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摇、脉弦者,去风。脉涩,气滞、燥渴亡津液。脉涩,泻气补血。寒胜则浮,食不入、便 
溺多、恶寒、脉紧细,泻寒水。数脉时见,必生恶疮。诸浮数脉,应发热反洒淅恶寒,若 
有痛处,当发痈疽。脉滑而数,滑则为寒,数则为热,滑为荣,数为卫,荣相逢,则结为 
痈,热之所过,则为痈脓。 
东垣曰∶疮疡凭脉。今世外科,只视疮形,并不察脉,所以不辨虚实,而误人者多矣。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医疮,概举五善七恶,此特谓肠胃之内,脏腑疮疽之证也,发背、脑疽,别有善恶, 
载之于后。 
五善者∶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为一善;大小便调,为二善;脓溃肿消,水鲜 
不臭,为三善;神彩精明, 
语声清亮,为四善;体气平和,为五善。七恶∶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泄利无度, 
或小便如淋,一恶也;脓血既溃,肿 尤甚,脓色败臭,痛不可近,二恶也;目视不 
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看,三恶也;喘粗短气,恍惚嗜卧,四恶也,肩背 
不便,四肢沉重,五恶也,不能服药,食不下,不知味,六恶也;声嘶色败,唇鼻青 
赤,面目四肢浮肿,七恶也。 
五善之中,乍见一二善证,疮亦回也。七恶之内,忽见一二恶证,宜深惧之。又有 
证合七恶,皮急紧而知善,又或证合五善,皮缓虚而知恶,此又在人详审。大抵虚中见 
恶证者,不可救,实证无恶候者,当自痊。 
疮疡脓溃后尚烦痛,脉洪大滑数者,难治,微弱迟缓者,易痊。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白睛青,黑眼小,服药则呕,腹痛渴甚,肩项中不便,声嘶色脱,是为五逆。其热渴 
利呕,盖毒瓦斯入里,脏腑之伤,故不治。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一伏兔,二腓 ,三背,四五脏俞,五项,六脑,七髭,八 ,九颐。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第一、入发际为玉枕,亦为舌本。第二、颈项节。第三、椎为崇骨。第四、大椎为玉 
脏。第五、脊骨两边肺俞穴。第六、夹脊两边脾俞及肝俞穴。第七、夹脊两边肾俞二穴。第 
八、后心对鸠尾。第九、鸠尾骨穴。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第一、喉骨为垂膺。第二、胸为神舍。第三、心鸠尾。第四、当两乳穴。第五、当脐 
中为神阙。第六、脐 
下二寸为肠屈间。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耳下近耳后牙车尖央陷中,为喉脉一穴。当脐下一穴,为肩骨。承山上三寸 
一穴, 肠。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脑上诸阳所会,穴则髓出。颈项近咽喉,一有所碍,药食莫进。肾俞与肾相抵, 
命之所关,穴则透空。此三处有疽,并难治。 
发背透膜者不治。(此言肝俞以上。)未溃,肉陷、面青唇黑、便瘀者,死。(此 
言脏坏便血。)右颐后一寸三分毒锐者,不治。溃喉者,不治。阴入腹者不治,入囊者, 
死。鬓深及寸余者,不治。疮疡,腰背强急、螈 ,皆不治。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疽发背上,以两手上搭着者,谓之左右搭,头多如蜂窠者,易治。 
以两手下搭着者,谓之腰疽,亦易治。以两手上下俱搭不着者,谓之发背,此证最 
重。(以上所言地分,皆脉络所会,内系脏腑,患者得而早言,医者审证,按法治之,皆 
为不死。设不早治,治不对证,虽发于不死地分,恐亦误死也。)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病患目中赤,脉从上下贯瞳人,一脉一年死,二脉二年死,若脉下者,疗之瘥。而上忽 
多赤,贯上下,如脂;赤色从额上下至鼻;黑色出额上,大如指,及连鼻上至肩,并为死候。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一、天行。二、瘦弱气滞。三、怒气。四、肾气虚。五、服法酒,服丹药,食炙爆热毒。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膏粱浓味,热毒内积,其变多生大疽。其受毒部分, 
