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7-医门法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升,不入于下。故吸促,是上焦未尝不可候其吸也。下焦者其吸迟,肝肾之道远其元阳之衰者,则困于阴邪所伏,卒 
难升上,故吸迟。此真阴元阳受病,故皆难治。若呼吸往来,振振动摇,则营卫往返之气已索,所存呼吸一线耳,尚可 
为哉?学人先分息之出入,以求病情,既得其情,合之愈益不爽。若但统论呼吸,其何以分上中下三焦所主乎?噫!微 
矣。 
x【律一条】x 
凡辨息,不分呼出吸入以求病情,毫厘千里,医之过也。 

卷一一明胸中大气之法
大气论(附律一条)
属性:喻昌曰∶天积气耳,地积形耳,人气以成形耳。惟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气之关于形也,岂不巨哉? 
然而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各为区分。其所以统摄营卫、脏腑、经络,而令 
充周无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者,全赖胸中大气,为之主持。大气之说,《内经》尝一言之,黄帝问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曰∶冯乎,曰∶大气举之也。可见太虚寥廓而其气充周磅因礴,足以包举地 
之积形而四虚无着,然后寒、暑、燥、湿、风、火之气,六入地中而生其化。设非大气足以苞地于无外,地之震崩坠陷, 
且不可言。胡以巍然中处而永生其化耶?人身亦然,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 
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矣。如之何其可哉,《金匮》亦常一言之,曰∶营 
卫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见营卫两不和谐,气即痹而难通。必先令营卫相得,其气并行不悖,后乃俟 
胸中大气一转,其久病驳劣之气始散。然则大气之关于病机若此,后人不一表章,非缺典乎?或谓大气即膻中之气,所 
以膻中为心,主宣布政令,臣使之官。然而参之天运膻中臣使,但可尽寒暑燥湿风火六入之职,必如太虚中,空洞 穆, 
无可名象,包举地形,永奠厥中,始为大气。膻中既为臣使之官,有其职位矣,是未可言大气也。或谓大气即宗气之别 
名,宗者尊也主也,十二经脉,奉之为尊主也。讵知宗气与营气、卫气,分为三隧,既有隧之可言,即同六入地中之气, 
而非空洞无着之比矣。膻中之诊,即心包络。宗气之诊在左乳下,原不与大气混诊也。然则大气于何而诊之?《内经》 
明明指出,而读者不察耳。其谓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者,正其诊也。肺主一身之气,而治节行焉。胸中包 
举肺气于无外,故分其诊于右寸主气之天部耳。《金匮》独窥其微,举胸痹心痛短气,总发其义于一门。有谓气分心下 
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形容水饮久积胸中不散,伤其 之气,乃至心下坚大如盘,遮蔽大气不得透 
过,只从旁边辘转,如旋杯之状,正举空洞之位水饮占据为言。其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以通胸中阳气者,阳 
主开,阳盛则有开无塞,而水饮之阴可见 耳。其治胸痹心痛诸方,率以薤白白酒为君,亦通阳之义也。若胸中之阳不 
亏,可损其有余,则用枳术汤足矣。用枳必与术各半,可过损乎?识此以治胸中之病,宁不思过半乎?人身神藏五,形 
藏四,合为九藏,而胸中居一焉。胸中虽不藏神,反为五神之主,孟子之善养浩然,原思之歌声若出金石,其得全于天, 
不受人损为何如。今人多暴其气而罔顾,迨病成,复损其气以求理。如本草云枳壳损胸中至高之气,亦有明言,何乃恣 
行无忌耶?总由未识胸中为生死第一关耳。特于辨息之余,补大气论以明之。 
x【律一条】x 
