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行于阴而不行于阳。故但欲寐。愚以此非真寐。乃热极而神志昏愦。若欲寐然。条辩谬以欲寐为静。若果静。则邪去
而无病矣。此与仲景立论之意大悖。愚按少阴病但欲寐。此仅举病热之端。以故不及治法。)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此条少阴病。非自三阳经传来者。乃少阴经自中之寒气已深。内
迫于脏故见以上等证。正文与注俱见中寒论中)
病患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此亦少阴真寒证也。注见中寒论中)
(见后例)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此火逆证也。正文与注见第十二卷
救逆论中)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此条乃阳邪传入少阴之证。夫曰少阴病者。此承首条但欲寐。而申言治
法之不可误也。诊其脉于细沉之中带数。可见热邪虽伏而终不可掩。乃热入于里之征也。里指胃府而言。仲景云三阴经
受病。已入于府者。可下而已。病热在里。正当议下。故云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此条少阴病。乃寒邪直中之阴证。故不可汗而
并无可下之理。正文与注见中寒论中)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此条病。亦寒邪直
中少阴之证。脉暴微。为阳气得回故为欲解。可见脉微不但指阴证而言。则是首条云。脉微细。为阳热传阴之证。无疑
矣。正文与注见中寒论中)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 卧手足温者。可治少阴病恶寒而 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上二条皆真寒证。(正文与注见中寒论中)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此条言少阴中风。虽不明指其证。要之辩其脉。可以知其证之轻矣。少阴中风。
风为阳邪。其初必自太阳经传来者。但邪在太阳。脉本阳浮阴弱。传至少阴。又自有微细之本脉。曰微细者。其脉于尺
寸之间。浮沉取之俱微而细。乃阴阳皆微细也。夫微细之脉。为表邪已缓。里邪深伏。兹者。阳脉虽不细而见微。此在
表之风邪已解也。阴脉不微细而反浮。此在里之正气自和也。尚论篇云。阳微则外邪不复内入。阴浮。则内邪尽从外出。
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注已见前第三卷太阳上编)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此条系真寒证。故宜用艾灸法。正文与注见
中寒论中)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此条乃少阴经邪热。传入太阳府证也。少阴肾经也。与
太阳膀胱经为表里。少阴病八九日。寒邪郁而变热。热势已极。有不入阳明胃府而入本经之府者。故云热在膀胱也。一
身手足尽热者。言其热自内达外。与表热不同。膀胱为多血之经。肾又开窍于二阴。热在膀胱。则下焦之血受伤故从前
后便而出也。按此条论。仲景无治法。补亡论常器之云。可桃仁承气汤。芍药地黄汤。愚以桃仁承气汤。仲景用以治太
阳病不解。热结膀胱。下焦有蓄血者。此条证。成注云。血散下行。上汤断难借用。如欲用药。还宜芍药地黄汤。郭白
云云。未见方。愚意云。想即是芍药地黄二味药。煎汤服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此条少阴病
乃传经热证。厥冷也。热深者。厥亦深。热邪深入。表虽发厥而无汗。成注所云。热行于里者是也。医人不知。不攻其
里。而反用麻桂等药。以强发其汗。汗不得出。则在内燥热已极。必击动。少阴之血而出于上窍。错经妄行。故从口鼻。
或目中出也。条辩云下厥者。以少阴居下而热深也。上竭者。以血妄逆而几尽也。汗与血一而已。得汗固非易治。得血
其治尤难。此为最逆之候。愚按此条论。仲景但云。难治其非必死之证明矣。补亡论常器之云。可芍药地黄汤。)
少阴病恶寒。身 而利手足逆者。不治。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 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以上四条皆中寒死证(正文与注俱见中寒论中)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少阴病至六七日。传经之热已深。少阴属水。水生气。成注云。肾为呼吸之门。息高。
则邪热甚而水将涸。肾虚不能纳气归源。其鼻息但呼出。而声甚高。故主死也。或云。此亦中寒死证。殊不知少阴经中
寒者。乃命门火衰而阳虚也。阳虚则气馁。而鼻不能报息矣。今云息高。明系热证无疑。)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以上证三条方二首(俱见中寒论中)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条少阴病虽得之二三日。当是三阳经传来者。少阴
之脉。出络心。注胸中。肾经邪热。上凌于心。故发烦也。第少阴病热。当但欲寐兹则不得卧者。何也。盖热微则昏沉
而欲寐热甚则反扰乱而不得卧也。成注云。与黄连阿胶汤以扶阴散热。或问云。心中烦。不得卧。非少阴独有之证。何
以知其为少阴病邪。余答云。此条少阴病。必口燥舌本干而渴者。否则心烦不得卧。几与阳明病无别矣。学人临证。宜
细诊之。)
卷之九辩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黄连阿胶汤方
属性:黄连(四两) 黄芩(一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扰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成注云。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子黄阿胶之甘。以补血。酸。收也。
