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嗽不扬,小溲不爽。且以分泄三焦,再看转机。 
豆卷 杏仁 赤苓 腹皮 川朴 桔梗 蒌皮 苏梗 泽泻 滑石 通草 
高 舌白,口渴,咽痛。湿温化热,症方四日。年高正虚,势防战汗。冀其无变为佳。 
薄荷 桔梗 射干 滑石 牛蒡子 橘红 杏仁 枳壳 蔻仁 芦根 
又 温邪挟积化燥。昨服药后战汗不透,大热虽减,里热仍炽。舌霉边白,脉形不显。高年恐其内陷。 
大力子 香豉 鲜斛 连翘 黑栀 薄荷根 滑石 枳实 
又 胸脘板痛拒按,此属结胸。舌心燥边白,此挟痰水,挟 
气积。症交七日,温邪内伏,将燥未燥,将陷未陷。昨午投生津 
达邪一剂,今结胸症已具。势不容缓,再进小陷胸法。 
川连 半夏 枳实 蒌仁 香豉 黑栀 
渊按∶仲景小陷胸以枳实佐川连,栝蒌佐半夏,苦泄辛润, 
开中焦之痞,以化痰水热邪。方名陷胸,与诸泻心汤出入,并非 
下剂。今人以蒌、枳为通腑之药,殊属可笑。 
顾 温邪得食则复。舌心尖焦黄而干,边苔白腻,心胸痞 
闷,此挟积,挟气,挟痰,挟水。大便已十二日不通,其势不得不下。 
半夏 茯苓 泽泻 川连 枳实 川朴 蒌仁 大黄 元明 
粉 
杨 胸闷头痛,寒热往来。邪在少阳,有汗而热不解,是伤 
于风也。舌薄白,边色干红。阴亏之体,邪未外达,而津液暗 
伤,渐有化燥之象。症交七日,中脘拒按,似欲大便而不得出, 
少阳之邪传及阳明,胃家将燥实矣。防其谵语,拟少阳、阳明两解法。 
柴胡 淡芩 半夏 枳实 甘草 香豉 黑栀 蒌仁 桔梗 滚痰丸(钱半) 
渊按∶从大柴胡、陷胸变化,不用大黄、黄连,以阴亏液 
伤,拒按在中脘,不在大腹也。借滚痰丸以微通之,心灵手敏。 
又 得汗得便,邪有松机,是以胸闷、心跳、烦躁等症悉 
除,而头痛略减也。虽自觉虚馁,未便多进谷食,亦未可就进补剂,但和其胃,化其邪可耳。 
香豉 豆卷 半夏 川贝 赤苓 陈皮 郁金 川斛 通草 竹茹 
又 用和胃化邪法,一剂颇安,二剂反剧。良以畏虚多进谷 
食,留恋其邪,不能宣化,郁于心胸之间,湿蕴生痰,热蒸灼 
液,烦躁、恶心、错语。两手寸关脉细滑数,两尺少神,舌边干 
红,心苔黄腻,皆将燥未燥,将陷未陷之象。拟导赤泻心各半法,生津化浊,和胃清心。 
犀角 川连 鲜斛 枳实 半夏 赤苓 连翘 黑栀 橘红 生甘草 通草 郁金 竹茹 芦根 
万氏牛黄清心丸(五分)。 
渊按∶阳明痰热未清,遽进谷食,致有下文如是大变。宜仿仲景食服法,佐大黄以微下之。 
又 症交十三日,身热不扬,神昏,舌短苔霉。邪入膻中,闭而不达。急急清泄芳开,希冀转机。 
犀角 连翘 枳实 竺黄 芦根 菖蒲 黑膏 牛蒡 元参 薄荷根 郁金 鲜斛 
紫雪丹五分,另调服。 
