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89-证治汇补-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始受热中x 
火与元气。势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 
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上乘阳分。为头痛。为口渴。为烦躁。为肌热。脉洪大无力。名曰热中。(准绳) 
x末传寒中x 
人之元气。根据胃为养。脾胃久虚。阳气衰少。心腹两胁隔噎不通。腰脊皆痛。足不任地。骨乏无力。两丸清冷。 
或涎唾。或清涕。或多溺。或多汗。不渴不泻。脉盛大以涩。名曰寒中。(准绳) 
x脉法x 
平人脉大为劳。脉虚极亦为劳。劳之为病。其脉弦大。手足烦热。(金匮)右寸气口脉急大而数。时一代而涩。(此 
饮食失节劳役太过太虚之脉也)右关脉大而数。数中显缓。时一代也。(此饮食失节劳役病之轻脉也)右关胃脉损弱。则 
隐而不见。但内显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此饮食失节寒热失所之脉也)内伤劳役。豁大不禁。若损胃气。隐而难寻) 
x治法x 
治以辛甘温剂。补中升阳。甘寒泻火。则愈。大忌苦寒。损伤脾胃。所谓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是也。(东垣) 
x治忌克伐x 
苟内伤不足之病。误认外感而反泻之。是虚其虚也。盖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形 
者有余。有余可泻。伤其气者不足。不足当补。故汗之吐之下之克之之类。皆泻也。温之和之养之调之之 
类。皆补也。当补而泻。祸如反掌。(医贯) 
x内外伤辨x 
夫劳倦内伤而认作外感者。因有恶风恶寒发热头疼之症也。殊不知外感寒热。齐作无间。内伤寒热。间 
作不齐。外感头疼。如破如裂。内伤头痛。时作时止。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 
感恶风。不耐一切风寒。内伤恶风。偏恶些少贼风。外感发热。无有休歇。直待汗下方退。内伤发热。昼夜不 
常。或自袒裸便凉。外感筋骨疼痛。不自支持。便着床褥。内伤四肢不收。无力倦怠而已。间有气衰火旺。变 
为骨消筋缓者。然非初病即显是症也。内伤神思昏怠。言语懒倦。先重而后轻。外感神思猛壮。语言强健。 
先轻而后重。内伤手心热而手背不热。外感手背热而手心不热。内伤症显在口。故口不知味。外感症显 
在鼻。故鼻息不利。内伤从内而出。故右脉洪大。外感从外而入。故左脉浮盛。 
x用药x 
主以补中益气汤。挟外邪。随六经见症治之。挟痰。加半夏、茯苓、姜汁。头痛。加蔓荆。头眩。加天麻。巅痛。 
加本、细辛。心下痞。加黄连。腹痛。加芍药。脐下痛。加熟地。便滞。加归梢。腹胀。加枳实、浓朴。胸中滞气。 
加青皮。至于似阳明症者。当归补血汤。夏月劳役内伤。兼冒暑气。汗泄脉虚者。清暑益气汤。 
x劳倦选方x 
补中益气汤(方见中风) 
加白芍药、五味子。名调中益气汤。加半夏、神曲、黄柏、草豆蔻。名升阳顺气汤。 
小建中汤 治脾胃劳伤。肝木太过。及阳气不足诸病。 
桂枝 甘草 生姜(各三两) 芍药(六两) 大枣(二枚) 饴糖(一斤) 
加黄 。名黄 建中汤。 
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大理中焦。兼益元阳。所谓大虚必挟寒也。(方见中寒) 
补中宁嗽汤 治内伤中气。胃弱恶食。或食不生肉。不长气力。常常微热。怯冷神疲。或带痰嗽。 
白术(炒一钱半) 茯苓(一钱) 半夏(八分) 干葛(七分) 陈皮(八分) 山楂(一钱) 人参(一钱) 砂 
仁(五分) 炙甘草(三分) 
加姜枣煎。 
人参养卫汤 治劳役辛苦。用力过多。以致内伤发热。 
人参 白术(炒) 麦门冬(各二钱去心) 黄 (蜜炒) 陈皮(各一钱半) 五味子(十粒研) 炙甘草(七 
分) 
加姜枣煎。食前服。如劳倦甚者。加熟附子五分。 
白雪糕 养元气。健脾胃。生肌肉。润皮肤。益血秘精。安神定智。壮筋力。养精神。进饮食。功同参苓白术散。 
白茯苓 怀山药 芡实仁 莲肉(去心皮各四两共为末) 陈仓米(半升) 白砂糖(斤半) 
