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脏气。故五味为五脏之所欲。无有偏胜。则 
津液相成。而神自生矣。)五脏之气。(五味藏于肠胃。以养五脏之气。五脏内藏五神。五气外见五色。此以下论五脏 
之经气。而见死生之色。与生于心生于肺之色。各有不同。故首提曰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故者。承上文 
而言。五脏之气受伤。则见五行之败色矣。兹、蓐席也。兹草者。死草之色。青而带白也。)黄如枳实者死。(黄而带青 
色也。)黑如 者死。( 音台。烟尘也。黑而带黄。)赤如 血者死。( 铺杯切。 者。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白 
如枯骨者死。(死白而枯干也。)此五色之见。死也。(五色干枯。而兼有所胜之色。故死。)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 
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五色正而华彩光润。故生。)生于心。如以缟 
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 
荣也。(此言五脏所生之荣色。见于外也。上节言五脏之气。见五色于外。此复言藏真之荣。隐见于皮肤之间。有若缟裹 
者也。缟、素白也。朱、红之深也。红、淡白红也。绀、青扬赤也。栝蒌实。红黄色也。紫、赤黑之间色也。此五行之 
色。而俱兼红者也。盖气主白而荣主红。如以缟裹者。五脏之气包于外也。五色之俱兼红者。五脏之荣隐见于内也。上 
节言五脏之气色。此论五脏之血色。王子方问曰。气色有死生。血气无死生耶。曰。外因之病。由气而经。经而脏。内 
因之病。由脏而经。经而气。内外二因。俱伤五脏之气而后死。是以五色之见死者。五脏之气绝也。)色味当五脏。白 
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当、承也。值也。谓色味之应五脏者。色外而味内也。故曰白当 
肺辛。言辛生肺而肺生白也。此复结五脏死生之色。生于五脏之气。五脏之神气。生于五味也。)故白当皮。赤当脉。青 
当筋。黄当肉。黑当骨。(肺合皮。心合脉。肝合筋。脾合肉。肾合骨。此言生于心生于肺之色。承五脏之合。而见于外 
也。)诸脉者。皆属于目。(五脏六腑之精。十二经脉皆上注于目。属于脑。后出于顶。故曰诸脉皆属于目。此节论五 
脏经气之所循行。盖脏而经。经而气。气而色也。头痛巅疾。过在足少阴巨阳。是气而经。经而脏也。是以此节与头痛 
巅疾节。照应五脏之气节。故人卧血归于肝节。与赤脉之至节。照应生于心如以缟裹朱节。)诸髓者。皆属于脑。(脑为 
精髓之海也。)诸筋者。皆属于节。(节、骨节也。筋生于骨。联系于骨节之间。)诸血者。皆属于心。(血者。神气也。 
中焦之汁。五脏之精。奉心神化赤而为血。故诸血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 
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五谷入胃。淫精于脉。肺居上焦。朝百脉而输精于皮毛。故主周身之气也。)此四肢八溪之朝 
夕也。(四肢、五脏经俞之所出也。八溪、即四肢股肱之肉。五脏元真之所通会也。此言五脏之经血总属于心。五脏之气 
总属于肺。经气循行于四肢八溪。注于目。会于脑。濡筋骨。利关节。朝夕循行。外内出入。如环无端者也。故善察色 
者。当知五脏之气。善诊脉者。当以五脉为始也。)故人卧血归于肝。(此复论血随卫气之行于脉外也。夫血乃水谷之 
精。流溢于中。布散于外。专精者。行于经隧。是行于经隧者。经脉之荣血也。流溢于中者。流溢于冲任也。冲任起于 
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布散于外。渗皮肤。生毫毛。寤则随卫行于肤表。卧则随卫 
内入而归于肝。是冲任主发原。而肝主受纳。是以伤寒热入血室。而刺肝之期门。故者。承上文而言。经脉之血。随荣 
气行于四肢之三阴三阳。昼夜环转。冲任之血。随卫气而日行于阳。夜归于阴也。)肝受血而能视。(肝开窍于目。故肝 
受血而能视。夫见色于明堂者。五脏之气色也。五脏所生之外荣者。血色而见于目也。故曰五色之奇脉者。奇经之血色 
也。夫水谷入胃。津液各走其道。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之精。化赤而为血。溢于冲任。归受于肝。开窍于目。是于五 