又 神情呼唤稍清,语仍不出,邪欲达而不达。胸胁红点稍 
现,迹稀不显,斑欲透而不透。口臭便秘,时觉矢气,阳明燥实 
复聚。舌短心焦边绛,膻中之火方炽。芳开清泄之中,参以生津荡实。 
前方加沙参、细生地、磨大黄。 
又 口臭喷人,胃火极盛。斑疹虽见,透而未足。目赤神 
糊,脉洪口渴。急急化斑为要。古法化斑,以白虎为主。今仍参以犀地清营解毒,再复存阴玉女煎。 
犀角 黑膏 麦冬 竺黄 大生地 知母 沙参 洋参 菖蒲 人中黄 芦根 石膏(薄荷打) 
渊按∶前方未知下否。若未通,可再下之,所谓急下以存阴 
也。有犀地、白虎清营救液,见证有实无虚,不妨放胆。 
又 目能识人,舌能退场门,症渐有生机。当大剂存阴,冀其津回乃吉。 
大生地 鲜石斛 麦冬 洋参 元参 生甘草 鲜生地 石膏 犀角 沙参 蔗汁 
又 黑苔剥落,舌质深红,阴津大伤,燥火未退,左脉细 
小,右脉洪大,是其征也。际此阴伤火旺,少阴不足,阳明有 
余,惟景岳玉女煎最合。一面存阴,一面泻火,守过三候,其阴当复。 
鲜生地 生石膏 元参 洋参 大生地 黑山栀 生甘草 知母 沙参 连翘 芦根 
渊按∶右脉洪大,阳明热结夹滞显然。 
又 频转屎气,咽喉干燥,燥则语不出声。此阳明火势熏蒸,津不上承。重救其阴,兼通其腑,再商。 
大生地 鲜生地 麦冬 生军 海参 北沙参 生甘草 元参 元明粉 
渊按∶从前欠下,尚是实热见象,海参嫌腻膈。 
又 下后液未回,急当养阴醒胃。 
生洋参 茯苓 橘红 麦冬 蔗皮 大生地 石斛 沙参 
元参 谷芽 
又 耳聋无闻,舌干难掉,阴津大伤。用复脉法。 
大生地 麦冬 元参 洋参 阿胶(川连三分,拌炒) 生甘草 鸡子黄 
又 迭进滋阴大剂,生津则有余,泻火则不足。今交三候, 
齿垢退而复起,神识已清,非阴之不复,乃燥火未清耳。今当法取轻灵。 
洋参 枳壳 川贝 橘红 赤苓 枣仁(猪胆汁炒) 川连 
雪羹汤煎。 
又 诸恙向安。每啜稀粥,必汗沾濡,非虚也,乃津液复而 
营气敷布周流也。小溲涩痛,余火未清。惟宜清化。 
冬瓜子 鲜石斛 通草 黑栀 生谷芽 甜杏仁 甘草梢 
又 病退。日间安静,至夜发热神昏,乃余热留于营分也。 
小溲热痛,心火下趋小肠。仿病后遗热例,用百合知母滑石汤合导赤散。 
木通 草梢 竹叶 知母 鲜生地 滑石 百合 
泉水煎服。 
范 阴虚挟湿之体,感受时令风温,初起背微恶寒,头略胀 
痛,欲咳不爽,发热不扬,舌白腻,大便溏。峻投消散,暗劫胃 
津,以至饥不欲食,嗜卧神糊,呃忒断连,斑疹隐约。症方 
八日,势涉危机。阅周先生方,洵尽美善,僭加甘草一味以和 
之,具生津补中之力,未始非赞襄之一助也。若云甘能滋湿,甘 
能满中,孰不知之!须知苔薄光滑,胸不满而知饥,乃无形湿 
热,已有中虚之象,此叶氏所以深戒苦辛消克之剂,幸知者察焉! 
