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9-医学纲目 中医系列书-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贰钱) 陈皮(五分) 砂仁(五分) 
上十一味,为细末。每服四钱,水盏半,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温服,宜加白术。 
〔河〕x白术汤x 治飧泄,风冷入中,泄利不止,脉虚而细,日夜数行,口干,腹痛不已。 
浓朴(姜制) 当归(去苗) 龙骨(各五钱) 白术(一两) 艾叶(半钱,炒熟)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渣,空心温服。 
〔垣〕凡泄则米谷不化,谓之飧泄。是清气在下,乃胃气不升。上古圣人皆以升浮药扶持胃气,一服而愈, 
知病在中焦脾胃也。《脉诀》曰∶湿多成五泄。湿者,胃之别名也。病本在胃,真气弱,真气者,谷气也,不能 
克化饮食,乃湿盛故也,以此论之,正以脾胃之弱故也。初病夺食,或绝不食,一贰日使胃气日胜,泄不作也。 
今已成大泄矣。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云∶下焦如渎。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唯虚症不宜, 
此论其病得之于胃气下流,清气不升,阳道不行,宜升宜举,不宜利小便。《灵枢》云∶头有疾,取之足,谓阳 
病在阴也;足有疾,取之上,谓阴病在阳也。经曰∶阳病在阴,阴病在阳,此之谓也。中有疾,傍取之。傍者, 
少阳甲胆是也。中者,脾胃也。脾胃有疾,取之足少阳。甲胆者,甲风是也,东方春也,胃中谷气者,便是风 
化也。作一体而认,故曰胃中湿胜而成泄泻,宜助甲胆风胜以克之,又是升阳助清气上行之法也。又一说中焦 
元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亦缘胃气不升,故令甲气上行。又云∶风胜湿也。大抵此症本胃气弱不 
能化食,夺食则一日而可止。夫夺食之理,为胃弱不能克化,食则为泄。如食不下,何以作泄?更当以药滋养 
元气,令和候泄止,渐与食,胃胜则安矣。若食不化者,于升阳风药内,加炒曲同煎。兼食入顿至心头者,胃 
之上口也,必口沃沫,或食入反出,皆胃土停寒。其右手关脉中弦,按之洪缓,是风热湿相合,谷气不行,清 
气不升,为弦脉之寒所隔,故不下也。曲之热亦能去之。若翻胃者,更加半夏、生姜入于风药内同煎。夺食少 
食,欲使胃气强盛也。若药剂大则胃不胜药,泄亦不止,当渐渐与之。今病既久,已至衰弱,当以常法治之, 
不可多服饵也。人之肉如地之土,岂可人而无肉,故肉消尽则死矣。消瘦人有必死者八∶《内经》有七,《外 
经》有一。又病肌肉去尽勿治之,天命也。如肌肉不至瘦尽,当急疗之。宜先夺食而益胃气,便与升阳先助真 
气,次用风药胜湿,以助升腾之气,病可已矣。余皆勿论,此治之上法也。(治用升阳除湿汤之类是也。) 
〔罗〕加减木香散。(方见正条。) 
〔仲〕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方见伤寒。) 
〔河〕白术散 治飧泄脉细。(方见上条。) 
〔垣〕治泄痢飧泄,身热脉弦,腹痛而渴,及头痛微汗,宜x防风芍药汤x。 
防风 芍药 黄芩(各等分) 
上粗末。每服半两或一两,水贰盏,煎至一半,温服。 
〔梅〕治水谷痢久不瘥。浓朴三两,黄连三两,锉细,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服。 
〔《素》〕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生气通天论)久风为飧泄。(全文见诊法。)久风入中,为肠风飧泄。 
(风论) 
上久风入中为飧泄。经云∶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传舍于经, 
留而不去,传舍于输,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 
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此久风入中为飧泄之义同也。 
洁古云∶大渴饮水,多因致水谷一时下者,宜灸大椎三五壮;或用车前子、雷丸、白术、茯苓及五苓散等 
药渗之,详见大法条。又如久风为飧泄者,则不饮水而谷完出,治法当以宣风散导之。后服苍术防风汤。 
