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阳明胃经
补 人参 白术 黄 石斛 山药 莲子 芡实 薏苡仁 糯米 白糖
泻 枳实 浓朴 大腹皮 前胡 三棱 莪术 槟榔 大黄 石膏 礞石
温 肉桂 肉果 大附子 砂仁 藿香 半夏 苍术 白豆蔻 川芎 香附 干姜
凉 葛根 知母 石莲子 栀子 滑石 竹茹 胡黄连
引经 葛根 升麻 白芷
手太阴肺经
补 人参 沙参 黄 麦冬 阿胶 五味子 紫菀 百部 知母 款冬花 木瓜 山药 茯苓 蒺藜
泻 防风 苏梗 羌活 前胡 生姜
桑白皮 苏子 橘红 石膏 杏仁 贝母 栝蒌 南星 枳壳 薄荷 白芥子 白芍 元胡索 葶苈 鼠粘子
莱菔子 香薷 荆芥
温 干姜 生姜 半夏 白豆蔻 缩砂 木香 藿香 桂枝 香附 麻黄
凉 枯芩 竹叶 竹沥 童便 羚羊角 马兜铃 山栀 天门冬 元参 桔梗 藕节 枇杷叶 元明粉 地骨皮
引经 白芷 升麻 葱白 生姜
手阳明大肠经
补 莲肉 糯米 白砂糖 薏苡仁 粟壳 木香 肉豆蔻 龙骨 牡蛎
泻 大黄 芒硝 枳实 桃仁 槟榔 葱白 麻仁
温 人参 干姜 半夏 肉桂 吴茱萸
凉 黄芩 槐花 大黄 地榆 胡黄连 连翘 石膏 秦艽
引经 葛根 升麻 白芷
足少阴肾经
补 杜仲 菟丝子 蒺藜 破故纸 山茱萸 山药 石斛 巴戟天 人参 白术 当归 熟地 枸杞 五味
牛膝 龟板 淫羊藿 何首乌 鳖甲 鹿茸 鹿角 龙骨 牡蛎 续断 肉苁蓉 韭子 覆盆子
泻 泽泻 猪苓 知母 元胡索 甘草 茯苓 木通
温 大附子 桂心 破故纸 黑干姜 缩砂 仙茅 沉香
凉 黄柏 知母 丹皮 天门冬 地骨皮 山栀 元参 竹沥
引经 独活 肉桂 牛膝 盐 酒
足太阳膀胱经
补 龙骨 续断 益智仁 橘核
泻 猪苓 泽泻 滑石 车前子 木通 瞿麦 茯苓
温 茴香 乌药 沉香 山茱萸 桂枝 麻黄 缩砂
凉 胆草 石莲子 防风 羌活 蔓荆
子茵陈 葶苈 大黄 黄柏 石膏
引经 本 羌活 黄柏
手少阳三焦经
补 人参 黄 白术 藿香
泻 柴胡 枳壳 枳实 青皮 山慈菇
温 大附子 浓朴 干姜 沉香
凉 连翘 滑石 胆草 地骨皮
引经 柴胡 川芎 青皮
卷下
散品
属性:凡药之性轻虚者,诸脏腑皆能发散,是以不属经络也。
羌活 独活 升麻 防风 荆芥 细辛 本 麻黄 秦艽 防己 牛蒡子 香薷 夏枯草 山豆根 五灵
脂射干 青蒿 葱白头 漏芦 蝉蜕
卷下
走品
属性:凡药之体重浊者,诸脏腑皆能走泻,是以不属经络也。
川乌 草乌 三棱 莪术 威灵仙 穿山甲 葶苈 海藻 昆布 五加皮 抚芎 常山 青黛 巴豆
益母草 桑寄生
卷下
标使治宜
属性:如肿疡初起,审症处分,必以一药为标使。如神授卫生散,用金银花、当归、苍术。
复煎散,用苍术。十全大补汤,用夏枯草。蜡矾丸,用菊花汤。通圣散用漏芦之类。每用
一两煎汤,复煎群药,其应如响,此飞霞子之秘廖也。丹溪云∶阿胶饮,牛胶丸,属金
属土,实大肠,壮胃止泻,黄蜡丸入大肠有补,国老膏化毒行经,远志酒,金银花酒,皆