先将药米二末。用麻布袋盛放甑内。蒸极熟。取出。入白砂糖。同搅匀。印饼晒干。男妇小儿。任意取食。 

卷之二内因门
虚损
属性:x大意x 
虚者。血气之空虚也。损者。脏腑之损坏也。(绳墨)大抵七情五脏之火飞越。男女声色之欲过度。是皆虚损 
之所致也。(正传) 
x内因x 
由足三阴虚损。当炎夏金衰水涸。不能啬养。至冬月火气潜藏。时亲帏 。或精血未满。而早年斫丧。或气 
血方长。而劳心亏损。皆能致之。(立斋) 
x外候x 
外症食少体倦。潮热自汗。身热咳嗽。腰协作痛。男子则遗精寝汗。女人必带漏经枯。素问云。二阳之病发 
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则不月。此之谓也。(汇补) 
x外因新损x 
感寒损阳。自上而下。一损于肺。则皮聚毛落。二损于心。则血脉不荣。三损于胃。则饮食不为肌肤。感热伤 
阴。自下而上。一损于肾。则骨痿不起。二损于肝。则筋缓不收。三损于脾。则饮食不能消化。(难经) 
x内因久虚x 
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经年不愈。谓之久虚。有五劳六极七伤之分。五劳应五脏。曲运神机则劳心。尽力谋 
虑则劳肝。意外过思则劳脾。预事而忧则劳肺。矜持志节则劳肾。六极应六腑。血极则面枯咽肿。发堕善 
忘。筋极则拘挛转筋。爪黯甲痛。肉极则体瘦肉削。倦怠嗜卧。气极则喘嗽少气。皮枯毛焦。骨极则面垢齿 
浮。腰酸脊痛。精极则目暗耳鸣。遗浊茎弱。七伤者。推原劳极之由。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 
伤骨。久行伤筋。房劳思虑伤心肾。(入门) 
x辨因x 
凡阴阳亏损。皆因水火不济。(入门)真阴内亏。虚火炎灼。肺金受伤。无以生肾水。肾水枯竭。无以济心火。心 
火一旺。肾火从之。而梦遗精脱之病作。肺气一虚。则腠理疏豁。而盗汗自汗之病生。火动其血。血随火升。 
而咳嗽吐红之症起。(指掌) 
x辨症x 
虚损之症。因名以责实。不过气虚血虚阴虚之异耳。凡脾肺不足。皆气虚也。心肝不足。皆血虚也。肾水不 
足。即阴虚也。(指掌)故心肺损而色惫汗多为阳虚。肾肝损而形痿汗多为阴虚。(机要) 
x脉法x 
虚脉多弦。弦大无力为血虚。弦微无力为气虚。沉微为气虚甚。沉涩为血虚甚。寸微尺大。为血虚有火。浮 
急中空。为血脱气孤。(汇补) 
x治法x 
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补阳。(子和)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补其营血。损 
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难经) 
x用药x 
气虚主以补中益气汤。血虚主以四物汤。气血俱虚。主以归脾汤。阳虚主以黄 建中汤。阴虚主以六味 
地黄汤。阴阳俱虚。主以八味丸。 
x虚损选方x 
补中益气汤 四物汤 六君子汤 归脾汤 还少丹 四君子汤 八珍汤 人参养荣汤 
十全大补汤 六味丸 八味丸(以上方俱见中风) 逍遥散(方见火症) 建中汤(方见血症) 
琼玉膏 治劳虚干咳。 
生地黄(洗净十斤石器内杵烂取自然汁忌铁器) 人参(十二两) 白茯苓(去皮三十五两) 白沙蜜(五斤煎去 
沫) 沉香(五钱) 琥珀(五钱) 
仙曰。今予所制此方。加沉香、琥珀二物。其功效异于世传之方。右以参、苓、香、珀。俱为细末。先将地 
黄汁与白蜜搅匀。用密绢滤去渣。入药末搅匀。入瓷瓶。用绵纸十数层。加箬封扎瓶口。入砂锅内。以长 
流水浸没瓶颈。用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换油纸扎口。以蜡封固。悬井中一日。取起。仍煮半日。白汤点服。 
龟鹿二仙胶 大补精髓。益气养神。 
鹿角(血取者十斤) 龟板(自败者五斤) 枸杞子(三十两) 人参(十五两) 
用铅坛如法熬膏。初服酒化一钱五分。渐加至三钱。空心下。 
补天大造丸 补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阴精干涸。阳事痿弱。能生精养血。益气安神。顺畅三焦。培填五脏。 
聪耳明目。益智宁神。乌须黑发。固齿牢牙。润肌肤。壮筋骨。除腰痛。健步履。却诸疾。不寒不燥。诚补养之 
圣药也。 
紫河车(一具长流水洗净用乌铅匣拌蜂蜜八两藏入匣中仍将匣口烙没隔水煮一炷香候冷开出石臼中捣 
