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儘自愈。原文376
鄭論:按嘔出癰膿,大半多屬熱壅於內,在厥陰篇中,用藥多居辛燥,故教人不治吐膿,蓋慎用辛燥之意也。
【闡釋】厥陰寒盡陽回之後,陽熱太甚,傷及血分,下行則便膿血,上出則嘔癰膿。若強止其嘔,則膿不得出,反生他變。鄭氏曰:“在厥陰篇中,用藥多居辛燥,故教人不治吐膿,蓋慎用辛操之意也”。既禁辛燥之劑,其治當辛涼以開其結,苦泄以排其膿,甘寒以養其正,使膿盡而嘔自止,可用排膿湯加味治之。
過經不解
四法,附三陰經後(據舒本校補)
一、太陽病,過經十餘日②,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③,鬱鬱微煩者④,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原文103
②過經:此處含有病傳他經之意。
③心下急:胃院部有窘迫的感覺。
④鬱鬱:言煩悶之狀。
鄭論:按太陽過經不解,延至十餘日,反二三下之,此際邪仍在太陽,方可雲過經不解。若是柴胡證,十餘日後,邪仍在少陽,方可言過經不解。此說一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病情,乃係太陰中宮不宣,陰邪上逆之象,若只據一嘔,而即雲柴胡證仍在,殊屬不當。
總要寒熱往來,口苦、耳聾、喜嘔全在,用小柴胡湯,乃為恰切,不得草草了事。
【闡釋】過經不解計四條,他書俱載在太陽中篇,舒馳遠將此四條,附在三陰經後,鄭氏從之。太陽病,過經十餘日而不解,或為桂枝湯證,或為麻黃湯證,皆無可下之理,此際邪仍在太陽,故可雲過經不解。鄭氏辨過經不解與其他注家隨文釋義不同,是有見地的。至論“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病情,乃係太陰中宮不宣,陰邪上逆”之征,則大柴胡湯不可用,法當溫中降逆散邪,理中湯加砂仁半夏治之。
大柴胡湯方(校補)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切)大棗十二枚(擘)枳實四兩(炙)上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黃二兩①,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
①大黃:晉·葛洪《肘後方》載大柴胡湯都有大黃二兩,當從之。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本方有柴胡、半夏、生薑之辛以解表,黃芩、芍藥、枳實、大黃之苦以滌除裏熱,是兩解表裏之劑。若無大黃,原文何雲與大柴胡湯下之愈。
二、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②,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而)鬱鬱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③,與眨赋袣鉁H舨粻栒撸豢膳c,但欲嘔,胸,中痛,(而)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原文123
②溫溫:同慍慍,言煩懀疇睢
③極吐下:大吐下的意思。
鄭論:按太陽過經十餘日,所現病情,皆正氣不足之候,何也?心下溫溫欲吐者,中宮不宣,而陰邪滯也;大便溏而微滿者,中宮有寒濕彌漫之象也;鬱鬱微煩,正氣不暢達也。此皆由吐、下失宜,方有此候。
【闡釋】諸家注解此條,紛紛聚訟,其實難從。唯鄭氏能獨抒己見雲:“太陽過經十餘日,所現病情,皆正氣不足之候”。此皆由吐、下失宜,既非柴胡證,亦非眨赋袣鉁苤巍KF諸證,無非內臟虛寒,或為吐下所傷,或為中氣素弱,或為寒濕彌漫,法宜溫中散寒祛濕,理中湯加砂仁、半夏、茯苓治之。
三、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茫麧M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湯)加芒硝〔湯〕主之。原文104
鄭論:按胸茫烁文懙亟纾褚姴《鴩I,邪氣拂鬱也。日晡發熱而微利,本有熱也,此乃柴胡的候,下之本非其治。學者總宜相機施治為是。至原文所主之方,亦不可固執。