有补性,归血归心,善用者以之配入,肿疡之散结,溃疡之补虚,亦奏捷效,宜触类而
长之可也。又如诸毒生于巅顶者,诸药俱宜
酒浸、酒炒、酒煎、酒服,为使为因,所为在上者,因而越之也。
卷下标使治宜
汗
属性:书云∶汗之则疮已,为外有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饮食如故,两便自调,知
不在里也。左脉洪缓,关脉带弦,外感客邪也,故宜汗之,使荣卫通,邪气去矣。如冬
月寒致腠理,必用辛温之剂以托之,如托里温中汤,绀珠丹之类。又云∶助表不以取汗
为功,为蟾酥朱砂雄黄等解毒之类,乃取汗之峻剂也。又云∶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
汗之则痉,为无表症也。即有表症,然亦不可大汗,大汗则表虚不脓,后必难治。汗出
不利小便,汗止则阳气复,小便自利也。
卷下标使治宜
下
属性:肿疡时见五实者,为邪气在里,宜寒凉药攻利之。如内疏黄连汤之类,次以托里排
脓之药补之,溃疡时虽有口干便闭等症,由内亡津液所致,必脉细而数,口和而干,食
少喜热,乃虚火也。惟补气血,养津液,健脾胃,则二便自和,庶无变症,如小便闭,虽
肿疡时不必猪苓泽泻以导水。惟用参 归芍及托里消毒散消息之自效。疮疡面赤,火郁
也,发之。见风脉风症者,散之。大便燥急者,润之。郁冒者,为昏迷也,俱宜汗之。以
上之症,慎不可下,是以疮疡惟在闭而不结,通而不泻为规。
卷下标使治宜
渴
属性:疮疡作渴,不问肿溃。但脉数发热而渴,用竹叶黄 汤。脉不数,不发热,或脉数无
力而渴,或口干,用补中益气汤。若脉数便秘,用清凉饮。尺脉洪大,按之无力而渴,用
加减八味丸。若治口燥舌黄,饮水不歇,此丸尤妙。(大法)
疮疡作渴,若 痛发热,便利调和者,上焦热也,用竹叶石膏汤。肿痛发热,大便秘
涩者,五内热也,用四顺清凉饮。 肿痛甚者,热毒蕴结也,用仙方活命饮。漫肿微痛
者,气血虚壅也,用补中益气汤。若因胃火消烁,而津液短少者,用竹叶黄 汤。若因
胃气虚,而不能生津液者,用补中益气汤。若因胃气伤,而内亡津液者,用七味白术散。若
因肾水干枯作渴,或口舌干燥者,用加减八味丸。或先口干作渴,小便频数,而后患疽,
或疽愈后,作渴饮水,或舌黄干硬,小便数而疽生者,尤恶候也,苟能逆知其因,预服
加减八味丸,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可免后患。(薛氏)
痈疽发渴,乃气血两虚,用参 以补气,归芍以养血,或忍冬丸,黄 六一汤(丹溪)。疮
作渴甚急,与神仙追毒丸。取下恶毒,清膻汤,千金漏芦汤,五香连翘汤,六味车螯散,
万金散,皆可选用。利后仍渴,却用生津补气药,津液生,气血完,渴自止(伍氏)。大渴而
与利药,非明示脉证,何以知其当下!后言利后仍渴,却用补药,又不明示脉证,恐是
但有大渴,必下。下后尚渴,方与补药,古人治未病如此,用药可乎?况渴属上焦,当
