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次公医案
说明
一、本篇共集章次公先生临证医案720余则,分为内、妇、儿、外四科,大都是先生在1940年前后的诊案。其中有些病种如回归热、登革热、脚气、性病等,现已少见或绝迹,书中保留有关典型病例,意在展示先生于此是如何辨证、辨病与治疔的。
二、各科分类,大多沿用中医病名,少数采用现代医学病名。方药剂量改用克为单位。医案后的〃按〃,或论病机,或释方义,或议诊断,或从药测证,或提示临床注意要点。
三、案内处方所用药量,由于三四十年代药材多为天然生药,药力较强,故用量较轻;今则植物药多为人工种植,药力大减,用量均增大,故用量需根据现行使用之剂量而酌定,以免影响药效。
四、本篇在1979年曾由先生的门人朱良春、刘季和、蒋敏达姚守诚、陈继农、王冠庭、杨友林、史惠甫、翁绍和、李树仁等集体整理,经朱良春执笔汇总,门人何绍奇、朱步先协助,于1980年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此次又重加审订,并增入部分医案,以飨读者。汤叔良、石坚如二位同志提供部分病案,顺此致谢。
感冒
1。男。壮热骤然而起,无前驱症,腰腿剧痛,苔白薄满布。非温散不可。
生麻黄3克,川桂枝5克,羌独活各6克,秦艽、西河柳、六神曲各9克,杏仁泥12克,粉甘草3克。
2。男。热6日,未得畅汗,腰部酸楚不可耐,头为之痛。
生麻黄3克,杏仁泥9克,杭白芍5克,羌活6克,蔓荆子9克,桂枝5克,香白芷9克,川芎5克,甘草3克。
'按'先生对感冒一类病证,如突然头痛、发热、恶寒、骨节疼痛者,或此等症状持续不超过1周者,恒用麻黄汤加味温散而取效。又麻、桂合用,作为辛温解表时,其用量常不如麻黄用于平喘,桂枝用于通络为大。这是〃轻可去实〃之意。
3。男。恶寒特甚,胸闷作呕。麻黄加吴茱萸汤主之。
生麻黄3克,川桂枝5克,杏仁泥12克,淡吴萸5克,姜半夏9克,橘皮6克,六神曲9克,生姜3片,甘草3克,太乙丹1粒。
'按'此为外感寒邪、胃失和降之证。恶寒特甚,故用麻桂辛温以散寒;胸闷作呕,故用吴萸、半夏、生姜、杏仁降逆止呕;橘皮、神曲、甘草以和胃。太乙丹又名玉枢丹,具有辟秽、解毒、止呕的作用。
4。男。形寒骨楚,风寒束于太阳之表,腠理不得疏泄也。不更衣7日,仲景有桂枝汤加大黄之例,今师其意。
川桂枝(后下)、生麻黄、蔓荆子各3克,羌活9克,生锦纹3克(判细末分吞),郁李仁12克,杏仁泥18克,晚蚕沙9克(包),粉甘草3克。
'按'表里俱实,则表里两解,用桂枝加大黄汤。以其形寒骨楚,更益麻黄、羌活等以增强解表之力;以其不大便者7日,故重加郁李仁、杏仁以润肠;大黄小量生用者,以取其轻泻之功。师古方意而不泥于成方。
5。女。形寒骨楚,一身拘急不舒,此风寒外束之象;胸闷,喜太息,舌前光红,虽渴欲饮冷,而其脉不见洪大。仍当温散。
麻黄2克,荆芥5克,紫苏叶6克,川芎5克,枳实、神曲各9克,全瓜蒌12克,晚蚕沙9克(包),杏仁泥12克,甘草3克。
二诊:药后,渴欲饮冷者抟为思沸饮,此露出申寒之本质矣。可见胸闷、喜太息与两脉软而数,皆寒为之也。
生麻黄3克,炮附片5克(先煎),细辛3克,白芷、白芥子各9克,羌活、陈皮各6克,荜澄茄、晚蚕沙(包)各9克,生姜3片。
'按'此病初诊胸闷,渴欲饮冷,喜太息,舌前光红,皆假热象也。先生不为假象所惑,而抓住风寒外束之病因病机要点,主以温散。二诊由渴欲饮冷转为思沸饮,系中寒之本质毕露,可知辨证之准确。
6。男。有表证,以剧烈之头痛、腰痛为苦,兼有便秘,溲少而痛。木香槟榔丸、九味羌活汤主之。
防风、羌活各6克,细辛3克,苍术5克,白芷9克,川芎、黄芩各5克,生地9克,甘草3克,生姜3片,葱白5茎。另:木香槟榔丸9克,1次吞服。
'按'先生曾嘱先服丸剂以通便,后服汤剂以解表。这是破前人先解表而后攻里的方法。其他如急性肠炎的初起,用之也有显效。
7。女。骤然而热,恶寒,无汗,头痛,一身酸楚,胸中苫闷,苔薄白而腻,脉不数。感冒之象毕露,一般非一候不能解。