【闡釋】胸茫麧M而嘔,日晡發潮熱等證,是少陽兼陽明內實之證,故鄭氏曰:“下之本非其治。”上證既兼裏實,大便應見秘結,今反下利,此是铡猛杷幩拢m有微利而病不解,柴胡證仍在;潮熱為裏實。故先用小柴胡湯以解外;再用柴胡加芒硝湯兼治裏實。鄭氏又曰:“原文所主之方,亦不可固執”,示人以活法圓通之妙。
柴胡加芒硝湯方(校補)
柴胡二兩十六銖黃芩一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生薑一兩(切)半夏二十銖本雲二十銖五枚(洗)大棗四枚(擘)芒硝二兩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內芒硝,更煮微沸,分溫再服。不解,更作。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此為少陽,陽明兼治的方劑,和解清裏之方也,治小柴胡湯證兼胃有實熱者。
雖有微利,燥結仍留。加芒硝者,泄熱軟堅,胃實可除,潮熱微利自止。亦即本方證之少陽證及陽明證均較大柴胡湯證為輕者適用之。可以推廣用於小柴胡湯證,而腹有堅塊苦滿難解者;或小柴胡湯證,發潮熱,大便不通者。此用鹹寒之芒硝以潤燥軟堅之效也。
四、傷寒十三日(不解),過經譫語言①,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當鞕,而反下利,茫{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茫钞斘⒇剩唤穹春驼撸耍ㄖ^)〔為〕內實也,眨赋袣鉁髦T105
①過經:此處是病已離開太陽經的意思。
鄭論:按譫語而稱內熱,下之理也;大小便利者,裏氣通也;茫{和者,氣機順也。此以為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殊非正論。又若自下利,當微厥者,正虛之征也;而反和者,正未大虛也。原文何得此為內實,當下之,非正論,決非仲師所語也。
【闡釋】歷代注家對本條大多只是隨文順釋,殊覺含糊。鄭氏對原文提出疑問,不同於歷代注解者。原文第一段“傷寒十三日”至“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第二段“若自下利”至“此為內實,當下之”。鄭氏均斥為非正論。最後歸結為“決非仲師所語也”。鄭論按過經不解一語,似非確論,如太陽病有十餘日,仍在太陽者;陽明病有下而再下,十餘日仍未解。總之不必專拘時日,務以認證為妥,辨明虛實為要。
【闡釋】本節鄭論,係概括前四節而言。雖曰過經,究竟仍在六經之內,辨其證在何經,即用何經之法以治之,無所往而不得之矣,又何必用此過經不解之法哉?
差後勞眩
計五法(據舒本校補)
一、大病差後②,勞眩撷郏讓崡d子豉湯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五六枚)④。原文393
②大病:諸病源候論雲:“大病者,中風、傷寒、熱勞、溫瘧之類是也”。
③勞眩杭膊⌒掠騽谟职l的,叫勞眩
④若有……五六枚三句:據成無己本增。其他諸書,此十六字皆在枳實梔子鼓湯後。
鄭論:按大病差後,稍有勞動,而病依然眩酰私栽獨獗∪踔剩坏冒辞胺ㄖ沃5。ü矗﹦谘}一證,果係何髒損傷,何經為病?病差後,稍有勞動,其病依然,應按髒經施治,原文所主之方,大非確論,恐有遺铡
【闡釋】大病新差,真元大虛,氣血未眩^勞了可能復發舊病,與前無異,自當照前用藥,此一定之理也。而鄭氏則說:“而病依然眩酰私栽獨獗∪踔剩坏冒辞胺ㄖ沃薄:纹渥韵嗝埽窟^勞了既可能復發舊病,亦可能新感為病,仍應以隨證施治為准。故鄭氏又謂:“原文所主之方;大非確論,恐有遺铡薄F滟|疑是正確的。
枳實梔子豉湯方(校補)
枳實三枚(炙)梔子十四個(擘)豉一升(綿裹)上三味,以清潱呱伲罩笕∷纳瑑辱讓崡d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渣,溫分再服,眩钗⑺坪埂H粲兴奘痴撸瑑却簏S如博棋子大五六枚②,服之愈。
①清潱盒祆‘胎曰:潱刺悦足锼觅A味酸為佳。
②博棋子大:千金方:羊脂煎方後雲,棋子大小如方寸匕。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體虛勞眩瑹釟飧≡剑杂描讓崒捴邢職猓瑮d子泄熱除煩,香豉宣洩陳腐,兼解其表,更用潱笏帲蚤_胃眨校跃哂行篃岢裏⒈砗椭械淖饔谩<偃缂嬗兴奘惩偌哟簏S以蕩滌腸胃,推陳致新,所謂邪去則正自安。