肿疡时,犹或可用。若溃后渴,多因气血之虚,何待利后方议其虚也?(丹溪)
口干与口渴不同,不宜用丹溪镇坠,用之其祸如反掌。用桑枝煎,五味汤,以救阴
水(《精要》)。丹溪曰∶此妙方也。而不言食味起火,怒气生火,房劳激火,吾恐渴亦未易除也。
病疽愈后发渴,多致不救,惟加减八味丸最妙。盖痈疽多因虚而得,疽安而渴者,服
此丸则渴止。安而未渴者,服此丸永不发渴。或未疽而先渴者,服此不惟渴止,疽亦不作。(李氏)
前证属肾水枯涸,虚火上炎,口干作渴,饮水无度,或舌黄作裂,小便频数,或痰气
上壅,烦躁不宁,或二三年先作渴饮水,或口舌生疮,两足发热,痰气上壅,或疮愈三
四年,而口干作渴,小便频数,急用前药,多
有复生者,能逆知其因?预服前丸,可免此患。若兼手足厥冷,真阳虚也,宜服八味丸。
大凡疮后审其肾水不足,用加减八味丸。中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气血虚弱,用十全
大补汤。阳气虚寒,加姜桂。如不应,用八味丸。(薛氏)
x托里消毒散加减法x
饮冷作渴,热毒也,加赤小豆知母。如不应,暂用竹叶黄 汤。善食作渴,胃火也,
加石膏山栀天花粉。如不应,暂用竹叶石膏汤。食少体倦作渴,胃气虚也,去连翘金银
花,加人参白术。如不应,暂用补中益气汤。脓多作渴,气血虚也,去三味,加熟地五味
子。如不应,暂用十全大补汤,加五味子麦门冬。口干舌燥,肾气虚也,去三味,加熟
地山茱萸山药。如不应,兼六味丸。又不应,佐以补中益气汤。自汗内热口干,胃气虚也,
去三味,加参 归术。如不应,暂用六君子汤。盗汗内热口干,阴血虚也,去三味,加
熟地麦冬五味子。如不应,暂用当归六黄汤。
x竹叶黄 汤x 治痈疽大渴,发热或泻,或小便如淋。薛氏曰∶渴乃七恶中之一也。此
方治之,其功甚捷。亦有左手脉浮大而热,或渴者,宜发散表邪。右手脉沉实而热,或渴
者,宜疏去内邪。若溃后作渴,或小便如淋,或脉大无力者,属气血虚也,宜大补气血。亦
有溃后热不止,或作渴,遂以为败证不治。若素有胃火,或胃经热毒未尽,胃脉尚数者,仍
宜服前汤,服而脉反大,热渴愈作,斯为败证,盖因真气虚而邪气实也。今之溃疡,畏
石膏黄芩二药性冷,多不肯服。若胃脉未静,非此药莫能治也。若因循日久,煎熬气血,脓
血愈多,气血愈虚,反成败证矣,治者当舍证从脉可也。大抵疮疡之证,七恶内见一二
恶者,甚为可畏。虚中见恶证者不治,实证无恶候者自愈。
x托里黄 汤x
薛氏曰∶愚用此方,治气虚作渴甚效。若气血俱虚,或脓血大泄作渴,或兼发热者,宜
托里养荣汤。
x托里养荣汤x
x黄 六一汤x 常服终身可免痈疽,实治渴补虚之要剂也。
x七味白术散x 治胃气虚,或因克伐,或吐泻,口干作渴,饮食少思。
x竹叶石膏汤x 治痈疽胃火盛肿痛作渴。
x元参散x 治痈疽成脓水,不能下食,心烦口干,烦渴饮水,四肢羸瘦。
x葛根散x 治痈肿热盛,口干烦渴,或时干呕。
x干葛饮x 治发背作渴。
x忍冬丸x 治渴疾既愈,预防发疽。先将忍冬草入瓶内,后入无灰酒,微火煨一宿,取