则毒从虚处受之。 
大疔,大疽也,以其根深在内也。(此言疽因浓味,内热为变而生。)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 ,留连肉腠。 
人身阳气,其精微以养神,其柔和以养筋。阳气在筋表,开法失宜在外,寒气从而 
袭之。如袭其筋络,则筋络拘急为偻俯,如陷入经脉,则经脉凝瘀为表 ,留连分肉节腠 
间,不易散矣。(此言阳偻,因阳气开阖失宜,外寒袭陷,经脉凝瘀而生也。) 
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荣生血,荣气流行失宜,不从其道,阻逆于肉 
理,则血郁热聚而为痈肿。此言痈肿,因荣气失宜,逆于肉理,血郁热聚而生也。) 
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疽。(三阳为太阳,在上为手太阳小肠,在下为足太阳膀胱, 
故在上发寒热,在下为痈肿。当视三阳之脉辨治之。) 
东方之域,鱼盐之地,其民食鱼嗜咸,安其处,美其食。鱼热中,盐胜血,故其民黑 
色疏理,其病为痈疽。 
诸痈肿筋挛骨痛,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也。(经曰∶寒伤形,形伤肿。八风,八方 
之风。《灵枢》云∶东南方来,名弱风,伤人也在肌。西南方来,名谋风,伤人也在肉。 
东方来,名婴儿风,伤人也在筋。北方来,名大刚风,伤人也在骨。此寒气之肿,八风 
之变,而为痈肿筋挛骨痛。) 
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肾伤于寒,转于脾,脾主肉,分肉之间,卫气行处,肾寒 
移脾,则分肉寒而卫气碍,故坚结为痈肿,肉结血伤而气少。此言痈肿,因寒传脾 
而生也。) 
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脾主肉,肝主筋,肉温则筋舒。今脾传寒于肝,故肉寒,则 
卫气结聚为痈肿。筋寒则急,为筋挛,皆寒传肝也。) 
肝满、肺满、肾满,皆实,则为肝肺肾痈。(满实,脉气满实也,以脏气邪盛,故脉 
气如是。此言肝、肺、肾痈,因脏气邪盛而生,当察脉治。)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五脏菀熟,痈发六腑。(菀,积也;熟,热也。五脏积热,六腑受之,阳热相搏,热 
之所过则为痈也。此言五脏积热,六腑受生。) 
六腑不和,留给为痈。(六腑属阳而主气,肌肉上为阳脉,邪气游于六腑,则肌肉上 
之脉不和,邪气停留肌肤,结聚而为痈肿矣。)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中府隐隐痛者,肺疽。其上肉微起者,肺痈。 
巨阙隐隐痛者,心疽。其上肉微起者,心痈。 
期门隐隐痛者,肝疽。其上肉微起者,肝痈。 
章门隐隐痛者,脾疽。其上肉微起者,脾痈。 
京门隐隐痛者,肾疽。其上肉微起者,肾痈。 
中脘隐隐痛者,胃疽。其上肉微起者,胃痈。 
天枢隐隐痛,大肠疽。其上肉微起,大肠痈。 
丹田隐隐痛,三焦疽。其上肉微起,三焦痈。 
关元隐隐痛,小肠疽。其上肉微起,小肠痈。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今富贵之人,饮食肥甘,日久太过,其气味俱浓之物,乃阴中之物,不能走空窍,先 
行阳道,反行阴道, 
逆于肉理,则湿气大胜,子(土)能令母(火)实,火乃大旺。热湿既盛,必来克肾, 
若杂以不顺,必损其真水肾。肾既受邪,积久水泛,水泛则从湿热之化而上行,其疮多 
出背、出脑,此为大疔之最重也。若毒瓦斯行于肺或脾胃之部分,毒之次也。若出于他经, 
又其次也。湿热之毒所止处,无不溃烂,故经曰∶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 
虚。如持虚器以授物,物无不受,故治大疔之法,必当泻其荣气。以标本言之,先受病 
为本,非苦寒之剂为主为君,不能除其苦楚疼痛也。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痈疽因阴阳相滞而生。盖气,阳也;血,阴也。血行脉内,气行脉外,相并周流。寒与 
湿搏之,则凝泣行迟为不及,热与火搏之,则沸腾行速为太过。气得邪而郁,则津液稠粘, 
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此阴滞于阳也。血得邪而郁,隧道阻隔,或溢或 
结,积久,渗出脉外,气为之乱,此阳滞于阴也。病皆由此,不特痈疽。阳滞于阴,谓阳盛 
