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24-重楼玉钥续编-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勿使见风走气。其升过药仍可拌甘草水,加潮脑,根据法再升一次。每用三五厘,擦痛处,以涎出为度。擦过三 
次,可保永不再发。 
x虫牙升药x 治虫牙最效。 
川椒末 樟脑(等分) 
上放铜杓内,茶盏盖密,稠面糊口封固,安炉上,微火升之,觉樟脑气透出即取起,置地上,候冷,揭开 
扫取盏底者,收固,勿走风泄气。每用少许,塞痛处,立止。 
x贴牙妙方x 
黄柏(煎汁去渣) 龙骨(入黄柏汁内煮干窳极细) 杭粉 山栀(各五钱) 麝香(五分) 
先将黄蜡一两,熔了入前药,和匀,摊绢上,贴牙上一夜,取下。凡黑处即是毒也,甚效。 


咽喉虚实总辨
属性:书云∶咽喉十八症,皆属于火,此言其大略也。然火有虚实之分,证有寒热之别,尤有内因、外因之殊,及 
看舌胎苍老娇嫩之辨,临证审明,复切脉之虚实,有力,无力脉与症合,然后立方施治,未可概执为风热实症 
也。今时之人,本质肾阴不足居多,而喉症属实者少。或虚中兼实,实中兼虚,或下焦阴火发为咽痛口疮者,亦 
复不少。然六气之中,感发喉患,不独风寒与火,而暑湿燥亦然。唯暑湿成咽痛者 
特稀,每感燥而发者多,盖因肾水不足故也。若临证不辨明,一见发热,便施表散,凡属风者,虽得其宜,或由 
寒者,则非辛温不可。其属火者,固宜清降,亦当辨其虚实与郁,唯实火宜清降,虚火则当壮水,郁火则宜升发, 
至湿与燥,又岂可表散耶!在他症虚实或难辨,而喉症最最易明,可一望而虚实立判,盖有形可据,有色可参, 
有舌胎可辨。且痰涎有清浊之分,必须临证者,潜心参究,乃得其窍。至于机巧权变,虽存乎其人,亦要从方脉 
中理会得来,庶无贻误耳。 


各证分辨
属性:一家传喉科,虽有三十六证之名,而治法不外紫地汤一方,何也?缘三十六症,皆由风热壅塞于上焦,触感 
而发,骤起疼痛,形症各别,所属则同,故以一方统治之。如果系风热实症,根据法疗之,无不应手而愈。若属虚 
症,及感燥而致者,必不见效。倘执呆方,定多贻误也。 
一实症起,初发热恶寒,头疼,喉内红肿有形,而痛不能饮水,痰涎多稠,按脉浮数有力,舌色苍老坚敛而 
黄,咽间闭塞,大小便或亦闭结,乃极重之症。可用风路针针少商、少冲、合谷及风池、囟会数处,其余诸穴, 
不可妄针。原用针者,急泻其内蕴之热,即发汗之义,故不宜多针。其次用辛乌散,取吐痰涎,使蕴热之邪从涎 
而出,吹回生丹以散其热结之痹,服紫地汤宣通肺胃风热之壅实。若大便闭者,加玄明粉降火祛热,消痰涎,去 
脏腑宿滞,皆从大便而出。汗吐下三法合治,乃分三路以泻之,盖因咽喉为关要,失治则闭。又恐风热毒邪内攻, 
缓则不及。凡实症必须根据法而治之,如属虚证,则断乎不可。 
一初起似疟,怯寒发热者,乃喉患之本象也,并非外感风寒,切勿妄用羌独活、秦艽、苏叶、桂枝等味,盖 
喉患本发于脏腑,非太阳膀胱表症也。若谓开首必须表散,以为层次治 
法,此依稀影响之医从事俗见,究无根柢之学,殊不知火被升散而愈炽热,得辛温更致阳盛则闭,必轻则致重, 
重则致危,莫可挽救。且《沈氏尊生集》亦言,喉症最忌发表。无论初起恶寒发热与否,只须辛凉而散兼养阴以 
制之,不必祛热而热自除,喉患亦渐松减。乃阅历已久,验效且多,故敢语此。 
一初发热不恶寒,咽间微痛,或红肿而色淡,或肿处皮色带亮,或肿而色赤不润,痰涎清薄且少,皆属虚候, 
及下焦阴火,或由感燥而发,乃本于水亏,不能制火故也。经云∶骤起非火,缓起非寒而实热虚寒务须审,确有 
似实而非实者,必须证之以脉。惟浮数有力者,方为实症。若细数无力,或右部大于左,更属虚症矣。而紫地汤、 
辛乌散,皆不可用,即回生丹,亦不宜吹。只用青雪丹治以辛凉而散,兼采养阴法,自更获效矣。 
一辛乌散。惟实症之必需其取痰涎最速,能提拔风热外出,即《内经》高者因而越之之义,一兼虚候,切勿 
用之,反伤津液而症反加重,犹如伤寒治法,须存津液为要。辛乌散乃劫夺救急之法,果系实症,立刻取痰涎, 
开关利喉,故应效最快,惟虚证乃属内因焉,可耗及津液,是以不宜用。且近来遇用辛乌散之症实少,百中不过 
二三,大与曩昔有异,岂可执诸呆方而不知权变乎! 