二、傷寒差以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茫≌撸院菇庵幻}沉實者,以下解之。原文394
鄭論:按病既稱差已,何得更現發熱乎?又並未現出柴胡證,何得以小柴胡湯主之?即茫 ⒊痢崳喈攲徠浜尾亢谓洠瑧斫狻陆狻⒎娇啥ǎò矗舶浮常艘曰統言之,定非確論。
【闡釋】傷寒差已,則大邪已去,後更發熱者,表裏之氣未和也,茫斘⑾遥丶嬗锌诳唷⒀蕩帧⑿孛{滿等證,否則不能投以小柴胡湯。至以汗解、以下解,亦當審其何部何經,兼辨其證狀,對證下藥,始為適當。故鄭氏曰:“此以唤y言之,定非確論”。
三、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原文395
鄭論:按大病差後,從腰下有水氣者,是病不責之太陽,而責之於腎也。太陽底面,即是少陰,太陽病已,而少陰腎氣發洩於外,故現腰以下有水氣,法當溫腎收迹裟迪牆蔀a散,是亦利水之一法也,似非正論。
【闡釋】本條原文甚簡,必須結合其他證狀來辨別水氣之屬性,是否可用牡蠣澤瀉散治療。如下焦氣化失常,濕熱壅滯,膀胱不瀉,水性下流,故但從腰以下,水氣壅積,膝脛足跗,皆模е匾病4藢儆叙N之邪,茫爻翑涤辛Γ悴焕娇捎么伺艣Q逐水之劑。若脾胃氣虛,不能升清降濁;腎氣渙散,膀胱氣化不行,水邪氾濫而為模АD迪牆蔀a散決不可用,當如鄭氏所說:“當溫腎收迹薄<嬉曰瘹猓哪鏈尤夤稹⑸叭省邹ⅰ⑵乒始堉沃
牡蠣澤瀉散方(校補)
牡蠣(熬)澤瀉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藶子(熬)商陸根(熬)海藻(洗去鹹)栝蔞根各等分上七味,異搗,下篩為散,更於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後服。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牡蠣軟堅行水,澤瀉滲濕利水,蜀漆祛痰逐水,葶藶子宣肺泄水,商陸、海藻專于潤下行水,共使水邪從小便排出。栝萎根止渴生津液,為本方之反佐,使水去而津液不傷。此方施之於形氣實者,其模Э呻S愈也,若病後土虛不能制水,腎虛不能行水,則又當別論,慎不可服也。
四、大病差後,喜唾①,久不了了(者)②,(胃)〔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原文396
①喜唾:即時時泛吐唾沫。
②久不了了:延綿不已的意思。
鄭論:按病後喜唾不了,中宮有寒濕未盡也。寒濕上逆而不降,故唾不止,法宜溫中降逆,是一定之理也。
【闡釋】鄭氏所論極是,法宜溫中降逆。筆者將理中丸改為湯劑,再加砂仁、半夏,增強其效,輕者一二劑,重者五六劑,即竟全功。
理中丸方(校補)
人參、乾薑、甘草(炙)、白朮各三兩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雞子黃許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四兩;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下多者,還用朮;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本方乃溫中之劑。白朮甘溫,燥濕而健脾,主治風寒濕痹。乾薑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又能暖中宮之氣。徐臁ピ唬骸胺参逗裰幹魇兀瑲夂裰幹魃ⅲK氣味俱厚,故散而能守,夫散不全散,守不全守,則旋轉於經絡臟腑之間,驅寒除濕,和血通氣,所必然矣。”甘草與辛藥同用,便可化周身之陽氣,陽氣化行,陰邪即滅。但恐辛熱太盛,故用人參之微寒繼之,有剛柔相繼之意,陰陽庶幾不偏。仲景在前太陽中篇33條曾雲:“理中者,理中焦”,中焦是脾胃所司,乃《傷寒論》太陰病溫中散寒之主方,原文已有幾種加減法,參看前面所述,此處不再贅敘。鄭氏在《醫法圓通》中說:“理中湯所治的主症是腹滿而吐,食不下,時腹自痛,不利,口不渴。”是太陰病的典型證候。其基本病理是脾胃虛寒,氣機阻滯,故以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