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容许小我的缩减 167
小我随时都在提防任何它认为可能会缩减自己的事物。当这种情形发生的时候,〃自动化小我修复机制〃很快就会启动,以修复心理形式上的〃我〃。当有人责怪我或批评我,对小我而言就是一种自身的缩减,因此,它会立刻经由自我辩护、防卫、责怪的方式,试图修复被缩减的自我感。对小我来说,对方是对是错并不重要。它对自身的防卫保护比对真相有兴趣多了。而这是对心理形式的〃我〃的防卫保护。像如果路上其他开车的人骂你一句〃白痴〃,而你就会立刻回骂,这种稀松平常的事,就是一个自动化而且无意识的小我修复机制。最常见的小我修复机制就是怒气,它可以使小我短暂但是剧烈地膨胀。所有的修复机制对小我来说都很理直气壮,但实际上却是功能失调的。功能失调最极端的例子就是肢体暴力以及在冠冕堂皇的幻想中自我欺骗。
有一种特别强而有力的灵性修持就是:有意识地允许小我被缩减,而不试图去修复它。我建议你不妨经常实验一下。比方说,当有人批评、责怪或是辱骂你的时候,先不要立刻还以颜色或急着为自己辩护,试着什么都别做。让自我形象维持在被缩减的状态,全神贯注在内心深处此时的感受。一开始几秒钟的时间,你可能觉得很不舒服,好像自己的尺寸缩小了似的。然后,你也许会感觉到内在有一种非常鲜活的开阔感。其实你完全没有被缩减,事实上,你扩展了。然后,你会很惊讶地发觉:当在看似被缩减的状况下,而丝毫不加以抗拒和反应时(不仅是外表,内在也是),你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被缩减了。而经由变得〃较少〃,你变得更多了。当不再护卫或是试图强化自己的外在形相时,你便从对外在形相和心理自我形象的认同中跳脱。经由变得较少(就小我的观点而言),实际上你经历了一次扩展,并且创造了空间让本体得以显露。真正的力量,也就是你超越形相的本来面目,就可以从外表看似被减弱的形相中闪耀出来。这就是耶稣所说,〃否认你自己〃,或是〃将你的另一边脸让他打〃的真正含义。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可以允许自己被虐待,或是让自己遭受无意识人们的侵害。有时候,在某些情况下,你必须要很笃定地阻吓别人的某些行为。少了小我的防卫心作祟,你的话语会带着力量,但没有过度反应的蛮力。必要的时候,你也可以坚定地、清楚地对某人说〃不〃!而这正是我所谓的〃高质量的不〃,不含任何的负面心态。
尤其是当你甘于默默无闻,甘于退居幕后,你就能和宇宙的力量合一。在小我眼中的弱点,实际上却是唯一真正的力量。灵性的真理,与当代文化的价值及其制约人们行为的方式,是完全对立的。
古老的《道德经》教导我们,〃做世界的山谷〃(为天下谿),而不要做高山。这样你就回归到整体,而天下都是你的(诚全而归之)。
同样的,耶稣在他的寓言故事中也教导我们:〃你被邀请的时候,要坐在末位上,好让那请你的人来,对你说,朋友,请上座。那时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因为凡抬高自己的,必降为卑,降卑自己的,必升为高。〃
这个修持方法的另一面就是避免借由炫耀以强化自我,避免强出头、特立独行、刻意强化自己的形象或吸引他人注意。有时候,当每个人都在表达意见时,你也许可以保持沉默,然后感觉一下当时的感受。
如外似内 169
当你仰望静夜的无云星空,你也许马上会领悟到一个非常简单却又深远无比的真理。你看到了什么呢?月亮、星球、星星或是明亮发光的银河系,也许看到一颗流星,甚至是在我们隔壁但距离我们有两百万光年之遥的仙女座群星。是的,但是如果你进一步简化地观察,你又会看到什么呢?各种物体在空间中漂浮。所以,宇宙到底包含了什么呢?物体和空间。
如果你在静夜下仰望无云的星空而不会感到瞠目结舌的话,那么你就不是真的用心在看,因为你没有觉察到天空的整体性。你可能只是看到一些星体,并且试着说出它们的名字而已。如果你曾经仰望天空而感到无比敬畏,甚或是面对不可理解的奥秘而感到深深的崇敬之意,这就表示,你已经在那个片刻,放下了对事物加以解释和贴上标签的欲望,你不但已经对空间中的物体有所觉察,同时也对空间本身无限的深度有所感知。你的内在必然已达到足够的定静状态,才能觉察到无数大千世界所在的广阔空间。敬畏之情并非来自于对三千大千世界的惊叹,而是来自于对容纳三千大千世界之处深度的惊叹。
