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1-诸病源候论-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十二、虚劳阴疝肿缩候
属性:疝者,气痛也。众筋会于阴器。邪客于厥阴、少阴之经,与冷气相搏,则阴痛肿而挛缩 

卷之四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七十三、虚劳阴下痒湿候
属性:大虚劳损,肾气不足,故阴冷,汗液自泄,风邪乘之,则瘙痒。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 
,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偃卧,令两手布膝头,取踵置尻下,以口纳气,腹胀自极,以 
鼻出气,七息。除阴下湿,少腹里痛、膝冷不随。 

卷之四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七十四、虚劳阴疮候
属性:肾荣于阴器,肾气虚,不能制津液,则汗湿,虚则为风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 
,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搔之则生疮。 

卷之四虚劳病诸候下(凡三十六论)
七十五、风虚劳候
属性:风虚者,百 之长。劳伤之人,血气虚弱,其肤腠虚疏,风邪易侵。或游易皮肤, 
或沉滞脏腑,随其所感,而众病生焉。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屈一足,指向地努之,使急,一手倒挽足解溪,向心极势,腰 
、足解溪、头如似骨解、气散,一手向后拓席,一时尽势三七。左右换手亦然。去手足腰 
膊风热急闷。 
又云∶抑头却背,一时极势,手向下至膝头,直腰,面身正。还上,来去三七。始正身 
,纵手向下,左右动腰二七,上下挽背脊七。渐去背脊、臂膊、腰冷不和。头向下努, 
手长舒向背上高举,手向上,共头,渐渐五寸,一时极势,手还收向心前、向背后,去来和 
谐,气共力调,不欲气强于力,不欲力强于气,二七。去胸背前后筋脉不和、气血不调。 
又云∶伸左胫,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肺气,去风虚,令人目明。根据经为之,引肺 
中气,去风虚病,令人目明,夜中见色,与昼无异。 

卷之五腰背病诸候(凡十论)
一、腰痛候
属性:肾主腰脚。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又,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 
,不可以仰息。 
诊其尺脉沉,主腰背痛。寸口脉弱,腰背痛。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强痛。 
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申也,七月万物阳气伤,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 
,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 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 
地,是以痛。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云∶饭了勿即卧,久成气病,令腰疼痛。 
又曰∶大便勿强努,令人腰疼目涩。 
又云∶笑多,即肾转腰痛。 
又云∶人汗次,勿企床悬脚,久成血痹,两足重及腰痛。 
《养生方·导引法》云∶一手向上极势,手掌四方转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 
侧身欹形,转身向似看,手掌向上,心气向下,散适,知气下缘上,始极势,左右上下四七 
亦然。去膊井、肋、腰脊痛闷。 
又云∶互跪,长伸两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须转,遍身骨解气散,长引腰极势,然始却 
跪使急,如似脊内冷气出许,令臂膊痛,痛欲似闷痛,还坐,来去二七。去五脏不和、背痛 
闷。 
又云∶凡人常觉脊强,不问时节,缩咽膊内,仰面努搏井向上也。头左右两向挪之 
,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 
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三七。除寒热,脊、腰、颈痛。 
又云∶长舒两足,足指努向上,两手长舒,手掌相向,手指直舒,仰头努脊,一时极势 
,满三通。动足相去一尺,手不移处,手掌向外七通。更动足二尺,手向下拓席,极势,三 
通。去遍身内筋脉虚劳,骨髓痛闷。长舒两足,向身角上,两手捉两足指急搦,心不用力, 
心气并在足下,手足一时努纵,极势三七。去 、臂、腰疼、解溪蹙气、日日渐损。 
又云∶凡学将息人,先须正坐,并膝头足,初坐,先足指指向对,足跟外扒,坐上少欲 
安稳,须两足跟向内相对,坐上,足指外扒,觉闷痛,渐渐举身似款便,坐坐上,待共两坐 
相似,不痛,始双竖足跟向上,坐上足指并反而向外,每坐常学。去膀胱内冷,面冷风、膝 
冷、足疼、上气、腰痛,尽自消适也。 

