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敷方∶ 
官桂 吴茱萸 干姜 川乌 生半夏 独活 乳香 没药 南星 白芥子 当归(各一钱,研末) 
用陈酒干面调和,炖温,敷痛处。 
某 盘肠痈腹痛已久,二三日来骤然胀满,连及腰胁,小便 
茎中亦痛,势已有脓。拟用牡丹汤排脓逐毒,从大肠导下之。所虑饮食极少,胃气不克支持耳。 
丹皮 桃仁 皂角刺 冬瓜子 红花 大黄(制) 延胡索 广橘皮 山楂肉 赤苓 归尾 
又 盘肠痈已成脓,不得不从大肠导下之法。 
生黄 皂角刺 归尾 桃仁 红花 土贝母 金银花 甘草 丹皮 山甲片 冬瓜子 广皮 
又 肠内痈脓将足,脉细食少。治以托里,冀其外溃为妙。 
黄 银花 穿山甲 肉桂 当归 赤苓 泽泻 皂角刺 苡仁 广皮 血珀屑 
许 寒气入于厥阴,湿热随经下注。睾丸肿胀,少腹结硬肿痛。防成缩脚小肠痈重症。 
川楝子 吴茱萸 枳壳 归尾 焦楂肉 橘核 小茴香 萆 焦黑栀 葱白头 
某 环跳臀股之间,从前曾患外疡。今戽水伤筋,受水寒之 
气袭筋骨之中,臀股胯凹腓 酸痛,大便燥结,小便不利,气坠尻酸。病在太阳、少阴二经,防发附骨阴疽。 
六味地黄汤去山药,加细辛、麻仁、独活、川熟附。 
另∶东垣资肾丸二钱,开水送下。 
渊按∶辛、独二味,发少阴之寒从太阳而散,佐附子以温之,六味以补之泄之。 
任 湿热伏邪内蕴,引动宿毒,遍发广痘,亦曰广风。恐其肢节酸强,殊难速效。 
防风 当归 赤芍 皂荚子 银花 天花粉 连翘 甘草 陈皮 土茯苓 
许 肾岩翻花,在法不治。怡情安养,带疾延年。 
鲜首乌 马料豆 银花 生甘草 
朝服六味丸三钱,淡盐花汤送。 
刘 肾俞漫肿色白,脉虚微热,此肾俞发也。属三阴亏损,湿热入络,气血凝滞而生。最为淹缠。姑与消散法。 
当归 防风 杜仲 秦艽 金狗脊 丹参 广皮 萆 独活 胡桃肉 桑枝 
胡 胃脘生痈,脉虚形瘦。初起寒热,延今四十余日,晨必 
泄泻无度。是中气大虚,不胜攻消之任也。今与内托法。倘仍作泻,则难矣。 
党参 木香 法半夏 茯苓 枳壳 砂仁 当归 冬术 干 
姜陈皮 
某 面颧毒乃阳明郁火所结,今已穿溃,孔如豆大。虽比颧骨疽较轻,然收功亦迟。须忌一 
切发风动火之物。 
羚羊角 白芷 茯苓 土贝母 广皮 党参 连翘 丹皮 银花 甘草 
刘 平日豪饮,胃湿必甚。去冬龈肿咳嗽,仍不节饮,以致 
音哑龈腐,蔓延及唇,此沿牙毒也。虽非牙岩之比,然亦不易收功。 
甘露饮去甘草、天冬,加赤苓、黄芩、鸡距子、葛根、蝉衣、茅柴根。 
渊按∶阳明湿火所致。 
陆 本原不足,兼挟风温。发热,颈间结核成痰。二十余 
日,不红,不肿,不消散,亦不作脓,属半虚半实。慎柔方有良法,用四君子加牛蒡子,世所未知,余曾验过。 
四君子加牛蒡子、象贝母、桑叶。 
渊按∶四君补虚,佐蒡、贝以消风痰,桑叶清肺通络。从补虚中想出祛邪之法,心思灵敏。 
又 昨用慎柔方,是托散法。服下若汗出热退,则数剂可 
消。若汗不出,仍发热,则数剂成脓,且易溃敛。 
前方加钩钩。 
又 三岁孩童,但哺乳汁,不进谷食,脾胃虚弱可知。颈结痰核而有寒热,必挟风温,属半虚半实。 
今将一月,热退复热,其块不消,不作脓,大便溏,脾胃不足,气血两虚。 
党参 冬术 陈皮 荆芥 黄 归身 防风 葛根 砂仁 桑叶 
周 立斋云∶外疡经久不消散,亦不作脓,气虚也。徒用攻消,恐无所益。 
黄 党参 防风 归身 泽兰叶 穿山甲 僵蚕 丹参 广皮 桑枝 