牛蒡子 前胡 橘红 竺黄 郁金 刀豆子 桔梗 神曲 
菖蒲 连翘 薄荷叶 竹茹 甘草 枇杷叶 
渊按∶此痰呃也。中虚挟痰,胃气通降不顺所致。 
又 症逾旬日,系温邪挟湿,病在气营之交。苔白腻而边 
红,疹点透而不爽,寐则谵语,寤则神清,呃声徐而未除,脉象 
软而小数。周先生清营泄卫、理气化浊,恰如其分。 
羚羊角 连翘 竺黄 川连 橘红 牛蒡子 半夏 丁香 
柿蒂 竹茹 薄荷根 通草 茅根 
渊按∶寐昏寤明,痰火阻塞上中焦显然。方较上首好。 
又 热处湿中,神蒙嗜卧,呼之则清,语言了了。舌白腻, 
脉软数,知非邪陷膻中,乃湿热深漫于上焦,肺气失宣布耳。呃 
尚未除,胃浊未化。拟从肺胃立法。 
射干 杏仁 郁金 橘红 代赭石 川贝 沙参 桔梗 通草 旋复花 茅根 冬瓜子 
渊按∶开肺降胃,更为得旨,所以呃除神清。 
又 呃除,苔稍化,欲咳不扬。仍从前法加减。 
前方去代赭石,加蛤壳、赤苓。 
又 去旋复花、射干、桔梗,加豆卷。 
又 便泄数次,粘腻垢污。胃浊以下行为顺,故连日沉迷嗜 
卧,昨宵便惺惺少寐,且屡起更衣,愈觉神烦倦乏耳。今便泄未 
止,舌苔仍白,身热已和,酒客中虚湿胜。拟和中化浊,仿子和甘露饮。 
生洋参 于术 赤苓 泽泻 滑石 鸡距子 广藿 木香 葛花 橘红 通草 竹茹 
渊按∶痰从便去,热亦随之,中焦之浊清,上焦之热亦降, 
故诸恙若失,转惺惺少寐耳。然苔未化,余湿未清,脾胃转运未复也。不可早补。 
又 病已退,湿未楚。前方加减。 
前方加参须、于术、神曲、谷芽。 
孙 温邪袭肺,肺失清肃,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 
喘息痰嘶,舌干口腻。昨日之脉据云弦硬,现诊脉象小而涩数, 
阴津暗伤,元气渐馁,颇有喘汗厥脱之虑。夫温邪为病,隶乎手 
经,肺胃位高,治宜清肃。痰随气涌,化痰以降气为先;气因火 
逆,降气以清肃为要。姑拟一方,备候高明酌夺。 
鲜石斛 射干 杏仁 象贝 沙参 苏子 桑皮 沉香 芦根 竹油(冲服) 冬瓜子 枇杷叶 姜汁 
渊按∶议论明晰,最宜学步。方中沉香易黄芩则善矣。盖热 
化肺清,不患不降。凡诸清肺药皆能降气,沉香属木,降肝不降肺耳。 
黄 舌干而绛,齿燥唇焦,痰气喘粗,脉象细数。无形邪热 
薰蒸于膻中,有形痰浊阻塞于肺胃,而又津枯液燥,正气内亏, 
恐有厥脱之变。拟化痰涤热治其标,扶正生津救其本。必得痰喘平,神气清,庶几可图。 
羚羊角 旋复花 葶苈 杏仁 川贝 鲜石斛 元参 茅根 
竹油 沉香 代赭石 苏子 姜汁 枇杷叶 滚痰丸(三钱,人参汤送下) 
又 头汗淋沥,痰喘不止,脉形洪大,面色青晦,舌红干 
涸,齿板唇焦。此少阴阴津不足,阳明邪火有余,火载气而上 
逆,肺失降而为喘,症势危险,深虑厥脱。勉拟救少阴之津,清 
阳明之火,益气以敛其汗,但肺以定其喘,转辗图维,冀其应手乃妙。 
大生地(海浮石拌捣) 洋参 牛膝 五味子 石膏 桑皮 川贝 
炙甘草 麦冬 人参(一钱,另煎,冲) 
陈粳米煎汤代水。 
渊按∶脉形洪大,合之头汗面青,上实下虚大着。从补下纳 
气之中,想出清热救津之法,故能应手。人参、石膏、粳米,救肺清热,亦所以救肾也。 
