿者,是脾之乘肺,母之归子,虽病当愈;反得弦而长者,是肝之乘肺,木之陵金,为微 
邪,虽病当愈。肺脉来泛泛而轻,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 
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尽。病肺脉来,上下如循鸡羽,曰肺病。肺病,其色白, 
身体但寒无热,时时欲咳,其脉微迟,为可治。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秋胃微毛曰平,胃气少毛多曰肺病,但如毛无胃气曰死。毛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真肺 
脉至,大而虚,如毛羽中人肤。其色赤白不泽,毛折乃死。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 
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云∶多语则气争,肺胀口燥。 
又云∶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 
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也,养收之道也。逆之则 
伤肺,冬为飧泄。 
《养生方·导引法》云∶肺脏病者,体胸背痛满,四肢烦闷,用嘘气出。 
又云∶以两手据地覆之,口纳气,鼻出之,除胸中、肺中病也。 

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五、肾病候
属性:肾象水,旺于冬。其脉如石而沉,其候耳,其声呻,其臭腐,其味咸,其液唾,其养骨 
,其色黑,其神志;足少阴其经也。与膀胱合,膀胱为腑主表,肾为脏主里。 
肾气盛,为志有余,则病腹胀,飧泄,体肿,喘咳,汗出,憎风,面目黑,小便黄,是 
为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肾气不足,则厥,腰背冷,胸内痛,耳鸣苦聋,是为肾气之虚也 
,则宜补之。 
于四时∶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待于秋;起于冬。于日∶愈 
于甲乙;甲乙不愈,加于戊己;戊己不死,待于庚辛;起于壬癸。于时∶夜半慧,日乘四季 
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咸以泻之,苦以补之。无犯尘垢,无衣炙衣。 
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是也。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 
为本。冬,肾水王,其脉沉濡而滑,名曰平脉也。反得浮大而缓者,是脾之乘肾,土之克水 
,为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 
弦细长者,是肝之乘肾,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之乘肾,火 
之陵水,为微邪,虽病,治之不死也。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肾风水,其 
脉大紧,身无痛,形不瘦,不能食,善惊,惊以心萎者死。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 
石,曰肾死。冬胃微石曰平,胃少石多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 
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真肾脉至,搏而绝,如弹石辟辟然。其色黄黑不泽,毛折 
乃死。诸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云∶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 
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也,养藏之道 
也。逆之则伤肾,春为萎厥。 
《养生方·导引法》云∶肾脏病者,咽喉窒塞,腹满耳聋,用 气出。 
又云∶两足交坐,两手捉两足解溪,换之,极势,头仰,来去七。去肾气壅塞。 

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六、胆病候
属性:胆象木,旺于春。足少阳其经也,肝之腑也,决断出焉。诸腑脏皆取决断于胆。 
其气盛为有余,则病腹内冒冒不安,身躯躯习习,是为胆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胆气不 
足,其气上溢而口苦,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嗌仲介介,数唾,是为胆 
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七、小肠病候
属性:小肠象火,旺于夏。手太阳其经也,心之腑也。水液之下行为溲便者,流于小肠。 
其气盛为有余,则病小肠热,焦竭干涩,小肠 胀,是为小肠之气实也,则宜泻之 
。小肠不足,则寒气客之,肠病,惊跳不言,乍来乍去,是为小肠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八、胃病候
属性:胃象土,旺于长夏。足阳明其经也,脾之腑也,为水谷之海。诸脏腑皆受水谷之气于胃 
其气盛为有余,则病腹 胀,气满,是为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胃气不足,则饥 
而不受水谷,飧泄呕逆,是为胃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关脉滑,胃中有热,脉滑为实,气满不欲食。关脉浮,积热在胃 

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九、大肠病候
属性:大肠象金,旺于秋。手阳明其经也,肺之腑也,为传导之官,变化糟粕出焉。 
其气盛为有余,则病肠内切痛,如锥刀刺,无休息,腰背寒痹,挛急,是为大肠气之实 
,则宜泻之。大肠气不足,则寒气客之,善泄,是大肠之气虚也,则宜补之。 
诊其右手寸口脉,手阳明经也。脉浮则为阳,阳实者,大肠实也,若肠内切痛,如锥刀 
刺,无休息时。 

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十、膀胱病候
属性:膀胱象水,旺于冬。足太阳其经也,肾之腑也。五谷五味之津液悉归于膀胱,气化分入 
血脉,以成骨髓也;而津液之余者,入胞则为小便。 
其气盛为有余,则病热,胞涩,小便不通,小腹偏肿痛,是为膀胱气之实也,则宜泻之 
。膀胱气不足,则寒气客之,胞滑,小便数而多也,面色黑,是膀胱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蹲坐,欹身,弩两手向前,仰掌,极势,左右转身腰三七。去 
膀胱内冷血风、骨节急强。 
又云∶互跪,调和心气,向下至足,意里想气索索然,流布得所,始渐渐平身,舒手傍 
肋,如似手掌纳气出气不止,而觉急闷,即起;脊至地,来去二七。微减膝头冷、膀胱宿病 
、腰脊强、齐下冷闷。 

卷之十五五脏六腑病诸候(凡十三论)
十一、三焦病候
属性:三焦者,上焦、中焦、下焦是也。上焦之气,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鬲,布胸内, 
走掖,循太阴之分而行,上至舌,下至足阳明,常与荣卫俱行,主内而不出也。 
中焦之气,亦并于胃口,出上焦之后,此受气者,泌糟粕,承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 
肺脉,乃化而为血。主不上不下也。 
下焦之气,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主出而不内。故水谷常并居于胃,成糟粕而俱 
下于大肠也。谓此三气,焦干水谷,分别清浊,故名三焦。三焦为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 
也。 
三焦气盛为有余,则胀,气满于皮肤内,轻轻然而不牢,或小便涩,或大便难,是为三 
焦之实也,则宜泻之;三焦之气不足,则寒气客之,病遗尿,或泄利,或胸满,或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