朱 结毒穿破不敛,在于当额眉棱,俱属阳明部位。已及半载,当养气血以化毒。 
大熟地 党参 川芎 皂荚子 茯苓 土贝母 黄 当归 生甘草 银花 土茯苓 
陈 本体阴亏,四月间湿热成疡,溃脓而愈。愈后正虚,肝 
风升动,眩晕跌仆,以致腿股环跳受伤,漫肿色白,而生附骨痰疽。今二便阻塞,少腹胀满,将有肠痈之变。 
忍冬藤 丹皮 桃仁 延胡索 鲜首乌 车前子 归身 牛膝 血珀(五分,研末,药汁调下) 
某 湿热积聚,阻于少阳。病起发热,便少腹偏右板痛,足屈不伸,小肠痈也。身热不止,防其成脓。 
甘草 桔梗 枳壳 苏梗 赤苓 土贝母 砂仁 延胡索 焦楂肉 川楝子 泽兰叶 
许 肝胆郁火,凝结成痰。腮颊硬肿,牙关不开,此骨槽痰也。脉象郁涩,气失利畅,药力不易见效。 
柴胡 黑山栀 香附 秦艽 制僵蚕 石决明 土贝母 丹皮 桑叶 郁金 骨碎补 刺蒺藜 钩钩 
某 鼓槌多骨流痰,脓孔甚多,手掌及腕皆肿硬,而色紫不 
痛。已出过多骨,出骨之处已敛,而余外仍肿。此风毒湿热锢结手经。延来五月,收功不易。 
当归 防风 苡仁 丹皮 连翘 广皮 生甘草 红花 桑枝 
另蜣 虫炙五钱,研末,掺。 
汪 《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指少阴君火合少 
阳相火上逆而为病也。病由内生,非关外感风温,故治之不易速 
效。养阴降火化痰,每相须为法。惟嫌脉息太细,系素禀六阴, 
真阳不足。然清药亦宜酌用,恐阴未足而阳先伤耳。慎之。 
沙参 石决明 白扁豆 元参 怀山药 蛤壳 川石斛 生甘草 茯苓 川贝 桔梗 
另∶元明粉一钱,朱砂五厘,冰片二分,研细末,吹。 
某 肾主骨,膝者,骨之溪谷也。肾虚则骨髓空,而寒湿乘之,两足跟痛及于膝。久而不已, 
防成鹤膝风痹。 
大熟地 萆 苡仁 牛膝 桂枝 枸杞子 川断 防风 独活 
另∶虎潜丸,每朝三钱。 
某 心火与湿热交结而成痰核。上则舌下,中则脘间,下则阴头,皆结小核如棉子。此皆火郁之所致。 
川连(二钱,酒炒) 陈皮(一两,盐水炒) 甘遂(三钱,面包煨,去心) 半夏 
(一两五钱) 茯苓(二两) 泽泻(一两) 蛤壳(二两,研粉) 红芽大戟(三钱,洗淡,炒)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朝一钱,开水送下。 
渊按∶直捣其巢,非胆识兼优不能。然虚者未可漫试。 
某 风毒内攻入脑,走入耳窍,疼痛出脓,脓出不爽,盘及 
耳后颈间硬肿不消,此盘耳痈也。已延两月,症无头面,牙关不痛,恐滋蔓骨槽等变,殊非易治。 
羚羊角 元参 磁石 甘菊花 细生地 牛蒡子 制僵蚕 菖蒲 钩钩 葱白头 
某 舌根边僵木不痛,已经数月,防变舌疳。此属心脾郁 
火。治以清养营阴,稍参苦降。 
鲜生地 川连 元参 丹参 麦冬 生甘草 丹皮 桔梗 
又 川连(三分) 蒲黄(一钱) 冰片(二分) 五灵脂(一钱) 人中白(四分, ) 
上味共研细末,吹舌根。 
吴 暑热蒸迫,心火暴甚。喉舌肿痛,及今旬日,势防成 
脓。用凉膈散加犀、羚,解上焦以泄君火之燔。 
牛蒡子 犀角 连翘 焦山栀 生军(水浸) 大贝母 元明粉 竹叶 芦根 薄荷 
又 消管丸。 
胡黄连(一两) 刺 皮(一两,炙) 象牙屑(一两) 五倍子(一两,炙) 蟾 
酥(酒化,三钱) 陈硬明角灯(二两,炙) 
上药为末,炼蜜丸。用上好雄精三钱,泛上为衣。每朝三钱,金银花汤送下。 
渊按∶方极佳。惟蟾酥大毒走窜之品,每日服分余,未知可否。减半则稳当矣。此治外症久而成管者。 