卷之五腰背病诸候(凡十论)
二、腰痛不得俯仰候
属性:肾主腰脚,而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有贯肾络于腰脊者。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 
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阳病者,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阴阳俱受邪气者, 
故令腰痛而不能俯仰。 
《养生方·导引法》云∶伸两脚,两手指着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着,唾血、久疼愈 
又云∶长伸两脚,以两手捉足五指七通。愈折腰不能低仰也。 

卷之五腰背病诸候(凡十论)
三、风湿腰痛候
属性:劳伤肾气,经络既虚,或因卧湿当风,而风湿乘虚搏于肾经,与血气相击而腰痛,故云 
风湿腰痛。 

卷之五腰背病诸候(凡十论)
四、卒腰痛候
属性: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入肾经,故卒 
然而患腰痛。 

卷之五腰背病诸候(凡十论)
五、久腰痛候
属性:夫腰痛,皆由伤肾气所为。肾虚受于风邪,风邪停积于肾经,与血气相击,久而 
不散,故久腰痛。 

卷之五腰背病诸候(凡十论)
六、肾着腰痛候
属性:肾主腰脚,肾经虚则受风冷,内有积水,风水相搏,浸积于肾,肾气内着,不能宣通, 
故令腰痛。其病状,身重腰冷,腹重如带五千钱,如坐于水,形状如水,不渴,小便自利, 
饮食如故。久久变为水病,肾湿故也。 

卷之五腰背病诸候(凡十论)
七、腰候
属性:腰者,谓卒然伤损于腰而致痛也。此由损血搏于背脊所为,久不已,令人气息乏 
少,面无颜色,损肾故也。 

卷之五腰背病诸候(凡十论)
八、腰脚疼痛候
属性: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脚疼 

卷之五腰背病诸候(凡十论)
九、背偻候
属性: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气血调适 
,共相荣养也,邪不能伤。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 

卷之五腰背病诸候(凡十论)
十、胁痛候
属性: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咳,汗出。阴气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 
引胁与小腹。 
诊其脉弦而急,胁下如刀剌,状如飞尸,至困不死。左手脉大,右手脉小,病右胁下痛 
。寸口脉双弦,则胁下拘急,其人涩涩而寒。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 
《养生方·导引法》云∶卒左胁痛,念肝为青龙,左目中魂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从 
甲寅直符吏,入右胁下取病去。 
又云∶右胁痛,念肺为白虎,右目中魄神,将五营兵千乘万骑,从甲申、直符吏,入右 
胁下取病去。 
胁侧卧,伸臂直脚,以鼻纳气,以口出之,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又云∶端坐伸腰,右顾视目,口纳气,咽之三十。除左胁痛,开目。 
又云∶举手交项上,相握自极。治胁下痛。坐地,交两手着不周遍握,当挽。久行,实 
身如金刚,令息调长,如风云,如雷。 

卷之五消渴病诸候(凡八论)
一、消渴候
属性: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诸丸散,积经年岁,石势结于肾中,使人 
下焦虚热。及至年衰,血气减少,不复能制于石。石势独盛,则肾为之燥,故引水而不小便 
也。其病变多发痈疽,此坐热气,留于经络不引,血气壅涩,故成痈脓。 
诊其脉,数大者生,细小浮者死。又沉小者生,实牢大者死。 
有病口甘者,名为何,何以得之。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于口,藏于胃, 
脾为之行其精气。溢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之所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 
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厥阴之病,消渴重,心中疼,饥而不欲食,甚则欲吐蛔。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 
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法》云∶人睡卧,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 
《养生方·导引法》赤松子云∶卧,闭目不息十二通,治饮食不消。 
法云∶解衣 卧,伸腰 少腹,五息止。引肾气,去消渴,利阴阳。解衣者, 
无使挂碍。 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者,使肾无逼蹙。 者,大努使气满 
小腹者,即摄腹牵气使上,息即为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阴 
阳者,饶气力也。此中数虚,要与时节而为避,初食后,大饥时,此二时不得导引,伤人。 
亦避恶日,时节不和时亦避。导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法不使大冷大 
热,五味调和。陈秽宿食,虫蝎余残,不得食。少眇着口中,数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 
此名谷药,并与气和,即真良药。 