又 汗稍收,喘稍平,脉大稍软。但气仍急促,心中烦躁, 
舌红干涸,齿垢唇焦。津液犹未回,虚阳犹未息,上逆之气犹未 
降,虽逾险岭,未涉坦途。今少腹似有透 之象,是亦邪之出路。仍拟救少阴,清阳明,再望转机。 
大生地(蛤粉炒) 洋参 沙参 元参 麦冬 鲜生地 牛膝 通草 豆卷 五味子 竹叶 枇杷叶 
陈粳米煎汤代水。 
渊按∶前方应手,此即头头是道。通草、豆卷,淡渗泄表。 
恐其耗津。不必虑邪之不去,津气回而邪自不容矣。 
又 阴津稍回,气火未平。仍宜步步小心,勿致变端为幸。 
大生地 洋参 沙参 元参 泽泻 麦冬 天竺黄 鲜石斛 石决明 茯神 芦根 
张 温邪两候不解,脉形洪大中空;神昏蒙而如醉,舌淡红 
而无苔。与汤亦不却,不与亦不讨;呓语如呢喃,叮咛重复道。 
昨日用芳开,神情略觉好。然凭症而论之,乃津枯而液燥。是必 
甘寒润燥生津液,俾得气化津回方保吉。聊立方法以备参,候高明以商夺。 
大生地 鲜石斛 沙参 茯苓 麦冬 羚羊角 鲜生地 竺黄 甘蔗汁 芦根尖 
渊按∶案语清华,方法简洁,非学识兼到者不能。 
许 温邪内蕴,痰浊上泛。壮热无汗,神识模糊,气逆痰多,舌腻尖红,大便不通。势防厥脱。 
羚羊角 葶苈 杏仁 川贝 竺黄 黑山栀 蒌仁 枳实 豆豉 菖蒲 
滚痰丸三钱。此方效。 
渊按∶实热夹痰,滚痰丸甚合,煎方亦好。 
吴 温邪五日,舌苔干黄,壮热无汗,胸腹板满硬痛,手不 
可近。此属结胸。烦躁气喘,口吐涎沫。防其喘厥。 
黑山栀 豆豉 蒌仁 川连 杏仁 生大黄 葶苈 柴胡 枳实 淡芩 元明粉 皂荚子 
凡结胸症,烦躁气促者死。此方是大柴胡汤、大小陷胸、栀豉合剂。 
渊按∶烦躁无汗而有气喘者,柴胡不可用。用柴胡仍蹈前人治 
伤寒之故辙也。幸有硝、黄、连、杏主持其间,否则坏矣。 
又 下后结胸之硬满已消,而烦躁昏狂略无定刻,舌苔干 
燥,渴欲凉饮,壮热无汗。邪气犹在气分。以苦辛寒清里达表,冀 
其战汗无变为妙。幸其壮热无汗,可冀战汗。若汗出而仍壮热, 
则内陷矣。此方三黄石膏汤、鸡苏散与栀豉合剂。 
又 战而得汗,脉静身凉,邪已解矣。舌黄未去,胃中余浊未清,尚宜和化。 
川贝 赤苓 豆豉(炒) 连翘 黑山栀 通草 滑石 枳壳(炒) 竹茹 
凡战汗后脉静身凉,用方大法,不外乎此。 
严 病后元气未复,温邪乘虚窃发。初起即便壮热神糊,舌 
干,肩膊胁肋疼痛。今方二日,邪未宣达,已见津涸之象,其为 
重候可知。当此论治,是宜达邪以解其表。然叶氏云∶初起舌即 
干,神略糊者,宜急养正,微加透邪之药。若昏愦而后救里,有措手不及之虞矣。 
北沙参(一两) 牛蒡(三钱) 杏仁(三钱) 焦曲(三钱) 黑山栀(钱半) 豆 
豉(三钱) 连翘(三钱) 竺黄(一钱) 枳壳(一钱) 茅根(一两) 鲜薄荷根(五钱) 
渊按∶深得叶氏心传。 
孙 营阴素亏之体,感受温邪,病起肢麻寒热,旋即便泄神 
糊。今交七日,脉数而洪,舌燥齿干,必荡气促。阳明之火方 
炽,少阴之阴已涸。又腹硬痛,大便三日不通。积聚于中不下, 
气火尽浮于上。似宜通降为先。然阴津大涸,不得不先养其津。姑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