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热。
琥按上方。乃治足少阴肾水不足。手少阴心火有余。火有余者。阳热内盛也。阳热盛。必以苦泄之。以寒胜之。故
用黄连为君。黄芩佐之。水不足者。阴血下虚也。阴血虚。必以甘温补之。酸平收之。故以阿胶鸡子黄为君。白芍药为
使也。且也。白芍药能敛阴益血。成注反云其泄邪热。殊非善解。
琥又按此方。凡系好色之徒。精血内虚而病邪热者。宜用之。或问好色之徒。复病风寒。此系阴证伤寒。须急投附
子四逆辈。犹恐未及。若用上药。是以寒治阴。不几速其死邪。余答云。人身一阴阳耳。而阴阳之根蒂。皆本于肾。好
色之徒。两肾受伤阴虚者多。阳虚者少。阳虚者。命门火衰也。阴虚者。肾中水竭也。凡人入房过度。则精多所遗。所
遗之精。皆为水而属阴。况其作强之时。心火先炽。火炽则水流。水愈流则火愈炽。五内燥热。外复伤寒而病邪热。两
热相夹。肾水必枯,其人发烦躁。而舌黑生芒。则就死矣。语云。伤寒偏打下虚人者。正此谓也。又今人有耽于淫乐。
精泄不止而死者。世俗不云走阴。而反云。走阳何谬之极邪。或又问云。诚如吾子所言。则是人病伤寒。无所谓阴证矣。
余答云。有之阴证者。中寒也。其病乃是阳虚阳虚之人。命门火衰。其平日必言语低微。饮食不化。四肢无力。腰以下
冷前阴不举。小便清白。此为真气不足。复为外寒所袭。表里四末皆冷。是为真阴之证。然亦不全因入房所致即小儿亦
有病阴证者。以胃中阳气虚。不能作郁热故也。其证详中寒论中。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x附子汤方x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上二条证并汤方(俱见中寒论中)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x桃花汤方x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上二条证。并汤方(俱见中寒论中)
少阴下利。便脓血者可刺。(此条即上条桃花汤证。愚意云可刺者。当是可灸之讹。正文与注并灸法俱见中寒论中)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此条病亦真阴证。正文与注并汤俱见中寒论中)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此条少阴病。亦自三阳经传来者。热邪传入少阴。少阴之经气虚。故
下利。其咽痛胸满心烦者。以其经之脉循喉咙。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尚论篇云。少阴邪热。充斥上下中间。无
所不到故也。成注云。与猪肤汤以调阴散热。)
卷之九辩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猪肤汤方
属性: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成注云。猪。水畜也。其气先入肾。少阴客热。以猪肤解之。加白蜜以润燥除烦。白粉以益气断利。琥按上汤。
治少阴客热。虚燥下利之药也。猪肤甘寒。白蜜。甘凉。白粉甘平。三物皆能清热润燥补虚。热清则烦满除。燥润则咽
痛解。虚补则利自止矣。
或问下利一候。乃水来侮土。今者少阴经有热邪。当是湿热利。何为而云。有燥热也。余答云。下利既多。则亡阴
致虚而津液去。故燥咽痛心胸烦满。此是燥热之征无疑。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此条少阴病。亦阳邪入于阴经之证。经中客热。故咽痛。
用甘草汤者。甘以发其热。缓其痛也。服汤后不瘥者。与桔梗汤。即于甘草汤内加桔梗。以开提其邪。邪散。则少阴之
气自和矣。)
卷之九辩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甘草汤方
属性: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卷之九辩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桔梗汤方
属性: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成注云。桔梗辛温以散寒。甘草甘平以除热。甘梗相合。以调寒
热。或问仲景于甘桔二汤证。无所谓寒热者。成注云。甘梗相合。以调寒热。何也。余答云。少阴为寒水之藏。今者热
客其经。故成注又云。寒热相搏。则为咽痛。乃热邪与经中之寒气相搏。故宜用甘梗相合以调和之也。)
武陵陈亮斯云。咽痛既属热邪。何不兼用寒凉之味。不知少阴病真藏气寒。得热证。犹为易治。若纯寒。则已滨
于死。故虽属热证。不敢轻用寒凉。以其热非极热。而骤用寒凉。势必变极寒之证。其去死不远矣。此猪肤汤治热痛热
利。亦止用粉蜜。猪肤不用苦寒。兢兢防正气之虚寒而热证之易变为寒证。同一意耳。学人不可不识此意。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此条少阴病。亦系阳邪所传入者。邪热客于经络。甚至咽
伤生疮。比之上条咽痛。则更剧矣。不能语言声不出者。以少阴之脉。入肺循喉咙肺属金。主声金空则鸣。肺受热邪所
实故喉咙为之窒塞也。或问仲景言咽痛。咽以咽物。于喉何。与而云。语声不出邪。余答云。喉与咽相附。仲景言少阴
病热咽痛。而喉咙即在其中。)
卷之九辩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苦酒汤方
属性: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考内台方第
一味用苦酒。上共三味。今此方第一味半夏。第二味鸡子。则是内上苦酒上字。无着落矣。宜校正之。)
成注云。辛以散之。半夏之辛以发音声。甘以缓之。鸡子之甘。以缓咽痛。酸。以收之。苦酒之酸。以敛咽疮。
或问成注云热伤于络。则经络干燥。使咽中伤。生疮。既燥热矣。何以方中犹有半夏。余答云。咽中生疮。乃湿
热也。此证之始。由三阳经有寒邪。传入少阴。郁而变热。又寒之中湿气居多。郁热之内。岂无留湿。湿热相搏。咽中
生疮。语声不出。成注云燥热者。误也。故上方用半夏以去湿散邪。鸡子白以清热降火。苦酒之用。一以敛半夏之太辛。
一以消疮肿而疗咽伤也。此方乃清燥兼施之剂。
少阴病咽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