烂拌入诸药末中捶千下烘脆重磨) 嫩鹿茸(酥炙二两) 虎胫骨(酥炙二两) 大龟板(酥炙二两) 怀生地(九 
蒸九晒八两) 怀山药(四两) 泽泻(去毛三两) 白茯苓(去皮乳汁拌晒干三次三两) 牡丹皮(去骨酒洗三两) 山 
茱萸(酒洗去核四两) 天门冬(去心三两) 麦门冬(去心三两) 辽五味(三两) 枸杞子(四两) 补骨脂(盐 
酒炒二两) 当归身(酒洗四两) 菟丝子(酒煮三两) 怀牛膝(去芦酒洗三两) 川杜仲(去皮酒炒三两) 肉苁 
蓉(酒浸三两) 
上磨细末。入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酒下。盐汤亦可。加人参尤捷。 
金液五精丸(医圣) 能补虚助阳。壮神气。暖丹田。增颜色。和五脏。润六腑。除烦热。治淋浊。消积块。暖子 
宫。 
秋石(十两金精) 白茯苓(去皮二两木精) 莲肉(去心八两水精) 川椒(去目二两炒火精) 小茴香(五两 
盐酒炒土精) 
上为末。酒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或椒盐汤下。以干物压之。 
凤髓膏(医鉴) 
人参(四两) 山药(四两) 白茯苓(去皮四两) 胡桃肉(四两) 杏仁(去皮尖四两) 酥油(四两) 白 
沙蜜(一斤) 
上将人参三味为细末。次将桃杏仁捣一处。再将油蜜化开。瓷器内搅匀。竹叶封固。大锅内五七分水煮沸成膏。每 
服三钱。好酒下。 
接命膏 
人乳(二盏) 甜梨汁(一盏) 
上二味。倾入锡银旋中。入汤锅内顿滚。有黄沫起。开青路为度。每日五更后服。能消痰补虚。其功不能尽述。 

卷之二内因门
痨瘵
属性:x大意x 
男子之痨。起于伤精。女子之痨。起于经闭。童儿之痨。得于母胎。(指掌)未有不因气体虚弱。劳伤心肾而得 
之。以心主血。肾主精。精竭血燥。气衰火旺。蒸疰日久。则痨生焉。(心法) 
x内因x 
嗜欲无节。起居不时。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中。饮食劳倦之过。屡伤乎体。渐而至于真水枯竭。阴火上炎。 
而发蒸蒸之躁热。(正传) 
x外候x 
睡中盗汗。午后发热。烦躁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痰涎带血。咯唾吐衄。肌肉削瘦。(杂着) 
x蒸分上下x 
蒸上则见喘咳痰血。唇焦面红。耳鸣目眩。肺痿肺痈。蒸中则见腹肋胀痛。四肢倦怠。多食而饥。善食而瘦。 
蒸下则见遗精淋浊。泄泻燥结。腰疼脚酸。阴茎自强。(入门) 
x痨有阴阳x 
阳病口干舌疮。咽痛声哑。能嗜滋味。五心烦疼。小便黄赤。大便燥结。阴病胃逆恶心。饮食难化。痰涎白色。 
四肢懈惰。小便常多。大便溏泄。又有嗽痰。仰卧不得者。必阴阳俱病也。(汇补) 
x五脏传变x 
凡阴病阳病。日久皆能传变。男子自肾传心肺肝脾。女子自心传肺肝脾肾。五脏复传六腑而死。亦有始 
终只传一经者。有专着心肾不传者。大要以脉为症验。(入门) 
x五脏形症x 
如精滑胫酸。腰背拘急。邪在肾也。惊悸不寐。自汗心烦。邪在心也。嗽痰咳血。皮枯声嘶。邪在肺也。胁痛善 
怒。颈项结核。邪在肝也。泄泻食少。腹胀嗜卧。邪在脾也。(丹溪) 
x病宜静养x 
经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欲延生者。心神宜恬静而无躁扰。饮食宜适中而无过伤。风寒暑湿之宜避。行 
立坐卧之有常。绝欲以养精。内观以养神。毋劳怒以耗气。则真阴之水自充。五内之火常熄。而痊安可期。 
惟其嗜欲无节。使神散而精竭。血涸而气亡。发热不休。形骸骨立。则难为力矣。(指掌) 
x死候x 
大抵虚痨之病。两颧赤者死。喉哑失音者死。大肉脱尽者死。泄泻不食者死。一边眠者死。咳吐白血者死。 
气促难眠者死。浊溺精脱者死。面目黧黑者死。下部忽发痈肿者死。病后复患痔漏者死。参 不受补者 
死。喉痛不能药者死。(医统) 
x脉法x 
痨脉或弦或大。大而无力为阳虚。甚则脉细。弦而无力为阴虚。甚则脉数。又大者易治。血气未衰。可敛而 
正也。弦者难治。气血已耗。滋补殊难也。尺脉洪大为阴衰火旺。左脉微细。右脉劲紧。为正虚邪盛。必死。如 
脉细而数。濡而散者。皆在不治。男子久病。气口脉弱则死。强则生。女人久病。人迎脉强则生。弱则死。(汇补) 
x治法x 
万病莫难于治痨。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