而滞其阴,脉则浮洪弦数。滞于阳,谓阴弱而滞其阳,脉则沉弱细涩。阳滞以寒治之,阴滞 
以热治之。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经曰∶汗之则疮已。此治痈疽之大法也。又曰∶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凡 
疮疡,皆因营卫郁结于经络,而遂成痈肿溃烂。大抵始初宜用发散疏通,如活命散、夺命丹 
之属,汗之,以疏泄营卫之邪毒,即大势自衰,然后细分治理,清凉解利,和气行血,必 
不至于危殆而不可救也。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洁古云∶疮疡者,火之属,须分内外以治其本。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其源在 
里,发于表也;受如 
持虚,言内结而发诸外,皆是从虚而出也。假如太阳经虚,从鬓而出,阳明经虚,从髭而 
出,督脉经虚,从脑而出。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其源在外,盛则内 
行也。若脉沉实,当先疏通以绝其源,若脉浮大,当先托里以防邪气侵内。又有内外 
之中者,邪气至盛,遏绝经络,故发痈肿。经曰∶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是也, 
此因失托里,及失疏通,及失和荣卫而然也。治疮大要,须明托里、疏通、行荣卫 
三法。托里者,治其外之内也。疏通者,治其内之外也。行荣卫者,治其中也。内之 
外者,其脉沉实,发热烦躁,外无 赤,痛深在内,邪气沉于里也,故先疏通以绝其源, 
如内疏黄连汤是也。外之内者,其脉浮数, 肿在外,形证外显,恐邪气极则肉行,或 
汗,或先托里,以防入内,如荆防败毒散、内托复煎散是也。内外之中者,外无 恶之 
气,内则脏腑宣通,知其在经,当和荣卫,如当归黄 汤、东垣白芷升麻汤是也。用此 
三法,虽未全瘥,必无变证,亦可使邪气峻减而易痊也。其汗下和解之间,又有外治之 
次第,详见天容穴疔疮条。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精要》曰∶疮疡灸法,有回生之功。大凡针灸,若未溃,则拔引郁毒,已溃,则补 
接阳气,祛散寒邪,疮口自台,其功甚大。疮疡在外者,引而拔之,在内者,疏而下之。若 
毒瓦斯郁结,气血凝聚,轻者或可药散,重者药无全功。东垣云∶若不针烙,则毒瓦斯无从 
而散,脓瘀无从而泄,过时不烙,反攻于内。故治毒者,必用隔蒜灸,舍是而用苦寒之 
剂,其壮实内有火者或可,彼怯弱气寒,未有不败者也。又有毒瓦斯沉伏,或年高气弱, 
若服克伐之剂,气血愈虚,脓因不溃,必假火力以成功。 
凡疔毒痛甚者,则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亦无不愈。中虚者,不灸而服毒 
药,则疮毒未除,中气先伤,未有不败者也。李氏云∶治疽之法,着艾胜于用药,缘热毒 
中隔,内外不通,不发泄则不解散。又有处贫居 
僻,一时无药,用灸尤便。大概用蒜取其散毒有力,着艾炷多者,取其火力透也,如 
法灸之。疮发脓溃,继以神异膏贴之,不日而安。一则疮不开大,二则内肉不溃,三则 
疮口易合,见效甚速。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经曰∶痈疽之生,脓血之成,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治病于未形,愚者反是,已成脓 
者,惟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疮疡一科,用针为贵,用之之际,须视其溃之浅深,审其肉之浓薄,若皮薄针深,反伤 
良肉,益增其溃,肉浓针浅,脓毒不出,反益其痛。至于附骨疽,气毒流注,及其经久 
不消,内溃不痛,宜燔针开之。若治咽喉,当用三棱针,若丹瘤及痈疽,四畔赤 ,疼痛 
如灼,宜砭石砭之去血,以泄其毒,重者减,轻者消。 
《精要》又云∶痈有椒眼十数头,或如蜂窠、莲房,脓血不出者,用针横直裂之。如无 
椒眼之类,只消直入取脓,不必裂之。一法,当椒眼上个个灸之亦佳,不必裂也。又云∶痈 
者皮薄肿高,多有椒眼粒,疽者皮肤顽硬,状如牛颈之皮。痈成脓则宜针,针宜用马 铁 
为之,形如韭叶样,两面皆利,可以横直裂之,五六分许,攻去毒血,先灸之而后裂。疽 
成脓则宜烙,可用银篦,大二寸,长六寸,火上烧令赤,急于毒上熨烙,得脓利为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