出晒干,少加甘草,俱为末。又以所浸余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温酒下,
又治五痔诸瘿。
x桑枝方x 大治口渴,取嫩桑枝细切一升妙,以水三升,煎一升,日服五七剂,更多
尤妙。抱朴子云∶疗风痹干燥,臂痛香港脚,四肢拘挛,上气眩晕,久服补肺消食,利小便,
轻身聪明,令人光泽,其功不能尽述。
薛氏曰∶桑枝补血气,生津液,轻身明目,补肺肾之良剂也。
x五味子汤x 治肾水枯涸,口燥舌干。
薛氏曰∶此方乃六一汤生脉散之复方,滋化源之良剂。若肾水既涸,虚火上炎而口燥
作渴者,须佐以加减八味丸。
x加减八味地黄丸x
李氏曰∶一贵人病疽,未安而渴作,日饮水数升,予用前方,诸医大笑云∶此药若
能止渴,我辈不复业医矣!仍用木瓜、乌梅、百药煎等,渴愈甚不得已用此丸,三日渴止,
久服气血益壮,饮食加倍。
卷下标使治宜
呕
属性:《精要》云,呕逆有二证。一证为初发不曾服内托,散,伏热在心。一证为气虚脾气
不正,其伏热在心者。与内托散三两帖,气
虚者宜嘉禾散,有寒热宜正气散,兼与山药丸以补肾。丹溪曰∶诸逆冲上呕哕,皆属于
火。内托散性凉,故有降火之理。若嘉禾散,补力已少,徒温暖以助火耳。山药丸补肾以
壮下焦之阴,粗为近理。然治呕须分先后,肿疡时当作毒瓦斯上攻治之,溃疡后当作阴虚治
之。若年老因疽溃后,呕逆不食者,宜参术膏峻补取效,佐使药随时随证加减。恐用山
药丸,缓急未易得力。河间谓疮疡呕者,湿气侵胃也,药中宜倍加白术。
疮疡作呕,不可泥于毒瓦斯内攻,而概用败毒等药。如热甚 痛,邪气实也,仙方活
命饮解之。作脓 痛,胃气虚也,托里消毒散补之。脓熟胀痛,气血虚也,先用托里散,
后用针以泄之。 痛便秘,热蕴于内也,内疏黄连汤导之。若因寒药伤胃而呕者,托里
健中汤,胃寒少食而呕者,托里益中汤。中虚寒淫而呕者,托里温中汤。肝木乘脾土而
呕者,托里抑青汤。胃脘停痰而呕者,托里消中汤。脾虚自病而呕者,托里益黄汤。郁
结伤脾而呕者,托里越鞠汤。若不详究其源,而妄用攻毒之药,则肿者不能溃,溃者不能
敛矣(薛氏)。丹溪虽云∶肿疡当作毒瓦斯攻心治之,溃疡当作阴虚治之,亦大概之言耳。今之热
毒内攻而呕者寡,脾胃虚寒而呕者多,岂可胶柱而鼓瑟哉?又曰∶欲呕作呕,或外搽内
服寒凉,或痛甚,或感寒邪秽气而呕,皆胃气虚也,托里消毒散,去三味,加藿香,倍
参术。(三味∶连翘、白芷、银花)热盛脉数(《精要》)与漏芦汤,单煮大黄汤等。若不甚热,脉缓弱,
只投五香连翘。多热盛脉数,去死已近,岂汤。丹溪曰∶热盛脉数,若肿疡时,脏腑秘
而体实者,犹可与也。若溃疡脓血出,可下乎?缓弱之脉,古人皆以为邪毒已散,五香
之飞走升散,其可用乎?(以上《准绳》。)
疮疡作呕,不问已溃未溃,惟以脉实而数,喜饮冷者,为毒瓦斯内攻,下之。脉弱而
喜温者,为阳气不足,补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