荆芥、防风各6克,大川芎5克,薤白头9克,春砂壳3克,生枳实6克,粉甘草3克。
'按'先生于此案,初用辛温解表轻剂2剂,效果不显,迸而加重辛温之剂,改用加味麻黄汤。所谓加味麻黄汤者,即h用羌活、藁本以助麻、桂温散之力。患者胸中苦闷,苔白腻,得砂壳、薤白头、枳实等辛香宣化之品而症情改善;继以佩兰、砂壳、神曲等芳香化浊、理气消导之药,以奏全功。先生应用辛温解表药,或麻、佳,或荆、防,每叮嘱病人温服、覆被,以助发汗。此是张仲景《8服。、〃复取微似汗〃之意。病人经依法服加味麻黄汤2剂后,果然汗出身凉,渚症悉解。
8。徐女。3日来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而温温欲吐,舌苔白腻。用此方辛温解表以退热,芳香化浊以镇呕。
荆芥穗、紫苏叶、川桂枝(后下)各5克,藁本、川羌活各9克,香白芷5克,姜半夏9克,陈广皮5克,六神曲6克,生姜2片。
二诊:胃肠型感冒与肠伤寒,在难于肯定之际,用发汗剂可以得其梗概。今药后热己退净,两日未再升,非肠伤寒也。胃果,大便难,食后有泛恶现象,以此法调其肠胄。
佩兰梗5克,薤白、姜半夏各9克,陈广皮5克,云苓、生枳实各9克,白豆蔻5克,六神曲、谷芽、麦芽各9克,佛手5克。
'按)先生一贯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各取所长,以补其短。故其医案中往往应用酉医学病名。此案即以其实践经验,来鉴别胄肠型感冒与肠伤寒,值得珍视。初诊解表化浊,得汗而热即退净,可知并非肠伤寒,而是外寒夹湿之感冒。二诊乃用二陈加芳香化浊、通利气机之品,以调整肠胃功能。
9。女。用麻桂发汗,其热依然不下挫;舌苔厚腻,胸闷泛恶,湿阻中焦,当疏邪化湿。凡邪之夹湿者,其热往往不能迅速下挫,大攻其表无益也。
川桂枝5克,生苍术、橘皮各3克,姜竹茹、带叶佩兰、炒枳壳各6克,姜半夏3克,生姜1片,六神曲9克,晚蚕沙12克(包)。
'按'风寒袭于表分,湿浊内蕴中焦,治之大要:疏邪必兼化湿。〃凡邪之夹湿者,其热往往不能迅速下挫〃,伤寒如此,温病更如此。此乃经验之谈。
10。男。外感夹湿,湿为阴邪,故恶寒特甚而两足冷。
桂枝、当归、白芷、草果各9克,蚕沙12克(包),秦艽9克,川芎6克,细辛3克,灵仙、神曲各9克。
11。男。所谓表邪夹湿者,即感冒影响于消化系之谓也;洒然有寒意,胸闷,苔白,指尖冷,皆其候也。
荆芥、佩兰、白芷、半夏、草果(去壳)、陈皮各9克,厚朴花6克,郁金9克,杏仁、米仁各12克,枳壳6克。
'按'湿为阴邪,最易令气机失于流畅,故胸闷、苔白腻为必有之症状。临床多用芳香开泄,轻则藿、佩、橘、蔻,重则枳实、半夏、草果。沈案以湿为主,侧重在辛开;杨案恶寒特甚,两足不温,以寒为主,侧重在温散。
12。男。脉数为热,苔滑为湿;热从外来,湿由内生;外来不外风寒,内生者多由食积。
荆芥6克,前胡9克,杏仁12克,桔梗9克,白芷6克,苏梗6克,紫菀9克,神曲9克,枳实6克,槟榔9克,萝「子9克。
'按'此亦表里两解之法。感冒夹湿(食)者宜之。
13。男。阳虚之人,重受风寒而咳,身半以下,其痛如刺;热虽不高,而合目有迷蒙状。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而脉沉细,虚象也。柯氏有〃太阳虚便是少阴〃之说,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蜜炙麻黄3克,炮附块6克,北细辛3克,全当归9克,杭白芍9克,炙紫菀9克,炙远志5克,旋覆花9克(包),炙款冬9克,清炙草3克。
'按'素体阳虚。复感风寒,表散则伤正,温补则留邪,惟麻黄附子细辛汤标本兼顾,两全其美。先生化裁古方,以麻黄辛温散表邪;附子温阳强心;炙草益气扶正;归、芍和营养血而缓麻、附之辛燥;再加紫菀、款冬、远志以化痰止咳。处方照顾周到,值得效法。
14。女。在感冒流行之际,虚人最易感染,其发亦异于常人。今恶寒特甚,手足厥冷,脉细欲绝,盖当归四逆汤证也。