脏所生之色。外荣于目。而肝主色也。)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血者。所以濡筋骨。利关节者 
也。此言冲任之血。亦循行于四肢。渗于指掌。而无处不到也。)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金匮要略曰。血痹 
病从何得之。师曰。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汗出者。言卫气之虚于外也。卧则卫归于阴。出 
则血行于外。加被风吹。则血凝于皮肤而为痹矣。痹者。痹闭而不遂也。此言卫气之留于阴也久。不能为血之外卫故也。) 
凝于脉者为泣。(脉者。见于皮肤之络脉也。冲任之血。溢于皮肤。渗于络脉。故凝于皮肤则为痹。凝于络脉。则泣涩而 
不能流行矣。)凝于足者为厥。(厥者。逆冷也。夫阴阳气不相顺接则为厥。下为阴。血为阴。如血凝于下。则上下阴阳。 
不相顺接而为厥矣。此言血随卫行。而阴阳之不相和者也。诸生起跃曰。荣卫之循行。经旨似乎矛盾。久为人所疑。今 
夫子发明之。始知血随卫气之日行于阳。夜行于阴者。皮肤之血也。阴经行尽。阳经继之。阳经行尽。阴经继之者。十 
二脏腑之经荣也。)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空、骨空也。骨空者。节之交三百六十五穴会。络脉之 
渗灌诸节者也。血行于皮肤。不得反循于穴会。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 
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此言卫气之行于溪谷也。溪谷者。分肉之交会处也。气穴论曰。肉之大会 
为谷。肉之小会为溪。分肉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人有大谷十二分 
者。肉之大分处也。小溪三百五十四名者。肉之小分处也。分者。肉分而有纹理也。名、穴名也。盖肉分之间而有交会。 
交会之处而有穴名也。溪谷之数。以应一岁者。岁止三百六十日。内朔虚六日。止三百五十四日。以应小溪之数也。少 
十二俞者。言大谷十二分。而有十二俞穴也。气盈五日九百四十分。朔虚五日九百四十分。共计十二日。以应十二俞也。 
以岁之三百五十四日。合气盈朔虚之十二日。共三百六十五日有奇。以成一岁。故日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 
时而成岁也。卫气者。行于脉外。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此腠理分肉之间。皆卫气之所留止。卧出而 
风吹之。则血凝而为痹厥矣。针石缘而去之者。言分肉之间。亦有三百六十五穴也。杨君立问曰。气穴论云。气穴三百 
六十五。以应一岁。今则三百六十六矣。曰。岁缘三百六十六日。而少有不足。故合而论之。则曰三百六十五日。今分 
而论之。则每岁有三百五十四日。而又有气盈朔虚之十二日也。)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 
者。五脉也。(诊、视也。始者。言邪始在三阴三阳之气分也。五决者。审别五脏阴阳之经气。以决其病也。欲知其病之 
始在某经。先分立五脏为根本。审其邪病某经之气。某脏之经也。夫五脏之体藏于内。而五脏之经气行于外。故色见草 
兹者死。青如翠羽者生。是五脏死生之经气。发于外而成于色也。诊病之始。五决为纪者。复言邪之始病在气。气而经。 
经而脏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少阴巨阳。相为表里。阳气生于水脏水腑之中。 
而上出于巅顶。实者邪实。虚者正虚。是以头痛巅疾。乃邪气实于上。而使正气虚于下也。盖邪之中人。始于皮毛气分。 
留而不去。则转入于经。是以过在巨阳少阴之经。而甚则入肾。盖经络受邪。则内干脏腑矣。) 蒙招尤。目冥耳聋。下 
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 同。蒙、昏冒也。招、摇也。尤、甚也。足少阳厥阴经脉。布胁肋而下循 
足跗。厥阴肝脏。开窍于目。少阳经脉。上出于耳。邪实于下。而经气不能上通。是以目冥耳聋。正气虚于上。致动视 
而昏冒摇掉之甚也。此始伤气而致正虚于上。过在经而复邪实于下也。上节论邪实为病。此复论正虚为病。盖邪之所凑。 
其正必虚。王子方问曰。五脏之邪。只言甚则入肾入肝。何也。曰。邪入于经。则内干脏腑。然干脏者半死半生。故 