当然,你是看不见空间的,也无法听见、触摸、品尝或是嗅闻它,那么,你怎么能够知道它存在呢?这个听起来很合逻辑的问题其实已经隐含了一个基本的谬误。空间的本质就是空无(no…thingness),所以,就一般口语而言是不会〃存在〃的。只有事物形相才会存在。即使称之为空间都可能会产生误导,因为一旦命了名,就等于是将它视为物件了。
应该这么说吧,在你之内某处是和空间十分契合的;这就是为什么你能够觉察到它的原因。觉察到它?这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如果空间的本质就是空无,没有任何东西让你去觉察,你又怎么可能觉察得到它呢?
答案是很简单又极为深奥的。当你觉察到空间的时候,你其实并没有觉察到任何东西,你觉察到的是觉知的本身意识的内在空间。经由你,宇宙才能觉察到它自己!
当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的时候,那个空无就被视为空间。当耳朵听不见任何声音的时候,那个空无就被当成寂静。感官觉受是用来感知外在形相的,当外在形相不存在时,处于觉知之后无形无相的意识,也就是让所有感知、所有经验成为可能的那个意识,就不会再被外相遮蔽。当你注视着太空深不可测的深度,或是聆听日出之前清晨的寂静,你的内在某处可以与之共鸣,一如似曾相识。然后,你就会感受到那个无限深度的空间,其实就是你内在的深度。而且你会知道,那个无形无相的宝贵寂静,相较于构成你生命内容的有形事物,是能够更深切地反映出你本来面目的。
《奥义书》(Kena Upanishad),印度教古代吠陀的典籍,用以下的话语指出了同样的真理:
它是眼睛无法看到的,但眼因它而能看见。凡了悟者就知道它是梵(超灵),而非凡人所崇拜的。(What cannot be seen with the eyes,but that whereby the eye can see:know that alone to be Brahman the Spirit and not what people here adore。)
它是耳朵无法听到的,但耳因它而能听见。凡了悟者就知道它是梵(超灵),而非凡人所崇拜的。
它是心智无法思量的,但心因它而能思量。凡了悟者就知道它是梵(超灵),而非凡人所崇拜的。
这本古老的典籍指出,神是无形无相的意识和你真实身份的本质。其他的都是外相,也是〃凡人所崇拜爱慕的〃。
宇宙的双重实相,包括了事物和空间有形与空无也是你自己的实相。健全的、平衡的、丰盛的人生,就是在构成实相的两个向度(外相与空间)之间来回舞动。大多数的人都非常认同于外相感官觉受、思想和情绪的这个向度,以至于错失了生命中最主要的、隐秘的另一半。与外相的认同使他们困在小我之中,动弹不得。
你所看到、听到、感觉到、触摸到或想得到的,都只能说是实相的另一半而已。它们都是外相。在耶稣的教诲中,他将外相称为〃这个世界〃,而另一个向度则称为〃天国或是永生〃。
如同空间使得所有事物得以存在,没有了静寂就不可能有声响,缺少了关键的无形无相的向度,也就是你真实身份的本质,你也将无法存在。如果〃神〃这个字不是被如此地误用了的话,我们可以称这个本质为神,但我比较喜欢称它为本体。本体是先于存在(existence)的。存在是外相、内容,也就是发生的事。存在是生命的舞台前景,而本体则是背景,向来都是如此。
人类集体共有的疾病就是人们太过关注所发生的事,因此被这个世界中不停变动的外相所催眠了,完全沉浸在生活的内容中,而忘却了自己的本质。本质是超越内容,超越外相,超越思想的。人们太过于沉浸在时间之中,而忘却了永恒。永恒是他们的本源,他们的归宿,他们的命运。永恒就是你本来面目的活生生实相。
几年以前我游览中国时,到了桂林附近山顶的一座佛骨塔。塔上有个金粉装饰的浮雕字,我问招待我的中国朋友它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佛。〃他说。〃那为什么看起来像两个字而不是一个呢?〃我问。〃这一个,〃他解释,〃意思是'人',而另外一个的意思是'不'。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佛的意思。〃我带着敬畏的心站在那里。〃佛〃这个字本身就已经包含了所有佛陀的教导,而对那些有眼识的人来说,它更代表了生命的秘密。建构实相的两个向度是:有形和空无,外相和无相(denial of form)。所谓无相,就是能够领悟到:外相并不是你的本来面目。