凡治病,伤其胸中正气,致令痞塞痹痛者,此为医咎。虽自昔通弊,限于不知,今特着为戒律,不可获罪于冥冥矣。 

卷一一明问病之法
问病论(附律一条)
属性:喻昌曰∶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古人闭户塞牖,系之 
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诚以得其欢心。则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庶可详求本末,而治无误也。如尝贵后贱, 
病名脱营。尝富后贫,病名失精。以及形志苦乐,病同法异;饮食起居,失时过节;忧愁恐惧,荡志离魂;所喜所恶, 
气味偏殊;所宜所忌,禀性迥异;不问何以相体裁方耶?所以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便者, 
问其居处动静阴阳寒热性情之宜。如问其为病热,则便于用寒;问其为病寒,则便于用热之类,所谓顺而施之也。人多 
偏执己见,逆之则拂其意,顺之则加其病,莫如之何。然苟设诚致问,明告以如此则善,如彼则败,谁甘死亡,而不降 
心以从耶?至于受病情形,百端难尽。如初病口大渴,久病口中和,若不问而概以常法治之,宁不伤人乎?如未病素脾 
约,才病忽便利,若不问而计日以施治,宁不伤人乎,如未病先有锢疾,已病重添新患,若不问而概守成法治之,宁不 
伤人乎?如疑难证,着意对问,不得其情,他事间言,反呈真面。若不细问,而急遽妄投,宁不伤人乎?病形篇谓问 
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今之称为工者,问非所问。谀佞其间,病者欣然乐从。及病增更医,亦复如是。乃至 徨医药, 
偶遇明者,仍复不投。此宜委曲开导,如对君父,未可飘然自外也。更可怪者,无知戚友探问,忘其愚陋,强逞明能, 
言虚道实,指火称痰,抑孰知其无责而易言耶?坐令根据傍迎合,酿成末流,无所底止,良足悼矣。吾徒其明以律己,诚 
以动人,共砥狂澜乎。 
x【律一条】x 
凡治病,不问病患所便,不得其情,草草诊过,用药无据,多所伤残,医之过也。 

卷一一明切脉之法
切脉论(附律一条)
属性:喻昌曰∶脉者,开天辟地,生人之总司有常,而不间断者也。是故天有三垣九道,而七政并行于其间,若运璇玑者, 
天之脉也。地有九州四海,而经脉会通于其间,若施八索者,地之脉也。人有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而营卫充灌于 
其间,若环转者,人之脉也。上古圣神,首重切脉,虽精微要渺,莫不显传。然以其精微要渺也,后人转摹转失,竟成 
不传之绝学。有志于切脉者,必先凝神不分,如学射者先学不瞬,自为深造,庶乎得心应手,通于神明。夫岂一蹴可几, 
然必下指部位分明,尽破纷纭,坦然由之无疑,乃有豁然贯通之日。否则童而习之,白首不得。徒以三指一按,虚应故 
事,可鄙孰甚。且如心与小肠同诊,肺与大肠同诊,有识者咸共非之。只以指授无人,未免姑仍其陋。毋亦谓心之脉络 
小肠,小肠之脉络心;肺之脉络大肠,大肠之脉络肺,较他府之不相络者,此为近之耶。不知此可以论病机,如心移热 
于小肠,肺移热于大肠之类,不可以定部位也。部位之分,当求详于《素问》。而参合于《灵枢》。部位一定,胸中茅塞 
顿开,指下精微毕透,何快如之。《素问》谓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 
内 
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 
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又谓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胃,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 
之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上部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后人谁不读之? 