曰不必动脏。邪入于阴经。其脏气实。则溜于腑。此章论五脏三阴三阳之经气。故曰甚则入肾入肝。如不甚。则或留于 
经。或溜于腑。是以首提二脏。而不尽言之者。欲使后学之不可执一而论也。)腹满 胀。支膈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 
太阴阳明。(腹者。脾胃之郛郭也。腹满 胀。邪薄于太阴阳明之气分。支、支络。膈、内膈也。太阴阳明之支络贯膈。 
气分之邪传入于经。是以连及支膈 胁皆胀满也。)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手太阴主气而主皮毛。邪 
伤皮毛气分。则咳嗽而气上逆矣。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循胃上膈。手阳明之脉。入缺盆。络肺下膈。属肠。邪过在 
经。是以胸中厥逆也。)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经曰。心部于表。君火之气。外受于邪。则心烦于内 
矣。太阳之气受邪。则头痛于上矣。手太阳之脉。循咽下膈。手少阴之脉。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病在膈中。是过在 
手太阳少阴之经矣。此节以审证而知五脏之病。盖脏腑之经气上下内外。各有部分。故曰诊病之始。五决为纪。诊、视 
也。)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 
可以万全。(此以诊脉察色。而知五脏之病也。小者正气虚。大者邪气盛。滑主血伤。涩为少气。浮为在外在腑。沉为在 
里在脏。此六者。脉之提纲。而可以指别也。五脏在内。而气象见于外。以五行之理。可类而推之。五脏之相合于五音。 
发而为声。可以意识。视五色之微见。可以目内察之。能审色脉之相应。以辨病之死生。则万全而无失矣。此与上节审 
证以决五脉之病。又一法也。)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 
故邪从之。(赤当脉。脉合心。故曰赤脉之至也。喘、急疾也。坚、牢坚也。心脉之至。急而牢坚。主积气于中。当时害 
于食。盖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有积于中。故害于食也。名曰心痹。积气痹闭于心下也。此得之外淫之邪。 
因思虑而心虚。故邪气乘虚而留于内也。经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心虚矣。此节照应生于心。如以缟裹朱节。 
故曰赤脉之至。白脉之至也。前论五脏之色。生于脏而见于外。此言五脏之病。成于内而见于脉也。头痛巅疾。过在足 
少阴巨阳。言六淫之邪生于外也。此言五脏之病成于内也。)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 
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平脉篇曰。呼吸者。脉之头也。盖呼吸急则脉亦急。故以呼吸之喘急。以形容脉 
之急疾也。肺主气而虚。故脉浮。病气而不病血。病上而不病下。故脉上虚而下实也。阳气虚。则善为惊骇矣。胸中为 
气之海。上注于肺。以司呼吸。邪积于上。则膻中之正气反虚。故为虚喘也。藏真高于肺。主行荣卫阴阳。阴阳虚乘。 
则为往来之寒热矣。酒者。熟谷之液。其气 悍。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则满于胸中。醉而使内则气上逆。故有积气 
在胸中也。入房太过则伤肾。肾为本。肺为末。本伤故肺虚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 
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脉长而弹。弦而急也。弦则为减。诸急为寒。此得之寒湿。而阳气受伤。 
故弦急也。心下为膈。胁下为 。内膈下连于两 。邪在心下支 间。故脉左右弹也。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 
足厥阴之脉。从足上 。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布胁肋。故病证与疝痛相同。而腰痛足冷也。厥阴与督脉会于巅。 
故头痛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