第八章 发现内在空间 173
苏菲教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位住在中东地区的国王,老是在快乐与绝望的情绪中摆荡。一点小事就会让他勃然大怒或是引起剧烈的情绪反应,使得他的快乐像昙花一现般地转变成失望,甚至绝望。终于有一天,国王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感到厌烦了,想要寻求出路。他派人去找一位国土中受人尊崇而且据说已经开悟的智者。当智者到来后,国王对他说:〃我要变成和你一样。请你给我一个可以为我的生活带来平衡、祥和以及智慧的东西好吗?我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智者说:〃我也许可以帮你,但是这个代价太巨大了,你的整个王国都不够付。所以,如果你能珍惜它的话,我就把它当礼物送给你。〃国王承诺他会好好地珍惜这份礼物,于是智者就离开了。
几个星期以后,智者回来,交给国王一个装饰精美的玉雕盒子。国王打开它,看到里面有一只很简单的金戒指。戒指上刻了一句话:〃这个,同样地,也会过去。〃(This,too,will past。)
〃这是什么意思?〃国王问。智者说:〃经常戴着它,不管发生什么事,在你评断那件事是好或坏之前,触摸这个戒指,然后念上面刻的文字,这样,你就会永远在平安之中。〃
〃这个,同样地,也会过去。〃到底是什么使得这简单的几个字这么有威力?只从表面上来看,当不好的情况发生时,这些字似乎可以提供一些安慰,但同样地,它们也会降低我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享受。因为:〃别太得意了,它不会长久的。〃这好像是当好事出现时,这些字的含义。
如果我们参考前面我提过的两个故事的内容,这些字的全面含义就更清楚了。那位始终以〃是这样吗〃作为回应的禅师,他内在对于所有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抗拒,也就是他的内在与当下发生的事情始终合一,所以对他而言,生活中的事都是〃好〃的。而那位总是以简洁的〃也许吧〃作为论点的智者,则是启示我们〃不评断〃的智慧。这个金戒指的故事则指出了〃无常〃的事实,当我们能认识到〃无常〃时,就能够做到〃不执着〃。不抗拒、不评断、不执着,就是真正自由和开悟生活的三个面相。
刻在戒指上的字不是说不应该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也不是仅仅在你受苦的时候给你一些安慰而已。它们还有更深一层的任务:让你觉知到,不管是好是坏,由于一切事物的无常本质,所有的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当你觉知到事物的无常之后,你对它们的执着就会减少,同时你对它们的认同程度也会减低。不执着并不表示你不能享受这个世界所提供的美好事物,事实上,你可以更加地享受它们。因为,一旦你看清并接纳万物的无常和不断变化的必然性之后,你可以在它们存在的时候好好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不会担心或焦虑将来会失去它们。
当不执着时,你获得了一个站在制高点上综观全局的优势,而不会陷在生活事件当中。你就像一个太空人,看到地球被广大的空间包围着,而领悟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真理:地球是珍贵的,但同时也是不重要的。领悟到〃这个,同样地,也会过去〃能够为你带来不执着,而不执着会让你进入生命中另外一个向度:内在空间。经由不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