全当归9克,川桂枝6克(后下),杭白芍9克,北细辛3克,梗通草5克,淡吴萸3克,川羌活9克,左秦艽9克,清炙草3克,生姜2片,大枣7枚。
'按'虚人感冒,其发与常人有异,不可徒以解表为法。此人恶寒特甚,手足逆冷,脉细欲绝,乃是平素阳虚血弱,复受外寒,故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细辛、羌活散寒;吴萸温中;当归、白芍活血养血;木通、桂枝通血脉;生姜、入枣调和营卫。
15。老太。发热旬日不退,而恶寒未罢;渴喜热饮,而两足不温;持其脉时有歇止。此症上热而下寒,是戴阳之渐;热在外而寒在内,是格阳于外。暑令有此证候,温补之剂,效如桴鼓,古人以井水喻之,致知格物,医者亦不可不知。有谓夏令禁用附桂者,实不可从。夫医者药随证转,何可拘泥?!拟四逆汤合玉屏风散。
炮附块9克,炮姜炭5克,清炙草6克,生黄芪12克,生白术9克,蜜炙防风3克,全当归9克,北细辛3克,梗通草6克。
'按'此亦虚人感冒,用四逆汤温少阴之经,复人细辛以散寒;玉屏风散加当归则取补中寓散之意。案语强调辨证论治,实为先生生平毅力所注。
16。男。老年人各部功能皆形衰减,稍有感冒,遂困惫异常,冷汗如潜。予桂枝汤加附,咳加紫菀,苔腻加草果。
桂枝5克(后下),炮附子5克,白芥子5克,杭芍12克,炙紫菀9克,煨草果6克,粉甘草3克,羌活6克,桑寄生12克,香白芷9克,生姜3片,大枣7枚。
'按'此案冷汗如潘,乃心阳衰微之征,虽有感冒,不可攻表。先生认为准枝汤并非表药,强壮剂也〃。机体功能增强,何患外感不愈。方中加附子,力挽衰微之心阳。
17。女。临风洒然毛耸,一身酸楚如被杖,此时气之征也。重身六个月,大便难,不可峻下。
川桂枝5克(后下),杭白芍9克,粉甘草3克,青防风9克,川羌活9克,左秦艽9克,光否仁15克,炒枳实9克,全瓜蒌12克,六神曲9克,生姜2片,大枣7枚。
'按'此亦表里俱病之证。以表为主,又因患者系孕妇,故用桂枝汤复加羌、防等以解表,又用枳实、神曲、否仁、瓜蒌导滞去积。此与上案有同有异,当互相参证。
18。女。寒热无汗,一身骨节尽痛;经事适来,故精神烦闷特甚。此仲景所谓热人血室。进一步可见精神症状。
软柴胡5克,净麻黄3克,川桂枝5克,川羌活9克,大川芎5克,桃仁泥12克,粉丹皮9克,京赤芍9克,生甘草3克。
二诊:形寒肌热已减,经水时有时无,脐下结块而痛。凡经行而病热,所苦皆倍甚。软柴胡5克,全当归9克,大川芎5克,桃仁泥12克,炙乳香9克,炙没药9克,制香附9克,小青皮9克,延胡索9克,台乌药9克,生艾叶9克。'按'热与血结,便当活血通络,以破其结,血行则邪热可随之而解。此案初诊一面解表,一面行血;二诊则因〃经水时有时无,脐下结块〃,乃放手逐瘀。
19。女。先是一身骨节酸痛,如有虫行皮中;一周后见高热而右脉沉伏,胸中憎热如炙,不可须臾耐。然则初起之骨节酸痛,实乃经行之前驱。月事不应至而至,入暮神志有昏糊状,是热入血室之候。醋炒柴胡6克,酒炒黄芩9克,净连翘15克,生茜草9克,嫩紫草5克,炒荆芥6克,姜半夏9克,石菖蒲9克,辟瘟丹1粒(研末吞)。
'按'〃热人血室〃见《伤寒论》太阳篇。指妇女在月经期间感受外邪,邪热与血互结,出现少腹满痛,寒热往来如疟,昼日明了,暮则谵语等症状。治疗轻则刺期门,重则小柴胡汤。此案用其方而去甘、芍。加紫草、茜草、炒荆芥、连翘,以凉血逐瘀清热;菖蒲开窍醒神;复用辟瘟丹以治外邪,正合其病。〃辟瘟丹〃系成药,上海现改名〃解暑片〃,由73味中药组成,有解毒、辟秽、止腹痛吐利之效。
20。男。白昼绝对不热,其热作于夜间,连作3夜,热时汗出,其舌苔薄黄带腻,兼见骨节痪痛,则主感冒。感冒亦有此种热型者。醋炒柴胡6克,白芍6克,酒炒黑大豆12克,淡黄芩5克,白薇9克,煨草果5克,秦艽9克,片姜黄5克,威灵仙9克,粉甘草3克。'按'此例舌苔薄黄带腻,关节酸痛,只有三夜,故诊为感冒。如果夜间发热日久不愈,则应考虑为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