只以六腑茫无所属,不如叔和之《脉经》显明,是以有晋至今,几千年江河不返也。不知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二 
语己尽其义,何自昔相传之误耶?参之《灵枢》面部所主,五脏六腑,兼统无遗,更何疑哉?黄帝授雷公察色之诀, 
谓庭者首面也;(庭者,颜也、额也、天庭也、位最高,色见于此者,上应首面之疾)。阙上者咽喉也;(阙在眉心,眉 
心之上,其位亦高,故应咽喉。)阙中者肺也;(眉心中部之最高者,故应肺。)下极者心也;(山根也。两目之间,心居 
肺之下,故下极应心。)直下者肝也;(下极之下为鼻柱,即年寿也。肝在心之下,故直下应肝。)肝左者胆也;(胆附子 
肝之短叶,故肝左应胆,在年寿左右)下者脾也;(年寿之下准头,是为面王,亦曰明堂。准头属土,居面之中央,故 
以应脾。)方上者胃也;(准头两旁,迎香之上,鼻隧是也。脾与胃为表里,脾居中而胃居外,故方上应胃。)中央者大 
肠也;(面肉之中央,迎香之外,颧骨之下,大肠之应也。)挟大肠者肾也;(挟大肠者颊之上也,四藏皆一,惟肾有两。 
四藏居腹,惟肾附脊。故四藏次于中央,而肾独应于两颊。)当肾者脐也;(肾与脐对,故当肾之下应脐。)面王以上者 
小肠也; 
(面王鼻准也,小肠为府,应挟两颧,故面王之上,两颧之内,小肠之应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面王以下者人 
中也,是为膀胱子处之应。)观面色五脏六腑之应,迎香外,颧骨下,为大肠之应。面王以上,为小肠之应。面王以下, 
为膀胱子户之应。合之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推论其位置,一一可得指明之矣。左尺为天一所生之水,水生肝木, 
木生君火,君火生右尺相火,相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五脏定位原不殊,但小肠当候之于右尺,以火从火也。大肠当 
候之于左尺,以金从水也。三焦属火,亦候于右肾。膀胱属水,亦候于左肾。一尺而水火两分,一藏而四府兼属,乃天 
然不易之至道。盖胸中属阳,腹中属阴,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所传渣滓水液浊气皆阴,惟腹中可以位置。非若胃为 
水谷之海,清气在上;胆为决断之官,静藏于肝,可得位之于中焦也。至于上焦,重重膈膜,遮蔽清虚之宇,莲花之藏, 
惟心肺得以居之,而诸府不预焉。所谓膈肓之上,中有父母者是也。心为阳,父也。肺为阴,母也。心主血,肺主气, 
共营卫于周身,非父母而何?然心君无为而治,肺为相搏,华盖而复于心上,以布胸中之气,而变理其阴阳。膻中为臣, 
使包裹而络于心下,以寄喉舌之司,而宣布其政令,是心包为包裹心君之膜,而非府矣。第心火寂然不动,动而传之心 
包,即合相火。设君火不动,不过为相火之虚位而已,三焦之火,传入心包,即为相火。设三焦之火不上,亦不过为相 
火之虚位而已。《素问》谓手少阳与心主为表里,《灵枢》谓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络,下鬲历络三焦。手少阳之脉,散 
络心包,合心主,正见心包相火,与手少阳相火为表里,故历络于上下而两相输应也。心君太宁,则相火安然不动,而 
膻中喜乐出焉。心君扰乱,则相火翕然从之,而百度改其常焉。心包所主二火之出入。关系之重如此,是以亦得分手经 
之一,而可称为府耳。夫岂六腑之外,更添一府哉?至若大肠小肠,浊阴之最者,乃与心肺同列,混地狱于天堂。安乎? 
不安乎?岂有浊气上干,三焦交乱,尚可称为平人乎?敢着之为法,一洗从前之陋。 
x【律一条】x 
凡诊脉,不求明师传授,徒遵往法,图一弋获,以病试手,医之过也。 

卷一一明合色脉之法
合色脉论(附律一条)
属性:喻昌曰∶合色脉之法,圣神所首重,治病之权舆也。色者目之所见,脉者手之所持,而合之于非目非手之间,总以 
灵心为质。《内经》云∶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是则色脉之要, 
可通神明。直以之下合五行休王,上副四时往来,六合之间,八风良坼,不离常候,咸可推其变化而前知,况人身病机 
乎?又云∶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是色之变化于精明之间者,合 
之四时之脉,辨其臧否?早已得生死之征兆,故能常远于死而近于生也。常远于死而近于生,宁不足贵乎?其谓善诊者,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是 
出色脉以参合于视息听声,相时而求病所在之高下中外矣。精矣!微矣!要未可为中人以下者道也,是以有取于上工、 
中工、下工三等。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故云∶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又根本枝叶 
之分矣。然必能参合三者而兼行之,更为本末皆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