宣风散(方见小儿痘发热条 服之大便利,服后药。) 
x苍术防风汤x 
苍术(去皮,四两) 麻黄(一两) 防风(五钱) 
上粗末。每一两,生姜七片,水一盏,煎至一半,去渣温服。如止后,服后药。 
x补本丸x 
苍术 小椒(去目,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水下。治寒泄痢久不效者,弥佳。小儿丸如米大。 
〔子和〕赵明之,米谷不消,腹作雷鸣,自五月六月不愈。诸医以为胃受大寒,故并与圣散子、豆蔻丸, 
虽止一贰日,药力尽而复作。诸医不知药之非,反责明之不忌口。戴人至而笑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飧泄 
者,水谷不化而直过下出。又曰∶米谷不化,热气在下,久风入中。中者,脾胃也。风属甲乙,脾胃属戊己, 
甲乙能克戊己,肠中有风故鸣。《经》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诊其两手,脉皆浮数, 
为病在表也,可汗之。直断曰∶风随汗出。以火贰盆,暗置床下,不令病患见火,恐憎其热。诒之入室,更服 
涌剂,以麻黄投之。乃闭其户,从外锁之。汗出如洗,待一时许,开户减火一半,须臾汗止,泄亦止。《内经》 
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泻。此以风为根,风非汗不出者。有病此者,腹中雷鸣,泄注米谷,不分小便涩滞,皆 
以脾胃虚寒故耳,服豆蔻、乌梅、粟壳、干姜、附子,曾无一效。中脘脐下灸已数千,燥热转甚,津液涸竭, 
瘦削无力,饮食减少。命予视之,余以《应象论》曰∶热气在下,水谷不分,化生飧泄,寒气在上,则生 胀, 
而气不散,何也?阴静而阳动故也。诊其脉两手皆浮大而长,身表微热。用桂枝麻黄汤,以姜、枣煎,大剂连 
进三服,汗出终日,至旦而愈。次以胃风汤和其脏腑,调养阴阳,食进而愈。 
〔河〕x木香丸x 治肠痹,多饮,不泄,上气喘争,时发飧泄腹痛。 
木香 白术 官桂 芜荑 诃子皮 良姜 附子(炮,去皮) 浓朴(姜制) 肉豆蔻(各一两) 干姜 
(六钱半) 甘草(五钱) 
上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贰十丸,姜汤空心下。 
运气 飧泄,皆属风木攻脾。经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又云∶岁土不及, 
风乃大行,民病飧泄,体重腹痛。又云∶土不及曰卑监。卑监之纪,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治以凉剂是也。 
刺灸 飧泄有三法∶ 
其一取脾。经云∶脾虚则腹满肠鸣,泄食不化,取其经足太阴、阳明。又云∶飧泄,取三阴之上,补阴陵 
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又云∶飧泄,取三阴者是也。三阴者,太阴也。 
其贰取肾。经云∶肾藏志,志有余,腹胀,飧泄泻,然筋血者是也。然筋,谓然骨,视血络盛则泄之。 
其三取肝。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是也,视盛虚寒热陷下施法也。 
渴饮水多,水谷一时下者,灸大椎三五壮,立已。(详见大法条。) 
〔《甲》〕飧泄大肠痛,巨虚、上廉主之。又,太冲主之。 

卷之贰十三·脾胃部
遗尿
属性:〔《大》〕治产后遗尿。取故燕巢中草烧灰,研细,酒调服五分。男子亦治。 
又方 白矾(枯) 牡蛎( ) 
上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男女同治。 
〔华〕病患卧,遗屎不觉者死。 

卷之贰十三·脾胃部
滞下
属性:〔丹〕痢初得时,一贰日间,以利为法,有热先退热。后重者,当利气,木香、槟榔。腹痛,用温散药, 
姜、桂之属。下血当凉血、和血,当归、桃仁之属。下痛,发热恶寒,身首俱痛,此为表证,宜微汗和解,用 
苍术、川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三片煎。下痢身发热者,有外感,用小柴胡去参。下痢发热,久不止者, 
属阴虚,用寒凉药,必兼升散药,并热药用。下痢初发热,必用大承气,下后看症用药。发热不恶寒,脉洪者, 
宜大承气。若恶寒者,忌下。下痢腹痛后重,小水短,下积,此为里症,宜和中疏气,用陈皮、芍药、滑石、 
枳壳、浓朴之类。 