一是症不得以痰涎多寡论虚实。有虚候而涎多者,亦有实症而涎多者,有实症涎少者,亦有虚候涎少者。但 
看涎之稠浊与清薄之别,凡临症于吹药时,可审其虚实。如果实症,其涎流出必稠浊而长,不断其气秽。若属虚 
症,其涎吐出清薄而短。又有吹药后而无涎者,此津液为火所灼。更有感燥气而致喉患者,痰涎愈少,而治法尤 
须养阴为要。若执定风热闭塞,妄用升散解毒,则大谬矣。 
一喉患大小便闭结,最为重候,必须审明虚实,不可妄用攻下。有因表散过剂伤及津液,以致大便艰者;有 
风热壅闭于上而不大便者;有值燥金之令,伤于燥而不便者;惟是实 
症可下。若初起或大便闭结,亦不宜即下,须过二三日,看病患形色与夫喉间松减,而大便仍未解,可用玄明粉 
下之,导热毒下行,即釜底抽薪之法也。本科只用玄明粉而不用大黄者,因其性峻烈威猛,恐伤真气,惟玄明粉 
味辛微甘,能降心火,祛胃热,消痰涎,去胸膈脏腑宿滞,且消痈肿。若兼虚症者,即不宜用,必须润下法,或 
于养阴中加火麻仁及芝麻之类。经云∶阴血下润则便通。又云∶肾主二便,肾开窍于二阴,须知重用,大熟地而 
便自解。 
一针刀更不可妄用其所用者,原因叉喉锁喉闭塞而施乃救急之法,并非诸喉症必需之具。至于针法,又须平 
日将《针灸大成》考究及参玩铜人图,熟悉穴道,领会补泻之法,方可以言针。可笑近来治喉诸辈,动辄用针, 
罔顾病患痛楚,其实可针之穴只少商、少冲、合谷、风池及囟会数处,其余诸穴,切不可妄针。尤有火窝坑一穴 
与哑门相连,更不可妄针,一经失手误针,必立变音哑,为终身之患。至于用刀之处,亦因不得已而施及焉,尤 
宜慎用为要。如双单蛾、重舌、木舌、呛食风可用刀,略破其皮,使出血以泻其势之肿盛者。若初起亦不宜轻用, 
其坐舌莲花症却少,间或有之,亦不必用。犹有喉瘤一症,属七情抑郁及肝肾不足者,每患此,乃内因之症,更 
不可用刀。倘误犯之,致害不浅。 
一牙龈肿疼及牙痈之类,皆不宜刀破。若妄用之,反致延烂,或成牙漏骨槽之虞。虽古人谓喉痹不刺血,喉 
风不倒痰,喉痈不放脓,乳蛾不针烙,皆非其治也。以及《内经》血实宜决之语,皆指症实而势肿盛者而施之也, 
并非教人一遇喉患,不分虚实,即动手以刀切之,是诚何心哉! 
一咽口症。近来患单者多而患双者少,但单者重而双者轻,且实症少而属虚者多。是症初起,微肿于会厌之 
旁,一二日犹能吞饮,至三四日必肿满不能饮水。凡患左者必肿至右,然后渐消,方能进饮。患右者必肿至左, 
情势虽重,却无大碍,七日必松减而愈,是以单咽 
口之重者,在此肿也。而双咽口反轻者,因其肿分于左右而会厌之下有空缝可以入饮,不过三五日即愈。至于治 
法,总不宜用刀。属实症者,照本科方疗之。若兼虚者,必须养阴中加辛凉而散治之为妙,并以赤麟散和青雪丹 
吹之,自然获效。若咽口肿至上 ,情势极重者,可用刀于近上 边,略为点破,使其血出,以泻其势。但不可 
切深,倘深切之,其肿虽平而刀痕反烂开,须用珍珠散及万一丹始能收敛。与其用刀非宜,不若勿用为妙,且愈 
后无刀痕之伤,而病时亦少痛苦,岂不快哉!乃有以恃刀为能事者,毋论症之虚实,一遇喉肿,或双单蛾、咽口 
喉瘤、牙痈、龈肿、舌肿等症,即以刀用力切之,血流盈地,今日未平,次日又切之,执定《内经》血实宜决之 
旨,自信不移,孟浪施治,及至连切五六次而不愈,有因此而成牙漏者,有因刀痕延烂经年久不瘥者,甚有因刀 
误而致殒命者矣。然用刀之治,未尝不愈数人,但是少耳。每有为刀伤而病患畏惧不复来,另往他医求诊者,并 
非用刀之妙而愈也,何其不知悔悟如是耶! 