某 足丫碎烂,南方湿热之常病也。患者甚多。今足趾碎 
烂,掌心皮浓而燥,非徒湿热,血亦枯矣。经云∶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碎烂不愈,恐成 
风湿。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祛湿先治脾,脾旺湿自绝。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 
制首乌 丹参 当归 防风 苡仁 怀山药 茯苓 萆 草 红枣 三角胡麻 
周 咳吐臭痰,已延三月。脉数而虚,其阴已伤。面白无华,饮食渐减,肺失所恃,防成肺痿。 
沙参 黄 麦冬 白芨 茯苓 元参 大生地 杏仁 百合 芦根尖 
又 咳痰腥臭,面色青晦,脉数而虚,纳谷大减。此木火乘金,金伤及土,脏气克贼,恐延不治。 
北沙参 桑白皮 麦冬 苡仁 茯苓 白扁豆 野茭根 橘红 紫菀 元参 芦根尖 
杨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厥阴也;一阳者,少阳 
也。相火寄于肝胆,君火一动,相火随炽,上炎灼金,痹喉之症作矣。 
鲜生地 元参 麦冬 焦山栀 大生地 石决明 沙参 桔梗 生甘草 豆衣 梨肉 
王 寒痰凝阻,颊车不利,高而肿硬,色白不红。此属阴寒骨槽,与色红身热者不同。 
大熟地 麻黄 桂枝 秦艽 防风 制僵蚕 当归 白芥子 
赵 脾虚湿热入络,两手指节手腕皆木肿。此乃鼓槌流痰,不易速愈。 
黄 白术 防风 秦艽 川贝母 当归 茯苓 
冯 脐风由乎脾肾湿热而成。今腹痛便泄,先运其中。 
白术 赤芍 茯苓 陈皮 木香 当归 六神曲 龙齿 砂仁 
某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体肥湿胜之人,卫恒虚冷,营多 
盛热。故肥人当暑,往往肌肤常冷,而易生外疡也。疡发背脊三候,内脓已结,外腐未透。营中之火极炽, 
卫弱失于敷布,不能引血化腐,载毒外出,渐显内陷之机,颇为可虑。非温不能助卫 
阳以鼓舞,非清不能解营热以化毒。经曰∶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此法是矣。 
黄 (附子煎汁,炒) 鲜生地 穿山甲 地丁草 连翘 皂角刺 制僵蚕 金银花 
另以三角风熏。 
渊按∶三角风未详是否三角胡麻。 
赵 咽喉肿及上 ,的属喉痈。汤水难咽,痰多便闭。症交 
四日,邪火炽张。秀翁主以清化涤痰,极是。鄙意竟用凉膈散通彻表里,尤为简净。仍候裁正。 
凉膈散加牛蒡子、桔梗、芦根。 
仁渊曰∶欲为疡科名家,须多读内科方书。盖外科之难治,在内伤阴证。然亦不外表里阴阳虚实寒热 
八字。能明此八字,生死难易,胸中自然了了。夫人身营卫,环周不息,一有壅逆,即 
肿硬作痛,而生外疡。外科书分五善七恶,以定吉凶,无非在阴阳两字推求。谓五善不宜少四,七恶不宜 
有三。阳多即吉,阴盛即凶。若善恶兼见,可死可生,是在善治者得治则生,失治则死。 
即奇怪之证,方书师传所未及,苟学问精深,定其六经部位,审 
其阴阳虚实,生死吉凶,胸中自有把握。而膏丹敷掺之药,宜不 
吝金钱,诚心虔制,自可应手取效。盖有形迹可求,较内科有捉摸耳。若手法刀法须有师传,否 
恐动手便错,及至回头,其人已吃亏不小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