〔洁〕x芍药汤x 治下血调气。《经》曰 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行血则便自安,调气则后重自除。 
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槟榔 木香(各贰钱) 甘草(炙,一钱) 大黄(三钱) 黄芩(五钱) 
桂(贰钱半) 
上粗末。每服半两,水贰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如血前,则渐加大黄。如清后脏毒,加黄柏半两,同煎服。 
〔丹〕一老人,年七十,面白,脉弦数,独胃脉沉滑,因饮白酒作痢,下血淡水脓,腹痛,小便不利,里 
急后重。以参、术为君;甘草、滑石、槟榔、木香、苍术为佐;下保和丸贰十五丸。第贰日前症俱减,独小便 
不利,以益元散服之安。 
〔河〕益元散 治身发热,下痢赤白,小便不利,荡胃中积聚。(方见泄泻。) 
〔丹〕痢初得之,必用调胃承气及大小承气,实者用此下之。下娄男子,五十余,下痢,昼有积淡红色, 
夜无积,食自进。先吃小胃丹两服,再与四十丸,次六十丸,去积,却与断下。 
〔罗〕x玄青丸x 治下痢势恶,频并窘痛,或久不愈,诸药不能止,须吐下之,以开除泻热,痞闷积滞,而 
使气液宣行者,宜此逐之。兼宣利积热,酒食积,黄瘦中满,水气肿,腹胀。兼疗小儿惊疳、积热、乳癖诸症。 
黄连 黄柏 大黄 甘遂 芫花(醋拌,炒) 大戟(各五钱) 轻粉(贰钱) 青黛(一两) 牵牛(四两, 
取头末,贰两) 
上为末研匀,水丸,小豆大。初服十丸,每服加十丸,空心日午临卧三服,以快利为度。后常服十五丸, 
数日后,得食力。如利尚未痊,再加取利。利后却常服,以意消息,病去为度,后随症止之。小儿丸如黍米 
大,退惊疳积热,不须下者,常服十丸。 
〔《玄》〕x利积丸x 
黄连(四两) 天水末(八两) 当归(贰两) 乳香(一两) 萝卜子(炒,四两) 巴豆(一两,去油,同黄 
连一处炒)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弱者十五丸,实者贰十五丸。治下痢赤白,腹满胀痛里急,上渴引饮,小水 
赤涩,此积滞也。宜泄其热,中用清肠丸、导气丸推其积滞,而痢自无矣。凡治积聚之症,轻则温而利之,清肠 
丸是也。重者天真散、舟车丸下之。下后,切勿便补之,其或力倦,自觉气少恶食,此为挟虚症,宜加 
白术、当归身、尾;甚者,加人参。若又十分重者,止用此药,加陈皮补之,虚回而痢自止矣。 
予族叔,年近六十,夏间患滞下病,腹微痛,所下褐色,后重频并,饮食大减,时有微热。察其脉皆弦而 
涩,似数稍长,却喜不甚浮大,两手相等。视其神气大减。予曰∶此非滞下,乃忧虑所致,心血亏,脾气弱也。 
与参、术为君;归身、陈皮为臣;川芎、炒白芍、茯苓为佐使,如热加黄连为使,与两月而安。 
金氏妇,年近四十,秋初尚热,患滞下,腹但隐痛,夜重于昼,全不得睡,食亦稍减,口干不饮,已服治 
痢灵砂两帖矣。予视之,两手脉等涩且不匀,神思倦甚,饮食全减。因与四物汤,倍加白术,以陈皮佐之,数 
帖而安。 
义一侄,患疟间日作,兼痢,脉虚甚,身痛。宜活血补胃,待虚稍回,却又推积。 
人参(五分) 白术(一钱半) 苍术 陈皮(各一钱) 白芍药(炒,五分) 川芎(五分) 滑石(炒一钱) 
甘草(炙,少许) 桃仁(研,七分) 
药后病退,惟脉少弦、身倦,用此方调补。 
人参(九分) 苍术(三钱) 半夏(九分) 川芎(一钱) 陈皮(一钱) 木通(贰钱半) 甘草(少) 
煎服三之一饮之,可淡粥少少塞饥,又静坐养之。 
叶先生患滞下,后甚逼迫,正合承气症。但气口虚,形虽实而面黄积白。此必平昔食过饱而胃受伤,宁忍 
贰三日辛苦。遂与参、术、陈皮、芍药等补药十余帖。至三日后,胃气稍完,与承气贰帖而安。苟不先补完胃 
气之伤,而遽行承气,恐病安之后,宁免瘦惫乎。 
〔世〕治痢,x烟蜡丸x 
黄蜡不拘多少,用银篦挑于真香油灯上烧熏,落下水碗内,凡如此者七次,为丸如萝卜子大,每贰十丸。 
白痢,甘草汤下;赤痢,乌梅汤下。(本草云∶蜜蜡,主下利脓血,补中。又云∶白蜡,主后重白脓。) 
〔葛〕治重下,此即赤白痢。火熬豉令少焦,杵服一合,日三,效无比。又熬豉令焦,水一升,淋取汁, 
冷服治淋,日三服,有效。 
〔《食》〕治脾胃气虚,下痢久不已,肠滑不进食。用野雉一只,如食法细斫,着陈皮、葱、椒,调和盐 
酱,作馄饨熟煮,空心食之。 
〔丹〕噤口痢,胃中热甚,大虚大热故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