一唇疮、口糜、舌疮,为最易治之症,近来竟遭此夭柱者不少,盖因误治而致也。凡舌疮诸症,必须分辨寒 
热虚实,未可专执为胃热心火。若妄任清凉,或导赤散及泻心等法,其初白疮必反转为红,渐有延蔓之势,医者 
不察,犹谓清之未透,复进寒凉而遏之,遂至水极似火,舌紫唇赤或燥裂而疮蔓满舌,及延烂至咽喉如白腐,以 
致音哑,打呛气喘,变为败症而不救,是谁之过欤?凡小儿口疮,有脾虚不能统涎,以致口涎流多,及嘴角湿烂 
而患者,有脾阴不足,过食甜味而致者;有由病后发热不退而生舌疮者;有属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而 
致者;有因麻痘后服清凉解毒药过多,致生舌疮者,虽曰口疮一症,而所因不同,故当审辨明,岂可以舌属心, 
遂指定心火,而执治乎!且有伤燥而发口疮者,更须审辨明确,毋论发热与否,切忌表散,寒凉之剂一经妄投, 
立变音哑而不救,尤须养阴清润为主, 
其热却不疗而退,燥气就平疮亦自除矣。 
一舌底青筋上生疮,如半粒白饭,此症惟小儿最多,或由疟后而生者,有久病后内热不退而致者,有因积滞 
泄泻之后而患者,有病假热误服清凉而生此疮者,统是症各因诸医不识治者甚多,每为认作心热误治者,亦复不 
少。盖因舌底筋纹即名舌本故也,虽曰属心,其责在脾。经云∶五脏皆系于舌,不独心也。舌疮则每由脾虚而致 
焉。有发热,与不发热有早晨不热而午后热者,有头维潮热及手足心热者,总不宜疏散及清热之药,尤忌寒凉攻 
下,但治法专主理脾,切勿认作为火,若妄用芩、连、连翘、木通、灯心、犀角、山栀之类,其白疮反转红色, 
即延烂渐大,甚至舌尖与舌傍亦发疮,连及下唇口角皆有矣。犹复认为火盛,益进寒凉,或另遇他医,亦复如是, 
不至危殆不休,深可叹也!其尤可恨者,既不审病源,不知治法,犹悍然诽谤理脾之非,何其冥顽之极,残忍之 
深,一至于此耶!是皆未究医道之原本不学无术耳。按∶是症俗名对心疮,以起初色白而论,即知属虚无疑,显 
然非实火也。虽经云∶诸痛疮痒皆属于火,是概乎言之,非指舌疮之谓也。平日不于薛氏《口齿类要》集中,详 
究原理,及参考各家方论,徒从事于时俗之所,尚恃为专科,可以惑人赚利,吁!是乃仁术也,执是业者,安可 
偏执而不博约乎? 
凡是疮潮热未退者,六君加归芍麦门冬主之。若兼便泄者,七味白术散主之。或病后脾虚者,四君加归芍。 
寒热往来者,补中益气主之。若疟后兼腹膨者,异功散加归芍主之。或咳嗽无痰间有内热者,金水六君煎主之。 
若中焦虚寒,手指尖冷,面色青白者,理中汤主之。凡下焦阴火,或因寒凉过甚,而唇舌反现紫赤色渴不喜饮, 
以及感燥气而致者,必须养阴清润,非重用熟地黄不效。方法见白腐论中。吹药用口疳散,或圣功丹,若神功丹 
亦可。若属上焦实热,舌胎焦黄,口渴,宜导赤散加麦门冬、丹皮、贝母、黑山栀之类,吹药则用青雪丹,或圣 
功丹。舌疮虽曰小疾,亦须证之以 
脉。若症与脉合,治得其宜,则易愈,断无症实而脉虚之理,盖是疾脉虚者,症亦虚,脉实者,症亦实,乃最易 
明晓之处,非比伤寒杂症之难辨也。 
一舌疮最忌栗蒲刺壳煎洗,其性苦寒而味涩,未用此者,犹易治。倘误用洗过其疮,即反延蔓,一时难敛, 
诚不易疗,尤忌以青苔煎洗。苔本阴湿而生性大寒凉兼有小毒,若误用致害不浅。惟桑树汁取以涂敷口疮甚妙, 
其性味甘和,涂之不见辣痛,且并治口糜等症。 
一舌疳及舌傍两边肿疼,或舌底生烂宕疮,中间黄白周遭一线红者,皆不易治。而诸医亦不识,治无不认为 
心火,每用泻心导赤,如不应,便投犀角、黄连、黄柏、知母之类,愈凉而愈遏,以致舌烂弥漫,或高肿而不能 
消,经年累月,变为败症者比比,良可悲夫。盖是症由于七情忧郁,肝木不舒,思虑烦闷而致者多。经云∶肝脉 
系舌傍,五脏皆系于舌,非专属心也,故从肝治,乃得其旨。凡起初未服清凉者,犹易疗。一经寒凉杂进,便难 
施治。若论延医之法,起初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