卷之五消渴病诸候(凡八论)
二、渴病候
属性:五脏六腑,皆有津液。若脏腑因虚实而生热者,热气在内,则津液竭少,故渴也。夫渴 
数饮,其人必眩,背寒而呕者,因利虚故也。 
诊其脉,心脉滑甚为善渴。其久病变,或发痈疽,或成水疾。 

卷之五消渴病诸候(凡八论)
三、大渴后虚乏候
属性:夫人渴病者,皆由脏腑不和,经络虚竭所为。故病虽瘥,血气未复,仍虚乏也。 

卷之五消渴病诸候(凡八论)
四、渴利候
属性:渴利者,随饮小便故也。由少时服乳石,石热盛时,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 
热,热则肾燥,燥则渴,然肾虚又不得传制水液,故随饮小便。以其病变,多发痈疽。以其 
内热,小便利故也,小便利则津液竭,津液竭则经络涩,经络涩则荣卫不行,荣卫不行,则 
热气留滞,故成痈疽脓。 

卷之五消渴病诸候(凡八论)
五、渴利后损候
属性:夫渴利病后,荣卫虚损,脏腑之气未和,故须各宣畅也。 

卷之五消渴病诸候(凡八论)
六、渴利后发疮候
属性:渴利之病,随饮小便也。此谓服石药之人,房室过度,肾气虚耗故也。下焦生热,热则 
肾燥,肾燥则渴。然肾虚又不能制水,故小便利。其渴利虽瘥,热犹未尽,发于皮肤,皮肤 
先有风湿,湿热相搏,所以生疮。 

卷之五消渴病诸候(凡八论)
七、渴利候
属性:内消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石热结于肾,内热之所作也。所以服石之 
人,小便利者,石性归肾,肾得石则实,实则消水浆,故利。利多不得润养五脏,脏衰则生 
诸病。由肾盛之时,不惜其气,恣意快情,致使虚耗,石热孤盛,则作消利,故不渴而小便 

卷之五消渴病诸候(凡八论)
八、强中候
属性:强中病者,茎长兴盛不痿,精液自出是也。由少服五石,五石热住于肾中,下焦虚热, 
少壮之时,血气尚丰,能制于五石,及至年衰,血气减少,肾虚不复能制精液。若精液竭, 
则诸病生矣。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一、寒食散发候
属性:夫散脉,或洪实;或断绝不足,欲似死脉;或细数;或弦快坐所犯非一故也。脉无 
常投,医不能识。热多则弦快,有癖则洪实,急痛则断绝。凡寒食药率如是。无苦,非 
死候也。勤从节度,不从节度则死矣。 
欲服散,宜诊脉候;审正其候,尔乃毕愈。脉沉数者,难发;难发当数下之。脉浮大者 
,易发也。人有服散两三剂不发者,此人脉沉难发,发不令人觉,药势行已,药但于内发, 
不出形于外。欲候知其得力,人进食多,是一候;气下,颜色和悦,是二候;头面身痒瘙, 
是三候;策策恶风,是四候;厌厌欲寐,是五候也。诸有此证候者,皆药内发五脏,不形出 
于外,但如方法服散,勿疑。但数下之,则内虚,当自发也。 
诸方互有不同∶皇甫唯欲将冷,廪丘公欲得将暖之意。其多有情致也。世人未能得其深 
趣,故鲜能用之。然其方法,犹多不尽,但论服药之始,将息之度,不言发动之后。治解之 
宜,多有阙略。江左有道弘道人,深识法体,凡所救疗,妙验若神,制《解散对治方》,云 
∶ 
钟乳对术,又对栝蒌,其治主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